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预设时政叙评2018年7月7日,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8年年会在贵州省贵阳市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向论坛年会致贺信。习近平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类未来,建设绿色家园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梦想。国际社会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努力,构建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推动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国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走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路。我们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全面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共同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评价学习目标1、感受大自然之美,明确人与大自然是息息相关的;2、明确美丽大自然的作用,知道人与自然的关系;3、掌握生态环境的构成要素,明确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因重点:祖国发展的作用。难点:为和谐社会尽一份力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主学习】阅读课本,找到下列问题并标注出来1、大自然给我们带来了什么?2、为什么要热爱祖国的自然风光?3、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怎样的?4、为什么要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合作探究】1.小明日记选登片段一:风从水上走过,留下粼粼波纹;阳光从云中穿过,留下丝丝温暖。成熟的麦子低垂着头,那是在教我们谦逊;一群蚂蚁能抬走大骨头,那是在教我们团结;温柔的水滴穿岩石,那是在教我们坚韧;蜜蜂在花丛中忙碌,那是在教我们勤劳。片段二:泥土的味道是苦涩的,海水的味道是苦咸的,树林中清新的空气也有着一丝苦津津的味道。这苦的大自然,孕育了人们交织着各种苦痛的心灵。广袤的土地,浩瀚的海洋,辽阔的天空,了无际涯的心灵,构成了我们这个世界。片段三:百花争艳的春天是充满活力的季节,烈日曝晒的夏天是富有热情的季节,瓜果飘香的秋天是极具魅力的季节,白雪飘飘的冬天是最富遐想的季节。初冬时节,回乡下老家小住,漫步野外即景,花木凋零秋草干枯,寒风凛冽,几只寒鸦栖息在枯枝头,一派肃杀,抬眼望不远处竞有一片绿州,那是麦苗泛起的涟漪。片段四:欣赏了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后,我感受到祖国的风光无限美…… 从小明的日记内容中我们得到什么启迪?2.中国古代的先民,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独特的见解。在《道德经》中,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就是说,人、地、天在相互制约中发展,这是一种自然性的客观规律,作为人不能违背它,而只能与“天”和谐相处,这就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也是中国儒家思想体系的一部分!对于自然界万事万物,儒家主张人们施之以仁德,才能与之相合一。这是一套比较先进的科学生态理论。(1)你同意材料中的观点吗?(2)从材料中你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达标检测达标检测【巩固记忆】美丽的大自然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人与自然的关系?3、为什么要热爱自然、保护自然?易错易混点区别:大自然孕育了一切生命。人类来自于( ),是( )的一部分;( )依赖于( ),( )是人类成长的摇篮。人与自然是( )。唯有( ),人类才能( ),才能( ),才能( )。【链接中考】1、(2018潍坊)2017年12月,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荣获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将。”历史上的塞罕坝曾是一片绿洲,由于过度开垦伐木,扫喊吧在百年间由“美丽高岭”退化为茫茫荒原,沙尘暴肆虐。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人工造林,创造了荒原变林海、沙地变绿洲的人间奇迹。塞罕坝的变化过程说明①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必然会危机人类自身 ②禁止利用自然资源才能保护环境 ③保护环境是政府部门的责任 ④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与自然和谐相处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018潍坊)2017年是中国成功申遗30周年。当地时间7月8日,从在波兰举行的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传来喜讯,我国青海省可可西里和福建省鼓浪屿分别成功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和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中华文化优于世界其它民族的文化 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得到国际社会认可 ③国家重视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 ④成功申遗有利于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达标检测】一、选择题1.?学会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自然,既是我们每个人的一种素养,也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更是一份责任。尊重自然的核心是 A.保护环境??? B.保护母亲河??? C.尊重社会??? D.加强法制建设2.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A.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的??????????? B.人与自然已经和谐C.破坏自然必将威胁人类自身的发展? D.保护环境必然要停止对资源的开发3.“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种景象属于 A.宇宙之美??? B.生物世界之美??? C.自然风光之美??? D.劳动之美4.山水是大自然的杰作,人们常寄情于山水之间,并把所思所悟付之于诗词文章。历代不少的名篇佳作就是人们对山水的赞美歌颂。下面诗句不属于表达人们赞叹自然之美的有 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D.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萍雨打萍5.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自幼爱鹅,成年后喜欢饲养鹅,每当他写字劳累时,就到鹅池边观赏鹅在水中嬉戏、畅游的情形。渐渐的,他还从鹅从容自然的神态中受到启迪,融入到自己的书法艺术当中。这告诉我们 ①提高艺术修养,主要欣赏自然美 ②学会欣赏自然美一定可以提高人们的艺术修养 ③欣赏自然美能陶冶人的情操 ④生物世界也包含着丰富的自然美①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6.同样是面对梅花,失意的陆游写出的诗句是“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而意气风发的革命领袖毛泽东写出的却是“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这说明 ①对自然美的欣赏与人的思想观点密切相关?②陆游不会欣赏自然美 ③自然美与我们的生活没有任何联系 ④面对同样的自然景观,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感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右侧漫画《枪响之后》警示我们A.要与自然和睦相处 ? B.不得屠杀任何动物C.狩猎虽快乐也惊险 ? D.人的生命最为宝贵8.习近平说,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下列能体现这一理念的有①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②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礼记.中庸》)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④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9.孩子的教育永远是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为了孩子健康成长,家长们各出奇招,想尽办法。妈妈网上,有个叫“甜妈”的网友很火,网上熟悉她的人都喊她“疯妈”:孩子写作文《桃花》,不知道桃花长啥样,什么味道,“女儿对大自然太陌生了。”于是上个月,她索性在北碚区农村包下一座山,想让女儿和小伙伴们在体验中认识自然,描绘自然。请结合材料分析:甜妈为什么要让孩子体验中认识自然,描绘自然?10.一九七二年六月五日,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首次召开了由113个国家参加的人类环境会议,并通过了全球性保护环境的行动计划和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人类已经开始自觉地与大自然握手言和、和平共处了。尽管我们在某些时候的某些事情上还显得野蛮粗暴和缺少诚意,但我们毕竟已经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只要我们不懈的努力,伸出我们友谊的双手,大自然必将成为人类最忠实、最慷慨、最亲善的朋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人类为什么要与大自然握手言和、和平共处??课后总结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