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课预防犯罪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2课预防犯罪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PAGE



2018年初二道德与法治上册导学案 审核:谭银凤 法安天下 德润人心编号11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5.2预防犯罪
班别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课前导学】(一)认清目标,明确要求:
知识目标:了解犯罪的危害,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会发展为犯罪。
能力目标: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严格要求自己,防微杜渐,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制观念。
教学重点: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如何预防犯罪。
(二)自主学习,认真准备:阅读教材,并完成以下内容。
1.刑法是 、 和 的有力武器。
2. 和       、          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3.任何人的犯罪行为都应当受到法律的 。犯罪的 是刑罚。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 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4.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 和 两大类。
5. 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
6、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 犯罪危害, 犯罪。
7.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 。
8、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 ,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 ,自觉遵纪守法, 。
【课堂助学】师生共同探讨:
探究活动一:试对比分析下列行为。
行为一: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的,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行为二:殴打他人,导致其重伤甚至死亡的,触犯了刑法,属于犯罪行为。

小组交流:P54探究与分享 
王某有哪些违法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3.情境探究:
学生刘某原来是个好学生,自从认识了一些网友后,就经常旷课,到网吧打游戏,吸烟、酗酒,多次勒索同学,受到学校处分;并在社会上偷窃财物,参与赌博,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悔改,为了筹集赌资,与上网友拦路抢劫多次,最终判处有期徒刑。
刘某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我们应该从中吸取哪些教训?



【归纳总结】







【即学即用】
(   )1.据调查,90%以上的未成年人都接触过网络。如果未成年人在网上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构成犯罪的也要负刑事责任。因为我国刑法规定
A.无论年龄大小,犯罪都要受到刑罚处罚         B.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C.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罪要负刑事责任但可从轻处罚
D.不满14周岁的人犯罪要负刑事责任但可由家长加以管教
(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明确规定,转发诽谤信息达500次将被视为犯罪行为。之所以判定该行为是犯罪行为,是因为   ①该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    ②该行为仅仅违背了社会公德
③该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④该行为触犯了我国刑法
A.①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②③④
(   )3.犯罪有三个基本特征,下列不属于犯罪的基本特征的是
A.严重社会危害性 B.刑事违法性    C.应受刑罚处罚性   D.国家强制性
(   )4.2018年1月26日,谢某正在邵阳县环境监测站办公室上班,谢某的两名同事当天在办公室玩枪,未料,枪支走火击中谢某,谢某经抢救无效死亡。这两名同事的行为
①触犯了刑法    ②扰乱了社会秩序   ③应受刑罚处罚    ④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   )5.“小时偷针,长大偷金。”这句话说明了  ①一般违法行为必然会发展为犯罪  
②青少年应防微杜渐,预防违法犯罪    ③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④青少年年龄小,不会犯罪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   )6.“守法朝朝乐,违法日日愁。”这句话告诉我们
A.要遵纪守法,远离违法犯罪 B.加强自我防范,就能防患于未然
C.违法行为都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D.任何违法行为都会受到刑罚制裁
(   )7.下列对我国刑法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刑法是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 ②有了刑法,就能消除违法犯罪   ③只有侮辱国旗、国徽的行为才违反刑法  ④刑法是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A.②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 )8、《刑法修正案(十)》第二百九十九条中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将该条修改为:“在公共场合,故意以焚烧、毁损、涂划、玷污、践踏等方式侮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增加的内容说明  ①刑法明确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   
②刑法明确规定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③刑法明确规定对犯罪只判处主刑  
④不侮辱国旗、国徽就不会触犯刑法   A.③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②
【综合探究】
9、材料:观察下列漫画,回答问题。
(1)漫画中,哪种行为是不良行为?哪种行为是严重不良行为?哪种行为是犯罪行为?

(2)漫画中的未成年人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B   2、C 3、D 4、C 5、D 6、A   7、C 8、D
(1)①不良行为:抽烟; ②严重不良行为:吸毒; ③犯罪行为:抢劫。
(2)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很多犯罪往往不是一朝一夕铸成的,而是有一条从不良行为到违法行为、从违法行为到犯罪的轨迹。很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
①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②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③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④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PAGE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