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考点四 世界的居民了解世界人口的增长和分布、世界三大人口及特征是我们了解世界居民的基础,掌握世界的语言和宗教十分重要,还要学会分析聚落的形成及发展的过程。 一、世界的人口与人种(一)世界的人口1.人口的增长(1)人口增长速度用人口自然增长率来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2)人口增长特点:欧洲(最低)、北美洲、大洋洲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亚洲、非洲(最高)、拉丁美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发展中国家增长快,发达国家增长慢)2.人口的分布(1)人口的疏密程度用人口密度表示。人口密度=RENHOU OFUIFF(2)人口稠密(3)人口稀疏区3.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增长过慢问题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环境污染、资源减少、饥饿贫困等人口老龄化、社会养老负担加重、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等对 策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鼓励生育(给多子女家庭发放补贴等)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二)世界三大人种及特征人种肤色分布地区白种人较浅欧洲、非洲北部、北美洲、亚洲西部等黄种人淡黄亚洲东部、东南部,北冰洋沿岸,南美洲西北部等黑种人黝黑非洲大部分、美国境内等二、世界的语言和宗教(一)世界的语言1.世界主要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联合国的工作语言)2.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英语。(二)世界的宗教1.世界三大宗教及其分布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发源地中东的巴勒斯坦阿拉伯半岛古印度分布欧洲、美洲、大洋洲亚洲西部、东南部,非洲北部、东部亚洲东部、东南部建筑风格教堂清真寺佛塔【注】1.世界三大宗教都发源于亚洲。2.世界第一大宗教是基督教,也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3.伊斯兰教的教徒被称为穆斯林,该宗教在中国又称回教或清真教。4.被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共同视为“圣城”的城市是耶路撒冷。三、聚落1.聚落的分类与差异类型乡村城市具体形式农村、牧村、林场、渔村大、中、小城市从事活动农业耕作、放牧、捕鱼等工业、服务业规模小大建筑物低矮平房高楼大厦人口分布稀疏稠密2.聚落形成发展的因素(1)自然因素:平坦的地形、肥沃的土壤、充足的水源、丰富的自然资源。(2)社会因素:交通便利、经济发展水平较高。3.聚落的分布特点(1)聚落密集:河流中下游平原或河口、沿海地区。(2)聚落稀疏:高山、荒漠地区。【注】聚落的形态:平原地区呈团块状;河流、山麓、山谷地区呈条带状。4.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世界主要遗产:山西的平遥古城、云南的丽江古城、安徽皖南古村落、澳门历史城区、意大利的威尼斯水城、法国巴黎塞纳河沿岸、加拿大魁北克古城等。5.聚落对民居建筑的影响民居原因建筑特点示意图高脚屋(东南亚)高温多雨竹木结构,通风散热西亚村庄热带沙漠地区白天热晚上冷墙厚、窗小冰屋(北极)寒冷就地取材冰块结构的房屋墙厚防风效果好窑洞(黄土高原)冬冷夏热利用黄土直立性开凿傣家竹楼(西双版纳)湿热分上、下两层,楼上住人,楼下养牲畜蒙古包全年干燥,夏温冬寒适合于游牧民族的生活1.下图为美国、加拿大和中国的人口密度图,图中的点代表超过平均人口密度的地区。读图完成(1)~(2)题。(1)加拿大人口集中分布在国土的( )A.东部 B.西部 C.南部 D.北部(2)三国人口密度由大到小的排序应是( )A.美国、中国、加拿大 B.中国、美国、加拿大C.中国、加拿大、美国 D.加拿大、美国、中国【解析】(1)从图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加拿大超过平均人口密度的地区在南部,所以应选C。(2)从图中我们看出美国、加拿大和中国分别有35、4和146个超过平均人口密度的地区,所以三国人口密度由大到小的顺序应是中国、美国、加拿大,即应选B【答案】(1)C(2)B2.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位于“两洋三洲五海”之地的是(??)(2)图示各地区地理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A地区是黑种人的故乡,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B.B地区水比油贵,是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发源地 C.C地区发达国家众多,旅游业发达 D.D地区山河相间、横向分布,当地居民喜食米饭【解析】该题考查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概况。(1)西亚地处“五海三洲”之地,其五海是指地中海、黑海、里海、阿拉伯海、红海,其中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是亚、非、欧三大洲的汇合点和交通枢纽。(2)A地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黑种人的故乡,热带草原和热带雨林气候分布最广,故A错误;B地区--西亚地区的水比油贵,是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的发源地,故B错误;C地区--欧洲西部的发达国家众多,旅游业发达,故C正确;D地区--东南亚的中南半岛是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当地居民喜食米饭,故D错误。【答案】 (1)B?(2)C3..图为“世界人口密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世界人口最稠密区位于亚洲的东部和南部,这里存在的人口问题要是 ①交通拥挤 ②人均资源多 ③环境污染④劳动力短缺 ⑤就业困难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2)A区域居民信仰的宗教多为伊斯兰教,当地的语言以阿拉伯语为主。