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增强文化自信 学案(2课时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4课 增强文化自信 学案(2课时无答案)

资源简介

第4课:增强文化自信
第1课时:提高文化认同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懂得民族、国家的命运直接影响我们的情感,明确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具体要求
能力目标
培养从历史知识和现实生活中感受中华文化魅力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正确对待传统和外来文化,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重点讲解】
1.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
(1)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延续民族文化血脉的骨气,我们既要有强烈的民族文化认同,又要有宽广的世界眼光;文化的内核是价值追求,增强文化自信,重要的是增强核心价值观的自信,践行和执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文化认同感:文化上的认同和传承;既是一份浓浓的家国情怀,也是在寻找家的梦想、民族和国家的梦想。
2.民族文化认同感的意义和提高
(1)民族文化认同感的意义:人行万里忘不了根,这个根源自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有了这种根的意识,面对外敌入侵,中华儿女会以血肉之躯保家卫国;面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儿女会为之添砖加瓦。
(2)如何提高民族文化认同感
①提高文化认同感,要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每个国家和民族在历史发展中都形成了辉煌的历史和独特的传统文化,每个人身上都刻有传统文化的印记。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的进程中,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民族文化的特点),“中国元素”向世界展示了独特的东方文化魅力。
中国元素是在中华民族融合、演化与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由中国人创造、传承,反映中国人文精神和民俗心理,具有中国特质的文化成果。中国元素包括物质文化元素和精神文化元素,如思想意识、道德观念、生活习惯、宗教信仰、民俗、建筑、艺术、科技、法律、伦理等。
②提高文化认同感,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地创新。我们要梳理和萃取中华文化的精华,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在实践中实现创新性发展。
③提高文化认同感,要尊重外来文化,正确学习和借鉴。
我们不仅要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还要睁眼看世界,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从中获得启发,为我所用。中华民族是一个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民族,中华文化在不断学习借鉴、创新创造中丰富发展,走向辉煌。
文化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改革开放以来,中外文化交流互鉴频繁开展。中国人积极吸收和利用世界先进文明成果,使中国文化在学习、创新中进一步走向世界。
【典型例题】
1.追根溯源,寻根问祖,是人的一种本性、一份情结。寻根问祖是 ▲  。
①寻找自己的出生地
②文化上的认同和传承
③寻找先祖和亲人的一种情感
④寻找家的梦想、民族和国家的梦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一个时期以来,全国各地开展了“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主题活动。开展该活动有利于 ▲  。
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全面继承中华传统文化
③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④提高家庭文化素养和生活品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截至2016年底,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遗名录(含“急需保护名录”)的项目已达39个,是目前世界上拥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这表明 ▲  。
A. 中华文化优于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
B. “中国元素”向世界展示了独特的东方文化魅力
C.中华传统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保护
D.中华文化是最珍贵、最有价值的文化
4.文化认同是文化自信的基础和源泉。提高文化认同感要 ▲  。
①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②承袭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③梳理和萃取中华文化的精华
④尊重外来文化,正确学习和借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我们不仅要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还要睁眼看世界,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对于外来文化,我们的态度应该是 ▲  。
A.保护自我、拒绝来往
B.相互融合、实现统一
C.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D.照搬他人、摒弃自己
6.《牛津英语词典》中有200余个包含中文渊源的词汇,如:tofu(豆腐)、 Laozi(老子)、 Peking Opera(京剧)、 kongfu(功夫)、 Tai Chi(太极)…这说明 ▲  。
A.经济的全球化将导致文化走向融合
B.中国文化在学习、创新中进一步走向世界
C.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我们应认真学习外来文化
D.中国文化影响深远,应保护本民族文化,减少文化交流
7.传统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当时历史条件和客观环境的制约,因而不可避免会存在一些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的东西。因此,对待传统文化必须 ▲  。
①深人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在实践实现创新性发展
③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心灵
④在全面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认真借鉴学习外来文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由中央电视台自主研发的大型文化节目く中国诗词大会》,用流行方式引导国人传承中华血脉里的文化基因打造了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这有利于 ▲  。
①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②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③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防止外来文化的影响
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的世代相传说明 ▲  。
A.中华文化丰富多彩
B.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C.中华文化独领风骚
D.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10.APEC峰会领导人服装是展示中国人新形象的中式服装,其根为“中”、魂为“礼”、形为“新”,合此三者,谓之“新中装”。其传统纹样“海水江崖”的创新设计,传达了“APEC”21个经济体山水相依、守望相助的美好寓意,将中国东方情怀与世界的审美联系在起。这说明 ▲  。
A. 中华文化要在实践中实现创新性发展
B. 中华传统文化引领着世界文化潮流
C.弘扬传统文化,必须抵制外来文化
D.我们要全盘继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
11.下列图片能够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是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材料一:古典诗词是中国人最经典的情感表达方式,最具中国特色。古典诗词在当代的价值就是涵养民族气质,孕育民族品格,培育民族精神,展现民族风貌。人们需要经典,也需要对经典的阐释。
(1)阅读表格中的诗句,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释诗句体现的观点或道理。
作者
诗句
体现的观点或道理
李商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李白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①  ▲  
郑板桥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②  ▲  
朱熹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③  ▲  
材料二: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纯真质朴,到“路漫漫其修远兮”的上下求索;从“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雄心壮志,到“心远地自偏”的隐士风流;从“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盛唐气象,到“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缠绵,千百年来,中国人就是从这些意味无穷的诗词中得到滋养。我们坚信:中国的古典诗词绝对不会消亡。只要是有感情、有修养的人,就一定能够读出诗词中所蕴含的真诚的、充满兴发感动之力的生命,这种生命是生生不息的。
(2)为什么说“诗词中所蕴含的真诚的、充满兴发感动之力的生命是生生不息的”?
