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课件+教案+练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3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课件+教案+练习)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第二课 第3课时《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教学设计
课题 《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历史与社会 年级 八年级上
学习 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唐朝疆域、周边主要少数民族政权和邻国;列举唐蕃交往中的主要史实:文成公主入藏、玄奘西游、遣唐使、鉴真东渡等。 能力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问题,让学生初步尝试从不同种类的资料中获得信息,具有一定的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大唐王朝开放的对外态度,认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重要性。
重点 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难点 唐朝对边疆各民族采取的比较开明的政策,唐朝文化的影响。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唐朝实行开放的民族政策和对外政策。由于开放,各族人民你来我往,有的还联姻结亲,奏响民族交融的和谐乐章。由于开放,各国外交使节纷纷来华,中国民间使者有的东渡,有的西行,谱写了中外交流的美好篇章。 从 唐朝实行开放的民族政策和对外政策引起学生兴趣。 温故知新,不断培养学生正确阅读的习惯,掌握更多学习历史的方法。
讲授新课 唐朝的疆域:东到大海,西达安西、葱岭等广大地区,北抵蒙古高原,南及南海唐朝民族政策“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 ——《资治通鉴》 过去的统治者只重视中原汉族,轻视边疆少数民族,我与他们不同,我对各民族一视同仁。 思考:这句话什么意思?体现怎样的民族政策? 开明、一视同仁的民族政策吐蕃是现在哪个民族的祖先?他们生活在什么地方? 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生活着吐蕃人。他们饲养耗牛,种植青棵,创造出特色鲜明的文化。吐蕃人是藏族的先民。 说一说谁统一了吐蕃?统一的 时间、都城? 7世纪初,吐蕃杰出的首领松赞干布统一各部,建立了以逻些(今西藏拉萨)为都城的强大政权①文成公主入藏(唐太宗时期)松赞干布一再请求与唐朝皇室通婚。唐太宗满足了松赞干布的愿望,决定将文成公主嫁给他。 议一议文成公主为什么要带这些东西到吐蕃? 文成公主入藏时,带了很多东西,除金银珠宝外,还有丝罗、绸缎医学、农学、谷物、果品、菜种、茶种、蚕种、药材、以及工程技术、天文历法等方面的书籍。 传播中原先进的农业、手工业和科技文化,促进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金城公主入藏(唐中宗时期) (开元十八年,尺带珠丹给唐玄宗上书)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旧唐书·吐蕃传》 经过:8世纪初,唐朝又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吐蕃首领在给唐朝皇帝的信件里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影响:此后一百多年时间里,双方使节往来频繁,唐蕃关系日益密切。 唐太宗说:“昔人谓御戎无上策,朕今治安中国,而四夷自服,岂非上策乎? 又说:“汉武帝穷兵三十余年,疲弊中国,所就无几,岂如今日绥之以德,使穷发之地尽为编户乎?” ——《资治通鉴》 唐太宗对汉武帝的评价是否符合历史的事实?请具体说明。 不符合。汉武帝反击匈奴,解除了边患,有利于北疆地区的开发,有利于中原地区与北方边疆地区的交往。唐太宗的民族政策与汉武帝的有何不同?不同点:汉武帝以战争征服为主;唐太宗则采取了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以安抚(收服民心)为主。唐朝对外交流你能找出唐朝时与中国有交往的国家和地区吗? 影响: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所以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玄奘西行出长安,独自西行,过玉门关,经过八百里流沙,跨过葱岭,行程5万里,历时18年,带着657部佛经回到长安。 成就: a.精通梵文、汉文,翻译了许多佛经。 b.根据西行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记述了西域和天竺的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等地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唐与日本——遣唐使 日本与中国是一衣带水的国家。大化改新后,日本更加积极地向唐朝学习,前后十多次派遣使者到唐朝,这些人被称为“遣唐使”。同来的还有留学生、留学僧等。使团规模庞大,少则两百人,多至五六百人。 遣唐使把唐朝的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建筑艺术以及风俗习惯等带回日本。唐与日本——鉴真东渡: 受日本僧人邀请,鉴真前后五次率众渡海去日本,均告失败。后来,鉴真双目失明,但他矢志不渝,第六次东渡成功,受到日本天皇的隆重欢迎。 贡献:鉴真留居日本十年,除传播佛教外,还将盛唐的医药、建筑、雕塑、绘画术和知识介绍到那里,成为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   鉴真精通医术,虽双目失明,但能以鼻嗅分辨药物,对日本的医学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被日本药商界奉为始祖。 想一想鉴真、玄奘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应该学习? 他们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出生入死,历尽艰辛;他们的顽强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勇气,值得我们学习 唐朝的对外交往 唐朝采取开放的对外政策,积极同世界各国交往。由于唐朝是当时亚洲最强大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疆域辽阔、文明程度很高的大国,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所以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议一议唐朝与周边各国的交流得到发展的原因有哪些?