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5 《 物质的溶解》第3课时科学浙教版 八年级上物质的溶解度新知导入活动一:氯酸钾氯酸钠硝酸钾少量的氯酸钾没有溶解完全溶解完全溶解食盐的溶解性强。?实验演示:将10g的食盐、氯酸钾、硝酸钾分别放入盛100g水的烧杯中,搅拌。(1)食盐和氯酸钾哪种物质的溶解性强?(2)食盐和硝酸钾哪种物质的溶解性强? 新知讲解物质的溶解度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定义:说说定义中的四个关键词思考:度解溶溶质的质量一定的温度100g溶剂饱和状态我们常说的溶剂指的是水溶解度的单位:g,定量地描述物质的溶解能力溶解度数值的实质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① 100克水最多溶解37克氯化钠,所以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7克② 50 ℃时100克水最多溶解30克氯化钾,所以氯化钾溶解度为30克③ 在60 ℃时100克水溶解75克硝酸钾,所以60 ℃硝酸钾溶解度为75克④ 在60 ℃时100克水最多溶解110克硝酸钾,所以60 ℃硝酸钾溶解度为110思考:错,没有考虑一定的温度下错,应该是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0克错,没有说到饱和溶液错,溶解度是有单位的,单位是克。已知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在该温度下将40克氯化钠放入100克水中,充分搅拌,则所得溶液的质量是多少?思考:136克饱和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小知识:食盐在20℃下的溶解度是36克,硝酸钾在20℃下的溶解度是31.6克。溶解度越大,溶解性越强。食盐和硝酸钾哪种物质的溶解性强? 氯化钠的溶解度大,所以它的溶解性强。根据溶解度的大小比较物质的溶解性强弱:?常见物质的溶解度(20℃)小知识:溶解度在10g以上的物质称为易溶物质,溶解度在1~10g的物质称为可溶物质,溶解度在0.01~1g的物质称为微溶物质,溶解度<0.01克的物质称为难溶物质物质的溶解性等级对下表中的物质按溶解等级进行分类。易溶物质:氯化钠、蔗糖、氯化铵、硝酸钾;可溶物质:氯酸钾;微溶物质:氢氧化钙。?回顾:内因:溶质与溶剂的性质外因:温度、压强温度越高,物质的溶解性越强?影响物质溶解性因素,影响因素有哪些?说说温度对物质的溶解性又怎样的影响?温度对所有物质溶解度的影响都是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大吗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根据下表的相关数据,硝酸钾的溶解度是如何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溶解度(克)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69 202 246氢氧化钙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根据下表的相关数据,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是如何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温度(℃) 0 20 40 100溶解度(克) 0.173 0.165 0.121 0.076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如烧开水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沸腾前会出现气泡,想一想这些气泡产生的原因,思考气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温度升高,溶解在水中的气体不能溶解而逸出。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还有个别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像氢氧化钙、气体等。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像硝酸钾、蔗糖、硝酸铵等。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右图为硝酸钾溶解度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A点对应的横坐标为 , 纵坐标为 ; A的含义是 。溶解度为110克100克60 ℃2、曲线上的点所对应的溶质的溶液是 溶液,曲线下方的点表示对应溶质的溶液是 溶液。不饱和饱和 在60℃时,硝酸钾的坐标法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可以用列表法,也可以用坐标法表示。A曲线上的交点A表示什么意思? 在24℃时,硝酸钾和氯化钠溶解度相同硝酸钾氯化钠课堂练习1. 下列关于“10 ℃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是33克”的解释,正确的是( )A. 10 ℃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3克氯化铵B. 10 ℃时,100克溶液中最多能溶解33克氯化铵C. 氯化铵在水中达到饱和时可溶解33克D. 10 ℃时,100克水中可溶解33克氯化铵A 2. 已知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在该温度下将40克氯化钠放入100克水中,充分搅拌,则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A. 140克 B. 136克 C. 40克 D. 36克B拓展提高 如图A、B、C分别表示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⑴ 在t2℃时,三种物质的 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 ⑵ _____℃时,B和C的溶解度相等。