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基础知识+高频考点+高效训练)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基础知识+高频考点+高效训练)

资源简介

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
基础知识 细解读
知识点一 正视发展挑战
1、如何认识人口问题?
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是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人口问题加重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2、我国人口的特点有哪些?
(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 (2)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是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 (3)我国人口状况还居现出增速趋缓、出生率低、老龄化加剧、男女性别比失衡、城乡分布不均衡、“独生子女”社会问题凸显等一系列新的特点。
3、如何认识我国的人口问题?
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会根本改变,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根本改变。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
4、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是什么?
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5、如何认识我国计划生育的发展变化?
(1)生育要有计划,但计划并非一成不变,而要随着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完善。
(2)2016年我国开始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子女政策,就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使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6、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什么?
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
7、我国面临的资源环境危机是什么?
(1)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
(2)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原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我国面临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
8、中国为什么要走利用、保护和开发资源的新路?
(1)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和无节制消耗,必然导致资源的枯竭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面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的空间和后劲也会越来越小。
(2)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不能走西方工业化的老路,必须探索符合国情的利用、保护和开发资源的新路。
9、当前我国的环境形势是怎样的?
(1)当前我国环境形势不容乐观。一些地方、一些领域由于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加上工业化进程加快、资源短缺、人口基数大等问题所产生的多重叠加效应,使得我国环境问题愈加严重。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污染事件呈高发态势,这已成为民心之患、民心之痛。
(2)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人类关爱和保护环境就是走向重生,漠视和破坏环境就是走向自我毁灭。
10、面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我们的必然选择是什么?
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非常突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只有通过转变发展方式才能得到解决。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知识点二 共筑生命家园
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2)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
(3)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
(4)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符合自然规律。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2、怎样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2)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3、为什么要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我国在应对资源和环境问题上已经取得非常明显的进步。
4、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1)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2)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
(3)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原则,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5、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如果金山银山要以失去绿水青山为代价,那么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6、如何建设生态文明?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视供可靠保障。
7、如何建设美丽中国?
(1)美丽中国,不仅是山清水秀、天蓝地绿,而且是留住乡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园。
(2)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这既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也是实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课件24张PPT。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道德与法治 九年级上册课堂练习1、下面漫画《撑不住了》表明( ) A.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
B.男女性别比失衡
C.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已经过时
D.人口素质偏低撑不住了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的人口现状。观察漫画可知,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给家庭带来沉重的压力,A项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B、D两项不符合题意;C项说法明显错误。A课堂练习2、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其依据是我国( )
①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 ②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会根本改变 ③公民的人口忧患意识不会发生根本改变 ④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根本改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我国之所以长期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缘于我国的人口现状:人口基教大,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大,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紧张。①②④符合题意,③与题意不符。故选B项。B课堂练习3、我国的人口政策经历了一个不断调整和完善的过程,这主要基于( )
