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学年上学期初三年级社会道法第一次质量检测(考试内容为历史与社会)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8学年上学期初三年级社会道法第一次质量检测(考试内容为历史与社会)

资源简介

初三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测(社会思品)
班级 姓名 得分 /80 /10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标志是( )
A. 沙拉热窝事件 B.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C. 凡尔登战役的开始 D.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2 “肩负国耻家仇东北易帜无愧少帅风范,肩当民族大义西安举事堪称中华英雄。”这是由国民党人撰写的挽联,称赞的历史人物是( )
A. 叶挺 B. 张学良 C. 李宗仁 D. 孙中山
3 很多同学都看过反映清朝宫廷是非的古装剧,皇帝、格格等给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么使君临天下的“皇帝”最终退出中国历史舞台的是( )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4下列事件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①科举制度的废除 ②武昌起义的爆发 ③公车上书 ④鸦片战争的开始
A. ④③①② B. ③④②① C. ①③②④ D. ②①③④
5 学生小明的爷爷今年(2009年)恰好满八十大寿,即1929年出生,他平时总强调自己出生于民国。寿宴上,一位历史老师问小明:你爷爷出生于民国多少年?小明的正确回答应该是( )
A. 十八年 B. 二十八年 C. 三十八年 D. 四十八年
6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协约国集团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会议,事实证明这是一次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从会议签订的《凡尔赛和约》看,最能体现这一实质的是( )
A. 德国取消义务兵役制 B. 德国须支付大量赔款
C. 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 D. 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7 “魏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这段文字反映了( )
A. 日军制造平顶山惨案的真相 B. 日本军队南京大屠杀的暴行
C. 东北三省沦陷敌手的过程 D. 抗日将士血染疆场的壮举
8有人认为:“过去五千年的中华通史,实是一部帝王专制史’;而今后的中华通史,将是一部民主政治史’。”“从君主到民主”的历史转型开始于( )
A. 鸦片战争 B. 太平天国运动 C. 辛亥革命 D. 南昌起义
9 “我们在内战中搅了20多年,黑白不分,是非不分,败虽不足耻,胜亦不足武。今日如人愿,让我们这一辈子有一个抗日报国的机会,今后如能为国家民族而战死沙场,才真正死得其所。”李宗仁的这段话应该是在哪一历史事件后有感而发( )
A. 九一八事变 B. 平型关大捷 C. 台儿庄战役 D. 百团大战
10 1919年初,有人致电巴黎和会中国代表:“愿公等坚持到底,全国国民为公后盾。”这一“后盾”后来集中体现在( )
A. 戊戌变法运动 B. 新文化运动 C. 五四爱国运动 D. 国民革命运动
11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被改编为( )
①工农红军 ②工农革命军 ③八路军 ④解放军 ⑤新四军
A. ③④ B. ③⑤ C. ②③ D. ④⑤
12辛亥革命是在一片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的,这里的“胜利”主要是指( )
A. 推翻了封建制度 B. 成立了中国同盟会
C. 成立了中华民国 D. 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13帕麦斯顿指出,国家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一战期间,其行为与此最吻合的国家是( )
A. 英国 B. 法国 C. 德国 D. 意大利
14意大利作为德奥战前的盟友,“一战”爆发后反而参加协约国对原来的盟友作战。这种情况最说明“一战”的( )
A. 原因 B. 性质 C. 特点 D. 影响
15 “播共和龙种,收专制跳蚤”反映的历史进程是( )
A. 从鸦片战争到第二次鸦片战争 B. 从公车上书到戊戌政变
C. 从武昌起义到北洋军阀统治确立 D. 从黄埔军校到国共合作破裂
16 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下面的史实论证这一观点的是( )
①1894年上书李鸿章支持改良。
②1894年11月在檀香山建立第一个革命组织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立合众政府”。
③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
④1912年元旦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7图片是珍贵的历史资料。如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重要意义是( )
A.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
B. 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
C. 全民族抗战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D. 国共两党达成民主、团结、统一的主张
18《南京大屠杀的虚构》出版后,日本右翼势力给予了高度评价,渡部升一在其初版本的护封广告词中写道:“读了此书,如果今后有人仍然再提南京大屠杀,那就只能说他是煽动反日。”我们批驳上述荒谬观点的有力证据是( )

