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学年第一学期阶段检测初三社会·德法试题卷 2018.10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8学年第一学期阶段检测初三社会·德法试题卷 2018.10

资源简介

2018学年第一学期阶段检测初三社会·德法试题卷 2018.10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1.辛亥革命是在一片胜利的欢呼中失败的,这里的“胜利”主要是指( )
A.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B.成立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
C.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实现了民族、民权、民生主义的理想
(
第二十章

……
250
武昌起义……

250
清帝退位……

252
历史意义……

254

)2.右图是某史书第二十章的目录,下列选项中最适合做该章
标题的是( )
A.走向共和 B.军阀割据
C.君主立宪 D.国家统一
3.1905—1913年“共和”一词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民主”的频率,其原因包括( )
①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 ②三民主义思想的影响
③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 ④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金冲及认为:“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有助于使文字的表达能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并且明白易懂……这是初期新文运动的又一大功绩。”开创这一“功绩”的是(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胡适
5.中国近代史上出现过两次著名的学生运动,分别是五四运动和一二?九运动,关于这两次运动的说法最为准确的是( )
A.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都是共产党领导的学生运动
C.都是反帝爱国运动 D.运动的主力军始终是青年学生
6.为纪念某次会议,朱德在民主革命时期曾作诗一首:“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该诗反映的历史情形出现于( )
A.北伐时期 B.长征时期 C.全面抗战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7.学校网站的“人民解放战争”专栏中选用了“千里跃进大别山”和“三大战役示意图”两张图片。以下所拟小标题最合适的是( )
A.由战略防御到战略反攻???? ???B.由战略防御到战略决战
C.由战略反攻到战略决战???? D.由重点进攻到全面进攻
8.历史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每个历史事件都有一些关键词,比如处置战后德国、苏联出兵中国东北、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三巨头、战后格局——下列最符合这些关键词的事件是( )
A.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B.雅尔塔会议 C.开罗会议 D.波茨坦会议
9.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下列各项表述中,属于“观点”的是( )
①台儿庄战役歼灭日军一万多人,取得重大胜利 ②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争的根本转折点
③日本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重创太平洋舰队④二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战争浩劫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某旅行社设计了“上海—南昌—延安—北京”这样一条红色旅游线路,你认为这条线路设计的主题是为了展示( )
A.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 B.土地革命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11.美国国务院白皮书说:“中华民国政府的失败,不是因为援助不够,……中国人心掌握在共产党人手中。”能体现上述观点的是( )
A.李大钊: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B.毛泽东: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C.陈毅:淮海战役是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 D.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12.20世纪40年代朱自清总结了人们的普遍心情:胜利到来的当时,我们喘一口气,情不自禁的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这个变化太快了,幻灭得太快了。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 )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要和平,争民主 ?C.还我河山,守土抗战 D.打倒列强,除军阀
13.小林在演讲稿中写道:“改革开放前,我家五代居陋室,收入只够解决温饱。而今住进宽敞房,冰箱、电脑样样全,我们家勤劳致富、科技致富。”下列最适合他演讲标题的是( )
A.改革开放强国路,党的恩情永不忘 B.综合国力大提高,人民生活现代化
C.经济建设为中心,共同富裕已实现 D.多种经济齐发展,合理分配促和谐
14.我国推行的改革是一场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 )
①增进民生福祉 ②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5.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这( )
①使饱经苦难的中华民族从此站起来 ②为中国发展富强、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
③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④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6.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一些袖珍物品,如随身听袖珍小电筒、折叠雨伞、液晶小彩电
等,它们都是通过“缩一缩”的技法研制出来的。缩小后的东西体积小,便于搬动、携带,
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生活处处有创新,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②创新是从无到有的创造发明
③创新可以是对已有成果的改进和完善 ④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7.回顾人类文明史,创新始终贯穿其间。蒸汽机的改良、电力的应用和计算机的出现,推动时代的车轮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信息文明。这说明( )
A.创新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B.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C.创新发展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国运所系 D.创新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
(
点火

18


19

)18.右边漫画《点火》形象地说明( )
A.改革在不断创新中提升发展品质
B.创新通过改革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C.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D.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
19.右边的漫画启示我们( )
①保护知识产权就是尊重创造、保护创新
②创新时代更加需要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
③培养创新人才最重要的是保护知识产权
④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创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2018年1月30日,美国权威科技杂志《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揭晓了 2017 年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榜(TR35)中国区的评选结果。因为首家无人超市落地,来自蚂蚁金服技术实验的工程师曾晓东入选。这说明创新精神表现为( )
A.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 B.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
C.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 D.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5小题,共50分)
21.(10分)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中国人民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进行了不断的探索,
回眸中国发展道路的选择,有着发人深省的独特意义。
(
A.
走西方的路
B.
走俄国人的路
C.
走自己的路
D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共产党宣言》中译本
井冈山会师
十一届三中全会
)










(1)请在D处填上正确的道路。(1分)
(2)请你谈谈对上图中“走西方的路”的理解。(2分) 《共产党宣言》中译本的公开出版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关系是怎样的?(2分)
(3)星星之火,终成燎原。请根据上面材料分析中国共产党能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分)
(4)上述材料给我们什么启示?(2 分)

22.(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抗日战争重大事件年代尺
(
193
1
19
37
1940
19
35
19
36
19
38
1945
D
B
七七事变
百团大战
抗战胜利
A
C
)




