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18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 九年级 社政试卷 2018.10(请在答题卷上答题)考生须知:1、全卷满分7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采用开卷形式,但不能交流材料和讨论问题。2、卷Ⅰ必考部分满分50分;卷Ⅱ选考部分满分20分,分AB二组,每组2题,考生在每组中任选1题作答。试题的答案都必须全部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卷Ⅰ(必考部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26分)1.以下四副图中,能够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世界形势的是(??? ) A.????????????????????????????????????????????B.?C.?????????????????????????????????????????????D.?2.口号与主张蕴涵着时代的特征。下列中国近代史上的口号或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是(??? )①振兴中华??? ②还我青岛??? ③抗日救亡??? ④民主、共和 A.?①④②③???????B.?①②④③?????????????C.?①④③②???????????????????D.?④①②③3.下图为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发展折线图。图中显示1928年至1934年党员人数大幅度上升,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历史原因是( ???)A.?南昌起义的发动??????????B.?红色政权的建立???????C.?抗日战争的爆发?????D.?红军长征的胜利4.“不列颠入侵者打碎了印度的手织机,毁掉了它的手纺车。”对马克思这句话本质含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入侵破坏了印度的社会生产力?????????????????????????????B.?入侵导致印度自然经济瓦解C.?入侵使机器纺织代替了手工纺织?????????????????????????D.?入侵摧毁了印度的传统手工业5.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 A.?清政府镇压的力度不同???????????????????????????????????????B.?农民阶级的麻木不仁C.?人民群众的参与程度不同????????????????????????????????????D.?后者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6.1882年,某条约规定:“如果意大利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受法国进攻,不论其理由为何,其他两缔约国必须以它们的全部军队给予被攻击的一方以援助……”“两缔约国”指(??? ) A.?德国、奥匈帝国????????????????????B.?法国、俄国??????????C.?英国、法国????????D.?英国、俄国7.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下列事件,正确的一组是(??? )①凡尔登战役??? ②萨拉热窝事件??? ③美国参战??? ④德国投降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②④③???????????????D.?③④①②8.在近代西方文明的冲击下,新事物和新思想在中国社会不断涌现。下表反映的是(??? )辛亥革命前辛亥革命后礼节叩头鞠躬、握手称呼大人、老爷先生、君、同志A.?大众传媒的发展?????????B.?社会习俗的变化?????C.?教育观念的更新???????D.?娱乐方式的丰富9.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如表反映了1921-1925年苏俄(联)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该变化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1921-1925年苏俄(联)粮食产量(注:普特=16.8千克)?????年份项目192119231925粮食产量(亿普特)22.1334.5544.24A.?工农苏维埃政府的成立???????????????????????????????????????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D.?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创建10.2017年国庆假期期间,一位大陆游客去台湾游玩,听到当地的一个老人说他出生于民国三十八年,你知道民国三十八年具体是指公元多少年?(??? ) A.?1947???????????????????????????????????B.?1948???????????????????????????????????C.?1949???????????????????????????????????D.?195011.前苏联有一个笑话:农夫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地回到家里对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老婆说:“没有油啊。”伊万说:“那就煮。”老婆说:“没锅。”伊万说:“那就烤。”老婆说:“没有柴。”伊万气坏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该笑话反映的是(??? )??????? A.?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B.?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带来的弊端C.?新经济政策恢复自由贸易的后果?????????????????????????D.?个人崇拜达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12.陆军实力之总数不应超过10万人,军官及补充部队在内,并应专为维持领土之秩序及边界巡查之用。……莱茵河之东50公里一线以西……陆地要赛均应解除武装并拆卸之。”这些规定(??? ) A.?加剧了殖民国家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B.?暂时协调了亚太地区的矛盾C.?经全体协约国签字后促进了战后世界和平???????????D.?埋下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13.1920年,甘地号召人民发动了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下列属于这次运动中采取的具体做法的有( )①“食盐进军” ②抵制英货 ③放弃英国人授予的官衔、爵位和荣誉④抵制英国人开办的学校 ⑤拒绝在英国机构工作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④⑤???????????D.?②③④⑤1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失去了其对外投资的四分之一,法国失去了三分之一,而德国则失去了其全部对外投资。由此可见,第一次世界大战(??? ) A.?解除了欧洲对殖民地的控制????????????????????????????????B.?削弱了欧洲的经济实力C.?造成了欧洲的政治危机???????????????????????????????????????D.?使美国成为世界霸主15.“1921年至1922年度苏联的粮食采购量是3814.07万公担,而1925-1926年度就增加到8913.11万公担,即增加133%以上……”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俄国退出一战?????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推行??????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D.?苏联一五计划的完成16.如图是清末河北邢台火车站人们乘坐蒸汽火车的的场景,当时的报纸写到:“乘车者面带喜色,旁观者亦皆喝彩。”这反映出(??? )A.?图中的交通下具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人们的出行方式??????????B.?