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版本科目年级课时教学设计课题 《经济重心的南移》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历史与社会 年级 八年级上学习 目标 了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知道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时间、标志;提高学生的获取、解读、分析信息的能力,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重点 南方经济重心转移的表现难点 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我们脑海中的宋代可能是一幅“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的柔靡景象。学术界却对宋代社会文明给予了高度评价。今天就让我们从经济角度看看到底为什么? 从宋代社会经济究竟发展到了什么程度?这一问题引起学生兴趣 温故知新,不断培养学生正确阅读的习惯,掌握更多学习历史的方法。讲授新课 (一)经济重心南移阅读以下史料,分析不同时期江南的特点。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史记·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衣覆天下。(《宋书》) 材料三:朝廷……实仰东南之财赋,……语曰“苏湖熟,天下足。”(宋·高斯得《耻堂存稿》)材料说明了什么?说明西汉时期南方落后;到了南朝,南方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逐渐赶上北方;到了宋代,南方经济已相当发达,超过北方,国家的财政收入依靠南方。 这实质上就意味着南宋时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已从北方黄河流域移到了南方长江流域(由北到南)。1、什么是“经济重心”呢? 经济重心:是指经济、技术最发达,对国家提供主要财政支持、对整个国家产生较强影响的地区。在中国古代,衡量一个地区是不是经济重心,最重要的标准,就是看该地区的粮食产量和人力资源是不是在全国名列前茅,其次是看该地区的手工业和商业是否发达。 2、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和平 ; 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工具;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南方政府重视经济发展 3、说说宋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1)农业快速发展阅读课本P108页,根据上述资料,归纳总结“苏湖熟,天下足”的原因。 重视水利,为农业生产创造了良好的灌溉条件;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提高了粮食产量;新稻种的推广促进了粮食产量的提高;政府对农业的重视推动了农业发展。(2)宋朝手工业繁荣 ①南方丝织业有了很大发展,蜀地的丝织品“号为冠天下”; ②棉纺织业已经发展到了东南沿海地区。 ③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陶瓷制造业发达,景德镇后来发展为瓷都。 ④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 (3)宋朝商业繁荣的表现 ① 城市居民区、商业区之间的界线消除,店铺集中的地方出现了繁华的商业街区。 ②商业的繁荣带来了许多新事物。如纸币、商标、广告。 介绍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北宋交子和刘家功夫针商标 想一想:从我们现代生活的需要来看,纸币、商标、广告的出现各有什么意义? ③城镇的发展:商业城市最大的是东京和临安,苏州、泉州等中等城市迅速发展。 仔细阅读材料,找出关键句子,通过同伴合作交流,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理解经济重心 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宋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 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宋朝手工业发展的表现。 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宋朝商业繁荣的表现 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从我们现代生活的需要来看,纸币、商标、广告的出现各有什么意义? 培养学生的获取、解读、分析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 课堂小结 结合PPT,总结这课主要内容,列个提纲。 结合教师的提点,回顾重要知识点 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查漏补缺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三课 宋元第5课时 经济重心的南移新知导入 我们脑海中的宋代可能是一幅“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的柔靡景象。学术界却对宋代社会文明给予了高度评价。今天就让我们从经济角度看看到底为什么?新知讲解阅读以下史料,分析不同时期江南的特点。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史记》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衣覆天下。(《宋书》) 材料三:朝廷……实仰东南之财赋,……语曰“苏湖熟,天下足。”(宋·高斯得《耻堂存稿》) 说明西汉时期南方落后;南朝,南方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逐渐赶上北方;宋代,南方经济已相当发达,超过北方,这表明南宋时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已从北方黄河流域移到了南方长江流域(由北到南)。一、经济重心转移新知讲解什么是“经济重心”呢? 在中国古代,衡量一个地区是否是经济重心最重要的标准就是看该地区的粮食产量和人力资源是不是在全国名列前茅,其次是看该地区的手工业和商业是否发达。经济重心:是指经济、技术最发达,对国家提供主要财政支持、对整个国家产生较强影响的地区。