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九年级上册政治第1--3课知识归纳1、改革开放的意义有哪些?答:①改革开放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②我国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③我国逐步建立、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④改革开放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劳动、创造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 2、例举改革开取得的成就。答:①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等。 ②我国城乡就业持续扩大,人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步增加;③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扶贫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④亚投行成立、共建“一带一路”。3、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说明了什么?(改革开放的重要地位)答:①改革开放的事实雄辩地说明,中国人民已经找到一条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正确道路;②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③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④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4、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5、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 答:①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②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③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④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6、怎样全面深化改革?答:①我国坚定不移地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②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将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7、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什么要共享发展成果?答:①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②人民对美好生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③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为让改革开放的成果人民共享,党和政府应该怎么做?(措施)答:①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②党和政府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创新的重要地位?答: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创新给我们及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创新的意义)答:对我们个人:①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②创新点燃激情,让我的生命充满活力; ③创新改变我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让我们勇敢面对挑战,激发潜能,超越自我。对生活:①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知识的创新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技术的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财富;制度的创新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②创新让生活更美好。我们的生活将因创新变得更加便捷、舒适和丰富多彩。谈谈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理解。答: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我国为什么需要创新发展?答:①创新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②时代发展呼唤创新,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③创新发展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国运所系。④创新发展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我国的科技现状。只答②即可)答:①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②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目前,我国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但从整体上看,仍然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15.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答:①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②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③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16、在创新潮流中,青少年怎样将自己培养成创新人才?答:①树立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创业精神。②珍惜当前受教育的机会,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③培养好奇心,善于质疑,勇于向权威挑战,树立敢为人先的精神。④培养创新意识,积极参加小发明、小制作等科技创新活动等。17.发展教育的重要性?答:①一个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②百年大计,教育为本。③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④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18.我国的教育事业获得了哪些成就?答:①教育改革全面推进;②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③教育公平取得重要进展;④教育质量稳步提升。19.创新精神表现在哪些方面?答:①创新精神,表现为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②表现为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③表现为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④表现为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20、创新的目的: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21、民主在价值上要求:大多数人当家作主。民主价值的实现要靠: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一个国家选择走什么样的民主道路,取决于它的:具体国情。 22、(1)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人民当家作主(2)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①人民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方式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②人民的意愿得到充分反映;③人民的合理要求得到充分实现;④人民的合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⑤人民的创造活力得到充分激发。(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意义: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4)社会主义民主形式:选举民主、协商民主(是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23、保障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有哪些?答: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④基层群众自治制度。24、什么是公民参与?答: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利。公民依照法律法规,通过各种途径,以不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实现民主权利,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25、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途径和形式有哪些?答:①民主选举;②民主决策;③民主监督。26、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民主选举形式: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 民主选举要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27、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 民主决策的制度保证: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28、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29、 民主监督的有什么作用?答: ① 实行民主监督,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防治滥用权力,预防腐败。②实行民主监督,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30、为什么要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答:①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与公民的民主意识密切相关。②一个国家拥有什么素养的公民,就会有什么样的未来;③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生命力的重要保证。31、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要求有哪些?答:①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②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③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④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32、怎样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答:①公民要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宪法精神参与民主生活。②公民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③公民要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以下内容是我加的33、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矢志不移的奋斗目标是强国富民。34、党的奋斗目标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31、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35、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36、知识的创新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技术的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财富,制度的创新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37、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38、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因素。39、保护知识产权就是尊重创造、保护创新。40、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是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41、人民民主的真谛是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42、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我们青少年应怎样去做? 答: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将来参与对外开放做充分准备。②树立平等、开放、参与的意识,积极宣传我国改革开放的政策;③以主人翁的姿态对待改革道路上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正确对待改革开放给个人和家庭带来的影响,争做改革事业的拥护者、参与者和推动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