人们对新的交通下具火车有敌视态度C.?中国社会具备接纳新事物的能力?????????????????????????D.?工业文明对当时的中国社会进行了彻底的改变17.《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B.?义和团运动时期??????C.?北洋军阀统治时期????D.?辛亥革命时期18.列宁说:“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为纠正这一“错误”,苏俄采取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斯大林模式???????????C.?农业集体化政策???????????D.?新经济政策19.洋务运动期间,中国自主修建了第一条铁路,起自河北唐山,止于胥各庄,名为唐胥铁路。1881年建成后,清政府却认为,火车震动了东陵的先王神灵,因而禁止使用机车,只准以骡马拽引车辆,人称“马车铁路”.这一事件反映了(??? )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进步????????????????????????????????B.?清王朝拒绝一切西方先进技术C.?民众的愚昧和思想落后???????????????????????????????????????D.?封建专制统治与时代大潮间的巨大落差20.据《中国报学史》统计,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全国报纸由100多家迅速发展到500多家,总销量达到4200万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人们关心社会变革,希望了解世界变化???????????B.?《临时约法》规定有言论、出版等自由C.?大力提倡白话文使阅读报纸的人数激增??????????D.?人们普遍赞成民主共和,反对君主专制21.下图所示为某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 )A.?作者对辛亥革命不认同???????????????????????????????????????B.?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彻底变化????????????????????????????????D.?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22.报纸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这样一段话:魏源说:技不如人。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我革命。对文中所说的四人认识正确的是(??? ) A.?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B.?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C.?都直接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D.?四人的斗争对象和斗争方式基本一致23.史论结合是历史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在历史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区分史实与史论。下列表述中,属于“史论”的是( ???) A.?1916年2月,德、法双方在凡尔登展开血战B.?一战爆发后,意大利参加了协约国集团作战C.?一战中,英国首先使用新式武器坦克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版权所有D.?一战是帝国主义争夺霸权和殖民地的不义之战24.《神州日报》是旧上海的报纸。该报纸自1911年10月12日开辟了《鄂省大风云之详报》、《本报鄂乱专电》、《鄂乱各面之专报》之类专栏。比较切确切的说,其中的“鄂乱”是指(??? ) A.?武昌起义??????????????????????B.?广州起义????????????????????C.?义和团运动?????????????????????D.?黄花岗起义25.1895年,德皇威廉二世宣布:“德意志帝国变成世界帝国……德国的货物,德国的知识,德国的勤奋要漂洋过海。”这番话反映的实质是(??? ) A.?要向全世界扩展势力???????????????????????????????????????????B.?加强与世界各国的联系C.?与英国进行商业竞争???????????????????????????????????????????D.?使德国成为世界工厂26.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如此推理,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 ) A.?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B.?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C.?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D.?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洋务运动二、非选择题1(本大题共2小题,共计24分)27.(12分)在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苏俄首创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某校九年级(1)班学生要举办一次以“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为主题的图文展,邀请你全程参与此次活动。【读图释史】材料一:【文汇历史】材料二:美国作家维尔斯第一次来苏联的时候,称列宁是“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表示出对社会主义的怀疑。1934年当他第二次来到苏联的时候,他对斯大林说:“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1)材料一中图1反映了俄国历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该事件对近代中国发展的历史意义。(3分) (2)根据图2,概括1913-1925年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1921-1925年变化趋势出现的政策因素。 (6分)(3)根据材料二,指出维尔斯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其认识变化的原因。(3分)28.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说历史——中国的近代化过程材料二: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上进行了不断的探索,辛亥革命“走西方的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又经历了一个从“走俄国人的路”发展到“走自己的路”的过程。 (1)材料一中四幅图片反映了近代中国仁人志士为拯救中华进行的哪些重大探索活动?(4分)中国近代探索史有着怎样的学习轨迹?(2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举的是什么旗,走的是什么路?(2分)请用一条史实分析中共经历从“走俄国人的路”发展到“走自己的路”的原因?(3分)(3)总结以上材料,你从“走什么路”探索中得到怎样认识?(1分)卷Ⅱ(选考部分)三、非选择题2(共4小题,分AB组,每组2题,考生在每组中任选一题作答。每题10分共20分。每组两题都做记第一题分数!) A组29.(12分)在实践中前行,在反思中创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为了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会后,毛泽东等人发动群众,进行了武装暴动。在遭受较大损失后,毛泽东指着地图说,“我们要到这眉毛画得最浓的地方去当山大王”。 ——摘编自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等材料二: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建立第一个革命根据地。