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共筑生命家园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 共筑生命家园学案

资源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全国领先的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三年级 道德与法治 学习导航单
学习重点: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学习难点: 生态文明的重要性。 核心素养目标导学社会参与 责任担当 社会责任 热爱并尊重自然,具有绿色生活方式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及行动等。1、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掌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 2、知道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掌握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的要求,自觉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习内容及过程: 自主预习(相信自己,我能行!)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为什么要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① - ④) ①、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____________。 ②、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_____________;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人与自然_____________,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_____________、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 ④、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_____________。 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① - ③) ①、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_____________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②、要坚持_____________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③、坚持___________、协调、___________、开放、___________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3、生态文明具有怎样的重要性?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___________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就是___________。 (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当代中国发展的共识是什么? 走____________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____________,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2、如何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A - E) A、要处理好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 B、坚持_____________,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_____________。坚持_____________,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_____________,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 C、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_____________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_____________、低碳、_____________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___________________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D、必须严守_____________上限、环境质量底线、_____________红线。只有实行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E、建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 3、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什么?_____________。 4、我们应如何处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的关系? 我们既要____________,也要____________。如果金山银山要以失去绿水青山为代价,那么宁要____________,不要金山银山。____________就是金山银山。 5、为生态文明提供可靠保障的是什么? 实行严格的___________、严密的___________。 美丽中国是什么样的? 不仅是山清水秀、___________,而且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的生命家园。 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是什么? 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___________、生态良好、___________。 走绿色发展道路,有利于把我国建设成为哪两型社会? 资源节约型、_____________社会。 二、合作探究:(精诚合作、共同成长!) 考点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霾,席卷中国多个省市,天地变色,人所共愤。人,历数霾的万千罪状。霾,感觉异常园冤屈,开始了自己的诉说…… 诉说一: 我是你们请来的,没有那些浓烟滚滚的烟囱,没有那些爬满城市的汽车……就没有我。是你们为我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 诉说二: 近来,霾家族的日子也不好过。就说我的“老根据地”京津冀地区吧,你们的一场“呼吸保卫战”已经悄然打响,你们炸毁烟囱,拆除高炉,缩减燃煤,减少产能。宁可牺牲GDP,也要削减我的实力。 【问题探究】: 根据材料谈谈,霾是如何被请来的? 它有哪些“罪状”? 京津冀地区为什么要炸毁烟囱,拆除高炉,缩减燃煤,减少产能。宁可牺牲GDP,也要削减霾的实力? 这样做体现了怎样的理念? 坚持这一理念的依据是什么? 这场“呼吸保卫战”对于我们建设生态文明有何启示? 考点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材料一:黄河源头有一个县,过去发现金矿后,各路人马在草原上疯狂采金。这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西部贫困县,人均收入曾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一。挖金者所到之处,遍地疮痍,再加上气候变化等因素,当地草场退化,河湖萎缩,鼠害猖獗,风沙四起,许多牧民被迫背井离乡。 材料二:我国东部有一个县,森林覆盖率高,山青水秀.在这里,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红红火火,一年四季游客不断,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百姓收入高了,生活富了,当地人精心呵护着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他们明白:当代人享受自然美景,也要给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因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问题探究】:
(1)请你比较一下,两则材料中的县城在致富道路上有何不同?你从中得到哪些启发? 材料二中百姓过上了红红火火的日子,说明当地人走上了一条怎样的发展道路?
(3)如何坚持这一道路,让经济更繁荣、生态更良好、人民更幸福? (4)我们青少年能为美丽中国建设作出哪些力所能及的贡献? 三、课堂练习:(细心作答、能力提升!) 1、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大自然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会对我们进行报复。”恩格斯此话启示我们( ) ①.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 ②.破坏大自然必受惩罚 ③.人类不保护好自然环境,必将带来灾难 ④.在合理利用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A、①②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2、现阶段,雾霾依旧是百姓的“心肺之患”。致霾或多或少人人有份,治霾或大或小人人有责。下列行为有利于减少雾霾的是( ) ①.赵某组建了绿色骑行俱乐部 ②.孙某每逢春节燃放烟花爆竹 ③.刘某劝朋友不吃露天烧烤 ④.周某参加“我为家园种棵树”活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启迪当代人类应该( ) A、已发展为第一要务,征服自然,造福人类 B、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C、树立保护自然理念,以环保为重中之重 D、树立生态红线意识,突破红线实以刑罚 4、“渴饮河沟水,饥食黑莜面。白天忙作业,夜宿草窝间。雨雪来查铺,鸟兽绕我眠。劲风扬飞沙,严霜镶被边。老天虽无情,也怕铁打汉。满地载上树,看你变不变。”“高、远、冷”是以往塞罕坝给人留下的普遍印象。如今,这三个字被置换成了“美、绿、香”。几代塞罕坝人肩扛国家使命,在高寒的沙地上谱写了一曲绿色的欢歌。塞罕坝人用实际行动( ) ①.从根本上解决了我国森林资源紧张的情况 ②.表明大自然不再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③.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④.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四、作业布置: 搜集环保人物的先进事迹,与同学们一起分享他们的环保故事。 【微拓展】 1、【资源环境承载力 】 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和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在维持区域资源结构符合持续发展需要区域环境功能仍具有维持其稳态效应能力的条件下,区域资源环境系统所能承受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 【生产力】 即人类创造新财富的能力。 组成生产力系统的要素包括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社会文化制度体制环境。 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是生产力要素构成的系统与其所处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环境构成的体系聚合匹配的结果。 【预警机制】 是指预先发布警告的制度,通过及时提供警示的机构、制度、网络、举措等构成的预警系统,实现信息的超前反馈,为及时布置、防风险于未然奠定基础。 4、【环境公益诉讼】 是指由于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违法行为或不作为,使环境公共利益遭受侵害或即将遭受侵害时,法律允许其他的法人、自然人或社会团体为维护公共利益而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



