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区2018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社会独立作业(一)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金华市区2018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社会独立作业(一)

资源简介

金华市区2018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社会独立作业(一)
1、 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2018年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诞辰152周年。他的主要历史功绩有( )
①创办黄埔军校 ②领导辛亥革命 ③领导五四运动 ④创建中华民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中国同盟会是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革命组织,其创办的机关刊物是( )
A.《南风报》   B.《同盟会革命纲领》 C.《民报》 D.《中外纪闻》
3.某班同学为一些地方设计“历史名片”宣传语,下列适用于南昌的是( )
A. 辛亥首义,共和号角 B. 五四中心,风云新途
C. 八一枪响,军旗升起 D. 革命摇篮,红军故乡
4.中共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八七会议 D.中共七大
5.下列各项中,有关《青年杂志》的表述错误的是( )
A.陈独秀于1915年创办该杂志 B.胡适曾参与杂志编辑工作
C.杂志社曾由上海迁往北京 D.其刊载的文章全部使用白话文
6. 1921年胡适的白话文诗《希望》:“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这首诗与新文化运动内容联系最紧密的是( )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C.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D.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7.今年是北京大学办学120周年。下表中北京大学校名及办学地点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学校名称 办学地点
1912年 北京大学 北平
1937年 临时大学(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共同组成) 长沙
1938年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昆明
A. 政权更迭 B. 外来侵略 C. 国共合作 D. 军阀割据
8.“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这出自哪一历史文献( )
A.《钦定宪法大纲》 B.《中华民国宪法》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9.某同学用图表法归纳了中国近现代史上四个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时期 主题词
① 1919—1927年 开天辟地,实现共和
② 1927—1936年 反蒋抗日,联蒋抗日
③ 1937—1945年 统一战线,抗日烽火
④ 1946—1949年 民主科学,走向胜利






10.有一首歌中唱到:“……陕甘军民传喜讯,征师胜利到吴起。南北兄弟手携手,扩大前进根据地。”这一歌词内容反映的史实是(  )
A.北伐战争,击溃军阀 B.会师陕甘,长征胜利
C.国共合作,合力抗日 D.渡江战役,南京解放
11.20世纪20~30年代的经济危机吞噬着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下列事件与这场危机直接相关的是( )
A.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B.中国人民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 北京爆发五四运动 D.各国人民组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12.“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这首童谣反映了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得到海外华侨的大力援助 B.进行正面战场抵抗
C.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D.实行了全民族抗战
13.美国在野党批评,总统访问核爆地广岛是“谢罪外交”。中国媒体认为日本更应该来南京;美国媒体认为日本首相也要来……才行。“……”处应是( )
A.华盛顿     B.波士顿 C.纽约 D.珍珠港
14. 罗斯福谈到中国抗战时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你想一想日本有多少师团可以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罗斯福的谈话表明( )
A.中国是世界强国 B. 美国将派兵参加中国抗战
C.中国会打败日本 D. 美国肯定中国抗战的作用
15.雅尔塔会议对战后的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依据有( )
①规划了战后世界和平 ②有三大国主宰世界的色彩
③确立了三大国合作原则 ④为反法西斯国家的联合奠定基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6.以下图片记录了二战期间的四个瞬间,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图①百团大战 图②台儿庄战役 图③《联合国家宣言》签字 图④偷袭珍珠港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②①③④ D. ①②④③
17. 你知道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为何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吗?( )
①诚心诚意和中共商讨国家大事 ②发动战争的准备不足
③采取假和平策略欺骗人民 ④把拒绝和谈、制造内战、破坏和平的罪名嫁祸于共产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8.1949年4月,陈毅欣然写道:“旌旗南指大江边,不尽洪流涌上天。直下金陵澄六合,万方争颂换人间。”该诗描写的历史事件是( )
A.民众支前,淮海战役胜利 B.强渡长江,推翻国民政府
C.瓦解敌军,和平解放北平 D.挥师南下,基本歼灭残敌
19.陈毅说:“这次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这次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20.歌曲往往反映特定的年代和历史事件。下列歌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按其发生的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我们唱着东方红 当家做主站起来…… ②张灯又结彩,红色政权建起来 ……
③“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④“打倒列强 (?http:?/??/?baike.sogou.com?/?lemma?/?ShowInnerLink.htm?lemmaId=237172&ss_c=ssc.citiao.link" \t "http:?/??/?baike.sogou.com?/?_blank?),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④②③① D.④③②①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5小题,共50分。)
21. (10分)材料一:近代以来,中国一直在不断摸索中前行。右图反映了近代中国仁人志士为拯救中华进行的重大探索活动:
材料二:在中国近代化史上,中国人民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上进行了不断的探索,辛亥革命在南京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制政府,尝试“走西方的路”,但很快发现水土不服,整个国家陷入军阀混战的局面;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结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并取得了胜利……
(1)请说出材料一中图片所反映的重大事件存在怎样的因果关系?从中折射出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具有什么特点?(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辛亥革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怎样的革命道路?(4分)
(3)综合上述材料,从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获得怎样的启示?(2分)

