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模板PPT语文S版 二年级上新知导入他的愿望实现了吗?秦始皇秦始皇-----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新知导入 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灭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大帝国新知讲解阿房宫秦始皇陵兵马俑新知讲解 秦灭六国之后,为了抵御匈奴,即开始修筑长城,每年征发民工40余万人。在当时生产力极度低下,男人辛苦劳作尚不能果腹,女人纺织的布都无法蔽体。新知讲解丁男被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自经于道树,死者相望。 ——《汉书.严安传》新知讲解束颈的铁钳铁桎(zhì 脚镣)族诛——指某人犯了大罪致使血亲均受连累而受刑。 阅读课本第53页资料1、资料2,尝试归纳秦朝刑罚的特点连坐——指某人犯了罪致使邻居或熟人共同受刑。秦朝刑罚特点:刑罚种类繁多,刑罚手段残忍,刑期很长,轻罪重罚。新知讲解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 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指鹿为马新知讲解为什么庞大的秦帝国只存在了14年历史?(1)大兴土木,滥用民力。(2)沉重的徭役和兵役。(3)严刑峻法(4)秦二世胡亥即位后延续了秦始皇的统治方法,人民依旧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新知讲解秦末农民起义有人说,陈胜、吴广之所以起义,是因为在前往渔阳戍边的途中遇雨误期,按秦律当斩,才揭竿而起的。如果没有遇到大雨,农民战争就不会爆发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第一阶段:陈胜、吴广起义新知讲解陈胜、吴广起义起义的原因直接原因:陈胜等戍边农民因大雨无法按期抵达目的地,按律当死根本原因:秦的暴政使国内矛盾激化自主探究阅读书本53页新知讲解时间:公元前209年地点:大泽乡经过:起义军很快建立了自己的政权,陈胜自立为王,队伍也发展到几十万人新知讲解结果:不到半年,起义军遭到镇压,吴广陈胜相继被部下杀害意义:我国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新知讲解第二阶段:项羽、刘邦起义项羽先是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与此同时,刘邦率兵西攻咸阳。公元前207年,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新知讲解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项羽和刘邦为了争夺帝位,进行了将近四年的战争,历史上称为“楚汉之争”。汉朝的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新知讲解结合阅读卡,分析刘邦战胜项羽的原因刘邦:①刘邦进入咸阳时,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废除秦时的苛法,赢得了民心。②刘邦善用人才,得到众人的辅佐,如萧何、张良、韩信等人。③刘邦有富饶的关中地区作为根据地。项羽:骄傲自大,听不进意见,纵兵杀掠,大失民心。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材料一:……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京师之钱累百钜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食。 ——《史记·平准书》 以上图文资料分别反映了什么时候的什么情况?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汉朝历代统治者的励精图治汉初新知讲解背景: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国家贫穷。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采取休养生息政策来恢复经济。自主探究阅读书本54页新知讲解主要的措施:汉高祖刘邦总结秦亡经验,减轻赋税和徭役,开始实行休养生息政策,规定田租十五税一。 汉高祖刘邦新知讲解汉文帝刘恒汉文帝减轻赋税和徭役,提倡节俭,重视“以德化民”。 汉景帝刘启汉景帝认为:农业是天下的根本。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 文景之治新知讲解 指西汉汉文帝和汉景帝所统治的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盛世局面。新知讲解吸取秦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减轻刑罚;奖励耕作;提倡节俭;“以德化民”。 课堂练习在“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质问声中,拉开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序幕,请问这次起义发生在( )A. 西周 B. 秦朝 C. 西汉 D. 东汉B课堂练习人们常把秦朝称为“暴秦”,下列选项能体现秦朝“暴”的有( ) ①沉重的赋税 ②繁重的徭役 ③繁重的兵役 ④残酷的刑罚。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D课堂练习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 )A. 国人暴动 B. 陈胜、吴广起义 C. 楚汉战争 D. 牧野之战B课堂练习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 戍守长城的农民因雨误期 B. 陈胜吴广杀死了押送他们的军官 C. 戍边农民的极力鼓动 D. 秦朝的暴政D课堂总结秦末农民起义秦朝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项羽、刘邦起义,推翻秦朝西汉的建立①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②注重发展农业生产。③减轻刑罚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详情请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教案课题 《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历史与社会 年级 八年级上学习 目标 1.