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道德与法治时政热点复习学案--民主精神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9中考道德与法治时政热点复习学案--民主精神

资源简介

民族精神
【考标链接】
了解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的特点、严峻性
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坚持绿色发展道路,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热点一】崇尚英雄,学习英雄
材料一:习近平近日对王继才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王继才同志守岛卫国32年,用无怨无悔的坚守和付出,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华章。我们要大力倡导这种爱国奉献精神,使之成为新时代奋斗者的价值追求。
材料二:中央宣传部8月2日在北京向全社会公开发布海军海口舰的先进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称号。
习近平对黄群等3名同志壮烈牺牲作出重要指示指出,黄群、宋月才、姜开斌三位同志面对台风和巨浪,挺身而出、英勇无惧,为保护国家重点试验平台壮烈牺牲,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对党忠诚、恪尽职守、不怕牺牲的优秀品格,用宝贵生命践行了共产党员“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初心和誓言,他们是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时代楷模。习近平强调,广大党员干部要以黄群、宋月才、姜开斌同志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履职尽责、许党报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材料三:2018年9月30日是第五个烈士纪念日,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实施以来的第一个烈士纪念日。上午天安门广场上红旗招展、礼乐声声,庄严肃穆的纪念仪式在这里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同首都各界群众代表一起,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纪念烈士、缅怀英雄。
对英烈的缅怀,体现着一个时代的温度。英雄烈士为国家牺牲,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铸就民族精神的灯塔、激励追梦前行的力量。前不久,中央军委批准,新增了“献身国防科技事业杰出科学家”林俊德、“逐梦海天的强军先锋”张超为全军挂像英模。从革命战争和抗美援朝时期的董存瑞、黄继光,到建设发展时期的雷锋、李向群,再到如今的林俊德、张超,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英雄,他们敢于牺牲的品质、至死不渝的纯粹、舍生忘死的执着,锻造出中国人不屈的脊梁,令世人所敬仰。学科,网
如何看待英雄,如何评价英雄,不仅检验着个体的良知,也是社会风尚的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表达对英雄的崇敬,号召全社会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设立烈士纪念日,在隆重的仪式感中突出铭记历史、尊崇英雄的主题;表决通过《英雄烈士保护法》,构建保护英烈的全方位体系;组建退役军人事务部,“不要让英雄既流血又流泪”有了更加坚实的制度保障;建立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为烈属悬挂光荣牌……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标注了党和国家对于英雄烈士尊崇的新高度,让缅怀烈士的社会氛围更为浓厚。
饮水思源,不忘来路,对英烈的尊重,实际上是对初心的叩问。革命战争年代,2000万烈士为民族独立献出宝贵生命,有名可考的仅193万余人。他们的名字或许无人知晓,但是他们的事业永世长存,他们以磐石般的理想信念、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敢于胜利的顽强意志,写下气壮山河的伟大史诗。不管岁月如何变化,我们都要永远铭记英雄烈士的牺牲和奉献。当前,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打着“戏说”“解构”“还原历史”的幌子,明里暗里嘲讽抹黑英烈,对这种试图歪曲历史真相、瓦解民族精神基座的败德行为、违法行径,必须旗帜鲜明反对、毫不手软打击。树立崇尚英雄的良好风尚,才能守护好民族的精神根脉。
尊崇英雄,另一方面也要让英雄的精神代代相传。“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对光辉历史的铭记,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对英烈精神的传承和发扬,需要体现在每一个人的行动中。从顶着低温、大风、失压等恶劣环境实现安全迫降的川航“英雄机长”刘传建,到32年坚守开山岛、把生命献给祖国的王继才,再到为保护国家重点试验平台壮烈牺牲的黄群、宋月才、姜开斌。时代在变,但那一股子忠诚担当、恪尽职守、英勇无惧的英雄精神一脉相承。正是有无数像他们那样的英雄无私守护,在危难之际的挺身而出,换来我们一份岁月静好,也让民族精神的高塔巍然耸立。
历史足迹不容磨灭,英雄精神熠熠发光。其实,英雄从来都不遥远,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征程长,每一个人都能够担当责任、成为英雄。让尊崇英烈化作社会共识,让成为英雄变为行动自觉,我们就能够激荡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书写新时代的英雄史诗。
[考点梳理]
1.中华文化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怎样的价值和作用?(重要性)
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3.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而能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它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4.新时代怎样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5.为什么要坚定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1)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2)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5.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来自哪里?