(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疆域辽阔。 (2)经济文化繁荣、国力强盛、政治制度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3)开明、开放的对外政策。 (4)发达的海陆交通。 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发,经济高度发展的时期,我们能从唐朝对外交往中,得到什么启示?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发展经济文化; 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学习和吸取其他文化的精华部分,为己所用。 仔细阅读材料,找出关键句子,通过同伴合作交流,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 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吐蕃是现在哪个民族的祖先?他们生活在什么地方? 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议一议文成公主为什么要带这些东西到吐蕃? 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②金城公主入藏(唐中宗时期 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唐太宗对汉武帝的评价是否符合历史的事实?请具体说明。 。 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唐太宗的民族政策与汉武帝的有何不同? 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玄奘西行 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唐与日本——遣唐使 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唐与日本——鉴真东渡 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鉴真、玄奘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应该学习 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唐朝的对外交往 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唐朝与周边各国的交流得到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培养学生的获取、解读、分析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
课堂小结 结合PPT,总结这课主要内容,列个提纲。 结合教师的提点,回顾重要知识点 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查漏补缺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二课 第2课时 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
人教新《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
新知导入
步辇图
回纥贵族
波斯商队
遣唐使船队
新知讲解
隋朝疆域图
唐朝疆域图
比一比:唐朝疆域和隋朝疆域相比,在哪些方向上有明显的拓展?这些拓展的地区有什么共同特点?
新知讲解
思考:这句话体现怎样的民族政策?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
——《资治通鉴》
以前: 贵中华,贱夷狄
唐朝: 一视同仁
天可汗
当今: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平等、民族团结、 各民族共同繁荣
新知讲解
1、唐朝与吐蕃的关系:
唐太宗接见吐蕃求婚使者
①文成公主入藏: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影响/意义:
文成公主入藏对加强唐蕃友好和发展吐蕃经济文化起到重要作用,直到今天仍深受西藏人民的爱戴。
新知讲解
佛学
医学
农业
手工业
在西藏地区,流传着一首赞美文成公主的诗歌:
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
带来了各种粮食三千八百种
……
感谢你啊!
汉藏友好的使者——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啊!
你就是藏族人民永远的
圣神!
为什么西藏人民这么欢迎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把先进的中原文化带入西藏,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谊,促进了两个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西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
新知讲解
②金城公主入藏:
8世纪初,唐朝(唐中宗)又将金城公主嫁给赞普尺带珠丹。吐蕃首领在给唐朝皇帝(唐玄宗)的信里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唐穆宗时,唐蕃两个政权相约盟誓互不侵犯。
影响: 此后一百多年里,双方使节往来频繁,唐蕃关系日益密切。
2、唐朝与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
除吐蕃外,唐朝中央与其他少民族的联系也很紧密,唐前期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设立了八百多个府、州、县。
新知讲解
讨论:为什么周边少数民族首领愿与中原王朝和亲?和亲的意义何在?
(1)为了与中原王朝增进信任与感情,形成利益联盟;
(2)有利于维护双方和好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生产,促进双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新知讲解
唐朝的民族关系
民族政策:
总体特征:
影响:
唐太宗采取的开明的民族政策
比较融洽 和睦
各族人民拥戴唐太宗为“天可汗”,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天可汗”成为唐朝皇帝的专有称呼
新知讲解
你能找出唐朝时与中国有交往的国家和地区吗?
新知讲解
玄奘西行线路图
玄奘西行天竺依次经过哪些地区和国家?