A. 历史专著中对“南京大屠杀”的描述 B. 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C. 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 D. 当年幸存者的控诉材料
19武汉市的“首义路”“首义广场”“首义公园”等地名会让我们联想到( )
A. 戊戌变法 B. 辛亥革命 C. 五四运动 D. 秋收起义
20巩固练习微课视频
有学者在评价辛亥革命时曾说: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据此,他认为辛亥革命的作用是( )
A. 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B. 是中国的一次制度上的改革
C. 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意识
D. 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21在正面战场的历次战役中,中国军队浴血奋战,进行了一系列会战和抗战,下列对正面战场评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
B. 消耗了日军有生力量
C. 有力地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D. 国民党军队一直积极抗日
2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战前夕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与殖民地占有情况

请你根据材料一,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材料二:【时代印记】之一:“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抵制日货。”“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时代印记】之二:“全民抗战,一致对外。”“拥护国共合作。”“工农商学兵联合起来,打日本强盗。”
(2)上述两个时代印记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哪个与一战直接相关?请简要说明两者关系(5分)




2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4 年至 1911 年七八年间,武汉地区民族资本经营的工厂先后开办了共三十三家…… “庚子以后,湖北筹款之多,甲于天下。”物价日益上涨。天灾人祸 连年不断。反抗斗争不断发生。…… (湖北革命党人)认为:“革命非运动军队不可,运动军队非亲身加入行伍不可。”许多革命党人投身新军,积极活动,使得武装起义有了一支基本力量。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近代史纲》(下册)
(1)有学者认为:1911 年武昌首义,决不是偶然的。这一观点是否正确?结合上述材料加以说明。(7分)








材料二:“皇帝倒了,辫子割了”……剪辫、放脚、穿中山装,进城、恋爱、上学校……尽管从“臣民”到“国民”的路程走得十分艰辛,但无可否认的是辛亥革命令国人对这一新的身份逐渐产生了一种普遍的接纳。 ——丰杰《民国文学中的辛亥革命叙事》
材料三:1917年的张勋复辟当天,北京十几家报纸“一律停刊”抗议,其它各大城市报纸也都“口诛笔伐,痛斥叛国”,社会各界“上自官长,下至舆夫,无不痛心疾首”,反对复辟的电报“高可盈尺”……复辟丑剧仅12天就破产了。
——安静波《再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结合材料二,三,概述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6分)






2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80年,是中国半殖民地社会逐渐形成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历史,更是一部中国人民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断探索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历史。
(1)依据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进程,请分别写出材料一中图片C,D所反映的重大探索活动的名称。它们的探索内容有何不同?(2分)



材料二:

(2)根据图1说说1919年后《新青年》杂志的宣传有什么特点?此特点与图2事件有何联系? (3分)




材料三:1921年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经验,上下求索,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3)材料中“正确的革命道路”是怎样的一条道路?如何理解它的正确性?(4分)




25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4幅图片提供的信息(即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重要史实),请你确定一个恰当的主题。 (2分)



(2)图三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是由于什么的正式建立?它初步建立的标志是什么?(2分)




(3)根据图片和所学知识,分析该主题(史实)在20世纪前期对中国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4分)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根据在教材中贯彻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教育部要求……对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进行全面排查,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摘自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函<2017>1号)
(1)根据材料一,说说“十四年抗战”和“八年抗战”的起点分别是什么?(2分)







材料二:毛泽东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指出:“东三省的游击战争……在抗战起来以后,配合的意义就明显地表现出来了。那里的游击队多打死一个敌兵,多消耗一个敌弹,多钳制一个敌兵使之不能入关南下,就算对整个抗战增加了一分力量。至此给予整个敌军敌国以精神上的不利影响,给予整个我军和人民以精神上的良好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中国共产党是东北抗战的中流砥柱》
(2)结合材料二,说说东三省的抗战与全国抗战的关系。(2分)