(1)依据年代尺,请写出相关字母中有“揭开序幕”之说的两次重大历史事件,并说说分别揭开了什么序幕?(4 分)
材料二:抗日战争简表
消灭日军 军民伤亡 经济损失(按 1937 年比值折算)
150 多万人 3500 多万人 直接经济损失:1000 多亿美元 间接经济损失:5000 多亿美元

材料三:……20 世纪世界秩序的变动与重建中,中国逐渐主动参与,成为新的世界秩序的受益者。一战中国主动参战,表明了其成为国际社会平等成员的愿望,并恢复了部分国权;二战中国则从世界政治舞台的边缘跃入中心地带,抓住了机遇,参与战后国际秩序的构建并在其中获得了重要地位。 ——摘编自王建朗《从世界秩序的变迁中观察中国》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一战后中国为“恢复部分国权”做了怎样的努力,其结果如何?(3分)
(3)写出材料三中“二战……中国参与战后国际秩序的构建并在其中获得了重要地位”的史实依据,并结合材料二分析其原因。(3 分)

23.(10分)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带领中国人民踏上了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穿越历史沧桑巨变,回望90多年前那段苦难和辉煌。
材料一:刚刚成立了六年的中国共产党经受住了这种考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又继续战斗了。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材料一中的“继续战斗”是指哪一历史事件?简述该事件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地位。(3分)
材料二:巍峨的遵义城,屹立在乌江边。毛泽东,伟大的领袖,英明的舵手,拨正船头,升起风帆,引导我们胜利向前,向前。
(2)据材料二和所学历史知识,说明“拨正船头,胜利向前”是指什么?(3分)
(
胜利渡长江
主动出击囚笼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把敌人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不可战胜的力量。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3)根据材料三中的图片和文字,概述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是怎样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的?(4分)
24.(10分)九年级(1)班以“实施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收集信息】第一小组通过查找收集到以下事实:
(

)



(1)请在①处填写对应的农村政策,并根据材料指出党在农村政策的不断调整中发挥了什么作用?(2分)

【探究分析】第二小组通过查阅收集
到的资料:
(2)结合资料,运用“走向共同富裕”
的相关知识,至少从两个角度分
析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
性。(4分)




【归纳提升】第三小组通过采访收集到的资料:
(

市农科院积极对接乡村振兴战略,扎实开展农业技术服务,解决农业技术难题
22
个,辐射推广新品种、新技术
226
万亩;坚持教育和培训同步推进,推出特色培训项目
78
项,培养
了一批
农村科技致富引路人。
)



(
我们村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文化资源优势,挖掘传统文化,
村集体成立农家
乐协会
和旅游公司
。村里
7
名党员干部
率先创办经营农家乐,带动其他
35
户村民
兴办农家乐,打响休闲游品牌,发家致富

)



(3)请概括资料中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好做法。(4分)

25.(10分)《厉害了,我的国》讲述中国故事,刻画中国面貌,弘扬中国精神,激发了观众的爱国情怀。观影后某校九年级学生开展了一次中国近年发展与成就的话题讨论,请你一同参加。
话题一:【高度看科技】2017年,科技创新、重大工程建设捷报频传。慧眼卫星遨游太空,C919大型客机飞上蓝天,首艘国产航母下水,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正式开港,复兴号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2017年,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57.5%,不断刷新着中国高度。
话题一反映了我国科技创新取得了怎样的成就?这得益于我国哪些发展战略的实施?(3分)
(
观点


提升民族创新能力主要靠教育推动。
)同学们围绕“提升民族创新能力靠什么”这一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形成了以下观点:
(
观点二:
提升民族创新能力主要靠制度保障。
)


(2)你更认同哪一种观点?请说明理由。(3分)
话题二:【力度看改革】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了36次中央深改领导小组会议,共审议通过重点改革文件340多个,推出1500多项改革措施,范围之广、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正如习近平表示的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将改革进行到底。
相关链接:改革开放4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79亿元到2017年的827122亿元,年均增长9.5%;我国经济总量由1978年居世界第十一位,到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GNI)由1978年的200美元提高到2016年的8250美元,年均实际增长8.5%。 近年来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
(3)结合相关链接,运用所学的有关知识,谈谈“将改革进行到底”的理由。(4分)
2018学年第一学期阶段检测初三社会·德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C A B D C B C B D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B A D D C B D A 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5小题,共50分)
2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分)
(2)辛亥革命主张在政治上学习西方,实行共和制;1912年,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制政府——中华民国临时政府。(2分)《共产党宣言》中译本的公开出版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2分)
(3)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在农村建立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3分)
(4)发展道路的选择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发展道路是多样的,要尊重发展道路的多样化。(2分)
22.(1)A: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2分);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从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2分)。
(2)一战后: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提出了收回在一战中日本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权益等多项正当要求;中国代表团提出的正当要求被拒绝,国内掀起五四运动,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凡尔赛条约》上签字。(3分)
(3)二战:1945年6月,中苏美英等国代表签署《联合国宪章》,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国和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重要贡献。(3分)
23.(1)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3分)
(2)遵义会议纠正了博古等人“左”的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3分)
(3)抗日战争时期,与国民党开展第二次合作,在全民族抗战中,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对日作战,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在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加速了全国的解放。(2分)
24.(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领导核心。(2分)
(2)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必须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分);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携手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必须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分)。(其他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3)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4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25.(1)我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3分)
(2)认同观点一的理由:一个民族的创新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3分)
认同观点二的理由:提升民族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3分)
(3)改革开放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使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使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2分)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也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关键一招。(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