唐玄奘去“西天”的目的是什么?玄奘西行路上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玄奘西行天竺有怎样的历史意义?他身上具有怎样的品质?
贡献:1、掌握佛教理论。
2、翻译佛经。
3、撰写历史文献《大唐西域记》。
促进了中印之间的文化交流
为求取真经不畏艰险、勇于开拓、好学不倦。
1、唐与天竺(印度):
新知讲解
2、唐与日本:
①遣唐使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贞观年间开始
13次
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同来的还有留学生、留学僧。
遣唐使把唐朝的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建筑艺术以及风俗习惯等带回日本,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
新知讲解
2、唐与日本:
②鉴真东渡
①时间:
受日本僧人邀请,鉴真前后五次率众渡海去日本,均告失败。后来,鉴真双目失明,但他矢志不渝,第六次东渡成功,受到日本天皇的隆重欢迎。
②经过:
③贡献:
鉴真留居日本十年,除传播佛教外,还将盛唐的医药、建筑、雕塑、绘画术和知识介绍到那里,成为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
唐玄宗时。
鉴真用鼻嗅的方法,帮日本人辨别了很多药物,日本药商界奉他为始祖。
精神品质?
鉴真不辞劳苦、不怕困难、坚持不懈传播中国文化的精神。
鉴真盲目航东海,
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
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新知讲解
唐朝的对外交往
目 的
到达地方
贡 献
优秀品质
玄奘西行
鉴真东渡
学习佛经
传授佛法
天竺
日本
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贡献
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贡献
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开放进取





新知讲解
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发,经济高度发展的时期,我们能从唐朝对外交往中,得到什么启示?
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发展经济文化;
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学习和吸取其他文化的精华部分,为己所用。
课堂练习
遣唐使来中国的目的是什么( )
A、是为了寻访鉴真
B、是为了出国
C、是为了旅游观光
D、是为了学习先进文化
D
课堂练习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文成公主庙,始建于1300多年前,系当地人民为纪念文成公主人吐蕃路经此地,向当地人民传播中原文化,造福于当地而建。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①派文成公主入吐蕃的统治者是武则天②文成公主入吐蕃的最终目的地是逻些③当时吐蕃的赞普是松赞干布④文成公主入吐蕃增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D
拓展提高
为什么唐朝时对外交往如此繁盛呢?
材料一: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 常须达。——《日本书纪》
材料二:隋唐对外交往活跃……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唐朝国力强盛,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唐朝开放、宽容的对外政策。
唐朝对外交通发达。
课堂总结
唐朝
对内
对外
民族和睦
友好交流
总体特征:比较融洽。
唐与吐蕃: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合同为一家”。
唐与其他少数民族
天竺
传播唐朝文化;
学习佛教精髓;
《大唐西域记》。
日本
传播佛教;
将盛唐的医药、建筑、雕塑、绘画术和知识介绍到日本
课堂总结
千年的苍茫,追忆的历史,大唐盛世文化吸引着无数世人的顶礼膜拜,几乎欧亚每个国家都进入过这片神奇的土地,国际声望至圣,直至今天外国友人仍称我们为“唐人”!
作业布置
作业:
《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同步练习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第二课第3课时《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唐朝民族关系融洽,唐太宗被称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主要原因是(  )
A.唐朝势力强大    B.开明的民族政策
C.唐太宗本人的素质  D.唐朝繁荣的经济
2.民族交往在我国历史上写下了一段段佳话。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吐蕃的发展与进步。吐蕃位于题1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3.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开阔、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这位伟大的僧人是(  )
A.释迦牟尼  B.鉴真  C.玄奘  D.郦道元
4.唐朝僧人玄奘曾游学天竺,并以亲身见闻写成的一部重要书籍是(  )
A.《马可·波罗行纪》  B.《金刚经》?  C.《大唐西域记》  D.《西游记》
5.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帝国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中外文化双向交流、共享繁荣。下列事件能佐证这一现象的是(  )
①和亲联盟 ②鉴真东渡 ③玄奘西行 ④遣唐使来访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6.“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反映的是哪个少数民族与唐朝的友好相处?(  )
A.吐蕃  B.回纥  C.彝族  D.白族
7.大唐盛世文化吸引着无数世人的顶礼膜拜,几乎欧亚每个国家都进入过这片神奇的土地,国际声望至圣,直至今天外国友人仍称我们为(  )
A.中国人??????????? B.汉人  C.华人???????? D.唐人
8.下图共同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

鉴真东渡 玄奘西行
A.祖国统一  B.中外交流  C.民族团结  D.社会繁荣
9.以下场景不可能出现在央视《玄奘之路》纪录片中的是(  )
A.促进中印文化的交流  B.写成《大唐西域记》
C.带回佛经657部    D.修建唐招提寺
10.“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备受后人称颂,其最根本的原因是(  )
A.不畏艰难的精神       B.有高深的佛教学识 
C.研究和弘扬佛学的执着追求  D.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玄奘,在贞观年间冒着生命危险西行学经求法,孤征沙漠,独步雪山历时17年,独行五万里……在天竺期间,他极力宣扬我国文化……
材料二: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1)根据材料一指出玄奘西游的目的是什么?
