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18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历史与社会阶段性测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5分,共30分)1.“一旦强掳寇边疆,慷慨悲歌奔战场。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嘿,游击战敌后方,铲除伪政权,游击战敌后方,坚持反扫荡!”依据所学知识判断,这首歌词应出自近代哪支人民军队的军歌( ) A.中国工农红军 B.新四军 C.八路军 D.中国人民解放军2.口号、民谣、诗词等往往有着明显的时代气息,具有巨大的政治感染力。下列口号、民谣、 诗词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②“振兴中华” ③“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④“路存与存,路亡与亡” A.①②③④ B. ②④③① C. ③②①④ D. ②④①③3.如果下列图片可以归纳出一个学习主题,你会把它确定为( )图一 黄埔军校 图二 南昌起义 图三 重庆谈判 图四 大决战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B.国共关系的变化C.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历程 D.毛泽东思想形成4.某文告写道:“民众自动武装起来,打倒投降帝国主义的国民党!建立民众自己的苏维埃政权!创造民众自己的武装力量!到红军中去,进行革命的民族战争!”这份文告最可能是( )A.北伐战争时期国民革命军的宣传 B.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号召C.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宣传 D.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号召5.下图是20世纪50—70年代大国关系图。阅读下图(“—”表示合作关系,“<—>”表示对抗关系),甲乙丙分别指( ) A.美中苏 B.苏中美 C.美苏中 D.中苏美6.1957年我国生产钢535万吨,工农业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1%,农业为4.5% ,工业为18%(其中轻工业12.9%,重工业25.4% )。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A.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7.“恒源样”创始人沈莱舟曾对子女说:“现在我把厂都交给了国家,由国家去经营管理,我坐在家里不用花一点心思收股息,这又有什么不好?”这反映的是( )A.土地改革运动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手工业合作化 D.全行业公私合营8.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变化,但仍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于(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C.中共八大的召开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某同学绘制了“对外开放进程”年代尺,在图中空白处应填写的正确内容是( )第9题图 “对外开放进程”年代尺A. 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B.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 形成对外开放格局 D. 全面展开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改革10.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佩·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抵达被,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这标志着( )A.祖国获得了统一 B.西藏确立社会主义制度C.西藏自治区成立 D.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11.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与2001年高潮点的形成直接相关的事件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开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2.《中国历史上错失的三次战略礼遇期》一文中说:“在世界经济蓬勃发展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却把大最的精力浪费在内乱上,搞自我封闭。”这里的“内乱”是指( )A.三大改造 B.“大跃进”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1990年以来,中国政府在联合国的统一部署下,共派遣工程兵、军事观察员和文职人员1000余人次,为解决诸如“柬埔寨问题”等国际事务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据此回答13-14题。13.材料直接反映出联合国的宗旨是( )A.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B.促进国际合作与经济发展C.解决贸易纠纷和争端 D.发展各国之间的军事关系14.我国政府用自己的行动证明( )①中国政府为联合国的事业作出了贡献 ②中国是一个强大的发达国家③中国政府为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④中国主张建立一个和平的国际大家庭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5.G20峰会、APEC会议、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上海合作组织峰会……这些活动反映了 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②各国消除了矛盾并形成利益共同体③国际社会合作不断加强 ④世界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16.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锁定“三农”工作,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领域的改革成功的有(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7.历史是基于时空坐标上的人类活动,历史事件彼此关联、相互影响。按逻辑关系推导,下列与二战有关的历史事件,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雅尔塔会议召开 ②斯大林格勒战役 ③日军偷袭珍珠港 ④反法西斯同盟建立A. ①④②③ B. ②④③① C. ③④②① D. ③②④① 18.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说:“海南经济特区取得的成就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的一个生动缩影。”这说明( )①改革开放是我国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②我国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发生了变化③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政策是正确的 ④经济特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19.2018年6月9日,上海合作组织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在青岛举行,这是上合组织自扩员后举行的首次峰会,是我国新时期取得的又一外交成就。我国上世纪50年代取得的外交成就是( )A.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日正式建交C.尼克松访华 D.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20.作为今年金砖国家轮值主席国,中国与金砖各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就如何共同开创金砖合作第二个“金色十年”展开讨论。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 ②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③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④我国是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5小题,共50分)21.(10分)从“民族复兴”到“中华民族复兴”再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不断丰富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民族复兴观念的酝酿,可追溯到1894年前后民族危机的加深与民族意识的觉醒……被东方‘岛夷’日本打败所导致的亡国灭种的危机,使中国面临‘国无日不可以亡’的空前险境,才彻底打破了中央王国、天朝上国的千年旧梦——‘天朝梦’。危机同时又是转机,正是在“天朝梦”坍塌的废墟上,催生了建设中华、实现民族复兴的梦想。”——俞祖华《“中华民族”观念源流考》(1)“中国被东方‘岛夷’日本打败,催生了建设中华、实现民族复兴的梦想和探索。”请用20世纪初的史实对这一观点加以佐证。(2分)材料二:“面对民族危亡的不断加深,亿万中国人民逐步凝聚起来,形成了举国御侮的波澜壮阔的震撼局面,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了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枢纽和转折。”——周兴茂《抗日战争的胜利与中华民族的复兴》(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枢纽和转折”的原因。(4分)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中华民族即将实现伟大复兴,但这条复兴之路还很艰巨。(3)结合资料卡,评析“中华民族即将实现伟大复兴,但这条复兴之路还很艰巨”这一观点。(4分)22.(10分)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回顾我国农村发展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农村改革年代尺(部分)材料二 我国小麦产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了。我国小麦增产速度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所没有的,更是资本主义国家所望尘莫及的。……美帝主义者说我们人口多是“不堪重负的压力”,我们要用更多的事实告诉他们,人口多,生产粮食更多。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人民日报》社论(1958年7月23日)(1)根据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一中A、C两项农业政策施行区域。