(3)B区域的原住居民印第安人属于黄色人种。【解析】(1)从图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世界人口稠密区位于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在这里,由于人口稠密,所以人均资源少,劳动力充足,所以应选B.(2)根据我们所学知识可以看出A地区为阿拉伯半岛,此处居民信仰的宗教多为伊斯兰教,当地的语言以阿拉伯语为主。(3)我们能够看出B地区为北美洲,此处原住居民印第安人属于黄色人种。【答案】(1)东部 南部 B (2)伊斯兰教 阿拉伯语 (3)黄色1.关于世界人种和宗教的说法,正确的是( )A.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B.黑色人种的故乡是南、北美洲C.阿拉伯人信仰基督教D.佛教建筑物为清真寺2.下列地区与传统民居对应正确的是( )A.黄土高原——窑洞 B.华北平原——竹楼C.青藏高原——冰屋 D.云贵高原——蒙古包3.关于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A.寒冷地区,房屋墙体较厚B.河流交汇处,易形成聚落C.传统聚落,大多就地取材D.山区聚落密集,数量众多。4.根据下图,回答(1)-(2)题。(1)穿着图中传统服饰的居民属于( )A.白色人种B.黑色人种C.黄色人种D.混血人种(2)关于图中居民主要分布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居民大多信仰基督教 B.水能资源丰富C.气候全年炎热干燥 D.该地区人口稠密5.读北半球人口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1)据图可知,人口稠密地区大多分布于( )A.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区 B.中低纬度的内陆地区C.中高纬度的临海地区 D.中高纬度的内陆地区(2)甲处人口稠密,其适合人口居住的气候条件( )A.冬冷夏热 B.冬雨夏干C.全年高温多雨 D.全年温和多雨6.到西班牙旅游,看到的人种和听到的语言主要是( )A.白种人,西班牙语 B.白种人,英语C.混血人种,法语 D.黑种人,英语7.使用范围最广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 )A.汉语和俄语 B.英语和法语C.英语和汉语 D.西班牙语和汉语8.右图是东南亚的高脚屋,其反映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A.高寒 B.冷湿C.干旱 D.湿热9.读某地传统民居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表示的聚落形式是(??) A.城市 B.都市 C.乡村 D.集镇?(2)该传统民居主要反映的地理环境特征是( ?)A.炎热多雨的气候 B.炎热干旱的气候C.崎岖的地形 D.寒冷潮湿的气候10.读世界人口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11分)(1)从南、北半球看,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 半球。(2)世界上的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亚洲的 和 、 洲及北美洲 的沿海和平原地区。(3)俄罗斯北部人口 ,主要因 、 。(4)撒哈拉沙漠地区人口 ,主要因为 、 。考点四 世界的居民了解世界人口的增长和分布、世界三大人口及特征是我们了解世界居民的基础,掌握世界的语言和宗教十分重要,还要学会分析聚落的形成及发展的过程。 一、世界的人口与人种(一)世界的人口1.人口的增长(1)人口增长速度用人口自然增长率来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2)人口增长特点:欧洲(最低)、北美洲、大洋洲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亚洲、非洲(最高)、拉丁美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发展中国家增长快,发达国家增长慢)2.人口的分布(1)人口的疏密程度用人口密度表示。人口密度=(2)人口稠密(3)人口稀疏区3.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增长过慢问题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环境污染、资源减少、饥饿贫困等人口老龄化、社会养老负担加重、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等对 策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鼓励生育(给多子女家庭发放补贴等)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二)世界三大人种及特征人种肤色分布地区白种人较浅欧洲、非洲北部、北美洲、亚洲西部等黄种人淡黄亚洲东部、东南部,北冰洋沿岸,南美洲西北部等黑种人黝黑非洲大部分、美国境内等二、世界的语言和宗教(一)世界的语言1.世界主要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联合国的工作语言)2.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英语。(二)世界的宗教1.世界三大宗教及其分布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发源地中东的巴勒斯坦阿拉伯半岛古印度分布欧洲、美洲、大洋洲亚洲西部、东南部,非洲北部、东部亚洲东部、东南部建筑风格教堂清真寺佛塔【注】1.世界三大宗教都发源于亚洲。2.世界第一大宗教是基督教,也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3.伊斯兰教的教徒被称为穆斯林,该宗教在中国又称回教或清真教。4.被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共同视为“圣城”的城市是耶路撒冷。三、聚落1.聚落的分类与差异类型乡村城市具体形式农村、牧村、林场、渔村大、中、小城市从事活动农业耕作、放牧、捕鱼等工业、服务业规模小大建筑物低矮平房高楼大厦人口分布稀疏稠密2.