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在磨砺中成长 复习学案(表格式含部分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课 在磨砺中成长 复习学案(表格式含部分答案)

资源简介


年级

九年级
学科
道德与法治
课题
第一课复习
课型
复习课




1.为什么说人生难免有挫折?
2.怎样正确看待挫折和逆境?
3.导致挫折和逆境的因素有哪些?
4.挫折和逆境对人的成长有什么积极意义?
5.怎样培养坚强的意志?
6.怎样战胜挫折和走出逆境?
7.培养开拓进取的品质和精神有什么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1.怎样正确看待挫折和逆境?
2.挫折和逆境对人的成长有什么积极意义?
3.怎样战胜挫折和走出逆境?
教学难点
1.培养开拓进取的品质和精神有什么重要意义?





一、知识清单
1.为什么说人生难免有挫折?
【答案】(1)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人不可能总是处在顺境之中,许多时候也会遭遇挫折和逆境。(2)由于受主观或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可能遇到挫折和逆境,只有经得起挫折和逆境考验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强者。
2.怎样正确看待挫折和逆境?
【答案】(1)挫折和逆境虽然暂时会阻碍成长和发展,但却给人提供了特殊的磨炼机会。(2)从长远的角度看,挫折和逆境会成为人生中一份宝贵的经历和财富,战胜它们才能使人走向成熟,走向成功。
3.导致挫折和逆境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挫折和逆境的产生,既有外在因素,也有内在因素。外在因素一般表现为客观条件不具备,常常难以控制。内在因素往往与自身的个性品质和生活态度有关。
4.挫折和逆境对人的成长有什么积极意义?
【答案】(1)挫折和逆境能够促使人去思考,提升人的才智。
(2)挫折和逆境能够磨炼人的意志,锻炼人的个性心理品质,使人变得更加坚强。(3)在挫折和逆境中进发出的自强不息的精神有利于我们克服恐惧、难过、绝望等情绪,以开朗、乐观、自信的态度,勇敢面对挫折和逆境。
(4)战胜挫折和逆境的过程,有利于青少年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而乐观、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又能够增强我们战胜挫折、走出逆境的力量和勇气。
5.青少年怎样培养坚强勇敢的品质?
【答案】培养坚强勇敢的品质是一个不断增强耐挫力、提高意志力的过程。青少年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从小事做起,从点滴积累,不断锤炼自己,才有可能培养出勇于克服困难的品质。
6.怎样战胜挫折和走出逆境?
【答案】(1)寻求友善的帮助是战胜挫折和走出逆境的有效方法。
(2)面对挫折和逆境,有的人难免会出现消极的态度和不良的心理反应。出现这种情况时,要及时、主动地求助心理健康指导,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来调控和矫正不良心理。
7.培养开拓进取的品质和精神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案】(1)拥有不断开拓进取的品质是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2)开拓进取的精神是人生进步、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它可以帮助人突破习惯性思维障碍,摒弃因循守旧的思维定式,发展求异思维和批判精神,不断发掘创造潜能,推动人生和事业向更高层次迈进。

教 学 过 程
二、例题解析
1.尼克胡哲出生就没有四肢,但是经过不懈努力,他战胜了重重困难,过上了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他的经历告诉我们( )
①挫折会给人带来痛苦,人生应避免挫折②挫折能折磨人,也能考验人、锻炼人③挫折是人生的宝贵财富,不经历挫折的人往往难以获得成功④意志坚强的人能战胜挫折,走向成功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2018年,安徽)马克思为革命颜沛流离40年,先后四次遭到驱逐,他在最困难的时候因外衣进了当铺而不能出门。但即使道路如此坎坷,他仍然在为崇高的目标而不懈奋斗,并在思格斯的帮助下完成了《资本论》的创作。马克思的人生之路启迪我们面对困难应( )
①坚定正确的人生目标②保持顽强的毅力和斗志③直面挫折,自强不息④主要依靠朋友的帮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 【读材料品人生】
材料一黄莺,全国首位通过普通高考进入“211工程”院校的盲人学生。她刻苦学习,连续两年综测班级第一,发表学术论文一篇,获湖北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二等奖。她乐于奉献,坚持在武汉盲校开展盲文辅导。虽然,她眼睛看不见,但她的心中却洒满阳光,以“心光”为世界点亮明灯,用不屈为人生铺路,她立志成为盲人群体自强自立的开拓之光。
材料二某市一重点高中学生填报高考升学志愿时,前面两个志愿填报了我国的两所著名大学,在第三志愿上却写了长江大桥,即如果考不上这两所著名大学,他将从长江大桥上跳下葬身鱼腹。
(1)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2)同样是面对逆境,为什么两则材料中的主人公身上产生不同的结果?
(3)每个人都想成为生活的强者,你有哪些增强生命韧性的方法?
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每种行为都会产生相应的后果,不同的行为带来不同的结果。即使相同的行为,也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认识到了三思而后行是提高行为正确性、避免出现不良结果的基本要求,以及如何做到三患而后行。同学们,“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们要谨慎把握自己的行为,让我们的人生少些遗憾,多些精彩。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