①人口老龄化压力贯穿我们社会发展始终 ②优化人口结构,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③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始终是我国基本国情 ④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人口政策。我国不断调整和完善人口政策,主要目的是优化人口结构,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②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①说法太绝对;③说法错误,我国基本国情是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选B项。B课堂练习4、由于人类对资源的过度消耗,自然资源日趋枯竭,具体表现在( )
①土地荒漠化 ②物种减少 ③水资源短缺 ④海洋污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解析:通过分析可知,土地荒漠化、物种减少、水资源短缺都是资源危机方面的具体表现,①②③正确;④体现的是环境遭到破坏,不符合题意。故选A项。A课堂练习5、我国在自然资源方面的重要国情是( )
A.种类多,总量少,易开发
B.总量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无法开发
C.种类少,总量少,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D.种类多,总量大,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解析:本题考查对我国资源国情的识记。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这是我国在自然资源方面的重要国情。故选D项。D课堂练习6、联合国将每年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以唤起人们对人口问题的关注。目前,世界人口早已超过70亿。据联合国有关机构预计,到210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100亿。(1)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参考答案: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课堂练习6、联合国将每年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以唤起人们对人口问题的关注。目前,世界人口早已超过70亿。据联合国有关机构预计,到210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100亿。(2)具体到我国,你是如何认识这一问题的?参考答案: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已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会根本改变,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根本改变。课堂练习6、联合国将每年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以唤起人们对人口问题的关注。目前,世界人口早已超过70亿。据联合国有关机构预计,到210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100亿。(3)为此,我国实行了哪项基本国策?参考答案: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课堂练习6题解析:本题考查对人口问题和计划生育基国策的认识。通过材料中“世界人口“70亿”“100亿”可以看出,材料讲的是人口问题,在此基础上回答第(1)问。第(2)问和第(3)问结合教科书上我国的人口问题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知识回答即可。课堂练习7、(2017 江西)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河长制由党政领导担任河长,各级河长是河流治理的责任主体。目前,江西全面实施了河长制,基本建立了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制组织体系。河长制的实施( )
A.体现了生态文明的理念
B.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C.促进了我国人口均衡发展
D.能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平衡现状解析:河长制的实施,旨在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减少水资源浪费现象,体现了生态文明理念,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A项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B项说法错误,河长制的实施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C项不符合题意;D项说法错误,这并不能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平衡现状。故选A项。 A课堂练习8、PPE怪圈是指贫困、人口和环境之间形成的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更确切地说,是指“生活贫困一人口增长一环境退化”的恶性循环。由于PPE怪圈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尤其是贫困地区普遍存在,常被用作解释导致这些地区贫困原因的一种理论模式。这些地区要跳出PPE怪圈,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①充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②控制人口数量,使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③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④不顾一切发展经济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解析:本题考查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我们要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排除①;要跳出PPE怪圈,就要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走绿色发展之路,②③正确;我们要做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不顾一切发展经济的做法是错误的,排除④。故选C项。C课堂练习9、我国创建“海绵城市”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海绵城市”的主要意义在于( )
A.实现城市水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
B.努力促进城市物质文明的发展
C.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地下水资源
D实现城市各种资源的综合利用解析:本题考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一知识点。由题干材料可知,创建“海绵城市”的主要意义在于实现城市水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A项正确。A课堂练习10、李克强总理指出:治理污染、保护环境,事关人民群众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强力推进,下决心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双赢之路。这说明我们应该( )
①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改善生态环境 ②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③把保护环境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④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战略。由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保护环境”可以看出,我们要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①②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排除③。D课堂练习11、(2017 江苏连云港)目前全省已进入夏季秸秆禁烧期。省环保厅表示,在此期间发现“火情”查处属实后,该市“环保成绩”一律为零分。这一有史以来最严考核办法突出体现的发展理念是( )
A.创新
B.协调
C.绿色
D.开放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可持续发展,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应抓住关键信息“环保成绩”,由此可分析出体现的是绿色发展理念,C项正确。C课堂练习12、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下列做法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小李用洗菜水涮拖把
B.小张随手丢弃废旧电池
C.小周经常使用一次性木筷
