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人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1-5课复习提纲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苏人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1-5课复习提纲

资源简介

1-2课复习提纲
第一课第一框了解社会发展
1,了解社会发展的途径
(1)一个地区建筑物的遗存、名称的变更、行政区划的调整等,往往是我们认识时代变迁的重要依据
生产工具的革新和重大生产技术的诞生,是我们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坐标。
(3)参观博物馆。
2,社会发展成果
新中国成立前:
四大发明作用:(1) 四大发明不仅对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对世界文明发展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丝绸之路作用:(1)丝绸之路将中国生产的物品送到世界,(2) 成为人类文明交流发展的大动脉。
新中国成立后;
取得成就的原因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人民群众的艰苦奋斗、开拓创新。
(3)实施改革开放伟大决策
(二)取得哪些成果
(1)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2)综合国力日益增强,
(3)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青少年怎样关心社会?
(1)了解社会的变化发展,(2)更重要的是要明确自己作为公民对社会、国家应尽的
职责和义务,(3)要以健康的心态亲近社会、融入社会,以实际行动服务社会、服务人民。
第一课第二框 体验生活变化
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有哪些不可阻挡的历史进程?这些进程有的共同作用?
答:进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
共同作用(1)促进了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2)引发了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的巨大改变。
工业化的重要意义
答:(1)工业产品已经覆盖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推动我们物质生活的变化,如吃穿住用行方面的产品。
(2)工业化的推进使人们的生活理念、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3.城镇化的重要意义
答: 对城镇:(1)城镇化改善了城市生活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事业.(2)丰富了城市的文化生活.(3)提高了市民的生活质量。(4)同时带动了农村的现代化建设,促进了城乡共同繁荣.
对乡村(1)现代交通通信、文化传播技术手段为在农村普及城市文明、引导农民转变生活方式提供了有利的条件。(2)现代城市生活设施和生活方式进入农村乡镇,乡村生活城镇化、现代化成为发展趋势.
4.信息化融入人们生活的表现
答:一部小小的智能手机除了是通信工具外,还集聚了钟表、照相机、录音机、电子书及电脑等众多功能;智能冰箱具有食物保存、食物实时监测等多种功能……物联网更是通过信息技术,将人与物、物与物连接起来.
5.信息化对人们有哪些重要意义?
答:(1)信息化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正在改变人们的学习方式、
交往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2)互联网发展迅速,使人们获得了更多学
习的机会、沟通的渠道。(3)信息服务使生活更便利,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6.生活在文明时代,我们该怎样做?
答:(1) 生活在文明时代,我们每个人要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新变化。(2)享受
社会发展的文明成果,还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努力为现代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第二课第一框参与公共生活
1参与公共生活的意义
参与公共生活有利于我们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发展能力。
(2)同时,在参与公共生活的过程中,我们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也能得到验证和运用。
参与公共生活是我们健康、快乐生活的必要条件。
参与公共生活,可以使我们学会与人相处,促进人际关系的协调。
2,如何参与公共生活
(1)参与公共生活,需要有积极主动的态度,克服对社会的冷漠情绪,培养亲社会行为。
(2)参与公共生活,需要大力培养公共意识和公共精神。
(3)参与公共生活,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社会公德。 (“ 法律法规是公共生活有序进行的重要保障。礼貌、谦让、诚信等道德规范,体现了对他人的存在和需要的一种关切,有了这种关切,人们才会用文明的方式去参与公共生活。)
第二课第二框提高媒介素养
1,为什么要提高媒介素养?
(1)媒介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思维方式、交流方式、学习方式和社会参与路径。
(2)现代人的工作,离不开媒介的帮助。网络正成为每一个人工作的得力助手和宽广平台 (3)人们通过媒介了解新闻事件,也通过媒介娱乐消遣、放松心情、表达情感、交流沟通。(4)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有利于我们更全面地提高个人素质,融入现代社会生活,实现我们的生活理想,(5)也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健康良性发展
2, 如何提高媒介素养
(1)提高媒介素养,要善于利用媒介进行学习、工作、娱乐和交往
(2)提高媒介素养必须培养媒介批评能力。
(3)提高媒介素养,要学会利用媒介创造和传播信息。
(4)提高媒介素养,必须增强法治意识,树立道德观念。
第三课第一框爱护公共实施
1,公共设施含义:是指由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提供的、属于社会公众使用或享
用的公共建筑或设备
2,公共设施包括:公共的行政设施、信息设施、卫生设施、体育设施、文化设施、交通设施、教育设施、绿化设施等,
3,为什么要公共实施?






公共设施都有使用年限,需要维护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
(2)破坏公共实施就会导致资源的极大浪费,也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甚至会影响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3)爱护公共设施,是讲文明有教养的表现,也反映一个人甚至一个国
家的形象。
破坏公共实施对个人的影响
(1)人为恶意破坏公共设施行为是不道德行为,会受到他人的鄙视和谴
责。(2)同时,人为恶意破坏公共设施是一种违法行为。我国宪法明文规定,
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
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则对破坏公共设施的行为作出了明确的处
罚规定
5,如何爱护公共实施?
(1)爱护公共设施,要求我们首先从自身做起,不人为破坏公共设施。
(2)同时,采取切实行动,劝导并阻止他人污损、毁坏公共设施。
(3)爱护公共设施,还要求我们看到公共设施受损时,不能无动于衷,要积极采取措施。(当受损的公共设施可能危害公共安全时,可以在旁边设立警示标志,也可以打电话给相关职能部门,及时报告公共设施受损情况)
(4)我们要自觉遵守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以主人翁的姿态爱护
公共设施,为保护公共设施作出我们应有的努力。

第三课地二框 维护公共秩序
1公共秩序含义: 也称社会秩序,是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
有序化状态,
2,主要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工作秩序、交通秩序
和公共场所秩序等。
3,为什么要维护公共秩序?
(1)在公共生活中,人们为了维护共同利益,提高生活质量,需要按照
一定的规范有序地生活。(2)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3)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4)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5)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4,如何维护公共秩序
国家(1)维护公共秩序需要加强道德建设,提高公民的道德素养
维护公共秩序需要加强法治,依法惩治那些不守规则、不守秩序的行为。
个人:对公民个人而言,维护公共秩序最重要的是要增强规则意识。 我们在自己遵守规则
的同时,也要劝阻他人不守规则的行为,共同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