(1)不仅来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来自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来自于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
(2)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是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
6.怎样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1)夯实优秀传统文化根基,薪火相传,代代守护。
(2)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与时俱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3)跨越时空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
7.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1)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代代相传、世世发展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骤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2)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道德文化的遗传基因,也是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
(3)美德走进生活、走向未来,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8.青少年应怎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1)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
(2)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
9.为什么要传承和弘扬伟大民族精神?
(1)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10.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及特点是什么?
(1)内涵: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人民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特点: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丰富和发展。
11.怎样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高扬民族精神,放飞梦想,创造精彩人生。
12.为什么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我们必然坚守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又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价值观。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中国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共识,而且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3)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是什么?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14.怎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
(2)青少年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自觉做到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踏实做人。
[考题演练]
1、举办《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中华诗词大会》等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大会有利于(  )
①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 ②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③让中华文化成为世界的主流文化 ④中华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传承与创新 学;科网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动脉是黄河静脉是长城,五千年的的文化是生生不息的脉搏……”。下列对中华传统文化认识正确的有(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结合时代特点继承和发展一切传统文化成果 ③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包容力 ④中华文化孕育中华传统美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习近平近日对王继才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王继才同志守岛卫国32年,用无怨无悔的坚守和付出,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华章。王继才的事迹告诉我们(  )
①要树立爱国情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②要培养自强不息的优秀品质 ③要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④为国家作贡献,要放弃自己的一切利益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4、拥有3000多年历史、作为中国最早成书文字系统的甲骨文,已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评审,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甲骨文的入选(  )
①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②体现了各国对中华文化的完全认同 ③证明汉字对传承中华文明的意义 ④对提升我们的文化自信具有积极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2018年9月30日上午天安门广场上红旗招展、礼乐声声,庄严肃穆的纪念仪式在这里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同首都各界群众代表一起,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纪念烈士、缅怀英雄。对英烈的缅怀,体现着一个时代的温度。英雄烈士为国家牺牲,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铸就民族精神的灯塔、激励追梦前行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
A.改革创新 B.勤俭节约 C.勇于牺牲 D.爱国主义
6、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这启发我们(  )
①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 ②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③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增强中华儿女的爱国主义情感 ④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唯有传承先烈风骨,才能挺起民族的脊梁;唯有铭记先烈遗志,才有更加光明的未来。“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对光辉历史的铭记,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对英烈精神的传承和发扬,需要体现在每一个人的行动中。从顶着低温、大风、失压等恶劣环境实现安全迫降的川航“英雄机长”刘传建,到32年坚守开山岛、把生命献给祖国的王继才,再到为保护国家重点试验平台壮烈牺牲的黄群、宋月才、姜开斌。时代在变,但那一股子忠诚担当、恪尽职守、英勇无惧的英雄精神一脉相承。正是有无数像他们那样的英雄无私守护,在危难之际的挺身而出,换来我们一份岁月静好,也让民族精神的高塔巍然耸立。
(1)忠诚担当、恪尽职守、英勇无惧的英雄精神的实质是什么?
答: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为什么“唯有传承先烈风骨,才能挺起民族的脊梁”,“换来我们一份岁月静好”?
答:①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②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8、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
(1)为什么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强化实践养成,从娃娃抓起。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答: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②青少年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自觉做到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踏实做人。
【热点二】建设美丽中国、中国农民丰收节、乡村振兴战略
材料一:作为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第一批工程区,辽宁省自1978年至今,已累计完成三北工程造林236.65万公顷,长达1044公里的辽蒙边界防护林带已经合龙。
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3月11日发布的《2017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显示,我国国土绿化事业取得了新成绩,2017年全国共完成造林736.2万公顷,森林抚育830.2万公顷。
材料二: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中国农民丰收节”是亿万农民庆祝丰收、享受丰收的节日,也是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生动体现。
2018年9月22日,习近平指出,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是党中央研究决定的,进一步彰显了"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基础地位,是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秋分时节,全国处处五谷丰登、 瓜果飘香,广大农民共庆丰年、分享喜悦,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正当其时。
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一是有利于进一步彰显"三农”工作的重要地位;二是有利于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三是有利于传承弘扬中华农耕文明和优秀文化传统。
材料三:2018年6月12日至14日,习近平在山东考察时叮嘱随行的地方领导: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要加快构建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的长效政策机制,让广大农民都尽快富裕起来。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让乡村振兴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习近平指出,要坚持乡村全面振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要尊重广大农民意愿,激发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坚持以实干促振兴,遵循乡村发展规律,规划先行,分类推进,加大投入,扎实苦干,推动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
[考点梳理]
1.我们为什么要重视发展中的人口问题?