13.材料一:生肖也称属相,是中国民间计算年龄的方法,也是一种十分古老的纪年法。古时候,为了让平民百姓也能记住自己出生的年号,就使用了最简单的动物纪年法,后来称其为“生肖年”。生肖已成为每个人的出生符号、生命符号之一,是每个人的吉样物人们赋予十ニ生肖不同的象征意义,共同表达美好的祝愿和心灵的祈求。
材料二:每年的农历新年来临之际,一些网站都会发布这样的信息,农历新年运势分析:踏入新年,您将迎来自己的本命太岁年,俗称“本命年”,是犯太岁的一种......要提防外伤、同行之间的口舌纷争以及钱财破损......健康运势欠佳,要格外注意安全,避免被金属利器所伤......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生肖文化的认识。
14.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在深化发展中国与世界联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一些青少年中的“认同危机”便是这种挑战的表现之一。一项针对中学生文化认同的问卷调査结果如图所示。
(1)该调査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2)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有什么重大意义?
(3)青少年怎样才能提高文化认同感?
第2课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能力目标
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信仰,自觉做社会主要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和传播者
【重点讲解】
1.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发展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就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特征及意义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①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富强(经济)、民主(政治)、文明(文化、生态)、和谐(社会)”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最深沉的梦想。从温饱、小康到全面小康,从“豆选”到“同票同权”,从和谐的概念追求到现实社会的和谐稳定,中国共产党一直在凝聚各族人民的力量,矢志不渝地践行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在家国情怀的浸润之下,我们每个公民都能切身感受到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的福祉。
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切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习近平
②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千百年来,自由平等、公平正义一直为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所崇尚追求,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将建立自由、平等、公正的新社会作为己任。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提出消灭“社会的阶级划分”,到宪法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从建立自由平等的新中国,到“让劳动者更有尊严”;从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公私兼顾”,到《物权法》颁布实施……自由平等、公平正义从理念主张到固化为法律制度,不仅是一种文明进步,更是每个中国公民能切身体会到的权利保障。
【要点】理解“自由、平等、公正离不开法治”
①法治是文明进步的体现,是对现代国家的基本要求。
②自由平等的权利主张只有在法律中寻找依据,才能顺理成章。
③公平正义只有在法治的框架下推进,才能水到渠成。
④社会的和谐稳定也只有在法治的保障之下,才能真正实现。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 ——營子
③公民个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价值准则,不仅决定其生活方式、处事行为,而且直 接影响整个社会的风气,甚至一个国家的形象。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既是一种价值准则,也是一种担当,需要我们守护、传递和发扬,从而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把敬业、诚信和友善化为浓浓的爱国之情,个人的微贡献就能汇聚成推动国家、社会发展的正能量。
【要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①爱国是基于个人对自己祖国依赖关系的深厚情感,也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行为准则。它同社会主义紧密结合在一起,要求人们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自觉报效祖国。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走尤须待闺棺。 ----陆 游
②敬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代社会的需要。一份职业、一个工作岗位,是一个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障;同时,一个工作岗位的存在,往往也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爱岗敬业是每个人必备的基本素养。敬业的基本意思就是恪尽职守,大致包括两个内容:一是敬重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并引以为豪;二是深入钻研探讨,力求精益求精。
③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它强调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
④善行源自善心,但善心更需要善行。当行善成为自觉,平凡就是伟大。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井非一'
定要做出感天动地的壮举。面对他人的求助伸出援助之手,随手捡起地上的纸屑,主动给老弱病残孕让座……这些行为同样闪耀着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的光辉。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征
①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继承了传统的家国一体的理念。
核心价值观的凝练,来自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共识;核心价值观的实现,取决于每个人对它的践行和执守。
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饱含着浓郁的家国情怀。
我们应以个人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追求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最终实现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典型例题】
1.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会五次会议通过民法总则。该法第一条开宗明义地宣告要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立法目的。这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是 ▲  。
A.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B.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C.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D.开明、开放、创业、创新
2.右侧漫画《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启示我们 ▲  。
A.在任何时候,人都不能说谎
B.只要讲诚信,事业就能成功
C.利益大的时候,才要讲诚信
D.要重诺守信,做诚实的人
3.最美妈妈、最美女教师、最美司机、最美护士......一个个“最美普通人”的善行感动了无数国人。对先进人物的宣传,有利于 ▲  。
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形成价值观的共识,汇聚社会发展的正能量
③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④杜绝影响社会风气的不良行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右侧漫画《礼让》中人们的行为 ▲  。
①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②是缺乏教养的表现
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生活中的体现
④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指出,青年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ー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开始就要扣好。这启示我们 ▲  。