材料三:1928 年起,毛泽东先后写下了许多著作,其中指出“马克思主义书本上并没 有讲到中国湖南、湖北,它讲的只是基本原理”,“共产党的任务……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逐步形成了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 ——摘编自石崇科《毛泽东选集》(第二版)等(1)指出材料一中紧急会议上确定的方针,并说明武装暴动受挫后毛泽东所作出的战略转变。(2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井冈山根据地为了坚持革命道路而开展粮食生产的自然和人文环境。(4分)(3)综合三则材料,分析这条新道路是如何开辟的?并指出开辟的目的。(4分) 30.(10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它使传统中国二千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 ——历史学家费正清材料二:民国时期有人说:“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因此时时被那无数吃惯孔孟的老头子们跳脚痛骂,怪他不识货。”在他之后,一批进步人士积极响应,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 (1)材料一中的“它”是指哪一事件?为什么说“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3分)(2)材料二中“洒水清道”的“他”是谁?请用史实证明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3分)(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则材料之间有什么联系?(2分)两次运动的不同结果给了我们哪些启示?(2分)B组31.(10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上图指数均以1913年为100)(1)两幅图都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2分)(2)依据图1,分析1913-1921年中国进口贸易总值变化的趋势,并联系当时的中国和世界局势说说变化的原因。(5分)(3)图2数据反映了什么问题?给我们什么启示?(3分)32.(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节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节选)国会是立法机构,由参、众两院组成——按人口比例选举产生。行政权赋予总统,总统是行政首脑、国家元首或武装部队总司令。司法权赋予最高法院的大法官,由总统提名经参议院同意后任命,除非渎职,任职终身。“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法院依据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材料二:美国独立革命的历史曾鼓舞着孙中山走上革命反清的道路,美国也是他在华侨中发动反清革命的重要根据地。……美国政制及其实践,是世界宪政史上的一个创举。孙中山宪政思想的形成过程中,美国因素是一个巨大存在。 ——邓丽兰《美国宪政理念与孙中山宪政思想的演进》 (1)材料一的两部文献分别是哪次革命的成果?这两部文献有何相同之处?(4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美国历史给孙中山带来如此重大影响的原因。(4分)(3)从中、美两国革命对各自国家历史发展带来的影响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2分)1-5 A A B D C 6-10 A B B C C 11-15 B D D B C 16-20 C C D D A 21-25 A B D A A D 27.(1)事件:十月革命的胜利;意义: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鼓舞和支持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推动了中国(2)趋势:1913-1921年下降;1921-1925年上升.政策因素:新经济政策的实施.(3)变化:从怀疑到赞赏;原因: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或计划经济手段使经济建设成就显著. 28. (1)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放弃攻打城市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2)①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河流众多,水源充足;多山地,但河谷和周边平原 地区地势平坦。②政策支持,农民分到田地,生产和革命热情高涨,劳动力短缺得到缓解。(3)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不断实践中开辟了革命新道路。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人民解放。 29. (1)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放弃攻打城市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2)①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河流众多,水源充足;多山地,但河谷和周边平原 地区地势平坦。②政策支持,农民分到田地,生产和革命热情高涨,劳动力短缺得到缓解。(3)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不断实践中开辟了革命新道路。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人民解放。 30. (1)辛亥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使民主共和观念渐入人心。(2)陈独秀;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号召青年起来争取平等自由,以科学的方法认识事物,向传统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宣战。(3)辛亥革命后,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没有根本改变。面对这种情况,深受西方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影响的一批进步的中国知识分子,认为要在中国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不但要进行政治革命,还必须进行思想革命。为此,开展了新文化运动。(4)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资产阶级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要坚持对外开放,学习西方的先进的东西,但不能照搬照抄。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走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31.32.(1)分别是美国独立战争和中国辛亥革命的成果。相同之处:都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都体现分权制衡原则。(2)原因:①美国通过独立战争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独立,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障碍。它鼓舞着孙中山走上革命反清的道路,通过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结束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中华民国)。②独立后美国颁布1787年联邦宪法,建立了共和体制,确立了三权分立原则,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迅速崛起成为世界强国,孙中山受美国1787年宪法影响,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也实行分权制衡原则。(3)启示:世界文明发展是相互影响的,要顺应历史潮流,善于学习、借鉴别国先进的经验,与时俱进;要坚持从本国国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敢于改革创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