(2)他所写的重要历史和佛学典籍是什么?这本书有什么影响?
(3)结合材料二思考,指出玄奘西游的有利条件是什么?(提示:可从当时的政治局面、社会经济、外交政策以及对外交通等方面考虑)
(4)玄奘作为我国杰出的外交使者有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12.“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阅读下列材料,探究相关问题。
【唐朝缔结友谊桥梁】
材料一 玄奘从天竺带回佛经657部,经过19年的努力,共翻译出75部1?335卷,约1?300万字。唐太宗亲自为他写了《大唐三藏圣教序》。
材料二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材料三??如图1所示
(1)材料一中的天竺指今天的什么地方?玄奘以自己的亲身见闻写成一部书,这部书的名称是什么?
(2)根据三则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唐朝和日本、天竺之间的交往史实有哪些。
(3)以上材料中的史实,对当时的社会发展所起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当代再创和谐外交】
材料四 如图2所示。2015年5月2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日友好交流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日友好的根基在民间,中日关系前途掌握在两国人民手里。”指明了改善和发展中日关系的根本着力点,向两国各界和国际社会传递出中国政府致力于中日友好的明确信息,彰显了中方对发展两国关系负责任的态度。
(4)唐朝文化曾是世界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联系材料四,你认为对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应持何态度?
13.唐朝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技术篇]

(1)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改进。请依据图A和图B分别写出当时便于耕作和灌溉的生产工具名称。
[民族篇]
??? 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
(2)材料中的松赞干布是今天哪个少数民族的首领?材料中的“公主”指的又是谁?
[外交篇]
??? 世界上与唐朝交往的国家有七十多个。丝绸之路和平的使团、商队络绎不绝。中国文化那时就传播到了东罗马帝国、阿拉伯国家,同时唐代的舞蹈、音乐、绘画、食品、服装、宗教也吸纳了外来文化的精华,将中华文明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3)依据材料,从范围、内容两个角度概括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唐朝的认识。





































《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试卷答案
1.B????2.A????3.C????4.C????5.A????6.A????7.D????8.B????9.D????10.D?
??11.(1)寻求佛法(或佛经).
(2)《大唐西域记》;此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3)政治局面:国家统一安定;社会经济:经济繁荣发展;外交政策:实行宽容开发的对外政策;对外海陆路交通发达.
(4)不屈不饶、坚忍不拔的精神;主动学习吸收外来先进文明成果的开放精神;取长补短的务实求真精神(言之有理即可).
12.(1)印度;《大唐西域记》.
(2)日本派遣唐使来中国;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经.
(3)都加强了中国与外国的联系,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4)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互相尊重和理解;以开放的胸怀相互借鉴和交融;继承和发展两国世代友好关系,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答出其中两点,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即可)
13. (1)A:曲辕犁??? B:筒车
(2)藏族??? 文成公主
(3)范围广泛:许多国家都有往来。内容丰富:涉及使者往来、政治经济制度、生产技术、商品贸易等领域。
(4)唐朝时期经济繁荣,国力较为强盛,还实行了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与对外政策,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时期(言之成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