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知识要点2.1社会治理,政府依法主导1.政府主导 合作共治 (1)法治社会,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依法行政。作为行政主体的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其权力由法律授予。(2)政府在社会治理中发挥主导作用。其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制定相关社会治理规则、政策和标准体系,提供社会治理基础设施和公共产品服务,依法行政和依法监管,维护社会良好秩序、保障公共安全等。 (3)社会主体合作共治,是社会治理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4)社会主体合作共治的表现及作用: 在社会治理中,党委领导、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社会各方面包括各类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等积极参与。各社会主体充分发挥各自的功能和作用,良性互动,能够最大限度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社会治理整体合力。(辨析:社会治理靠政府?)2.政府社会治理的主要职责 (1)“人民的公仆”是政府的形象,“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宗旨。政府要依照行政程序,依法全面履行职能,依法担责、依法追责。大到社会的管理,小到公民的日常生活,我们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政府的作用。(2)政府的各项职能由各个相关部门具体承担,按照法律的规定依法行政。具体表现如下: ①公安机关承担着保卫人民安全、维护社会秩序的职责,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打击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②税务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等法律征收和管理税收,保障国家税收收入,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促进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③环保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进行管理,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④教育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公民素质。等等(3)各级人民政府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建设什么样的法治政府?) (4)建设法治政府,提升社会治理水平,要加强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体系,全面推进政务公开。通过公开透明的机制,让人民群众看得见、监督得到,从而赢得人民群众的理解、信任、支持和参与。(如何建设法治政府?)2.2公民依法参与公共事务1.依法参与公共事务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 (1)公共事务是指为了满足社会全体或大多数成员的需要,体现他们的共同利益,让他们共同受益的事务。 (2)公民依法参与公共事务意义: ①公民依法参与公共事务,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是使公共政策更加科学和民主的保证。②依法参与公共事务,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具体贯彻。③公民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可以最大限度利用公共管理的社会资源,既有利于节省管理成本,也有助于提高管理效率。可以弥补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不足,提高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④公民参与公共事务可以有效防止公共权力的滥用,使公共政策更加科学和民主。 (3)公民参与对公共决策的意义: ①有利于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愿,切实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②有助于在政府和公众之间搭起良性互动的桥梁,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4)公民依法、有序参与公共事务的更加有力的保障是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进步和组织化水平的提高。2.公民依法参与公共事务的途径与方式 (1)公民依法参与公共事务的途径与方式概括起来有五大方面:①民主选举;②民主协商;③民主决策;④民主管理;⑤民主监督。 (2)民主选举: ①选举方式:通过间接选举产生各级人大代表,由各级人大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来实现的。 ②依据:我国宪法第三条第二款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是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③地位、意义: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是公民政治参与的最基本的方式之一。人民当家作主、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是通过民主选举实现的。人民行使权力的有效途径是选举。(辨析:参不参加选举,无关紧要?) (3)民主协商: ①内涵:是人民内部各方面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在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开展广泛协商,努力形成共识的重要民主形式。 ②地位、意义: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独特的民主形式。可以广泛达成决策和工作的最大共识,凝聚全社会推动改革发展的智慧和力量。 ③制度形式:包括政治协商制度、公共论坛、立法听证等。 (4)民主决策: ①内涵:是指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的途径与方式,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参与影响社会公共利益的重大事项的决策。 ②主要途径:一、专家咨询制度,专家学者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相关信息等,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进行分析论证;二、重大事项公示制度,公民在真正了解有关内容后,发表意见,提出建议;三、社会听证制度,决策部门对同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举行听证会,公民充分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四、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公民向决策机关反映意见,提出建议。一般是在决策成文前的民意反映。(5)民主管理: ①内容:农村村民自治、城市居民自治制度是我国现阶段民主管理的主要内容。②村民委员会: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③居民委员会:是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④地位、意义:这是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有效的途径。(6)民主监督:(如何正确理解并运用民主监督?) ①内容: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和控告权。 ②意义:有利于消除腐败现象,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有利于保证依法行政的推进。 ③方式:信访举报制度,网上评议政府,电话,手机短信,当面提意见等。(写大字报、聚众闹事?)3.从小培养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 (1)怎样从小培养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 ①我们可以学习时事政治,关心国家的发展建设,关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②当面对社会热点问题,我们要依法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积极建议,维护公共利益。(2)从小培养参与公共事务意识的意义: ①有利于增强我们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自身的政治素养,锻炼自己参与政治生活能力。②有利于充分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3)如何参与公共事务? ①从小培养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我们可以学习时事政治,关心国家的发展建设,关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当面对社会热点问题,我们要依法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积极的建议,维护公共利益。)②当我们年满十八周岁,就拥有了选举权,可以选举国家权力机构的代表,即人大代表。目前,我们可以通过上述途径和方式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③参与公共事务,我们可以从自己身边的事做起。(积极参与班级和学校的民主选举,参加社团活动。还可以为社区公共事务建言献策,参加社会服务,如志愿者活动、慈善募捐活动、帮扶活动、助残活动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