D.高三毕业生小赵烧毁了所有的书本和资料解析:本题考查对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做法的认识。通过分析,B、C、D三项的做法都不符合绿色发展理念,排除;只有A项的做法是正确的A课堂练习13、2017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推行垃圾分类制度( )
①将彻底解决我国资源日益短缺的问题 ②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③有利于助力绿色发展 ④有利于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态文明建设。我国面临着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我们要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题干中推行的垃圾分类制度,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②③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①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课堂练习14、2017年2月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正式公布,明确到2020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勘界定标,基本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这一举措( )
①有利于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②有利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③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中国 ④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生态问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态文明建设。我国生态安全形势严峻,不容乐观。题干中《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的制定,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①②③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④说法过于绝对。故选A项。A课堂练习15、2018年山东省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各个部门都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全省还将对绿色低碳发展进行考核,并逐步常态化。 (1)材料中“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分别指什么?参考答案:“绿水青山”指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金山银山”指经济发展。课堂练习15、2018年山东省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各个部门都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全省还将对绿色低碳发展进行考核,并逐步常态化。 (2)如何认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的关系?参考答案:资源和环境制约着经济发展,经济发展能为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提供条件。因此,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人与目然的和谐共生。课堂练习15、2018年山东省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各个部门都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全省还将对绿色低碳发展进行考核,并逐步常态化。 (3)请你为宣传山东省的绿色低碳发展设计一句宣传语。参考答案:开放性试题,符合山东省实际,言之有理却可,如追求绿色时尚,拥抱绿色生话;当环保卫士、做时代公民;等等。课堂练习15题解析: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战略。第(1)问,“绿水青山”指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金山银山”指经济发展。第(2)问,二者应和谐发展。第(3)问答案具有开放性,符合题意即可。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
高频考点 巧突破
知识点一 正视发展挑战
考点1 人口问题
例1:下列属于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的是( ) ①人口基数大 ②出生率低 ③人口素质偏低 ④老龄化加剧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是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由此判断,①③正确。
答案: D
考点2 计划生育
例2:阅读漫画《全面二孩》。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全面二孩
A.说明人口发展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B.说明人口老龄化问题将会彻底解决
C.说明我国不再面临严峻的人口形势了
D.说明计划生育已不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解析:本题结合国家新的人口政策考查对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理解。通过漫画中的关键信息“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以及不断下降的生育率可知,国家全面实施一对夫要可生育两个于女政策,是为了更好地促进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由此判断A项正确。
答案: A
解题技法
解答漫画题应注意的事项:第一,全面观察漫画,准确领会漫画所要揭示的主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观察漫画中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等;(2)观察漫画形成的特定背景,如本题漫画中的生育率不断降低;(3)观察漫画标题,如本题中的“全面二孩”。第二,重视对漫画标题的分析,找出漫画反映的主题思想。第三,联系教科书知识,寻找解题依据。
考点3 严峻的环境形势
例3:下面漫画《企业不能牺牲环境争利润》反映出的问题是( )
①当前我国环境形势不容乐观 ②一些企业为了眼前经济利益不惜污染、破坏环境 ③我国环境污染问题会一直存在 ④经济发展必然会导致环境污染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解析:通过分析漫画可以看出,一些企业为了眼前经济利益不惜污染、破坏环境,同时也折射出当前
我国环境形势不容乐观。由此判断,①②正确;③④说法明显错误。故选A项。
答案: A
考点4 文明发展道路
例4:随着电商的迅猛发展,大量快递垃圾的处理成为一个棘手问题。统计显示,快递高峰期,河南省郑州市每天增加塑科袋、纸盒.泡沫、胶带等垃圾100多吨,而这些垃圾大部分被直接送往垃圾场填埋。对此,下列看法正确的是( )
经济发展必然会破坏环境
B垃圾分类是根本解决方案
C限制网购规模是有效出路
D.快递绿色包装是大势所趋
解析:本题考查文明发展道路这一知识点,需要在掌握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快递高峰期,河南省郑州市每天增加塑科袋、纸盒、泡沫、胶带等垃圾100多吨,而这些垃圾大部分被直接送往垃圾场填理,说明快递绿色包装是大势所趋,D项正确;A项说法过于绝对;B项错在“根本”上;C项错误,限制网购规模不是有效出路。
答案: D
答题必备
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非常突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只有通过转变发展方式才能得到解决。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例5:从卫星照片上,我们会发现一片片像铁锈一样的棕色地块。它们是工厂、仓库搬迁后留下的被污染的土地,因其颜色而得名为“棕地”。我国大约有30多万块“棕地”需要治理,这给我们的启示有( )
①我国环境破坏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境地 ②我们要珍惜土地资源 ③资源开发要合理,避免破坏和浪费 ④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面临着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从总体上看,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有所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并不是到了无法挽回的境地,①错误;我国大约有30多万块“棕地”需要治理,说明我国土地资源污染严重,启示我们要珍惜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资源,避免破坏和浪费,要坚持绿色发展,走文明发展道路,②③④正确。