A > B > C t2课堂总结带引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知识脉络板书设计物质的溶解度意义定义一定的温度100 克溶剂饱和状态溶质质量受温度的影响溶解性等级易溶物质可溶物质微溶物质难溶物质作业布置完成练习题1.5 《物质溶解》第3课时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详情请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5 《物质的溶解》第3课时练习1.下列关于“10 ℃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是33克”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10 ℃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3克氯化铵 B. 10 ℃时,100克溶液中最多能溶解33克氯化铵 C. 氯化铵在水中达到饱和时可溶解33克 D. 10 ℃时,100克水中可溶解33克氯化铵2.为增大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可采用的方法是( ) A. 增加溶剂 B. 升高温度并降低压强 C. 减少溶剂 D. 降低温度并增大压强3.已知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在该温度下将40克氯化钠放入100克水中,充分搅拌,则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 A. 140克 B. 136克 C. 40克 D. 36克4.20 ℃时50克水中最多可溶解5克甲物质,40 ℃时100克水中最多可溶解10克乙物质,则甲和乙的溶解度相比是( )) A. 甲大于乙 B. 甲小于乙 C. 两者相等 D. 无法比较5.t ℃时,某物质的溶解度为10克,则t ℃时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的比值为( ) A. 1∶9∶10 B. 1∶10∶11 C. 9∶1∶10 D. 10∶1∶116. 如图所示为甲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a、b两点分别表示两杯甲物质的溶液。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t2 ℃时,a是饱和溶液,b是不饱和溶液 B. 将两份溶液降到t1 ℃时,b中没有晶体析出 C. 要将b变成a,可保持温度不变,向b中加入甲物质直到溶液饱和 D. 甲物质可能是氢氧化钙 7. 现有一杯20 ℃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能改变硝酸钾溶解度的操作是( ) A.加硝酸钾 B.充分搅拌 C.升高温度 D.恒温蒸发水8.20 ℃ 时,下列4种物质分别溶解在水里恰好制成饱和溶液。其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 A.1 g物质溶解在10 g水里 B.150 g物质溶解在1000 g水 C.24 g物质溶解在300 g水里 D.0.3 g物质溶解在1.5 g水里9.20 ℃ 时从100 g氯酸钾饱和溶液中取出50 g溶液,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氯酸钾溶液减少一半 B.氯酸钾的溶解度减小一半 C.溶质的质量减少一半 D.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不变10.甲物质的溶液可用作化肥、电镀液等。甲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是102.5 g 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20 ℃时,100 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28.6 g D.将70 ℃甲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或降低温度,都有晶体析出11. 根据表中氯化钠和硝酸钾部分溶解度数据,回答下列问题: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溶解度/克 氯化钠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硝酸钾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 克。 (2)氯化钠与硝酸钾相比较,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的物质是 。 (3)20 ℃时,在100克水中加入50克氯化钠或50克硝酸钾,充分搅拌后,将溶液温度升高到40 ℃(不考虑水分蒸发),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则加入的物质是 。12. 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t1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 物质。 (3)t2 ℃时,把100克乙物质放入100克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4)t2 ℃时,有一杯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可采用 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溶液可用作化肥、电镀液等。参考答案:1.A 2.D 3.B 4.D 5.B 6.D 7.C 8.D 9.B 10.D11.(1)36.3 (2)氯化钠 (3)硝酸钾12. (1) 等于 (2) 乙 (3) 饱和 (4)蒸发溶剂(降低温度、加溶质甲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1.5《物质的溶解》第3课时教学设计课题 物质的溶解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科学 年级 八年级上学习 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溶解度是定量地描述物质溶解性,溶解度越大,溶解性越强。