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摩课)第6课《戊戌变法》课堂实录+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观摩课)第6课《戊戌变法》课堂实录+课件

资源简介

课件41张PPT。戊戌变法
部审历史教材 八年级上第6课 深圳市罗湖区
教育科学研究院胡江平新知导入已学过的近代史中,
哪些历史人物感动了你?
新知导入林则徐陈化成洪秀全李鸿章邓世昌新知导入这些感动你的历史人物
有什么共同特征?
新知导入时间空间(背景):
他们正处在家国危亡之际。
所作所为(事迹):
忧国忧民,抗争探索。新知导入让我们想起一句话: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家国情怀
新知导入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人创造的历史 (人是社会历史舞台的主角)
新知讲解第 6 课
戊 戌 变 法
新知讲解第6课《戊戌变法》
有哪些历史人物登场?请阅读教材新知讲解试一试:将这些人物分类(类别、分类依据)新知讲解序幕
要求变法
(公车上书)背景:甲午战败,马关签约。
经过:康、梁联合1300名在京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皇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影响:轰动京沪,拉开维新变法序幕。新知讲解发展
宣传变法组织:强学会
刊物:上海《时务报》
天津《国闻报》
文章:梁启超《变法通议》
观点:变法图强
新知讲解高潮
开展变法
(百日维新)1897年冬:康有为痛陈时局 危机(德国强占胶州湾),呼吁变法救国。
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实行变法。
新知讲解高潮
开展变法
(百日维新) 变法内容
政治: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文教: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
军事: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新知讲解结尾
废除变法
(戊戌政变)慈禧政变
光绪被囚
康梁出逃
六君子遇害剧情回放观后感想
戊戌风云激荡
家国情怀壮烈情景再现清末精神空虚麻木
的中国人情景再现清朝官府的议事情形情景再现光绪皇帝与官员的合影情景再现康有为、梁启超师生合影情景再现1895年
《点石斋画报》
刊登的“公车上书”的情景情景再现强学会旧址情景再现权倾一时的慈禧太后情景再现顽固派代表载漪
(中坐者)情景再现中南海瀛台—光绪囚禁处情景再现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
刘光第
林 旭
杨 锐
杨深秀
康广仁@#¥%
&*情景再现北京
菜市口问题讨论
1.请从目的和内容两方面归纳戊戌变法与洋务运动的异同
目的同:都是中国人主张学习西方, 为改变救国图强的探索活动。
内容异:洋务运动学器物;戊戌变法学制度。
2.为什么说“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是在思想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从学器物进步到学制度;对办新学(京师大学堂)、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有影响。 问题讨论
3.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主观:脱离广大群众,依靠无实权的皇帝。
客观: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
根本原因: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妥协性。
4.戊戌变法的失败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 国行不通,要救中国,必须推翻清朝的腐朽统治。变法要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才能得到人民群众支持。课堂小结背景:甲午战败,民族危机加深人物:康、梁、严、谭、帝、后过程:序幕(公车上书)
发展(办刊组会)
高潮(百日维新)
结束(戊戌政变)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影响:思想启蒙目的:救亡图存时空关系1856年1860年1894年1895年1898年1890年1891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代表:奕?、李鸿章等
口号:自强、求富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黄海战役,邓世昌
《马关条约》
大大加深半殖民地化程度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公车上书戊戌变法戊戌变法序幕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领导人:康有为、梁启超
口号:变法图强《辛丑条约》
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95年对应练习1 .《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介绍说,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形成一个群体。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由此开始。请判断,这里“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的标志性事件是( ) A.虎门销烟 B.洋务运动
C.公车上书 D.新文化运动C对应练习2.初二某班同学举办以“近代化探索”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下列选项与主题不大相符的是( ?) A.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
B.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
C.康有为组织公车上书
D.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A对应练习3 .严复译著《天演论》中提出“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启发了当时的中国知识界去探索、学习西方先进的社会制度。近代中国从制度上学习西方始于(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B对应练习4 .《变法通议》是梁启超阐述维新变法理论的主要著作。书中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认为要推行维新变法,从根本上说要改革( ?) A.教育制度
B.科举制度
C.文化制度
D.政治制度D对应练习5 .甲午战争后,中华民族危机的加深引发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这场改革的积极作用在于( ?) A.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B.提高了行政办事效率 C.增强了近代国防力量?
D.摧毁了顽固派的力量A对应练习6 .八年级同学要举行“戊戌变法主题辩论会”,下列不能作为辩论会结论的是( ?) A.戊戌变法是在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加剧的背景下发生的 B.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等 C.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D.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C拓展提高材料一:“祖宗之法是用来治理祖宗的领土的。今天祖宗的领土都保不住了,祖宗那套法还有什么用呢?就拿总理衙门来说,祖宗的法里并没有,是最近这些年要跟洋人打交道,才新设立的。时代变了,祖宗之法也非变不可。” ──康有为
材料二:清代有位皇帝下了一道密诏:“朕思考时局艰难,不变法不足以救中国,不去守旧之大臣而用通达英勇之士,则不能变法,但是皇太后不以为然。朕屡次劝谏,太后更生气。现在朕位几乎不保。你们康有为、杨锐、林旭、谭嗣同、刘光第等,应妥当秘密筹划,设法相救。”拓展提高问题一:材料一中的内容表达了康有为的什么观点?代表了哪个阶级的思想?
问题一:观点:“法”要为国家现实利益服务,现在祖宗之法已经不合时宜了,维新变法是使国家摆脱危难的唯一出路。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问题二:康有为为了实践他上述观点,在“祖宗之法”没有变之前,他做了哪些工作?
问题二:组织“公车上书”、创办《万国公报》和组织强学会宣传变法,并多次上书努力说服光绪皇帝支持变法。
问题三:材料二中下这道密诏的是清代哪一位皇帝?“皇太后”是指何人呢?
问题三:皇帝:光绪皇帝。皇太后:慈禧太后。
问题四:材料二中“朕位几乎不保,你们……应妥当秘密筹划,设法相救”预示着会发生什么事情?预示的事情发生了吗?结果如何?
问题四:预示:变法会遭到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干预反对,变法将失败。预示的事情发生了:变法失败。结果:光绪皇帝被囚禁在中南海瀛台;康有为逃到国外;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害。谢 谢
THANK YOU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