(1)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2)人口问题加重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3)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
2.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有哪些?
基本特点 :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低
新的特点 : ①增速趋缓,②出生率低。③老龄化加剧,④男女性别比失衡,
⑤乡分布不均衡,⑥“独生子女”社会问题凸显等
3.我国为什么要长期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1)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
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会根本改变,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根本改变。
(2)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4.我国为什么实施“全面两孩”政策?
(1)生育要有计划,但计划并非一成不变,而要随着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完善。
(2)我国实施“全面孩”政策,就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使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5.我国的资源现状有哪些特点?
(1)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
(2)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
6.为什么要关爱和保护环境?
(1)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
(3)人类关爱和保护环境就是走向重生,漠视和破坏环境就是走向自我毁灭。
7.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2)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也有责任避免自
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
(3)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致、“纷乱”中的有序。
(4)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符合自然规律。
8.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1)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2)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3)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9.怎样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
(1)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2)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
(3)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原
则,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4)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5)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
[考题演练]
1、为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2016年1月 1日,“全面两孩”政策正式实施。卫计委于2017年1月发布:2016年我国出生人口明显增加,两孩及以上占比超过45%。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我国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B.“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会阻碍我国经济的发展
C.我国人口国情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D.“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完全解决了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
2、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
①能从根本上遏制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
②倡导公民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③有利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④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促进可持续发展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3月11日发布的《2017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显示,我国国土绿化事业取得了新成绩,2017年全国共完成造林736.2万公顷,森林抚育830.2万公顷。关于植树造林国土绿化,下列评论不正确的是(  )
A.体现了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要求
B.占用大量土地,不利于经济发展
C.有利于实现对我国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保护
D.是因为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必须符合自然规律
4、“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  )
①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生动诠释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②说明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③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与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息息相关
④启发我们为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要暂停经济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材料一:2018年9月22日,习近平指出,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是党中央研究决定的,进一步彰显了"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基础地位,是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秋分时节,全国处处五谷丰登、 瓜果飘香,广大农民共庆丰年、分享喜悦,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正当其时。学科,网
材料二:2018年6月12日至14日,习近平在山东考察时叮嘱随行的地方领导: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要加快构建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的长效政策机制,让广大农民都尽快富裕起来。
材料三: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让乡村振兴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1)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有何意义?
答:一是有利于进一步彰显"三农”工作的重要地位;二是有利于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三是有利于传承弘扬中华农耕文明和优秀文化传统。
(2)我国为什么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答:“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言裕的必然要求。
(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们有哪些优势?
答:我们有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有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有亿万农民的创造精神,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支撑,有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有旺盛的市场需求,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4)制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依据是什么?
答:我国仍处于非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5)实施乡村报兴战略要以什么思想为指导?
答: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6)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什么? (变式设问:?请你描绘未来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
答: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7)请列举两例你观察到的当前我国农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选择其中一个问题。说出你解决这一问题的好主意。
(8)我们青少年可以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出哪些贡献?
答:大力宣传乡村振兴战略;?关注农村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努力学习,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将来投身乡村振兴打下基础,等等。
6、材料一: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总体思路、基本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提出了打赢蓝天保卫战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材料二:7月7日,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8年年会在贵州省贵阳市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向论坛年会致贺信。习近平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类未来,建设绿色家园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梦想。国际社会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努力,构建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推动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国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走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路。我们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全面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共同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材料三:7月9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栗战书委员长作了关于检查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栗战书说,把大气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作为今年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目的是通过法律实施监督,保证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保证法律得到全面有效实施,推动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突出环境问题,以法律的武器治理污染,用法治的力量保卫蓝天。
上述材料说明我国坚持什么基本国策?践行什么发展理念?
答: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2)全面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共同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作为中学生,你打算如何去做?
(3)栗战书委员长为什么强调把大气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作为今年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
答:因为我国的环境污染和破坏严重,环境形势严峻;通过法律实施监督,保证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保证法律得到全面有效实施,推动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突出环境问题;以法律的武器治理污染,用法治的力量保卫蓝天,加快推进美丽中国的建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