材料三:中国的抗日战争体现出了鲜明特点:抗战期间,中国有4.74亿人口,都直接或间接地卷入战争。在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有力推动下,曾经内战不休的各派系军队捐弃前嫌、相继出动,投入对日作战;曾经政见对立的各党派,结成抗战同盟。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家中,苏联、美国等国家先后派出军队与中国军队并肩作战。来自20多个国家的国际友人参加了中国抗战。——摘自《求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回顾和思考》
(3)根据材料三,分析中国抗战取得胜利的原因 (3分)




(4*)简要说明材料一的意义。(2分)





27.选做题:
近代中西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对中国社会的变革起到了推动作用。
第一 阶段 1840~1860年   一批爱国者从战争中惊醒,他们提倡“师夷”,是对当时人们普遍存在的天朝上国心理的大胆挑战,但却是空谷足音,长久不为清廷所重视。
第二 阶段 1860~1895年   夷人的长技被提升为“西学”,它进一步冲破了“夷夏大防”的藩篱,为人们大胆接受西学开辟了道路。自1862-1894年,涌现了一大批包括军火、采矿、民用等工业企业,以培养外语、军事、科技人才为目标的西式学堂也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第三 阶段 1895~ 1900年   维新派不仅将人们对西学的认识,由“西艺”推进到了“西政”,而且第一次打破了褒中贬西的传统文化价值,为西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在思想上进一步开辟了道路。

请说出第一阶段是哪些战争促使一批爱国者“惊醒”的?并列举集中体现“师夷”思想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4分)




第二阶段中是哪一运动实现了由提倡“师夷”到实践“师夷”的转变的?请依据这一阶段的相关材料,谈谈你对这场运动的认识。(4分)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19世纪“西学东渐”的变化趋势。(2分)








参考答案:
1.D 2.B 3.C 4.A 5.A
6.D 7.B 8.C 9.C 10.C
11.B 12.C 13.D 14.B 15.C
16.D 17.C 18.C 19.B 20.BC
21.D
22. (1)资本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2分)   
(2)五四运动  “一二九”运动(2分) 五四运动(1分,答时代印记一0分)一战结束后召开的巴黎和会上作出了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的决定,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索。(2分)
23. (1)正确。(1分)①“武汉地区民族资本经营的工厂共三十三家”说明武汉地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快,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增长较快,为起义提供了阶级基础;(2分,点出资产阶级或资本主义经济就给1分)②“天灾人祸,反抗斗争不断发生”说明武汉地区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为起义的发动提供了深厚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2分)③“革命党人深入新军”,使得武装起义有了一支基本的军事力量。(2分)【材料结合3点3分】
(2)“皇帝倒了,辫子割了”说明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还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社会各界反对复辟”说明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进步探索了道路。(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6分,材料1点1分,理论1点2分)
24.(1)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2分)      辛亥革命是政治层面的探索,新文化运动是思想层面探索(2分)   
(2)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1分)  由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为图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共一大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2分,若未点出思想,得1分)   
(3)在农村建立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2分)这条道路符合中国当时的国情,它指引着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2分,新民主主义革命未点出扣1分,符合中国当时的国情未点出扣2分)
25. (1)国共合作推动革命发展(2分,仅写国共合作促进抗日战争胜利不得分,若在此基础上点出其他给1分)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2分,和平解决未点出扣1分)
(3)国共第一次合作,建立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革命骨干;(1分)开展了国民大革命(北伐战争),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扩展到长江流域,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1分)国共第二次合作,形成全民族抗战,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2分)
26. (1)“九一八事变” “七七事变”(2分)   
(2)“对整个抗战增加了一分力量”说明东三省的抗战有力地支援了全国抗战,“给与整个我军和人民以精神上的良好影响”说明鼓舞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信心.(2分,不结合材料最多只给1分)   
(3)全民族抗战;国共合作,建立了抗日民主统一战线;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的支持。(3分)
(4)增强民族自信;肯定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言之有理即可)
27.(1)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2分),魏源、《海国图志》。(2分)
(2)洋务运动(2分);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促进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洋务运动促进了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洋务运动培养了一批对西方事务认识较为深刻的人才;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答任意两点,2分)
(3)变化趋势:从拒绝西方文化到逐渐接受西方文化(言之有理即可,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