答案: B
知识点二 共筑生命家园
考点1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例6: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提出全面建立省、市、县、乡四级河长体系。各级河长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湖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包括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等。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②这是落实新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体现 ③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④这是贯彻我国人口政策的体现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环境保护。我国水域污染严重,建立河长体系是保护水资源、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①②③正确;建立河长体系与我国的人口政策无直接关系,排除④。
答案: C
例7: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了更好地建设生态文明,我们必须( )
①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减缓经济发展步伐 ②积极践行作低碳生产、生活的消费方式 ③把 保护环境作为当前工作的中心 ④积极建设生态文明,坚持人与自然和诣共生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解析:我国面临严峻的资原环境形势,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重视生态文明境设,践行作低碳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故②④观点正确;①没有认识到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说法错误,排除;③观点错误,当前我国的工作中心是经济建设。
答案: C
考点2 绿色发展道路
例8:环境不是我们从先辈那里继承下来的,而是我们从子孙那里借来的。所以,作为今天的主人,我们要( )
①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②增强环保意识,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 ③为了保护环境,不再开发利用现有的各种自然资源 ④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
A.①③④ B. 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人口的剧增、资源的短缺、环境的恶化、生态的破坏等一系列世界性问题,已经影响到我们和子孙后代的生存。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我们要走绿色发展道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①②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③说法错误,我们应该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而不是不再开发。
答案: D
例9:(2017 湖南长沙)在新三年造绿行动中,长沙市政府计划在全市范田内建设600余座公园,使长沙公园总量达到1000座,让市民出门“三百米能见绿,五百米能见园”的美好愿景成为现实图景。这体现广长沙市政府( )
①自觉践行绿色发展的理念 ②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③把节约资源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 ④坚持以人为本,让老百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本题考查对绿色发展理念和共享发展成果的认识。由“三百米能见绿,五百米能见园”可知,①④正确;②与题干材料无关;③说法错误,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应是教育。
答案: C
例10:在“共中经济”浪潮下,人们的出行方式正悄然发生变化,共享单车、共共享汽车连渐成为人们出行的新兴绿色交通方式。倡导这些绿色交通方式( )
①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②能够引导人们增强环保机节约意识 ③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 ④能够彻底解决我国的环境问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态文明建设。我国面临着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我们要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以实际行动为生态文明建设作贡献。题干中共享单年、共享汽车等绿色交通方式的应用,有利于节约资源,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符合可持续发展观的要求,能够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①②③说法正确;④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答案: A
例11:雾霾天气的出现与空气中的PM2.5(空气中直径小于2.5 mm的悬浮物)增多有关。下列行为有利于减少雾霾天气的是( )
①植树造林,尊重自然 ②绿色出行,减少排放 ③公布PM2.5监测数据 ④节能减排,净化空气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保护环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植树造林,尊重自然,绿色出行,减少排放,节能减排,净化空气,有利于减少雾霾天气,①②④符合题意;公布PM2.5监测数据并不能从实际上减少雾霾天气,排除③。
答案: A
例12:下列行为有利于减少雾霾的是( )
①赵某组建了绿色骑行俱乐部 ②孙某每逢春节都要燃放烟花爆竹 ③刘某劝说朋友不要吃露天烧烤 ④周某参加“我为家园种棵树”活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保护环境。赵某组建了绿色骑行俱乐部、刘某劝说朋友不要吃露天烧烤、周某参加“我为家园种棵树”活动都有利于减少雾霾,①③④正确;孙某每逢春节都要燃放烟花爆竹的行为不利于减少雾霾,排除②。
答案: C
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
高效训练 速提能
知识点一 正视发展挑战
1、下面漫画《撑不住了》表明( )
撑不住了
A.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
B.男女性别比失衡
C.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已经过时
D.人口素质偏低
2、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其依据是我国( )
①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 ②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会根本改变 ③公民的人口忧患意识不会发生根本改变 ④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根本改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我国的人口政策经历了一个不断调整和完善的过程,这主要基于( )
①人口老龄化压力贯穿我们社会发展始终 ②优化人口结构,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③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始终是我国基本国情 ④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4、由于人类对资源的过度消耗,自然资源日趋枯竭,具体表现在( )
①土地荒漠化 ②物种减少 ③水资源短缺 ④海洋污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我国在自然资源方面的重要国情是( )
A.种类多,总量少,易开发
B.总量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无法开发
C.种类少,总量少,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D.种类多,总量大,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
6、联合国将每年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以唤起人们对人口问题的关注。目前,世界人口早已超过70亿。据联合国有关机构预计,到210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100亿。
(1)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2)具体到我国,你是如何认识这一问题的?
