4.2 凝聚法治共识(新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 凝聚法治共识(新学案)

资源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全国领先的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三年级 道德与法治 学习导航单
学习重点: 政府依法行政。 学习难点: 厉行法治的要求。 核心素养目标导学责任担当 国家认同 社会责任 1、具有国家意识,了解国情历史,认同国民身份。 2、具有规则意识和法治意识。1、知道我国政府的作用、宗旨。 2、理解政府依法行政。 3、掌握如何建设法治政府。 4、了解厉行法治对全体社会成员的要求。 5、辩证认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学习内容及过程: 一、自主预习(相信自己,我能行!) (一)法治政府 1、政府有哪些作用?(① - ②) ①、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____________。 ②、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____________。 2、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什么? 为__________服务。 3、什么是法治政府? 法治政府就是按照_____________运作的政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______________ 上运行。 怎样建设法治政府? 建设法治政府,必须____________,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____________,提高政府____________,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依法行政的地位、要求、核心分别是什么? 地位: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____________。 要求: ①、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__________,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____________正确行使权力。 ②、政府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____________、参与权、表达权和____________,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____________。 ③、公民也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____________,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核心:规范政府的____________。 (二)厉行法治 1、怎样厉行法治?(厉行法治的要求)(A - D) A、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________________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B、现代社会的公民,增强尊法学法_______________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_______________观念。 C、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___________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___________共同守法。 D、需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________________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法治文化导向,实现社会的有序、公平、正义。 2、怎样正确认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① - ③) ①、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_________和________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_______________,又重视发挥道德的_______________。 ②、以法治_________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_______________;以道德_______________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_______________。 ③、法律与道德_______________,法治与德治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精诚合作、共同成长!) 考点一:法治政府 材料一:在生活中,人们经常与政府打交道。遇到下面这些情况,应该找那个部门? 1、宁宁发现红绿灯坏了。 ____________________。 2、爸爸想开一家小吃店。 ____________________。 3、初中生玲玲被父母要求辍学去打工。 ____________________。 4、壮壮发现有人乱砍滥伐树木。 ____________________。 5、表哥和女朋友要领结婚证。 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随着我国高铁的迅猛发展,缩短了城市间的时空距离,高铁城际公交化、出行千里一日还成为现实,令人欢欣鼓舞。同时,铁路部门依托“互联网+”现代科技手段,不断创新服务,先后推出了12306网站、手机AAP、自动售票机等多种购票渠道,打破了以往单一窗口排队购票的传统模式,取而代之的是网上订票、自主取票等服务。2018年春运40天,铁路部门预计发送旅客3.9亿人次。 材料三:近年来,广州围绕建设法治政府目标,积极深入推进依法行政、规范权力运行。自2013年以来,连续5年在中国法治政府评估中稳居全国第5名,,不仅让广州法治政府建设迈上新台阶,也为其他城市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提供了值得学习借鉴的宝贵经验。 【问题探究】: (1)完成材料一中的问题,并思考政府在我们生活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2)材料二体现了我国政府和人民有什么关系? (3)广州法治政府建设都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考点二:厉行法治 材料一:一名50多岁的女子在马路上跌倒,路过的12岁小女孩主动过去扶起,这本是一件好事。然而,女子反过来诬陷小女孩,吓唬她不赔钱不能离开,好心的小女孩被吓得浑身发抖,脸色发青。最后幸好有热心群众站出来作证,帮忙解围,女子才没有得逞。 材料二:民法总则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将见义勇为免责纳入民法总则,乃是法律方面的一大进步,也是中国版“好人法”。 【问题探究】: (1)对此,有些同学认为,只要加强法治建设,就能减少讹诈现象的发生。请你运用有关知识,对该同学的观点进行评析。 (2)上述案例对我们厉行法治有何重要启示? 三、课堂练习:(细心作答、能力提升!) 1、2018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为人民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人民政府的所有工作都要体现人民意愿,干的好不好要看实际效果、最终由人民来评判。这告诉我们政府的宗旨是( ) A、管理人们的社会生活 B、为人民服务 C、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 D、把反腐作为当前的中心工作 2、依法行政的核心是( ) A、增加政府透明度 B、增强政府公信力 C、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D、为人民服务 3、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下列属于依法行政的有( ) ①.节日期间,工商、物价部门对超市价格进行检查 ②.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土地执法大检查 ③.人社部在全国开展为期2个月的进城务工人员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 ④.春节期间,交警部门出动警力,严厉整治“酒驾”行为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4、人们常说:“人在做,天在看。”天有三重:道德之天、法律之天、百姓之天。人要有敬畏之心,心中有天。得道德之天可以润,得法律之天可以安,得百姓之天可以乐。它要求我们应( ) ①.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学习进取 ②.坚守法律底线,提升法治素养 ③.提高道德修养,培育法治精神 ④.摒弃封建迷信,坚持个性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为此,每个公民应该( ) ①.自觉弘扬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②.增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 ③.自觉运用法律解决生活中的一切问题 ④.强化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四、作业布置: 为了更好地开展校园法治文化宣传,营造浓厚的校园法治文化氛围,请你设计一期法治海报。 【微拓展】 P53【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 ——(明)张居正《请稽查章奏随事考成以修实政疏》 【提示】: 但凡国家大事,制定法令条例并不难,难的是有法必依。 法律能不能贯彻实施,能不能将依法治国落到实处,才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 【微点拨】 P55【法,非从天下,非从地出,发于人间,合乎人心而已。】 —(先秦)慎到 《慎子.逸文》 【提示】: 法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地上生长出来的,它发生于人类社会当中,是合乎人心的规定,强调要顺应民心。



附:初三年级道德与法治学习导航单答案

自主预习(阅读教材P50—56)

合作探究:

考点一:

(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政府的作用。

答案:
①.宁宁应找交通部门。爸爸应找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玲玲应找教育部门。壮壮应找林业部门。表哥和女朋友应找民政部门。
②.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政府的作用。一方面,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另一方面,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2)【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政府和人民的关系。

答案:
在我国,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

(3)【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政府如何依法行政以及如何建设法治政府。
答案:
①、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依法行政。
②、政府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③、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考点二:

【解析】“评析类”试题首先判断该观点是否正确,然后再结合“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来回答。

答案:
此观点是错误的。加强法治建设,用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制性手段规范人们的行为,有利于减少讹诈现象的发生。但是认为只要加强法治建设,就能减少讹诈现象的发生,是片面的,还需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需要公民树立法治观念和提高道德水平。
因为,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解析】“启示类”试题要结合“厉行法治对全体社会成员的要求”来回答。

答案:
①、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②、现代社会的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课堂练习:


1、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政府的宗旨的理解和认识。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B说法正确;AC不符合题意;经济建设是当前的中心工作,D说法是错误的,故选B。

2、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依法行政的核心的理解和认识。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AB不符合题意。D选项是我国政府的宗旨。故选C。

3、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依法行政的理解和认识。工商、物价部门、人社部、交警部门都属于国家行政机关,①③④做法符合依法行政的要求,符合题意。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常设机构,不属于行政机关,②排除。故选D。

4、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如何厉行法治”的理解和认识。由材料“道德”“法律”等关键信息可知,这要求我们提高道德修养,提升法治素养,培养法治精神,②③符合题意,①④虽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选C。

5、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厉行法治的理解和认识。解答时可采用排除法。生活中的问题不一定都需要法律解决,③说法绝对,排除。①②④符合题意,故选A。



四、作业布置:(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