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三课《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导学案
班级 姓名
课型:新授 设计者: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 授课人:__________________
政治教研组成员: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中华文化的深远影响。
2、明确中华文化是我们的根。
3、理解并掌握中华民族精神的含义及作用。
4.知道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
5、知道社会主义文化的特征。
6、正确对待优秀文化。
(二)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弘扬中华文化
学习难点:文化助我成长
二、先学后教----学生自主学习:
(一)阅读课本,补全知识:
1、中华文化 ,经历沧桑而绵延不绝,是当今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始终彰显着强大的 和 。
2、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巨大 ,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世界文明的 具有深远影响。
3、 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 , 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 ,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
4、以 为核心的 , 、 、 的伟大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 ,具有强大的 。
5、 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至今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 、 和 。今天,不论是个人的道德追求,还是我国的思想道德建设,都能从传统美德中找到历史的渊源。
6、社会主义文化的特征:我国正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面向 、面向 、面向 , 的、 的、 的社会主义文化。
7、优秀文化催人奋进,给人力量。我们应该坚定 ,主动融人文化生活,学习优秀的 和 ,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投身于各种形式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活动,自觉成长为 、 、 、 的社会主义公民。
(二)阅读课本,找到下列问题并标注出来:
1、中华文化有何深远影响?
2、为什么说中华文化是根?
3、我国伟大民族精神是什么?有何作用?
4、中华传统美德有何作用?
5、社会主义文化的特征是什么?
6、我们怎样对待优秀文化?
三、合作探究
1、材料: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 2018年春节期间,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在央视黄金档播出,节目“和诗以歌”、将古诗词和部分近代诗词配以现代流行音乐,带领观众在一众唱作歌手的演绎中领略诗词之美、发现传统文化深层价值;邀请文化学者和音乐大师坐镇点评,让中华文化的瑰宝--诗词中的美好情感和主流价值观在当下产生共鸣、再次流行。
(1)《经典咏流传》为什么会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赞誉?这意味着什么?
  
(2)例举你知道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


2、材料一:春节,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是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中国人过春节至少已有4000年以上的历史。春节在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除海外各国的“唐人街”每年过春节外,据不完全统计,亚洲地区约有8个国家将农历新年定为法定节假日。
材料二: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2006年5月20日,中国文化部申报的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近年来,清明节公祭黄帝风行海内外,大批海内外华人华侨赶赴黄帝陵祭祖扫墓。
探究:(1)为什么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中国年?

(2)为什么每年清明节大批海内外华人华侨赶赴黄帝陵祭祖扫墓?

3、2017年央视大型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以“中华骄傲”为主题,通过“字以溯源”“武以振魂”“棋以明智”“文以载道”“丝绸之路”五个部分,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中华优秀文化的魅力,也点燃了我们的文化自信和骄傲。让我们截取几个镜头来感受一下:
字以溯源:汉字是中国悠久文化的源头活水。一笔一画,蕴含着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方式;横平竖直,承载着中华文明厚重的底蕴和价值。
(1)中华文化具有怎样的特点?

武以振魂:中华武术不但技艺高超,更蕴含着中华民族仁义正直、勇敢坚韧的精神,保家卫国、自强不息的气节。我们要传承发扬武术精神,做有担当、有骨气的中国人,以自强精神振奋民族之魂。
(2)我们伟大的民族之魂的内涵是什么?

丝绸之路: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源泉,也是全世界所共有的财富。我们在提升自己文化自信的同时,身上肩负着把中华文化推向世界的责任。
(3)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有的同学认为“传承民族文化就是回到过去,固守旧俗。”也有同学认为“创新民族文化就意味着面向世界,全盘吸收。”你认为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什么?