附:初三年级道德与法治学习导航单答案

自主预习(阅读教材P81—88)


合作探究:

考点一:

(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雾霾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答案: ①、 浓烟滚滚的烟囱,那些爬满城市的汽车,是导致霾的直接原因,说明人类的不合理排放,造成大气污染。

②、引起皮肤病,诱发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影响交通安全和生态环境。

(2)【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答案:①、因为京津冀地区在发展的过程中,对大自然一味索取,违背了自然规律,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

②、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③、依据: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致、“纷乱”中的有序。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符合自然规律。


(3)【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

答案:①、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②、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考点二:

(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答案:①、材料一中的县城是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发展。材料二中的县城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来发展经济。

②、启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经济的增长。我们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如果金山银山要以失去绿水青山为代价,那么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同时,要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




(2)【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答案: 走上了绿色发展的道路。



(3)【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的要求。

答案:A、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B、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
C、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原
则,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D、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E、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


(4)【解析】从思想上和行动上两个方面回答。

努力学习环保的知识和法规,增强环保意识。
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积极宣传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出行尽量坐公交车或步行,劝说朋友不要吃路边烧烤,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使用环保购物袋购物等。




课堂练习: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从来不是自然的主人。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符合客观规律。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的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故选D。

2、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文明建设。绿色骑行低碳节能,不吃路边烧烤减少碳排放,植树增绿净化空气。①③④的行为有利于减少雾霾;②燃放烟花爆竹加剧大气污染,不利于减少雾霾。故选C。

3、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道法自然”,读法是“道·法·自然”,而非“道法·自然”,其中“法“字为动词,意为效法、遵循。这里的“自然”是自然而然的自然,即“无状之状”的自然。道法自然的意思就是大道以其自身为原则,自由不受约束。
“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道家思想家庄子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是指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类应该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树立绿色发展理念。B项正确,ACD说法错误。故选B。

4、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绿色发展。坚持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①说法太绝对,可以缓解森林紧张状况,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②错误,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③④符合题意,故选B。





四、作业布置:(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