聚落形成发展的因素(1)自然因素:平坦的地形、肥沃的土壤、充足的水源、丰富的自然资源。(2)社会因素:交通便利、经济发展水平较高。3.聚落的分布特点(1)聚落密集:河流中下游平原或河口、沿海地区。(2)聚落稀疏:高山、荒漠地区。【注】聚落的形态:平原地区呈团块状;河流、山麓、山谷地区呈条带状。4.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世界主要遗产:山西的平遥古城、云南的丽江古城、安徽皖南古村落、澳门历史城区、意大利的威尼斯水城、法国巴黎塞纳河沿岸、加拿大魁北克古城等。5.聚落对民居建筑的影响民居原因建筑特点示意图高脚屋(东南亚)高温多雨竹木结构,通风散热西亚村庄热带沙漠地区白天热晚上冷墙厚、窗小冰屋(北极)寒冷就地取材冰块结构的房屋墙厚防风效果好窑洞(黄土高原)冬冷夏热利用黄土直立性开凿傣家竹楼(西双版纳)湿热分上、下两层,楼上住人,楼下养牲畜蒙古包全年干燥,夏温冬寒适合于游牧民族的生活1.下图为美国、加拿大和中国的人口密度图,图中的点代表超过平均人口密度的地区。读图完成(1)~(2)题。(1)加拿大人口集中分布在国土的( )A.东部 B.西部 C.南部 D.北部(2)三国人口密度由大到小的排序应是( )A.美国、中国、加拿大 B.中国、美国、加拿大C.中国、加拿大、美国 D.加拿大、美国、中国2.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位于“两洋三洲五海”之地的是(??)(2)图示各地区地理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A地区是黑种人的故乡,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B.B地区水比油贵,是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发源地 C.C地区发达国家众多,旅游业发达 D.D地区山河相间、横向分布,当地居民喜食米饭【解析】该题考查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概况。(1)西亚地处“五海三洲”之地,其五海是指地中海、黑海、里海、阿拉伯海、红海,其中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是亚、非、欧三大洲的汇合点和交通枢纽。(2)A地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黑种人的故乡,热带草原和热带雨林气候分布最广,故A错误;B地区--西亚地区的水比油贵,是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的发源地,故B错误;C地区--欧洲西部的发达国家众多,旅游业发达,故C正确;D地区--东南亚的中南半岛是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当地居民喜食米饭,故D错误。【答案】 (1)B?(2)C3..图为“世界人口密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世界人口最稠密区位于亚洲的东部和南部,这里存在的人口问题要是 ①交通拥挤 ②人均资源多 ③环境污染④劳动力短缺 ⑤就业困难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2)A区域居民信仰的宗教多为伊斯兰教,当地的语言以阿拉伯语为主。(3)B区域的原住居民印第安人属于黄色人种。【解析】(1)从图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世界人口稠密区位于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在这里,由于人口稠密,所以人均资源少,劳动力充足,所以应选B.(2)根据我们所学知识可以看出A地区为阿拉伯半岛,此处居民信仰的宗教多为伊斯兰教,当地的语言以阿拉伯语为主。(3)我们能够看出B地区为北美洲,此处原住居民印第安人属于黄色人种。【答案】(1)东部 南部 B (2)伊斯兰教 阿拉伯语 (3)黄色1.关于世界人种和宗教的说法,正确的是( )A.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B.黑色人种的故乡是南、北美洲C.阿拉伯人信仰基督教D.佛教建筑物为清真寺【解析】本题考查世界人种、宗教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黑色人种的故乡是非洲,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建筑物为清真寺。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答案】A2.下列地区与传统民居对应正确的是( )A.黄土高原——窑洞 B.华北平原——竹楼C.青藏高原——冰屋 D.云贵高原——蒙古包【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聚落与环境的相关知识。A项,窑洞是黄土高原地区的典型民居,耐风雨侵蚀,冬暖夏凉,适应黄土高原冬冷夏热的自然环境。故A项正确。B项,竹楼多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适用于炎热多雨的气候类型。故B项错误。C项,冰屋多分布在北极地区,是因纽特人的主要房屋类型。故C项错误。D项,蒙古包多分布在我国内蒙古高原地区,适用于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答案】A3.关于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A.寒冷地区,房屋墙体较厚B.河流交汇处,易形成聚落C.传统聚落,大多就地取材D.山区聚落密集,数量众多【解析】聚落的形成为本题主要考查点。寒冷地区,为了御寒,房屋墙体较厚;河流交汇处交通便利,利于人类生活;传统建筑,都是从当地的自然环境中就地取材;山区地形复杂,不利于人类生活,人口少,聚落稀疏。【答案】D4.根据下图,回答(1)-(2)题。(1)穿着图中传统服饰的居民属于( )A.白色人种B.黑色人种C.黄色人种D.混血人种(2)关于图中居民主要分布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居民大多信仰基督教 B.水能资源丰富C.气候全年炎热干燥 D.该地区人口稠密【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世界人种的相关知识。由图可知,该种服装为阿拉伯民族的传统服装一一阿拉伯长袍。图中居民所戴的白帽或头巾,阿拉伯语叫“库非耶”。由此可知这些居民为阿拉伯地区的人,阿拉伯地区的人种主要为白色人种。