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件22张PPT。分数的基本性质 从以下七个方面来说: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难点 四、教法和学法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理念一、教材分析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冀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内容,是在学生充分认识了了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商不变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进一步学习约分、通分和分数加减法的基础,是今后学习分数的核心知识点。二、教学目标:1、结合趣味故事和直观图示,经历发现、总结 分数基本性质的过程。2、理解并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应用分数的基 本性质按要求改写分数。3、在探索分数基本性质的过程中,能进行合理的、有条理的思考,体会数学结论的确定性。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运用 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化简问题。教学难点:(1)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内在联系,并能用除法 中商不变的规律来解释分数的基本性质。(2)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数相等的式子,发现规 律并整合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四、教法和学法(一)说教法 “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为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独立、自主的学习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本着这样的指导思想,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用的教法是:1、直观演示法 先让学生充分感知,然后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过度到抽象思维。2、实际操作法 指导学生亲手动手折一折、画一画、数一数、比一比,从这些实践活动中加深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促使学生的感性认识逐步理性化。3、启发式教学法 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组织教学,层层深入促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获取新知。 (二)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用脑思考、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基于这样的理念,本课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有:自主发现法、操作体验法、合作交流法等。五、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 (一) 情景故事、激情有趣 5分钟(二)主动参与、探究新知 20分钟(三)巩固练习、分层提高 12分钟(四)课堂小结、强化新知 3分钟(一)情景故事、激情有趣 1、出示情境图,请一名同学在全班讲猪八戒吃饼的故事。故事的大概:师徒四人共吃一张饼,师傅要求把饼平均分成4块,而贪吃的八戒想多吃一块饼,聪明的悟空提议把饼平均分成8块,给八戒2块。提出兔博士的问题:“从上面的故事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想到了什么问题?”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交流发现的信息和想到的问题。 2、如果学生说不出,可适当启发和引导,提出“八戒多吃 到饼了吗?” 鼓励学生用准备的圆形纸片,折一折,画一画,证明自己的想法然后交流。通过示意图,要学生直观看到,重点说说“八戒没有多吃到饼”的道理。 师傅分饼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每人得到整张饼的1/4,悟空分饼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8份,每人得到整张饼的2/8。如图:平均分成4份中的1份与平均分成8份中的2份一样大,即 , 可 见八戒没有多吃到饼。 3、鼓励学生用商不变的规律来解释。 适时引导:平均分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所以画图的结果可以写成以下式子: 1÷4=1/4(张) 2÷8=2/8(张)那我们除了用画图证明以外,还可以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证明。学生看到除法算式,容易就能想到还可以用商不变的规律来证明。 1÷4=(1×2)÷(4×2)=2÷8=2/8 小结:看来八戒被悟空骗了,1/4=2/8,他并没有多吃到饼。分数可真是有趣,它们的分子、分母虽然不同,但分数的大小却是相同的。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提出问题,寄教于乐,使学生乐于参与数学活动。)(二)主动参与、探索新知 1、出示4幅画,让学生观察,讨论图中的阴影部分可以用哪个 分数表示? 2、仔细观察这4幅画。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识别这4个正方形同样大,虽然平均分的份数不一样,但阴影部分的面积(大小)相等,4个分数也相等; 3、出示连等式子: 拓展:你还能写出与1/2相等的分数吗?有多少个? 4、提出“议一议”的问题: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怎样变化,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讨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能同时乘或除以0吗?×× 5、总结归纳: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设计意图:通过图片比较和商不变的性质,让学生讨论自己得出分数的基本性质。)(三)巩固练习 、分层提高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练习,巩固强化新知。)(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的学习你觉得快乐吗?你有了哪些收获,与大家交流一下! 再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唐僧师徒四人到遥远的西方,不怕艰难险阻寻求佛学的真经,希望同学们努力进取,相信你们一定会获得科学文化的真知! (设计意图:回顾本节课内容,巩固新知,对孩子进行思想教育。)七、教学理念: 1、以学生发展为本,着力强化主体意识。 2、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知识经验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变“学数学”为“做数学”。 3、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动手操作,用脑思考,相互交流,展示汇报的过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感受推理、验证、生成等数学思想方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