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民事法律活动的原则 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1民事法律活动的原则 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十三课(第一框)民事法律活动的原则
(课型:新课)
班别: 组别: 姓名: 评价:
【学习目标】
结合实际理解民法与我们的关系;
重点识记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与民法的基本原则;
了解《民法总则》与民法的种类。
二、【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提示:详细阅读教材,在课本中找到下列问题的答案并用铅笔划出来,圈出一些关键词,再把此问题写在课本中这些答案的对应位置。独立完成并熟记,背下重要问题。)
一、民法的含义及其种类。
(1)含义:民法就是专门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
(2)种类:《民法总则》《婚姻法》《合同法》和《商法》等等。
民法的基本原则的作用。
为了保障民事活动顺利进行,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我国根据民法的性质和调整对象,确立了民法的基本原则。这些基本原则贯穿整个民事立法,对各项民事法律制度和规范起着统帅的作用。
什么是民事主体?
所谓民事主体,就是在民事活动中享有权利、履行义务的主体。
民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重、难点)
(1)保护民事主体合法民事权益原则。
(2)民事主体地位平等的原则。
(3)自愿、公平、诚信的原则。
(4)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的原则。
(5)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
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民事主体地位平等原则是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平等原则反映了民事法律关系的本质特征,体现了民法调整私人领域平等主体之间人身关系的要求。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诚信原则,这是民法的基本原则,也是我们从事民事活动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还应当遵守法律、尊重公序良俗;另外,还应当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等。
平等原则的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四条规定:“民事 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民事主体地位平等原则是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
在民事活动中,民事主体的法律地位律平等,任何一方只能根据法律的规定或当事人的约定行使权利,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对方。
平等原则反映了民事法律关系的本质特征,体现了民法调整私人领域的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要求。
三、【易错知识点】
1.民法与其它种类法律的区别;
2.《民法法则》与民法的区别;
3.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和民法的基本原则
四、【巩固提升】
1.有一部法律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这就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
2.民法就是专门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 和 的法律
①财产关系 ②人身关系 ③所有关系 ④从属关系
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民法的原则对各项民事法律制度和规范起着 作用
指导 B.统帅 C.规范 D.保护
4.若自己的民事权益受到不法侵害,可以请求 机关给予保护 ( )
A.公安机关 B.人民法院 C.司法机关 D.人民检察院
5. 反映了民事法律关系的本质特征
A.保护民事主体合法民事权益原则
B.平等原则
C.自愿、公平、诚信原则
D.遵守法律、尊重公序良俗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工厂扩大生产规模,在我家附近建了一家分厂。分厂建成后排烟管道距离我家很近,严重影响到我家人的身体健康。我家多次向该厂提出意见, 要求解决。厂方以“我们是集体企业,个人不得干涉,置之不理。”
(1)你认为我家该怎么办?
(2)如果你是法官该判谁胜?依据有哪些?
7.课本第107页:讨论把“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作为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的基本要求有什么重大意义。
D 2.A 3.B 4.C 5.B
6. (1)①与厂家协商解决;②如协商不成,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①判我家胜;②依据;a保护民事主体合法民事权益原则是民法的基本原则;b.民事主体地位平等原则是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c.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d.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e.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f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和公序良俗的原则。
7.(1)有利于落实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2)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绿色发展理念。
(3)有利于建设美丽中国和健康中国。
(4)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