A.践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层面的价值目标
B.要把一切传统文化作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C.践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D.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国家层面的价值准则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宪法,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地位。正如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因为 ▲  。
①一个民族最深层的力量就是强烈的民族文化认同
②核心价值观的实现,取决于核心价值观写入宪法
③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
④核心价值观体现着一个社会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A.③④
B.②④
C.①②
D.②③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宪法,强化公民的核心价值观意识。上至老翁,下至孩童,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公民,树立核心价值观意识势在必行。这表明 ▲  。
核心价值观的凝练,来自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共识
B.核心价值观的实现,取决于每个人对它的践行和执守
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了传统的家国一体的理念
D.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
设什么样的社会、培养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下列属于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的是 ▲  。
A. 爱国、守法、敬业、友善
B.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C.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D.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9.杨帆在电梯内动阻一位老人吸烟时,与其发生争执,几分钟后老人死亡,随后老人家属将杨帆告上法院。法院一审判决杨帆补偿老人家属1.5万元,老人家属不服判决,随后提出上诉。郑州市中院撤销一审判决,改判杨帆不应承担法律责任。这一判决体现 ▲  。
A. 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
B. 守法、敬业的价值准则
C.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
D.平等、守法的价值取向
10.管子说:“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这是因为 ▲  。
①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②自由、平等、公正离不开法治
③自由平等的权利主张只有在法律中寻找依据
④公平正义只有在法治的框架下推进,才能水到渠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在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历经坎坷,终于在时隔12年后再度夺冠。从小组赛的踉踉跄跄,到淘汰赛的越战越勇,女排姑娘们在里约奥运会上传承了伟大民族精神,创造了令人动容的奇迹。中国女排践行的价值观是 ▲  。
A.爱国、敬业
B.自由、平等
C.诚信、友善
D.文明、和谐
12.江苏省如东县普通党员沈亚秋作为南通市唯一的全国文明家庭代表赴京参加表彰大会,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此番获此殊荣与她十年如一日尽心照顾4对老人分不开。这表明 ▲  。
A. 沈亚秋践行了友善的价值准则
B. 沈亚秋见义勇为、扶危济困
C.沈亚秋践行了敬业的价值准则
D.沈亚秋团结统一、自强不息
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古代儒学经典《大学》曾这样论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这种家国情怀的情感,奠定了国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理想和行为准则。当前,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勾绘出我们一个国家的价值内核、一个社会的共同理想、亿万国民的精神家园,在全社会激起强烈共鸣。
(1)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怎样体现家国情怀的?
(2)以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为例,说明我们该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4.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围绕“增强文化自信”这一主题开展研讨活动,他们搜集了以下信息,请你一起参与并回答相关问题。
信息一:习近平主席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广大师生时说,“我很不希望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加入一堆什么西方的东西,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信息二:2015年春季开学起,江苏率先对未成年人进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将“八礼四仪”纳入了课堂教学内容。中国作为有着数千年优良传统的礼仪之邦,自西周以来,礼仪逐渐成为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全省未成年人中开展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这在全国尚属首例。
信息三:民法总则作为民法典的开篇之作,必将影响和改变我们的生活。该法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不让“英雄流血又流泪”,免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1)从文化自信的角度,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把古代的诗词、散文和礼仪文化嵌在自己的脑子里。
(2)增强文化自信,重要的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法总则的规定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哪些重要意义?
15.珠算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实践中产生的,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如今,珠算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是,目前的现实是珠算已退出教学舞台多年,很多孩子甚至连算盘是什么都未必知道;而对外来的iphone、iPad却爱不释手。为此,有家长认为:学校教育要做好“强化传统文化的继承、消除外来文化的影响”这篇大文章。
请运用九年级教材有关知识,对该家长观点加以评析。
16.2016年9月20日是第14个公民道德宣传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一本面向孩子们讲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读本----《璞石成玉的秘密》,开始走进江苏省小学校园,这是江苏省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表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也是建设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构筑
道德风尚建设高地的基础工程。
请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四个方面,分别指出我们青少年学生应该如何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
17.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69年,中药研究所接到“中草药抗疟”的研发任务,39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担任该项目的组长。经过两年的研究对象筛选,并受到中国古代药典《肘后备急方》的启发,项目组将重点放在了对青蒿的研究上。1971年,在失败了190次之后,项目组终于成功提取出青蒿素。在没有先进实验设备、科研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屠呦呦带领着团队攻坚克难,以身试药,终于胜利完成科研任务。地说:“一个科技工作者,是不该满足于现状的,要对党、对人民不断有新的贡献。”
(1)屠呦呦及其团队的行为,主要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哪些内容?
(2)在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中,屠呦呦给了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