(3)为此,我国实行了哪项基本国策?
知识点二 共筑生命家园
7、(2017 江西)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河长制由党政领导担任河长,各级河长是河流治理的责任主体。目前,江西全面实施了河长制,基本建立了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制组织体系。河长制的实施( )
A.体现了生态文明的理念
B.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C.促进了我国人口均衡发展
D.能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平衡现状
8、PPE怪圈是指贫困、人口和环境之间形成的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更确切地说,是指“生活贫困一人口增长一环境退化”的恶性循环。由于PPE怪圈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尤其是贫困地区普遍存在,常被用作解释导致这些地区贫困原因的一种理论模式。这些地区要跳出PPE怪圈,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①充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②控制人口数量,使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③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④不顾一切发展经济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9、我国创建“海绵城市”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海绵城市”的主要意义在于( )
A.实现城市水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
B.努力促进城市物质文明的发展
C.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地下水资源
D实现城市各种资源的综合利用
10、李克强总理指出:治理污染、保护环境,事关人民群众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强力推进,下决心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双赢之路。这说明我们应该( )
①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改善生态环境 ②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③把保护环境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④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2017 江苏连云港)目前全省已进入夏季秸秆禁烧期。省环保厅表示,在此期间发现“火情”查处属实后,该市“环保成绩”一律为零分。这一有史以来最严考核办法突出体现的发展理念是( )
A.创新
B.协调
C.绿色
D.开放
12、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下列做法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小李用洗菜水涮拖把
B.小张随手丢弃废旧电池
C.小周经常使用一次性木筷
D.高三毕业生小赵烧毁了所有的书本和资料
13、2017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推行垃圾分类制度( )
①将彻底解决我国资源日益短缺的问题 ②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③有利于助力绿色发展 ④有利于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4、2017年2月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正式公布,明确到2020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勘界定标,基本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这一举措( )
①有利于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②有利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③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中国 ④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生态问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2018年山东省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各个部门都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全省还将对绿色低碳发展进行考核,并逐步常态化。
(1)材料中“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分别指什么?
(2)如何认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的关系?
(3)请你为宣传山东省的绿色低碳发展设计一句宣传语。


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
高效训练 速提能
知识点一 正视发展挑战
1、下面漫画《撑不住了》表明( )
撑不住了
A.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
B.男女性别比失衡
C.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已经过时
D.人口素质偏低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的人口现状。观察漫画可知,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给家庭带来沉重的压力,A项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B、D两项不符合题意;C项说法明显错误。
答案:A
2、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其依据是我国( )
①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 ②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会根本改变 ③公民的人口忧患意识不会发生根本改变 ④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根本改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我国之所以长期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缘于我国的人口现状:人口基教大,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大,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紧张。①②④符合题意,③与题意不符。故选B项。
答案:B
3、我国的人口政策经历了一个不断调整和完善的过程,这主要基于( )
①人口老龄化压力贯穿我们社会发展始终 ②优化人口结构,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③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始终是我国基本国情 ④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人口政策。我国不断调整和完善人口政策,主要目的是优化人口结构,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②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①说法太绝对;③说法错误,我国基本国情是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选B项。
答案:B
4、由于人类对资源的过度消耗,自然资源日趋枯竭,具体表现在( )
①土地荒漠化 ②物种减少 ③水资源短缺 ④海洋污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通过分析可知,土地荒漠化、物种减少、水资源短缺都是资源危机方面的具体表现,①②③正确;④体现的是环境遭到破坏,不符合题意。故选A项。
答案:A
5、我国在自然资源方面的重要国情是( )
A.种类多,总量少,易开发
B.总量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无法开发
C.种类少,总量少,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D.种类多,总量大,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
解析:本题考查对我国资源国情的识记。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这是我国在自然资源方面的重要国情。故选D项。
答案:D
6、联合国将每年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以唤起人们对人口问题的关注。目前,世界人口早已超过70亿。据联合国有关机构预计,到210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100亿。
(1)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参考答案: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2)具体到我国,你是如何认识这一问题的?
