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第2课时 预防犯罪【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刑法与刑罚,认清犯罪特征,知道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2.能力目标:能够判断犯罪行为,能够明辨是非,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法治观念,增强防范意识,杜绝不良行为,自觉遵纪守法【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犯罪的特征。教学难点:加强自我防范。【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学(根据预习提纲,在书中标注相关问题及层次并填空) 了解罪与罚(一)刑法与犯罪的含义1.什么是刑法?刑法规定了什么行为是 ,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 。什么是犯罪?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是具有 、 、应当受到 的行为。(二)犯罪特征3.认清犯罪特征由此可以看出, 、 和 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4.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不同之处在于:(1)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一般违法行为对社会危害程度 ,犯罪对社会危害 。(2)违反的法律不同:一般违法行为触犯的是 以外的法律,犯罪行为触犯的是 。(3)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一般违法行为要承担 或者 ,犯罪要接受 。(三)刑罚含义及种类5.了解刑罚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 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 和 两大类。加强自我防范(四)预防犯罪、远离犯罪6.预防犯罪(1)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 危害,远离犯罪。(2)从 做起,预防违法犯罪。7.杜绝不良行为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我们要 , ,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8.防患于未然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 ,自觉 ,防患于未然。二、小组长检查预习完成情况(核对答案,评等级,帮扶讲解)三、师生合作探究1.阅读教材P52—53内容,回答:(展示问题)(1)什么是刑法?(2)什么是犯罪?2.(展示材料)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周永康受贿、滥用职权、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案进行了一审宣判,认定周永康犯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财产;犯滥用职权罪,判处有期徒刑七年;犯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三罪并罚,决定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财产。(1)思考:周永康的行为是一种什么行为?(2)周永康受到的处罚是什么处罚?(3)法院的判决中,哪些是主刑?哪些是附加刑?课堂小结,学生巩固,检查提问,查缺补漏)课堂检测 1.记者从山东省团省委了解到,山东省重点青少年群体约37万人。其中,闲散青少年10万人、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的10.8万人,多处于“家长管不了、学校很难管、社会很少管”的状态,极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下列属于严重不良行为的是( )①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②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③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④参与赌博,屡教不改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2.正在读初中的魏某曾被评为“三好学生”,但是自从结识了社会上游手好闲的“朋友”后,他开始小偷小摸,继而发展到偷盗同学家的财物,并在行窃时被当场抓获。这说明( )?①?青少年要依法律己? ②?一个人如果法制观念淡薄,就很容易从一般违法发展到犯罪?③?一般违法与犯罪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④?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3.某市未成年人管教所对在押的少年犯进行调查的数据显示,从他们曾有的行为看,有打架行为的占57.9%,有旷课行为的占49.8%,经常光顾网吧的占44.9%,有赌博行为的占44.3%,看过黄色书籍和淫秽影像制品的占31.9%。这说明 ( )①不良行为任其发展,可能导致违法行为 ②不良行为必然发展为违法行为 ③青少年要抵制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 ④不良行为是小节,无关紧要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③④ 4.《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第三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对于这条法律规定下来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未成年人受到国家法律的特殊保护 B.犯罪要受到法律惩罚C.未成年人犯罪比成年人犯罪代价小 D.未成年人应当远离违法犯罪5.“我七年级就辍学,开始接触一些社会上的朋友,起初是有时候不回家,后来就基本不在家生活了。”在某未成年犯管教所内,20岁的小宇回忆辍学后的生活时说,“去网吧上网玩游戏、到歌舞厅唱歌、帮朋友打架,就是为了消磨时间,觉得和朋友们在一起很开心、没人管,无忧无虑的。生活来源有的是打架所得,有的是朋友的钱,朋友之间谁手头富裕就多拿出来些,大家一起花。”辍学3年后,年仅15岁的小宇因“哥们儿义气”参与群体性打架斗殴,故意伤害致人死亡,被认定为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7年。(1)小宇的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小宇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小宇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给予我们哪些警示?6.学习了“做守法的公民”一课后,某校八年级(1)班准备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相关任务。近年来,虽然查处醉驾交通违法行为的力度持续加大,但醉驾交通违法行为人数仍居高不下。醉酒驾驶机动车辆,吊销驾照,5年内不得重新获取驾照,经过判决后处以拘役,并处罚金;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辆,吊销驾照,10年内不得重新获取驾照,终生不得驾驶营运车辆,经过判决后处以拘役,并处罚金。(1)醉驾违反了什么法律?这部法律有什么作用?(2)醉驾“经过判决后处以拘役,并处罚金”,这说明醉驾要受到什么处罚?这种处罚分为哪两大类?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不仅在案件数量上急剧增加,而且犯罪年龄相对提前。调查发现,绝大部分未成年人在犯罪发生前,就已沾染上许多不良恶习;70%左右的犯罪与网络有关,网络内容良莠不齐,特别是色情、暴力等内容对未成年人影响极大,容易诱发犯罪;经常在一起吸烟、酗酒的人,可能在烟、酒的维系下结成不良团伙,实施寻衅滋事、破坏社会秩序等违法犯罪。除此之外,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辱骂他人,强行向他人索取财物,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等,也可能诱发未成年人犯罪。(3)上述材料启示我们应该如何远离违法与犯罪?【答案提示】D2.C3..C4.C5.(1)①去网吧上网玩游戏、到歌舞厅唱歌、帮朋友打架。②有了不良行为后,没有及时改正,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2)①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②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③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④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等等。6.(1)刑法。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2)刑罚处罚。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3)①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②要杜绝不良行为,有了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要及时矫正。③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