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积极服务社会 学案(3课时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3课 积极服务社会 学案(3课时无答案)

资源简介

第3课:积极服务社会
第1课时:爱护公共设施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懂得公共设施和公共秩序的重要性,知道人认为破坏公共设施和公共秩序影响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是不道德的行为,也是一种违法行为
能力目标
通过问题探究,学会增强规则意识,从自身做起,不破坏公共设施;同时学会维护公共设施的技巧和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自觉树立爱护公共设施、维护公共秩序的意识,深刻体会爱护公共设施、维护公共秩序是讲文明有教养的表现,也反映一个人甚至一个国家的形象
【重点讲解】
1.公共设施的含义、分类与重要性
(1)公共设施的含义:公共设施是指由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提供的、属于社会公众使用或享用的公共建筑或设备。
(2)公共设施的分类:公共设施包括公共的行政设施、信息设施、卫生设施、体育设施、文化设施、交通设施、教育设施、绿化设施等,它是为满足人们的公共需求而设置的。
(3)公共设施对生活的重要性:①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如供电、供水设施);②有利于改善整个社区环境(如垃圾桶可保持环境的卫生);③能给居民生活带来方便(如公共健身器材方便锻炼身体)。
2.公共设施破坏的原因和危害
(1)公共设施破坏的原因:公共设施损坏的原因主要有人为恶意破坏、不正确使用而无意破坏、正常老化、自然损坏等。
(2)公共设施破坏的危害:
①如果不加爱护甚至人为破坏,就会导致资源的极大浪费,也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甚至会影响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
②人为恶意破坏公共设施行为是不道德行为,会受到他人的鄙视和谴责。同时,人为恶意破坏公共设施是一种违法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则对破坏公共设施的行为作出了明确的处罚规定。)
3.爱护公共设施的意义和要求
(1)爱护公共设施的意义:
①公共设施都有使用年限,需要维护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
②维护公共秩序是讲文明有教养的表现,也反映一个人甚至一个国家的形象。
如何爱护公共设施:
①爱护公共设施,要求我们首先从自身做起,不人为破坏公共设施。同时,采取切实行动,劝导并阻止他人污损、毁坏公共设施;
②爱护公共设施,还要求我们看到公共设施受损时,不能无动于衷,要积极采取措施。当受损的公共设施可能危害公共安全时,可以在旁边设立警示标志,也可以打电话给相关职能部门,及时报告公共设施受损情况;
③我们要自觉遵守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以主人翁的姿态爱护公共设施,为保护公共设施作出我们应有的努力。
【典型例题】
1.下列选项中,属于公共设施的是 ▲  。
①某服装厂生产车间里的机器
②市政府在马路边放置的垃圾桶
③小王同学每天上学骑的自行车
④自来水公司铺设的自来水管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公共设施遭到非正常损坏将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不便,甚至带来一定的威胁。下列属于公共设施遭受非正常损坏的是 ▲  。
①某地的公交站牌被大雪压塌
②某公园长椅因时间久而逐渐损坏
③某校三名男生为取乐用弹弓将路灯打坏
④某施工队在施工时不小心挖断地下光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我国宪法明文规定: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则对破坏公共设施的行为作出了明确的处罚规定。这表明,恶意破坏公共设施 ▲  。
A. 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B. 属于刑法制裁的犯罪行为
C.是舆论遣责的不道德行为
D.会导致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4.我国刑法规定:破坏轨道、桥梁、隧道、公路、机场、航道、灯塔、标志或者进行其他破坏活动,足以使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生倾覆、毁坏危险,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作出该规定是因为 ▲  。
A. 公共设施是由政府提供的
B. 公共设施是社会公众使用的设备
C.人为恶意破坏公共设施是一种犯罪行为
D.破坏公共设施会影响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
5.当我们看到右侧漫画反映的情形时,合理的选择是 ▲  。
①寻找到破坏人并对其作出处罚
②打电话给相关职能部门反映情况
③自有专业人员修理,无需多管闲事
④设立警示语劝导人们爱护公共设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窨井盖被称为“城市的纽扣”。曾经,窨井盖都是黑乎乎的,虽然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却没有美感可言。如今,一些城市的窨井盖变得美观了起来(如下图所示)。
(1)美化窨井盖有何意义?