22.(10分)材料一:“暗夜南湖亮斗星,燎原烈火向天明。征程二万经风雨,高举红旗进北京。” ——摘编自“红色旅游解说词”
材料二: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华民族陷入苦难的深渊。中国人民在抗争,仁人志士在求索,不断迎来民族新生。



材料三:?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决议根据党和红军当时所处的战争环境,集中解决了最有决定意义的军事路线问题。鉴于当时党内大多数同志对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政治上的错误尚未清醒认识,决议上写了“党中央的政治路线无疑义的是正确的。”
(1)结合材料一,指出解说词中发生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与中国共产党相关的重要历史事件。(3分)
(2)根据材料二年代尺所示,联系相关历史事件,谈谈你对“新开始”和“新纪元”的理解。(4分)
(3)材料三出自中共召开的哪一会议?该会议在我党发展史上有何重大意义?(3 分)?

23.(10分)材料一:见下图








材料二: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节选)“亲爱的同胞们: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谨以极大的热忱向我全国父老兄弟诸姑姊妹宣言,当此国难极端严重民族生命存亡绝续之时,我们……已经与中国国民党获得了谅解,而共赴国难了……”
材料三: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所占的地位实在太重要了。它成为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枢纽。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主要战场之一,中国抗日战争受到了国际社会的肯定和尊重。?
(1)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一中的图片分别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其中图2事件发生后,经多方努力得以和平解决,这对当时国内形势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4分)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哪一历史事件最终促成材料二国共两党“共赴国难”?并据此分析国共两党此次合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3)根据材料三说明抗战胜利成为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枢纽的理由。(4分)

24.(10分)材料一:二战前夕,毛泽东预言:英国首相张伯伦必然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确实如此,1939年张伯伦引咎辞职。
材料二:日本法西斯的暴行(见下图)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法西斯侵略与反法西斯侵略的战争,是正义与邪恶的战争。而1942年是“正义战胜邪恶”的关键一年,使得战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根据材料一说出英国的哪一政策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并结合所学说说当英军在东南亚战事陷入困境时,中国是如何援助英军携手作战的?(4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列举日本法西斯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2分)
(3)材料三中1942年是“正义战胜邪恶”的关键一年,请用相关史实加以说明。(4分)

25.(10分)1947 年的中国社会风云变幻,这一年里发生的许多事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刻影响,阅读下列资料卡片,回答问题:
材料一:5月20日,华北地区21所大、中学校学生在北平、天津举行反饥饿、反内战万人大游行,到六月中旬,“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口号声响遍了国统区。
材料二:1947年,国统区工厂的开工率仅为20%,连富庶的江浙沪也是萎靡不振,税收无法支撑政府日常开支。国民政府再次增发纸币,增发量是1946年的10倍。
材料三:6月30日,刘邓野战军向敌人战略上最敏感、最薄弱的地区挺进,他们冒着敌人飞机的轰炸,在枪林弹雨中顽强奋进,甩掉了敌军的尾追。8月26日,解放军渡过淮河,进入大别山区……
材料四:10月10日,中共中央正式公布了一个纲领性文件,规定“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
(1)材料一、二描述了1947年国统区怎样的社会状况?(2 分)
(2)材料三、四表明,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哪些重要举措?分别有何重要意义?(4 分)
(3)材料四中提到的“一个纲领性文件”指什么?(2 分)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共产党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2 分)



2018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社会独立作业(一)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BCCBD BBDCB ADDDA BCBCC
二、非选择题(本卷5小题,共50分。)
21.(1)因果关联:辛亥革命后,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并没有根本的改变。一批进步的知识分子认为要在中国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不但要进行政治革命,还必须进行思想革命,因此他们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开始了新文化运动。(2分)从学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解放思想,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从制度层面到思想层面)。(2分)
(2)辛亥革命举“三民主义”旗帜,走“民主共和”道路。(2分)在农村建立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2分)
(3)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2分)

22.(1)中共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成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红军长征(3分)
(2)1919年五四运动,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2分)
1949年新中国成立,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2分)
(3)遵义会议(1分),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2分)

23.(1)图①:“一二·九”运动;图②:西安事变(2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2分)
(2)七七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2分)
(3)抗日战争的胜利,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反抗侵略的斗争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付出巨大牺牲,做出了重要贡献,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4分)

24.(1)绥靖政策(2分);中国组织赴缅远征军配合英军作战(2分)
(2)日本法西斯对中国人民实行细菌战、毒气战;南京大屠杀;对后方城市进行轰炸封锁;对占领区的抗日根据地实行三光政策。(2分)
(3)1942年初,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这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1942年开始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苏德战争的根本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4分)

25.(1)国民党政治统治腐败,失去民心;经济上陷入崩溃,人民生活困苦不堪(2 分)
(2)经济: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极大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革命积极性。(2 分) 军事: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2 分)
(3)《中国土地法大纲》(2分)原因:共产党维护人民利益赢得民心,军事战略正确,人民解放军英勇作战。(2 分)

1921

新面貌

1911

新探索

1919

新开始

1949 (年)

新纪元

图②张杨发动兵谏

图①1935年北平学生举行抗日游行日游行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