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生态文明 社会和谐 知识结构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单元生态文明 社会和谐 知识结构

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生态文明 社会和谐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强调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一致,让子孙后代能够享受充分的资源和良好的自然环境。
3、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
①有利于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人口问题得到合理控制,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率明显提高;
②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③有利于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
④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4、怎样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政府部门:
①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和绿色发展理念,坚持实行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一观、两理念、三国策)
②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协调相处,转变发展方式,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和谐发展道路,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个人:
①树立节约和环保意识,培养节约和环保习惯,宣传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理念。
②倡导低碳生活、绿色生活,从身边小事做起。
③与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行为作斗争,举报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行为。
5. 目前我国环境形势:
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6. 我国为什么要保护环境?
(1)成因:
国家:法律不完善,执法不严,科技水平低,经济发展方式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等。
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没有真正树立起科学发展观。
公民:环保意识低,没有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危害:破坏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直接影响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
(3)意义:①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类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②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③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④有利于现代化建设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7. 如何保护环境?
国家角度:
①法律:立法(健全和完善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执法(加大环境保护执法和监督力度);
②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可持续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④宣传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普及环保知识,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⑤加大财政投入,发展科技,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科技水平。
企业角度:
①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②增强环保意识和法制观念。
③加大科技投入,发展节能环保产品。
公民角度:
⑴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⑵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
⑶宣传国家保护环境相关国策,养成保护环境的意识和习惯。
⑷具体行动:从小事做起,如爱护花草树木、不随意践踏花草树木等 。
⑸积极参加学校和社会举办的绿色环保活动,与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8.我国资源的特点是什么?
(1)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短缺。
(2)资源形势严峻: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资源利用不合理,不科学,浪费严重。
节约资源的意义——为什么(对比保护环境的意义)
①有利于提高人们的节能意识,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②有利于现代化建设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设美丽中国、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③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缓解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如何节约资源——怎么办(对比保护环境的做法)略
我国为了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除了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外,还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目标。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强调用更文明的态度对待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拒绝对大自然进行野蛮与粗暴的掠夺,改善与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
我国人口特点:
我国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中国面临新的人口问题有哪些?
人口老龄化加速、人口结构和分布不合理、性别比失衡等
15.计划生育的主要内容是:
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有计划的控制人口
人口与经济的关系: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问题与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人口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
怎样解决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
(1)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控制人口增长,完善人口政策,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17.人口素质包括哪些内容?
人口素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总体的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综合表现。
18.提高人口素质的意义
①有利于每个人所创造的社会财富数量的增长和质量的提高;
②有利于缓解未来劳动力短缺的压力;
③有利于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以及人民的生活质量。
19.计划生育的作用:
①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②二孩政策是对计划生育的完善,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
3.2民生优先 造福人民
1.改善民生的重要目标
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2、为什么要改善民生?或为什么要落实共享发展理念
①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②我们发展经济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美好的生活,使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③只有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的关系,才能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④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⑤改善民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
A.党和政府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B.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做到学有所教.
C.加强保障体系建设,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D.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4.青少年如何为改善民生问题,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①树立崇高理想,努力学习知识,掌握本领,发扬艰苦创业精神,为祖国和家乡发展献计出力;
②增强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社会建设与管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关心集体、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等
③增强环保意识,提高自己的文明素质;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
④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为构建和谐社会及改善民生出一份力,添一分彩。
5.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第一要义——发展
核心立场——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6.落实科学发展观有何意义?(对比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义)
⑴有利于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⑵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
⑶有利于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⑷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⑸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含义/内容/特征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8.社会和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9.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10.加强社会建设的原因
①加强社会建设,让人民过上幸福安康的好日子,社会和谐稳定才能实现。
②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加强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
国家:①加强社会建设,就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创造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②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中学生是和谐社会的建设者。我们要增强自己的民主法制意识,主动了解社会问题及政府的相应政策,积极关心和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改进,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出一分力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