(2)当我们发现窨井盖有损坏时,该怎么做?
第2课时:维护公共秩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懂得公共设施和公共秩序的重要性,知道人认为破坏公共设施和公共秩序影响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是不道德的行为,也是一种违法行为
能力目标
通过问题探究,学会增强规则意识,从自身做起,不破坏公共设施;同时学会维护公共设施的技巧和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自觉树立爱护公共设施、维护公共秩序的意识,深刻体会爱护公共设施、维护公共秩序是讲文明有教养的表现,也反映一个人甚至一个国家的形象
【重点讲解】
1.公共秩序的含义、分类与重要性
(1)公共秩序的含义:公共秩序也称社会秩序,是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2)公共秩序的分类:公共秩序主要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工作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等。
(3)良好公共秩序对生活的意义:
在公共生活中,人们为了维护共同利益,提高生活质量,需要按照一定的规范有序地生活。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2.公民扰乱公共秩序的原因和危害
(1)公民扰乱公共秩序的原因:在实际生活中,有些人缺乏规则意识,为了自身利益而违反公共生活中的一些规定,甚至作出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也有些人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了不守规章制度的陋习,即使影响了公共秩序也浑然不知。
(2)公民扰乱公共秩序的危害: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损害了公共生活中他人的利益,造成了公共生活秩序的混乱,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在道德上会受到人们的谴责,甚至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损害国家的形象。
3.如何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
(1)国家:维护公共秩序需要加强道德建设,提高公民的道德素养(德治)。维护公共秩序需要加强法治,依法惩治那些不守规则、不守秩序的行为(法治)。
(2)公民个人:维护公共秩序最重要的是要增强规则意识。规则意识是现代社会每个公民都必须具备的一种意识,我们在自己遵守规则的同时,也要劝阻他人不守规则的行为,共同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典型例题】
1、在十字路口,尽管人多车杂,但由于行人车辆各行其道,红灯停绿灯行,穿梭有序,道路也就畅通无阻。这表明 ▲  。
①社会生活秩序是自发形成的
②有序的公共生活能够促进社会和谐
③公共秩序的形成离不开一定的规则
④有序的社会生活源自人们对各自利益的维护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王某对某学校禁止他在校门口私设早点心怀不满,借故到该学校内大吵大闹,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活动。公安机关依法对杨某做出行政拘留的处罚,这样做维护了 ▲  。
A.师生的人身安全
B.社会公共设施安全
C.正常的教学秩序
D.校门口的交通秩序
在一项“最缺乏公德行为”的大型调查活动中,共2.6万人参加投票,选出了10种“最缺乏公德行为”(如图所示)。据此回答第3--4题。
3.这些“最缺乏公德行为”带来的危害有 ▲  。
①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②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
③不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④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要防止这些缺乏公德行为的出现,需要 ▲  。
①加大处罚力度,以刑罚惩治不道德行为
②加强道德建设,提高公民的道德修养
③开展法治教育,增强人们的规则意识
④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对公民个人而言,维护公共秩序最重要的是要增强规则意识。下列古语中,强调我们要增强规则意识的是 ▲  。
A.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B.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C.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D.耳听是虚,眼见为实
6.为维护公共联序,在不同的场所都会有不同的要求。请填写下表。
场所
维护秩序的要求
公共汽车
电影院
图书馆
公园
7.北京市将每月11日确定为自觉排队日,下图为北京排队日标志,意为两人以上就应像“11”一样顺序排列。每逢“自觉排队日”,首都文明办都会组织志愿者前往街头、商场、游乐场等公共场所,引导市民在人流拥挤的地点自觉排队。
(1)在公共场所为什么要自觉排队?