新知讲解(一)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1、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和平 ; 2、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工具;3、南方自然条件优越;4、南方政府重视经济发展。新知讲解(二)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1、农业发展快:(1)水稻跃居粮食产量首位,(2)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苏湖熟,天下足”,“苏常熟,天下足”)(3)棉花、茶叶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区域不断扩大。 2、手工业繁荣: ①南方丝织业有了很大发展,蜀地的丝织品“号为冠天下”; ②棉纺织业已经发展到了东南沿海地区。 ③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陶瓷制造业发达,景德镇后来发展为瓷都。 ④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罗盘针开始运用于航海。新知讲解罗盘针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罗盘针开始运用于航海。新知讲解3、商业繁荣: ① 城市居民区、商业区之间的界线消除,店铺集中的地方出现了繁华的商业街区。 ②商业的繁荣带来了许多新事物。如纸币、商标、广告。 ③城镇的发展:商业城市最大的是东京和临安,苏州、泉州等中等城市迅速发展。新知讲解课堂总结课堂练习1、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①“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②“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③“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 ④“苏湖熟,天下足”。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南方生产环境和条件比北方优越 B.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稳定 C.南方统治者为壮大实力,重视发展经济D.南方的生产技术、工具比北方先进CC课堂练习3、两宋时期,我国著名的瓷业生产中心是( ) A.景德镇 B.扬州 C.定州 D.杭州4、南宋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是( )A.汴京 B.临安 C.成都 D.中都A B课堂总结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详情请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经济重心的南移》试卷一、选择题1.“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这一经济格局完成于( ) A.南北朝???B.五代十国??C.北宋????D.南宋2.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 A.“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东晋?陶渊明) 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唐?杜甫) C.“苏湖熟,天下足.”(宋?谚语) D.“无徽不成镇.”(明清?谚语)3.宋代的手工业繁荣,当时( )的丝织品“号为冠天下”。 A.江浙地区????B.江南地区????C.蜀地????D.东南沿海4.北宋时,下列成为我国著名的瓷都是( )A.景德镇 B.扬州 C.定州 D.杭州5.反映北宋商业繁荣的表现是( ) A.交子的出现???????????B.植棉淮河流域 C.引进占城稻???????????D.景德镇成为瓷都6.假如你生活在宋朝,下列可能实现的有( )①民间流传“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 ②在淮河流域种植棉花 ③造船业发达,居当时世界的首位 ④能买到景德镇的瓷器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②③④ 二、材料解析题7.阅读材料,完成题后相关要求。材料一?史书记载:双方盟约以后,边境贸易兴旺,宋用丝织品、稻米、茶叶等换取辽的羊、马、骆驼等……西夏与宋议和后,西夏设太学,译汉文书,积极吸取中原文化。(1)请写出材料一中“双方盟约”的名称,然后依据材料,概括宋与辽、西夏的议和产生的积极作用。材料二注解:上述经济繁荣的重要地点分布在苏州、广州、四川等南方城市或地区,国家的财政收入也主要来自这些城市和地区。(2)材料二中的图片反映了两宋时期经济领域哪些方面的发展?材料中的“注解”反映了宋代的哪一经济现象?材料三?元朝疆域图(3)材料三:图中宣政院辖地的设置有什么意义?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汉、唐朝和北宋时期南北经济发展情况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唐朝 3920415 43.2℅ 5148529 56.8℅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材料二:朝迁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1) 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从西汉到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2) 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这种趋势在什么时候完成?《经济重心的南移》试卷答案一、选择题1.D? 2.C????3.C???4.A????5.A????6.C????二、材料题7、(1)“澶渊之盟” (2分)??? 加强了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或边境贸易的兴旺;积极吸取中原文化等)(2分) (2)农业、手工业、商业(3分)?? 经济中心的南移(2分) (3)西藏(2分) 8、(1) 反映了南方经济自西汉到北宋不断发展,人口逐渐增加,宋代大大超过北方,国家赋税仰仗南方。(2)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完成于南宋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四单元第三课第五课时教学设计.doc 第四单元第三课第五课时试卷 .doc 第四单元第三课第五课时课件 .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