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学年第一学期初三社会期初测试 2018.8.30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8学年第一学期初三社会期初测试 2018.8.30

资源简介

2018学年第一学期初三社会期初测试 2018.8.30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5分,共30分)
1.一位历史学家在评价20世纪初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已经变成一只‘火药桶’,只需一粒火星将它引
爆。”这里的 “火星”是指( )
A.德国突袭波兰 B.《慕尼黑协定》签订
C.萨拉热窝事件 D.凡尔登战役
2.鲁迅说,近代中国“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时:自松油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标枪以机
关枪,……都摩肩挨背的存在。”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
A. 新旧风俗杂陈 B. 西方文化对中国影响广泛
C. 传统风俗习惯根深蒂固 D. 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
3.有学者认为:“1912年2月12日,由隆裕太后颁布的这道诏书……终结了秦始皇以来周而复始的王朝轮
回,没有流血漂橹、尸横遍野,……以最小的代价,和平完成了政权的更迭。”该观点的主旨是 ( )
A.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制度 B.辛亥革命是中国式的“光荣革命”
C 改良比革命更能改造中国的政治 D.中国的封建专制统治漫长
4.20世纪初,列强不仅在政治上控制清政府,经济上也加紧对中国的掠夺,主要表现在( )
①直接投资、贷款给清政府等方式控制中国铁路筑路权 ②控制着中国绝大部分的水上运输业
③夺取铁路沿线的土地开发权、矿藏开采权 ④100%控制着中国的棉纺业和钢铁业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5.以下简短说明与右图人物相吻合的是( )
①担任北大校长,提倡“学术思想自由”
②在上海创建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③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传播马克思主义
④主张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号召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这反映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 )
A.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 B.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
C.抨击君主立宪号召暴力革命 D.促成现代中华民族观念初步形成
7.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这主要是因为 ( )
A.它是一场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 B.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姿态登上政治舞台
C.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 D.经过五四运动,人们的思想获得极大的解放
8.“朦朦胧胧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透出一线红。那是什么?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由近东卷到远东。”
这是民国七年刘大白写的《红色中华》中的几句诗,它的创作背景是( )
A.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五四运动的掀起
C.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D.南昌起义的爆发
9.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革命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新”主要体现在( )
①新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 ②新的斗争方式——武装起义
③新的指导思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④新的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专政,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这副对联挂在何处大门之上?( )
A.湖北军政府 B.中共“一大”会址 C.黄埔军校 D.广州国民政府
11.某文告写道:“民众自动武装起来,打倒投降帝国主义的国民党!建立民众自己的苏维埃政权!创造民众自己的武装力量!到红军中去,进行革命的民族战争!”这份文告最可能是( )
A.辛亥革命时期武昌起义新军的宣传 B.北伐战争时期国民革命军的宣传
C.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号召 D.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号召
12.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
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
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 )
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B.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D.揭开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
(




1921
1924 1927
1937 1945 1946 1949
)13. 2018年8月10日,湖北省委书记蒋超良与国民党“反独”大将郝柏村会晤。我国近代历史证明“兄弟
同心其利断金”下面能体现这一理念的组合是( )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4.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东北地区的( )
①张作霖东北“易帜” ②东北抗联十四年抗战
③解放军发动辽沈战役 ④彭德怀指挥百团大战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15.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脍炙人口的口号、标语、诗词等往往有着巨大的政治感染力,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下列口号、标语、诗词等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 ②“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③“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④“打倒列强,除军阀” ⑤“路存与存,路亡与亡”
A. ③④⑤①② B. ⑤①④③② C. ③⑤④②① D. ⑤③④①②
16.在全国性的抗日战争期间,下列军队与将领搭配正确的是( )
①二十九路军 佟麟阁 赵登禹 ②八路军 彭德怀
③十九路军 蔡廷锴 蒋光鼐 ④晋冀鲁豫解放军 刘伯承、邓小平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17.下图是美国邮政总署1942年发行的一枚邮票。它可以佐证当时美国( )
①赞成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②决定向日本侵略者宣战
③纪念中国全面抗战五周年
④承认台湾是中国的领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8.历史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下列选项表述正确的有( )
①凡尔赛体系埋下了“二战”的祸根 ②英法的绥靖政策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③“二战”改变了世界格局,使国际政治出现了两极化趋势
④在联合国的领导下,世界人民取得了反法斯西战争的胜利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9.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世界性战争,这场战争给后人留下的启迪主要有( )
①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战胜共同的敌人 ②所有国家都应互不侵犯、和平共处
③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始终难以合作 ④战争使人类文明进程遭遇重大挫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下列历史事件及其影响搭配不正确的是( )
①中途岛海战---太平洋战场出现转机,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
②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
③台儿庄战役----取得抗战以来最大胜利 ④渡江战役 ---- 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A①② B①④ C ②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5小题,共50分)
21.文明的交流贯穿了人类历史,对人类文明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