认识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认识楚汉之争刘邦战胜项羽的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问题,让学生初步尝试从不同种类的资料中获得信息,具有一定的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了解知道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理解秦朝灭亡的原因。了解陈胜、吴广起义和楚汉之争的概况。重点 秦朝暴政的表现、秦末农民战争推翻秦的统治。难点 汉初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他的愿望实现了吗?“......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以此计算),二世三世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秦始皇本纪? 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灭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大帝国 为什么庞大的秦帝国只存在了14年历史? 从为什么庞大的秦帝国只存在了14年历史?问题引起学生兴趣。 温故知新,不断培养学生正确阅读的习惯,掌握更多学习历史的方法。讲授新课 大兴土木,滥用民力 徭役、兵役沉重 秦灭六国之后,为了抵御匈奴,即开始修筑长城,每年征发民工40余万人。在当时生产力极度低下,男人辛苦劳作尚不能果腹,女人纺织的布都无法蔽体。 秦始皇陵于公元前246年,秦始皇初即位开工修建,前后历时38年,后期据史书记载动用徭役、刑徒72万余人。 秦始皇好大喜功、奢侈无度,还在统一战争中,每灭一国即仿效其宫室,在咸阳修筑相同的 处出现“赭衣塞路,囹圄成市”的恐怖景象。 (3)严刑峻法 材料四:董仲舒“(秦朝)田租、口赋(人头税)、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 ——《汉书·食货志》 (4)繁重的赋税 (5)秦二世胡亥即位后延续了秦始皇的统治方法,人民依旧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有人说,陈胜、吴广之所以起义,是因为在前往渔阳戍边的途中遇雨误期,按秦律当斩,才揭竿而起的。如果没有遇到大雨,农民战争就不会爆发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二、秦末农民起义1、第一阶段 陈胜、吴广起义 起义的原因 直接原因:陈胜等戍边农民因大雨无法按期抵达目的地,按律当死 根本原因:秦的暴政使国内矛盾激化 时间:公元前209年 地点:大泽乡 经过:起义军很快建立了自己的政权,陈胜自立为王,队伍也发展到几十万人 结果:不到半年,起义军遭到镇压,吴广陈胜相继被部下杀害 意义:我国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 第二阶段:项羽、刘邦起义 项羽先是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 与此同时,刘邦率兵西攻咸阳。 公元前207年,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秦朝暴政 秦朝灭亡的直接原因:农民起义3西汉的建立 建立时间:公元前202年 建立者:刘邦,史称汉高祖 都城:长安 史称“西汉” 结合阅读卡,分析刘邦战胜项羽的原因 ①刘邦进入咸阳时,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废除秦时的苛法,赢得了民心。 ②刘邦善用人才,得到众人的辅佐,如萧何、张良、韩信等人。 ③刘邦有富饶的关中地区作为根据地。项羽:骄傲自大,听不进意见,纵兵杀掠,大失民心。 自主探究阅读书本54页 汉初的统治 背景: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国家贫穷。 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采取休养生息政策来恢复经济。 主要的措施: 汉高祖刘邦总结秦亡经验,减轻赋税和徭役,开始实行休养生息政策,规定田租十五税一。 汉文帝减轻赋税和徭役,提倡节俭,重视“以德化民”。 汉景帝认为:农业是天下的根本。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 什么叫做“文景之治”? 指西汉汉文帝和汉景帝所统治的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盛世局面。 为什么会出现“文景之治”呢? 吸取秦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减轻刑罚;奖励耕作;提倡节俭;“以德化民”。 仔细阅读材料,找出关键句子,通过同伴合作交流,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 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秦朝刑罚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庞大的秦帝国只存在了14年历史?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庞大的秦帝国只存在了14年历史?归纳 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如果没有遇到大雨,农民战争就不会爆发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 陈胜、吴广起义的意义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西汉的建立 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汉初的统治主要的措施 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什么叫做“文景之治” 培养学生的获取、解读、分析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 课堂小结 结合PPT,总结这课主要内容,列个提纲 结合教师的提点,回顾重要知识点 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查漏补缺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课 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试卷一、选择题1.