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1—7课知识清单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陕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1—7课知识清单

资源简介

第1—7课知识清单
陕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第一课:
1,应掌握的基本观点:①,人生难免有挫折,②挫折是把双刃剑,③只有经得起挫折和逆境的考验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强者,④挫折是人生中一份宝贵的经历和财富战胜他们才能使人走向成熟,走向成功。
2,导折挫折的原因:①外在因素,包括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②内在因素,即自身因素。战胜挫折和逆境要善于从自身去寻找原因。
3,挫折和逆境有什么作用和意义(可借鉴成方法):①挫折和逆境能够促使人去思考,提升人的才智。②挫折和逆境能够磨练人的意志,锻炼人的个性心理品质。③在挫折和逆境中人们容易迸发出自强不息的精神。④在挫折和逆境中,有利于青少年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信念。
4,怎样战胜挫折,走出逆境?①,从小事做起,培养勇于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不断增强自己耐挫能力,提高意志力。②,寻求友善的帮助,及时矫正自己的不良心理。③,拥有不断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优良品质。
5,开拓进取的精神是人生进步,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要把握开拓进取的方向:把个人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与国家的需要、人民的需要、社会的发展需要结合在一起,为人类、为社会、为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课:
1,行为不同,结果不同(不同的行为,有不同的结果):①每种行为都会产生相应的结果,②不同的行为会带来不同的结果,③即使相同的行为,也可能会带来不同的结果。
2,三思而行的目的和意义:①,提高行为的准确性,二避免出现不良结果。
三思而行的做法(怎么做):首先,要审视自己的行为动机是否端正。其次,要考察行为的能力和条件。最后,要充分考虑后果和行为应负的责任,考虑自己是否具备承担责任的能力。
3,,怎样做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① 对自己所做的事敢承认、不推卸,对由自己的行为引发的结果不逃避、敢负责。②提高自我控制力,避免冲动行为及不应有的失当行为。③不断检查自身的行为,适时调整行为方式。
4,青少年怎样在承担责任中成长?①要勇于承担过错,及时消除不良影响。②要具有守信重诺的优良品质。③要从小培养担当意识,承担起继往开来的社会责任。
5,承担责任对青少年的重要意义:是青少年自尊自信的具体表现,是自立自强的必然选择,是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6,青少年应该承担的责任有哪些?在家里:孝敬父母,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在学校里:尊重老师,尊敬师长,努力完成学习任务。在社会生活中:保护环境,遵守社会公共秩序,热爱祖国。
本课需要培养的优良品质:勇于担当意识和高度的负责意识。
第三课 1,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的行为都应该符合道德规范和法律规定,这是做人的基本原则,远离违法犯罪也是每个公民行为的底线。 2,违法行为的含义: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3,违法行为的分类:
4,三种违法行为的区别:
违法行为的类别
违反的具体法律及体现
受到的法律制裁
承担的具体法律责任
刑事违法行为
《刑法》①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特征),②触犯了刑法,③受到刑罚处罚。
刑事制裁
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五种,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权利、没收财产和驱逐出境四种。
民事违法行为
《民法总则》,包括违反合同的行为和侵权行为两大类。
民事制裁
给予训诫、责令其悔过、收缴进行非法活动的财物和非法所得、罚款和拘留等,意在赔礼道歉、恢复原状、消除影响和被破坏的关系。
行政违法行为
《治安管理处罚法》,包括公民或企事业单位违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如开车闯红灯、在景区乱刻乱画等和国家机关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在执行公务时,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如房屋拆迁管理部门违法拆迁、滥用职权等两种。
行政制裁
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和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执照,行政拘留。行政处罚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5,犯罪的特征:①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特征),②触犯了刑法(法律标志),③受到刑罚处罚。
6,刑事制裁是一种最严厉的法律制裁手段,其基本要求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遵守法定程序。在刑事制裁中强调的无罪推定原则和罪刑法定原则:①表现了对法治价值的尊重和追求,②体现对人的自由和权利的尊重,③表明了司法不断完善对人权的保护。
第四课
1,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
犯罪
一般违法
不同点
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社会危害性较小
触犯了刑法
违反了民事和行政法律法规
受到刑罚处罚。
受到了民事制裁和行政制裁
相同点
①都具有社会危害性;②都触犯了法律;③都受到了法律制裁。
联系
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之间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如果任其发展,可能演化为犯罪。
启示
①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②牢固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③提高道德修养。④拒绝不良诱惑,杜绝不良行为。⑤多交益友,不交损友。
2,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
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
存在的具体问题
客观原因
家庭原因
包括情感缺失、家庭破裂、过分溺爱、家庭教育观念和方法不当、父母品行不端或有违法犯罪现象的示范效应等。
学校原因
包括教师违背师德规范、法治教育的不足、教育方法的不当、学校管理不善、教育制度不完善等问题。
社会原因
包括社会治安环境不好,贫富差距较大、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风气等问题。
