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一轮】初中生物考点全面复习专题汇编专题十三:认识和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七部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考一轮】初中生物考点全面复习专题汇编专题十三:认识和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七部分)

资源简介

专题十三:认识和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七部分)
第一部分: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考点一:植物的分类
1.植物的分类依据是:根据植物的_形态结构__特征,例如被子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态结构,从这些器官中发现它们的共同的或不同的特征,绿色植物可以分为__藻类植物__、苔藓植物__、__蕨类植物__和__种子植物___四大类群。
2.被子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态结构特征,都可以作为被子植物分类的依据。但根、茎、叶受环境影响而发生的变化比较大,因此,根、茎、叶不能作为被子植物分类的主要依据。只有_花、果实和种子_才能作为分类的主要依据。这是因为花、果实和种子受环境的影响比较小,其形态结构特征总是比较稳定的。
考点二:动物的分类
3.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__形态结构___,往往还要比较动物的__生理功能__。
例题讲解
【例1】学习植物分类时,某同学将水稻、西瓜、松树归为一类,把海带、地钱和肾蕨归为另一类。他分类的依据是( B )
A.根的有无
B.种子的有无
C.花的有无
D.果实的有无
解析:种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孢子植物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海带、地钱和肾蕨等都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水稻、西瓜、松树等都结种子,用种子繁殖后代,属于种子植物。可见其分类依据是有无种子,故选B。
答案:B
【例2】不作为动物分类主要依据的是( D )
A.外部形态结构
B.内部构造
C.生理功能
D.身体大小
解析: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外,往往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但与身体大小无关。所以选D。
答案:D
第二部分:从种到界
考点:生物分类
1.生物分类的概念: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__亲缘关系__和__进化关系__。它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2.生物分类的依据是:生物的____形态结构____和___生理功能___等方面的特征。
3.分类的等级单位依次是__界、门、纲、目、科、属、种____(从大到小)。分类的基本单位是“__种__”,分类单位越小,所包括生物的共同特征越___多___,亲缘关系越_近___;分类单位越大,所包括的生物共同特征越___少__,亲缘关系越_远___。
例题讲解
【例】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和最高单位分别是( B )
A.属和界
B.种和界
C.界和种
D.纲和界
解析: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础的分类单位是种。故选B。
答案:B
第三部分: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考点: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生物多样性包括___生物种类的多样性___、____基因的多样性__和___生态系统的多样性____;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是__基因的多样性_____。
例题讲解
【例】生物多样性最根本的原因是( B )
A.物种的多样性
B.基因的多样性
C.植物的多样性
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解析: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兔之间(有白的、黑的、灰的等)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环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等,生物多样性最根本的原因是基因多样性,故选B。
答案:B
第四部分: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考点一: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1.生物的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生存环境的破坏、掠夺式的开发利用、环境污染、外来物种的影响等。
考点二:建立自然保护区
2.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包括__就地保护___和__迁地保护__等方式。具体的一些保护措施有建立自然保护区、圈养、制定法律和协议等,其中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_栖息环境___,保护_生态系统__的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__建立自然保护区___。
例题讲解
【例】白鳍豚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水生动物,在长江里生存繁衍了两千多万年。然而近几十年来,它们的数量迅速减少。导致白鳍豚走向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D )
A.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
B.长江中白鳍豚的天敌过多
C.白鳍豚的食物来源不足
D.人类活动对水环境的污染
解析:白鳍豚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水生哺乳动物,白鳍豚的种群数急剧下降主要是白鳍豚生活的环境受到了破坏。由于滥砍滥伐和水土流失,洞庭湖和鄱阳湖的水域严重淤塞,不能满足白鳍豚繁殖的需要。随着工业、农业的发展,大量的污染物和废弃物最终进入长江,长江水质严重退化,因此威胁白鳍豚生存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对水环境的污染。故选D。
答案:D
第五部分: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考点:生命起源的相关学说
1.关于生物起源的学说有神创论、自然发生学说、宇生说、化学进化学说等。其中神创论和自然发生学说已被否定,目前宇生说和化学进化学说保留,但大多数人支持的是化学进化学说。
2.化学进化学说:
(1)观点:生命是由非生命的物质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演变而来的。
(2)化学进化学说认为生命起源的过程:   
(3)生命起源的条件:

(4)化学进化学说的证据:
根据一些模拟实验进行推测,特别是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实验。米勒实验能表明原始地球的条件下___无机小分子物质___可以生成_有机小分子物质____。同时第二、第三个阶段也有类似的模拟实验,而且获得一定的成功,但对于从有机物到原始生命这一阶段尚无实验证据。
3.宇生说
(1)观点:地球上的生命来自宇宙的其他星球。
(2)证据:陨石撞击地球带来一些非地球的氨基酸。猜测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可能来自外星球。
例题讲解
【例】关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D )
A.原始大气成分中不含氧气
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
C.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
D.生物进化的方向与环境变化无关
解析:原始大气包括水蒸气、氢、氨、甲烷等,与现在大气主要的区别是没有氧气,A正确;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最直接的证据,因为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直接说明了古生物的结构或生活习性,B正确;
原始大气(包括水蒸气、氢、氨、甲烷等)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一些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逐渐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最终经过复杂的变化、漫长的时间在原始海洋里终于演变出原始的生命,C正确;
生物进化的外在原因是环境的变换,如果环境没有变化,生物与环境之间就没有了生存斗争,自然选择也就不会进行,D错误。故选D。
答案:D
第六部分:生物进化的历程
考点一: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考点二: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2.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2)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由_简单_到_复杂_,由___低等_____到__高等___,由_水生___到__陆生_。
例题讲解
【例】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B )
A.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证据
B.哺乳类是由古代鸟类经过长期进化而来的
C.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其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
D.生物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解析: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哺乳类。原始鸟类和哺乳类是原始的爬行类进化而来的,B错误。所以选B。
答案:B
第七部分:生物进化的原因
考点一: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1.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环境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生物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能生存下来。
考点二:自然选择
2.__自然选择 _学说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主要观点包括:①生物都有很强的繁殖能力;②生物必须为食物和空间进行生存斗争;③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④只有适应环境变异的生物才能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
例题讲解
【例】桦树林中出现了一些云杉的幼苗,云杉长大后,其高度超过桦树,桦树因不耐阴而逐渐死亡,桦树林最终被云杉取代。这一变化过程表明(  )
A.种内斗争有利于物种延续
B.适者生存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
C.云杉的进化水平比桦树高
D.云杉的结构比桦树复杂
解析: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云杉生长迅速,高度超过桦树,能接受更多的光照生存下来,是适者生存;桦树林在云杉下面,接受的阳光很少,制造的有机物不能满足自身的需要,而逐渐死亡,是不适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实现的。故选B。
答案: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