参考答案: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已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会根本改变,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根本改变。
(3)为此,我国实行了哪项基本国策?
参考答案: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解析:本题考查对人口问题和计划生育基国策的认识。通过材料中“世界人口“70亿”“100亿”可以看出,材料讲的是人口问题,在此基础上回答第(1)问。第(2)问和第(3)问结合教科书上我国的人口问题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知识回答即可。
知识点二 共筑生命家园
7、(2017 江西)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河长制由党政领导担任河长,各级河长是河流治理的责任主体。目前,江西全面实施了河长制,基本建立了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制组织体系。河长制的实施( )
A.体现了生态文明的理念
B.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C.促进了我国人口均衡发展
D.能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平衡现状
解析:河长制的实施,旨在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减少水资源浪费现象,体现了生态文明理念,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A项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B项说法错误,河长制的实施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C项不符合题意;D项说法错误,这并不能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平衡现状。故选A项。
答案:A
8、PPE怪圈是指贫困、人口和环境之间形成的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更确切地说,是指“生活贫困一人口增长一环境退化”的恶性循环。由于PPE怪圈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尤其是贫困地区普遍存在,常被用作解释导致这些地区贫困原因的一种理论模式。这些地区要跳出PPE怪圈,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①充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②控制人口数量,使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③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④不顾一切发展经济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解析:本题考查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我们要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排除①;要跳出PPE怪圈,就要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走绿色发展之路,②③正确;我们要做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不顾一切发展经济的做法是错误的,排除④。故选C项。
答案:C
9、我国创建“海绵城市”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海绵城市”的主要意义在于( )
A.实现城市水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
B.努力促进城市物质文明的发展
C.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地下水资源
D实现城市各种资源的综合利用
解析:本题考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一知识点。由题干材料可知,创建“海绵城市”的主要意义在于实现城市水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A项正确。
答案:A
10、李克强总理指出:治理污染、保护环境,事关人民群众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强力推进,下决心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双赢之路。这说明我们应该( )
①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改善生态环境 ②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③把保护环境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④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战略。由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保护环境”可以看出,我们要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①②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排除③。
答案:D
11、(2017 江苏连云港)目前全省已进入夏季秸秆禁烧期。省环保厅表示,在此期间发现“火情”查处属实后,该市“环保成绩”一律为零分。这一有史以来最严考核办法突出体现的发展理念是( )
A.创新
B.协调
C.绿色
D.开放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可持续发展,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应抓住关键信息“环保成绩”,由此可分析出体现的是绿色发展理念,C项正确。
答案:C
12、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下列做法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小李用洗菜水涮拖把
B.小张随手丢弃废旧电池
C.小周经常使用一次性木筷
D.高三毕业生小赵烧毁了所有的书本和资料
解析:本题考查对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做法的认识。通过分析,B、C、D三项的做法都不符合绿色发展理念,排除;只有A项的做法是正确的
答案:A
13、2017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推行垃圾分类制度( )
①将彻底解决我国资源日益短缺的问题 ②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③有利于助力绿色发展 ④有利于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态文明建设。我国面临着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我们要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题干中推行的垃圾分类制度,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②③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①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答案:B
14、2017年2月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正式公布,明确到2020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勘界定标,基本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这一举措( )
①有利于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②有利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③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中国 ④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生态问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态文明建设。我国生态安全形势严峻,不容乐观。题干中《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的制定,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①②③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④说法过于绝对。故选A项。
答案:A
15、2018年山东省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各个部门都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全省还将对绿色低碳发展进行考核,并逐步常态化。
(1)材料中“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分别指什么?
参考答案:“绿水青山”指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金山银山”指经济发展。
(2)如何认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资源和环境制约着经济发展,经济发展能为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提供条件。因此,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人与目然的和谐共生。
(3)请你为宣传山东省的绿色低碳发展设计一句宣传语。
参考答案:开放性试题,符合山东省实际,言之有理却可,如追求绿色时尚,拥抱绿色生话;当环保卫士、做时代公民;等等。
解析: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战略。第(1)问,“绿水青山”指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金山银山”指经济发展。第(2)问,二者应和谐发展。第(3)问答案具有开放性,符合题意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