主观原因
自身原因
青少年法律意识淡薄,自私自利、自控能力差,存在不良心理、过激情绪和行为等问题。
3,巜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未成年人不应该有的不良行为是指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严重不良行为是指具有社会危害性 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一般违法行为。
不良行为对青少年的危害性:①影响学习进步,②影响身心健康,③容易诱发走上违法犯罪之路。
4,预防违法犯罪,青少年该怎么做?①青少年增强自我防范意识,自觉抵制不良诱惑的侵害。②青少年敢于依法维护自身权益。③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第三四课记住的主要观点有:①法不可违。②违法必究。③青少年要拒绝不良行为,抵制不良诱惑。④青少年要远离违法犯罪。
第五课:
1,为什么要珍爱生命?因为:①任何生命都是有价值的。②生命只有一次,不仅宝贵而且短暂。 2,怎样珍爱生命?自己:①决不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我们的生命,不仅属于自己,还属于亲人、朋友和社会)②不断提升生命的价值。他人:①不伤害他人的生命。②当他人生命遇到威胁时,伸出援助之手。 3,生命的价值(人生的意义):①不仅在于长度一健康的活着一存在即价值;②还在于厚度一为他人和社会付出一创造和奉献产生的价值。总之,人生的意义就在于既实现个人的幸福,又为社会尽到责任,做出贡献,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和国家的人。 4,人不能仅仅满足于自我价值的实现,而要将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的价值取向联系起来,为他人、为国家、为人民做出贡献,才能感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5,实现生命价值的基本途径:①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生命的价值;②为他人、为社会尽职尽责,作出贡献,推动社会的进步创造生命的价值。 6,中学生怎样创造生命的价值(该怎么做)?人生的意义是通过自己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来实现的。①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②珍惜时间,充分利用时间,努力学习。③积极地把生命融入社会生活中,关爱他人,奉献社会。 第六课 1,劳动创造的物质财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促进了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劳动创造的精神财富完善了人类的思想情感,提升了人类智慧。 2,为什么说劳动是幸福之基?因为①,在劳动中人们建立了与世界的关系,②劳动还密切着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③劳动是实现个人价值,创造幸福生活的根本途径,④劳动贯穿着我们的一生,推动促进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是获得成功与幸福的必由之路。 3,正确的职业观:①社会上每一种职业都有它存在的必要性,各种职业间相互关联,缺一不可,②职业无高低贵贱之分,从事某种职业只是社会分工的不同,③从事任何职业都是光荣的,都能为社会做贡献,④我们要平等的看待不同职业,尊重不同职业的劳动成果。 4,适应现代化建设的新型劳动者应是知识化和技术化相结合,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且富有创造力的人。 5,《中华人民和国劳动法》保障劳动者的劳动权,平等的就业权和自由择业权是劳动权的核心。它是规定劳动者与雇佣者劳动合同关系的依据。 6,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订立的劳动合同,才具有法律约束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如果违反合同规定,则要承担违约责任(民事责任)。 第七课
学习压力 1,压力:是指人的内心冲突和与其相伴随的强烈的情绪体验,学习压力:是指人在学习生活中所承受的精神负担,学习压力的具体表现是:在面对学习任务时感到的紧张、焦虑,甚至产生恐惧的心理。
2,导致学习压力的原因;
主观原因
自身因素
如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过于计较考试成绩和名次、学习准备不充分,缺乏自信、等等。
客观原因
学校压力
包括任课老师和班主任老师要求高,考试竞争过于激烈等
社会压力
包括考试制度、升学竞争和社会舆论等带来的压力
家庭压力
包括父母、亲戚的期望和评价所造成的压力
3,对待学习压力正确态度是:学会坦然接受并乐观面对,要善于将学习压力转变为学习动力。
, 4,对学习压力的正确认识是:①学习压力过大,超出了心理承受能力,会降低学习效率,影响身心健康。②适度的学习压力才有助于保持积极向上的状态,激发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效率。
, 5,缓解学习压力的方法有:①树立远大的理想,明确学习目的。②,制订详细的学习计划。③看到自己的成绩和进步,提高学习信心和勇气。④和知心朋友积极交流,寻求帮助。⑤用听音乐法、睡觉法、活动法等调节学习状态,缓解学习疲劳。
远离不良学习情绪1,厌学情绪,是指在学习中出现的无所谓,厌倦甚至厌恶的负面情绪。
厌学情绪的不良影响:会导致我们缺乏学习动力,降低学习效率。还会使我们在精神上萎靡不振,影响健康发展。
克服厌学情绪的方法有:①改变学习环境,认识学习的意义,激发学兴趣。②调整学习目标,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体验学习的成功等。 2,考试焦虑,是指因为考试压力过大,而引发的担心、紧张或忧虑的情绪状。
导致考试焦虑的原因有:①学习能力相对较弱,学习效果差。②对学习成绩期望值高。③害怕竞争,缺乏竞争经验。④经历过重大考试失败。⑤心理承受能力差。
克服考试焦虑的方法:①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②考试前准备充分,认真复习。③考试时进行深呼吸和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④考试前注意心理按摩,如饮食法、活动法、转移注意力法,睡觉法等。
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1,原因: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正确的学习观念对我们的学习行为起着指导和引领作用。
2,内容包括:①不断学习,学习是人生成长的必然选择。②勤奋学习,勤奋学习是获得进步和成功的基本法则。③快乐学习。快乐学习是现代青少年学习的新境界。④终身学习。终身学习是每个社会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人发展需要,而贯穿一生的持续的学习过程。具有终身性、全民性、广泛性、灵活性的特点。
树立正确的成就动机 1,一个人具有的追求和达到目标的驱动力就是成就动机。
2,原因:成就动机使人在学习态度上具有坚持性,在学习任务的选择上就自主性和挑战性,从而能有效的促进学习进步,达到学习目标。
3,青少年应该树立怎样的成就动机?①关注每个人的个性特长,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使个体得到全面健康发展。②应该把个人的成就动机、理想前途与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