(1)近代中国向外学习呈现出“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趋势。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按示例续写这一趋势。(8分)
示例:
第一阶段:19世纪六七十年代,李鸿章等人兴起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
第二阶段:……
……
(2)在人类文明交流过程中,总是充斥着思想的解放和制度的革新以及经济的发展,推动着文明不断向前发展。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说说近代以来人类文明交流过程总体的发展趋势。(3分)


22. 孙中山是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1894年11月,孙中山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他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
(1)“振兴中华”口号的提出是基于当时中国怎样的国情?对此孙中山成立哪一革命团体?(2分)
材料二:孙中山先生是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为纪念孙中山,某校要举办一系列纪念活动,活动的主题分别确立为“ 构想共和”“浴血共和”“缔造共和”“维护共和”。
(2)依据确定的四个主题,活动方准备在东京、武汉、南京和广州举办相关的纪念活动。请你结合相关史实,说说选择这几个城市的理由。(4分)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忠诚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我们对孙中山先生最好的纪念,就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把孙中山先生等一切革命先辈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
(3)孙中山先生伟大事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并用20世纪40年代的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将孙中山先生等先辈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4分)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面对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到了危急关头,中国革命到了危急关头,中华民族到了危急关头。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进行了伟大的长征。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红军长征的那个年代,党、国家、革命都到了危急关头?”(2分)
(2)长征期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哪一重要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简述中共成立以后至这
次会议之前是怎样走向成熟的?(4分)

材料二:中共七大:指出中共的任务是竭尽全力去争取光明的前途反对黑暗的前途。
(3)结合下列图片说说,中共七大之后中共为争取光明的前途做了哪些努力?(4分)








图一 图二

2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
(
“全国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
1937年7月8日
,中共中央向全国发表号召抗战的宣言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
——
1937年7月17日
,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
)





(1)根据材料一写出国共两党的宣言(谈话)是在哪一事件后发表的,并概括国共两党的共同主张。(3分)

材料二:【年代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程:

1939.9 1940.7 1941.12 1942.1 1942.夏 1943.11 1945.4 1945.9

德国突 不列颠 日本偷袭 A B C 柏林战役 日本正式签
袭波兰 之战 珍珠港 署投降书




(2)依据年代尺,请在 A、B、C 处任选两处写出相应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其意义。(4分)
材料三: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大利亚,打下印度……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系(2分)

25.观察图片,回答问题。(10分)

图一 图二 图三
(1)上面三幅图片反映的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大事件,依据图片信息填空。(5分)
图一反映的是1947年6月 ,它揭开了 。
图二是发生在解放战争 阶段的 战役,它的胜利被称为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
图三是1949年 事件,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2)图三的事件标志着我国结束了哪一历史时期?(1分)该事件有何国际影响(2分)
(3)从图一发展到图三说明了什么?(2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5分,共30分)
题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B A C B B A C C
题序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D D C D A D A B B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5小题,共50分)
21.(11分)
(1)第二阶段:19世纪末,康有为等人兴起戊戌变法运动(1分),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1分),学习西方向制度变革转变;
第三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孙中山等人兴起辛亥革命运动(1分),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制(1分),深化了制度变革的探索;
第四阶段:20世纪初,陈独秀等人兴起新文化运动(1分),倡导民主与科学(1分),学习西方深入到思想文化领域;
第五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学习马克思主义(1分)结合中国国情,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 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思想科学化(或理性化)(3分)
22.(10分)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兴中会。(2分)
(2)创立同盟会;武昌起义;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召开国民党一大,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或创办黄埔军校)(4
(3)三民主义(1分) ①领导人民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胜利,建立新中国,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② 颁布《共同纲领》确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保证人民当家做主
③ 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实行耕者有其田。(3点3分)
23(10分)
(1)中国处在国共十年内战时期,国民党连续发动大规模“围剿”; 日本发动一系列侵华事变,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2)遵义会议。(1分)
1924年,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推动国民革命运动;
1927.8 发动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第一枪,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1927.8 召开八七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建立和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找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等等。(任3点3分)
(3)为了争取和平建国,1945年毛泽东、周恩来等赴重庆谈判,签订了《双十协定》(2分)。
发动渡江战役,解放南京,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统治。(2分)

24.(9分)
(1)七七事变;(1分)共同主张:实行全民族抗战(2分)
(2)A:美、英、苏、中等 26 个国家的代表签署《联合国家宣言》(1 分),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建立,彻底改变了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1 分)。B:斯大林格勒战役开始(1 分),不仅是苏德战争的根本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1 分)。C:开罗会议(1 分),加速了战争进程,加强了盟国的团结,促进早日实现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1 分)。
(3)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和帮助;同时,中国人民也付出了重大牺牲,做出了重要贡献,大大缓解了美苏英在太平洋战场和欧洲战场上的压力(2分)

25(10分)
(1)千里跃进大别山,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2分) 战略决战,淮海战役(2分) ;开国大典(或新中国成立)
(2)新民主主义革命(1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2分)
(3)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团结广大人民的力量才能取得胜利等 (2点2分)

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