在“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质问声中,拉开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序幕,请问这次起义发生在( ) A.西周????B.秦朝????C.西汉????D.东汉下列关于如图的表述,错误的是( ) A.这次起义直接导致秦朝的灭亡 B.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C.起义领导人是陈胜和吴广 D.起义过程中建立农民革命政权--张楚政权3.人们常把秦朝称为“暴秦”,下列选项能体现秦朝“暴”的有( ) ①沉重的赋税????②繁重的徭役?③繁重的兵役??④残酷的刑罚。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4.成语典故“破釜沉舟”与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有关?( ) A.孙膑????????B.刘邦 C.项羽????????????D.吴广5.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戍守长城的农民因雨误期?????B.陈胜吴广杀死了押送他们的军官 C.戍边农民的极力鼓动???????D.秦朝的暴政6.七年级某班同学进行历史学习时,主要内容是“秦的暴政”、“农民起义”“推翻秦朝”。由此可以得出他们学习的课题是( ) A.春秋战国的纷争?????????B.大变革的时代 C.秦王扫六合???????????D.“伐无道,诛暴秦”7.下列对秦末农民起义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徭役繁重?????B.杀死押运的军官C.赋税沉重???????D.法律严酷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秦末农民大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戍边的农民途中遇雨 B.起义后,吴广自立为王,建立政权 C.秦朝在陈胜、吴广起义中灭亡 D.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9.在楚汉之争中取得最终胜利的是( ) A.秦王????B.周厉王???C.项羽????D.刘邦10.下列哪些措施有利于我国古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 ①西周分封制??②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③隋唐科举考试??④北宋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A.①②????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1.“欲天下之治安(安定),莫若众(多)建诸侯而少其力(使其弱小).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无)邪(反叛)心。”下列哪一帝王在其统治措施中充分利用了上述思想( ) A.周平王???B.周武王???C.秦始皇???D.汉武帝12.汉初一位皇帝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这段话代表了汉初统治者的经济政策是( ) A.重农????B.重商????C.农商并重??D.发展手工业13.汉武帝、唐太宗都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皇帝。他们采取的相似治国措施是( ) A.重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B.加强对吐蕃的管理 C.兴建佛寺????????????D.传播佛教14.“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高祖建的政权称西汉。被称作高祖的是( ) A.陈胜???B.吴广????C.刘邦 ??D.项羽15象棋盘上两军之间有楚河汉届,楚河汉届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 A.秦统一六国 ????B.淝水之战 ?C.赤壁之战 ??D.楚汉之争二、材料解析题16.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材料二??法家,春秋战国时代一个以君权为核心,法制为手段的思想学派,它盛行于春秋战国时代,为秦朝最为采用。 (1)材料一是谁的观点?他所代表的学派思想何时正式确立为我国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 (2)根据材料二指出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被成功实践的事件?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秦朝实行的哪一项政治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材料一:秦朝的赋税很重,农民要把收获的三分之二上缴国家。每年在外服役者不下三百万人,繁重的徭役,迫使成千上万的农民脱离农业生产,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材料二:当时在秦朝的市场上,有一种奇怪的现象: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材料三: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举,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材料一、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材料三的这句话是谁说的?他讲这句话的目的是什么?此人有什么壮举?(3)材料一、材料二与材料三之间有没有联系?为什么?《第二课 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试卷答案1B. 2,A. 3.D 4.C 5.D 6.D 7.B .8D 9.D 10.B 11D 12A 13A 14.C 15D(1)孔子;西汉(2)商鞅变法; 郡县制。17.(1)郡县制. (2)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统一车轨)、统一文字. (3)大泽乡起义(或陈胜、吴广起义);不对;下雨只是引发起义的导火索,导致起义的根本原因是秦朝的暴政. (4)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秦末农民起义和汉朝的建立.ppt 秦末农民起义和汉朝的建立教学设计.doc 秦末农民起义和汉朝的建立试卷.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