(2)假如你是志愿者,看到有人插队将会如何劝阻。
第3课时:参与志愿服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参与志愿服务的意义和作用,了解参与志愿服务需要的能力和条件
能力目标
初步形成参与志愿服务的能力、技能和经验;以自愿参加、量力而行、讲求实效、持之以恒的原则,积极适应志愿服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自觉树立爱护公共设施、维护公共秩序的意识,深刻体会爱护公共设施、维护公共秩序是讲文明有教养的表现,也反映一个人甚至一个国家的形象
【重点讲解】
1.志愿服务的含义、特征
(1)志愿服务的含义:志愿服务是指自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和精力,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他人生活、国家建设和社会公共事业提供必要服务的运动。
(2)志愿服务的特征:志愿性 无偿性 公益性
2.参与志愿服务的意义、要求
(1)参与志愿服务的意义:
①社会:参与志愿服务,帮助他人、服务社会,同时也传递爱心和传播文明;志愿服务可以有效地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心灵距离,减少疏远感,对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
②个人:参加志愿服务可以增加学习和锻炼的机会,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能力;可以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交往中培养真诚的友谊。
(2)参与志愿服务的要求:
①参加志愿服务,除了要有奉献精神外,还应具备一定的时间、精力、技能和经验;
②我们参加志愿服务,要坚持自愿参加、量力而行、讲求实效、持之以恒的原则,实实在在地为他人、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典型例题】
1.志愿者精神是指一种互助、不求回报的精神,它提倡“互相帮助、助人自助、无私奉献、不求回报”。对“不求回报”理解正确的是 ▲  。
A. 志愿者不能考虑个人的利益
B. 志愿服务不为任何物质报酬
C.志愿者要贡献个人的时间和精力
D.志愿者要为他人和社会提供必要的服务
2.歌曲《爱的奉献》中有这样一句歌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表明,参与志愿服务有助于 ▲  。
①传递爱心和传播文明
②消除人与人之间的差别
③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心灵距离
④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假如我能活到七十岁,一年就是生命的七十分之一。我愿意花生命的七十分之一来做志愿者,帮助他人。”这是电影《志愿者》中的一句台词。这表明,参与志愿服务要 ▲  。
A.有持之以恒的精神
B.有为他人奉献的精神
C.有一定的冲动和热情
D.有一定的时间和精力
4.据调查,人们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主要有下图所示的几种。由此可见,参与志愿服务有利于 ▲  。
①获得一定的物质报酬
②拓宽视野,增长才干
③增强服务社会的自觉性
④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成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关于未成年人参与志愿服务,有老师这样建议“要分清什么是现在能做到的,什么是下一步オ能做到的,什么是将来才能做到的,还有什么是我们做不到的。我们既不能无所作为,也不可包打天下。”这突出强调,未成年人参与志愿服务应坚持 ▲  。
A.自愿参加
B.量力而行
C.讲求实效
D.持之以恒
6.“人人微公益:小善大爱助成长“是某校公益社团提出的口号。目前,该校微公益志愿团队---“好人服务队”共有注册成员2000多名,大部分都是在籍学生,“人人微公益”项目建立了具有可作性,互动性,生成性的线下和线上有机结合的微公益平台,开了五大类二十多项活动,每月都围绕1-3个主题开展实践活动。其中“1+1结对慰藉服务在1年的时间里结对服务200名老人,列入江苏省社区公益服务项目,2018年寒假期间,微公益社团组织150名学生150个家庭、50名教师,分成70多个小组,全面进入社区开展微公益实践活动。
(1)微公益社团同学是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开展志愿服务的?
(2)同学们主动参加公益社团有何积极意义?
7.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的居住环境也越来来好,很多小区内都有一定的绿化并配有亭子、休息椅子以及户外健身器材等。公共设施的使用情况如何呢?某校九年级同学以此为主题开展调查研究,请你参与解决相关问题。
【现场调查】同学们在现场调查中发现,一些小区配备的设施遭到破坏,有的健身器材不能正常使用,而有些休息椅子被弄得很脏,亭子遭到乱涂乱画。家住城市花园小区的樊女士表示:“小区内的户外健身器材,经常会出现使用不灵活的情况。因为有的年轻人处于叛逆期,从来不会按规则使用这些健身器材,从而导致部分健身器材使用不灵活。”
(1)小区公共设施遭到破坏会带来哪些危害?
【寻求对策】在发现小区公共设施遭到破坏后,同学们就如何保护这些公共设施展开了讨论。小王同学认为:“物业公司应该负责小区公共设施的保护,只要加强巡逻,就能及时制止一些居民破坏公共设施的行为。
(2)你同意小王的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积极行动】家住城市花园小区的几位同学计划成立一个保护小区公共设施的志愿者组织,该志愿者组织既包括小区的青少年学生,也包括小区的其他居民。
(3)请你为他们设计一张招募志愿者的海报,海报要说明志愿服务的项目、时间、地点以及招募志愿者的条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