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2)本题主要考查中东地区的相关知识。由图可知,该种服装为阿拉伯民族的传统服装阿拉伯长袍,图中居民主要分布在中东阿拉伯半岛地区。阿拉伯半岛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人口稀少,水资源缺乏,居民大多信仰伊斯兰教。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答案】(1)A (2)C5.读北半球人口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1)据图可知,人口稠密地区大多分布于( )A.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区 B.中低纬度的内陆地区C.中高纬度的临海地区 D.中高纬度的内陆地区(2)甲处人口稠密,其适合人口居住的气候条件( )A.冬冷夏热 B.冬雨夏干C.全年高温多雨 D.全年温和多雨【解析】(1)本题考查世界人口分布的相关知识。读图分析可知,世界上人口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的临海平原地区,因为这些地区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优越。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2)本题考查世界各地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征的相关知识。图中甲地为欧洲西部地区,可知,该地区气候终年温和多雨。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答案】(1)A (2)D6.到西班牙旅游,看到的人种和听到的语言主要是( )A.白种人,西班牙语 B.白种人,英语C.混血人种,法语 D.黑种人,英语【解析】A项、B项,白色人种主要分布于欧洲、美洲、大洋洲、非洲北部以及亚洲南部和西部。英语主要是英国、美国、印度、澳大利亚等国的第一语言。西班牙位于欧洲西部,白种人为主要人种。西班牙语产生于西班牙,也是西班牙的第一语言。故A项正确,B项错误。C项,混血人种主要分布在拉丁美洲。法语主要为法国、加拿大(魁北克、新不伦瑞克地区)和非洲原殖民地的第一语言。故C项错误。D项,黑种人主要分布在非洲、大洋洲和美洲。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答案】A7.使用范围最广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 )A.汉语和俄语 B.英语和法语C.英语和汉语 D.西班牙语和汉语【解析】世界主要语言及特点为本题主要考查点。(解题方法提示]英国的殖民地曾经遍及世界各地,人口的迁移带动语言的流动,所以英语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语言;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所以汉语成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答案】C8.右图是东南亚的高脚屋,其反映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A.高寒 B.冷湿C.干旱 D.湿热【解析】由图中东南亚的高脚屋可以看出,该居民底层架空,水域面积广,说明该地区的自然环境是湿热的,故选D。【答案】D9.读某地传统民居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表示的聚落形式是(??) A.城市 B.都市 C.乡村 D.集镇?该传统民居主要反映的地理环境特征是(??)A.炎热多雨的气候 B.炎热干旱的气候C.崎岖的地形 D.寒冷潮湿的气候【解析】(1)从图上可知,此图表示的地区是比较零散,房屋简单,数量少,说明这里表示的是乡村的聚落,故选C。(2)此图表示的是位于水边上,下层架空,屋顶是斜顶,而且房,屋墙体很薄,说明这里是炎热多雨的气候,故选A。考点:本题考查聚落的有关知识。【答案】(1)C (2)A10.读世界人口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11分)(1)从南、北半球看,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 半球。(2)世界上的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亚洲的 和 、 洲及北美洲 的沿海和平原地区。(3)俄罗斯北部人口 ,主要因 、 。(4)撒哈拉沙漠地区人口 ,主要因为 、 。【解析】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人口与人种。(1)世界人口分布很不均衡,有的地方人口稠密,而有的地区人口稀疏。一般来说: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人口多,而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人口少。据图可知:从南、北半球看,人口稠密区分布在北半球。(2)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地处沿海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开阔,气候温暖湿润,是人类历史上工农业发展最早的地区,经济发达,交通便利,成为世界上的人口稠密区。(3)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湿热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这里自然环境恶劣,因此人口稀少。俄罗斯北部地区因为地处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因此人口稀少。(4)据上题分析可知:撒哈拉沙漠地区因为地处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自然环境恶劣,因此人口稀少。【答案】(1)北 (2)东部 南部 欧 东部(3)稀少 地处高纬 终年严寒(4)稀少 地处沙漠 气候干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考点四 世界的居民 原卷版.doc 考点四 世界的居民 解析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