(2)知道物质的溶解度的定义。(3)知道根据溶解性的等级将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分成四个等级。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硝酸钾、氢氧化钙和食盐的溶解曲线分析得出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部分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还有部分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改变变化不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2)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有特殊到一般的概括能力。重点 物质的溶解度难点 溶解度曲线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3只分别盛有100g水烧杯,每只烧杯前的称量纸上分别放10g的食盐、氯酸钾、硝酸钾。 实验演示:将10g的食盐、氯酸钾、硝酸钾分别放入盛水的烧杯中,搅拌。 问:(1)通过现象,食盐和氯酸钾哪种物质的溶解性强? (2)食盐和硝酸钾哪种物质的溶解性强? 师:刚才的实验现象是我们从定性的角度上比较物质溶解性的大小,今天我们从定量地角度来比较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引入一个新的科学概念—物质的溶解度。 学生观察现象,交流讨论得出食盐的溶解性强于氯酸钾,但食盐和硝酸钠的溶解性暂时无法从实验现象上得出。 激发学习兴趣,进入主题讲授新课 板书:物质的溶解度 讲述: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物质的溶解度这一概念。 问:溶质溶解度的定义是什么? 问:(1)在溶解度的定义中有哪几个关键词? (2)溶解度的单位? 思考:① 100克水最多溶解37克氯化钠,所以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7克② 50 ℃时100克水最多溶解30克氯化钾,所以氯化钾溶解度为30克③ 在60 ℃时100克水溶解75克硝酸钾,所以60 ℃硝酸钾溶解度为75克④ 在60 ℃时100克水最多溶解110克硝酸钾,所以60 ℃硝酸钾溶解度为110 小知识:食盐在20℃下的溶解度是36克,硝酸钾在20℃下的溶解度是31.6克。溶解度越大,溶解性越强。 问:食盐和硝酸钾哪种物质的溶解性强? 讲述:溶解度的引入让我们更好比较物质之间溶解性的强弱。我们可以根据物质的溶解性将物资划分为四个等级。 小知识:溶解度在10g以上的物质称为易溶物质,溶解度在1~10g的物质称为可溶物质,溶解度在0.01~1g的物质称为微溶物质,溶解度<0.01克的物质称为难溶物质。 问:根据常见物质的溶解度表将氯化钠、氢氧化钙、蔗糖、氯酸钾、氯化铵、硝酸钾根据小知识的内容进行分类。 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影响物质溶解性因素,影响因素有哪些? 追问:说说温度对物质的溶解性的影响? 再次追问: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课件展示出硝酸钾、氯化钾、食盐三者的岁温度的溶解曲线图。 问:从溶解曲线图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样的信息? 问:烧开水的时候,随着温度的升高,沸腾前会出现气泡,想一想这些气泡产生的原因,思考气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并概括: 大部分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个别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课件展示食盐和硝酸钾溶解曲线。 问:(1)曲线上A、B点表示什么意义? (2)两条曲线的交点C表示什么意义? 学生阅读课本P28提取出溶解度的概念: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学生讨论回答: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饱和状态。 溶解度的单位:g(克) 学生思考讨论 学生通过小知识获取信息并回答:在20℃时,食盐的溶解性强。 学生阅读小知识获取信息并将以上物质进行分类。易溶物质:氯化钠、蔗糖、氯化铵、硝酸钾;可溶物质:氯酸钾;微溶物质:氢氧化钙。 学生回忆 学生回答:温度越高,物质的溶解性越强。 学生讨论回答: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食盐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上升变化不大。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学生讨论回答:A点表示硝酸钾在50℃时溶解度为85.5克, B点表示氯化钠在20℃时溶解度为36克,交点C表示在此温度下两者的溶解度一样。 培养学生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 加深对溶解度的理解。 解决了导入时的问题。 突破难点。 课堂小结 一起回顾,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获得了哪些知识? 回顾 板书 物质的溶解度 1、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2、溶解性等级:易溶物质、可溶物质,、微溶物质、难溶物质。 3、温度对物质的溶解度的影响 4、溶解度曲线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5《物质的溶解》第3课时.ppt 1.5《物质的溶解》第3课时习题.doc 1.5《物质的溶解》第3课时教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