四、当堂达标
(一)轻松选择,我能行
1、2017年11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并参观了故宫,领略了故宫的朱漆大门、院落桥梁、青砖黄瓦、宫廷陈设、梁枋彩画。漫步故宫,特朗普不止一次赞叹中国蔚为壮观、源远流长的文化。特朗普还使用平板电脑向习近平夫妇展示了其外孙女阿拉贝拉用中文演唱歌曲、背《三字经》和古诗的视频。材料表明(  )
A. 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 B. 中国的国际地位越来越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C.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
D. 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
2、2017年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有利于(  )①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②吸收和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③增强中华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④向世界展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3、2017年9月份,中国新一批入学的中小学生迎来新版“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这是白话文掀起后,中国语文教材的第七次“大换血”。本次“部编本”教材最引人关注的变化之一是古诗文篇目的大幅增加。这一做法有利于( )
A. 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B. 全盘继承中华文化
C. 使我国迅速成为文化强国 D. 迅速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4、“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老手工艺人上木雕、剪纸等手工课,深受学生喜爱。“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  ) ①反映了民族文化是民族的魂 ②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③表明全部传统文化我们都要继承 ④可以丰富学生学习生活,培养动手能力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5、习总书记带领新一届政治局常委瞻仰嘉兴南湖红船时发表重要讲话,深情地阐释了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回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为主要内容的“红船精神”。下列对“红船精神”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它是伟大民族精神在共产党人身上的具体体现
B. 它体现了共产党人身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勇于担当精神
C. 它诠释了大力弘扬和培育“红船精神”是我国的兴国之要
D. 它是共产党人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困难的力量之源
6、2017年12月15日,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正式发布。会徽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为一体,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新形象、新梦想。这体现了( )
A.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要固守中华文化 B. 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C. 传统文化与时代相结合,更能增强人们的认同感
D. 中华文化只有与国际接轨才能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
7、2017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在南京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公祭仪式开始,全场高唱国歌,随后,防空警报拉响,车辆轮船汽笛长鸣,人们低头默哀……举行这一公祭活动的意义在于() ①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②增强全国人民忧患意识和民族责任感 ③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抵制外来文化 ④警示人们尊重历史,牢记历史,珍惜和平,开创未来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8、当前,我国有些人越来越热衷于过外国的一些节日,如圣诞节、愚人节等,而中华民族的一些传统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人们却并不在意。对此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A. 我们应重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
B. 外国的节日属于外来文化,我们应该拒绝一切外来文化
C. 外国的节日有较强的趣味性,我们应逐渐用外国的节日代替中国的传统节日
D. 中国的传统节日缺乏时代性,被人们忽略是正常的
9、2017年11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来华访问的美国总统特朗普介绍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时说:“文化没有断过流、始终传承下来的只有中国。我们这些人也延续着黑头发、黄皮肤,我们叫龙的传人。”对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 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C. 中华民族具有高度的文化自信 D. 中华民族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10、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我们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我们绝不做亵渎祖先、亵渎经典、亵渎英雄的事情。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全票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通过立法的形式捍卫英烈的尊严和权益。由此,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①英雄精神是我们的民族精神,它是激励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②亵渎英烈要追究法律责任 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拥有最高立法权 ④英烈的人格尊严不可侵犯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1、“满屏竞传飞花令,一众争说武亦姝。”2018年,《中国诗词大会》又火爆全国。央视综合频道、科教频道,收看人数累计11.63亿人次。收视率达到1.95,超过了很多黄金档电视剧的收视。中国人的诗心被唤醒,重新领会了传统文化之美。这一事实告诉我们要(  )
①创新开展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活动,传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②为中华文化传播提供法律保障,使中华文化取代了世界其它民族文化
③让更多人接受中华优秀文化滋养,提高了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④加强网络文化传播管理和监督,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二)走进生活,我提高
2017年《开学第一课》主题为“中华骄傲”。节目采用不同的形式,走进中华文明的古老源头,领略民族自强之魂的风采,品味字里行间的家国理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课”主讲老师王宁,从事汉语研究与教育工作长达六十余年,为了将传统文化巩固在每个中国人的血液中,王宁教授尽其所能,从未停止研究汉字。
材料二:主持人董卿在采访96岁的翻译家许渊冲先生时,以跪地的身姿,附耳提问,专注倾听。网友纷纷点赞这感人一幕。
(1)央视举办《开学第一课》有利于加强哪一方面的建设?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要将传统文化巩固在每个人的血液中”的原因。

(3)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角度,说说网友为董卿点赞的理由。

五、作业布置
把本节知识点整理到作业本上
六、自我反思



附参考答案:1. C 2. C 3.A 4. D 5. C 6.C 7. B 8. A 9. B 10. D 11. B
问答题:(1)文化建设。
(2)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经历沧桑而绵延不绝,是当今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始终彰显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巨大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③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
(3)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至今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情感取向、价值观念和行为选择。今天,不论是个人的道德追求,还是我国的思想道德建设,都能从传统美德中找到历史的渊源。董卿的行为传承了尊师重教(或尊老爱幼或尊敬老人)的传统美德或董卿的行为继承和发扬了中华传统美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