(2分)(2)材料中D、E对应的农业政策对中国农村乃至整个国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请用史实加以说明。(4分)(3)造成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启示?(2分)23.(10分)世界形势风云变幻,扫清迷雾追根溯源;国际关系错综复杂,抽丝剥茧正本清源。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材料一 鉴于美国所处的非常有利的经济和战略地位,美国的势力在1945年后便向外迅猛发展……美国势力最难渗透进去的地区是苏联控制的地区……利益的严重冲突终于不可避免了……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是两个世界性的思想体系,互相“排斥”,水火不相容……各国家不站在美国领导的阵营内,便站在苏联领导的阵营内,不存在中间道路。——[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材料二 第一,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国际关系……格局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即美欧日及俄中等主要国家和战略区域决定世界格局的态势,美国仍然是唯一的超级大国;第二,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性主题不会根本逆转……各国战略将主要着眼于本国经济发辰和社会进步。——王逸舟《关于多极化的若干思考》材料三 这个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面对人类社会的时代之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各国人民在认识自己的发展利益基础上独立自主作出的选择,而不是接受任何国家的指令。出发点是争取和平发展,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突出问题。这一方案赢得了世界的一片叫好,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的思想更是温暖了世界。——摘自新华网(1)材料一中,“利益的严重冲突”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1分)宣告这一时期结束的时间及标志性事件是什么?(2分)(2)材料二中, “国际关系”呈现出怎样的局面?(1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一格局有何作用?(2分)(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 说说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应该如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4分)24.(10分)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全会一致同意……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各级领导要关于集中人民群众的正确意见,对不正确的意见进行适当的解释说服。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必须坚决保障,任何人不得侵犯。”——摘自《____会议公报》(1)材料一摘自哪一次会议的公报?(1分)材料二 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1984年邓小平视察深圳后题词(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的理解。(4分)材料三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问题……“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3)材料三中邓小平的讲话对我国的改革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4)三则材料反映了一个什么主题?(1分)25.(10分)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发达国家,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非常重要。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美关系发展史材料二 右图漫画名为“眼疾”。漫画中,站着的医生说:“难道你连六亿人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也看不见吗?”坐着的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回答:“我看不见。我只能看见蒋介石。” 材料三 2018年4月4日,美国政府决定对中国输美的1333项50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25%的关税。相对的,国务院关税委员会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大豆、汽车、化工品等14类106项商品加征25%的关税。总体上看,贸易争端主要发生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出口领域;二是中国没有优势的进口和技术知识领域,中美贸易战一触即发。(1)在材料一中,从④阶段开始,中国处理中美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在⑤阶段中美关系发展呈现出怎样的趋势?(2分)(2)由杜勒斯的“眼疾”可以推断出当时美国政府对华是什么态度?请用20世纪50年代的史实予以佐证。(2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中美贸易局势紧张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我国应该如何应对美国的贸易威胁?(6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5分,共30分)题序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B B B A B D B A D题序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D D A C A C C C D B二、非选择题(本题有5小题,共50分)21.(10分)(1)1911年,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2分)(2)a.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反抗侵略的斗争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b.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c.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任两个点4分)(3)a.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医疗体制等逐步完善。b.现阶段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贫富差距仍然存在,环保形式严峻等,中华民族复兴的道路还很艰巨。(4分,从正反两方面评析,并要求结合材料)。22.(10分)(1)A农村革命根据地 C中国大陆新解放区(2分)(2)D: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或农业生产合作社),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水平。(2分) E: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农村改革的突破和农业生产的发展,也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2分)(3)原因:对经济发展客观规律和中国经济基本情况认识不足,又急于求成或没有从国情出发,脱离实际(2分) 启示:经济建设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要正确认识国情,立足国情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要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两个角度即两分2分)。23. (1)两极格局(1分);1989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2分)(2)一超多强(多极化)(1分);有利于抑制、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以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2分)。(3)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 b.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倡导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内外各一条即可4分)24.(1)十一届三中全会(1分)(2)设立经济特区,以多种形式吸收外国资本,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扩大对外贸易,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2分)为逐步扩大对外开放和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丰富的经验。(2)【作用+意义】(3)根据南方谈话精神,党的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分)中国的改革开放,由此迈上了新的征程。(2分)(4)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或改革开放的推进(1分)25.(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分)中美关系正常化(1分)(2)对抗;(1分)美国发动朝鲜的战争,威胁我国安全(1分)(3)原因:①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将发展中国家置于不利地位;②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③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两点即可4分) 应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生,提高综合国力等;(2分)【资料卡】2016年的中国? 我国GDP全球第二,国民收入持续增加?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21元,比上年增长8.4%? 上半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为2.8? 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超过95%? 全年出现8次大范围、持续性中到重度霾天气过程? ……? PAGE 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