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9.1市场配置资源【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市场经济的基本含义、市场规则的表现形式、社会信用制度的基本内涵;理解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和优点;规范市场秩序和建立社会信用制度的必要性、方式;市场调节存在的不足。2.能力目标通过探究时事及生活中的案例,培养全面看问题的能力。通过调查和探究性学习等形式逐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全面分析问题的方法,探究现实社会政党制度,培养学生的鉴别能力。3.情感目标使学生树立合理利用资源观念,自觉维护市场秩序,以公正、公平态度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观念,以及诚信为本的观念。【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如何规范市场秩序、建立社会信用制度的必要性难点:市场调节如何配置资源及其优点【教具准备】学案、多媒体教具【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这里有一瓶饮料,想分给大家,大家说够不够?为什么?[来源:学科网ZXXK]学生:不够,因为牛奶太少瓶,人却很多……(由此引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资源有限,但是人的需求多样性、无限性)二、进行新课如果你是某饮料生产企业老总,你会捕捉到哪些重要的市场信息?你会如何决策?谁在指挥人、财、物在全社会的配置?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资源配置的过程一般都是从供过于求的地方流入供不应求的领域,资源配置不是平均分配,而是要通过竞争获得,优质的资源必然向经营好、效益高的领域集中,从而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所以市场配置资源是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来实现的。(一)市场调节1、合理配置资源(1)必要性:需求多样性、无限性VS资源有限性——需要合理配置资源那配置资源的基本手段有哪些?让学生阅读课本79页之后回答(2)基本手段:计划和市场计划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是计划经济;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则是市场经济。(引出市场经济的含义)(3)市场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让学生阅读课本79页,思考市场是如何调节和配置资源的?学生回答:通过价格的涨落和供求关系的变化2、市场配置资源:(1)运行机制:价格涨落、供求变化、竞争机制举例:21世纪“牛奶运动”即通过倡导饮用牛奶提高公众营养成为许多国家“富国强民”的重要战略。2006年,温总理也提出了我国的“牛奶强国梦”,即是让每人尤其是孩子每天喝一斤奶,但是当年的牛奶年产量是1200万吨,孩子是1.3亿人,即每个孩子每天能喝0.178斤奶。提问:也就是说市场所提供的牛奶量与我们所需求的牛奶量的供求关系怎样?学生:供不应求 小结:市场就像一只看不见得手,在指导着生产经营者,使人、财、物等社会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的流入和流出,这时候,资源得到合理配置,这也是市场调节的一个优点、过渡:请同学们想一想,市场的这种调节作用还有什么优点?(2)优点:①能通过价格涨落及时、灵活地反映市场供求变化,传递市场供求信息,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②促使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率提高,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二)市场秩序1、规范市场秩序的必要性: 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来源:学&科&网Z&X&X&K]那我们应该如何规范市场秩序?(阅读课本79-80页专家点评)2、如何规范市场秩序(重点)(1)严格实施市场规则[来源:学_科_网]①表现形式:法律法规、行业行规和市场道德规范②内容: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市场交易规则市场交易规则中,大家认为要遵守什么原则?(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联系近几年的中国食品安全事件——材料和图片展示:《“食”面埋伏》,提问:市场上诚信缺失会带来哪些危害?(2)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①必要性: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②措施:国家: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大力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制度和失信惩戒制度企业与个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 这就是市场配置资源优点要充分发挥的条件,那么市场配置资源是不是就是完美无缺的呢?(三)市场调节的局限性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有些行业和领域市场不能调节:如: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基础设施和大型工程建设有些部门和领域不让市场调节:如:枪支、弹药、麻醉品等思考:市场可以而且能够起作用的领域,市场是否具有弊端呢?2、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1)自发性:在价值规律作用下,利润多则生产,利润少则不产或减产(市场趋利性),容易出现不正当的经济活动,如制假售假、假冒伪劣、走私——特点:唯利是图,不择手段(2)盲目性:[来源:Zxxk.Com]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各自独立、分散的地位,因此信息不全面,容易出现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的现象——特点:随波逐流,多赔少赚(3)滞后性:漫画说明——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特点:后知后觉运用实例分析区分市场调节的固有弊端,加深巩固学生的理解三、课堂总结:梳理本课知识体系,形成理念:市场调节是一种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但市场并不是万能的;市场有效地发挥作用,必须规范市场秩序。落脚点在于引导学生要辩证地、全面地看问题,树立节约和诚信意识。怎样克服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这就要加强宏观调控,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下一堂课的学习。9.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宏观调控的目标、手段;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实例,说明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优势。2.能力目标针对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初步提出合理化宏观调控对策的应用能力。通过学习市场经济的共性和个性,准确把握事物的共性和根本特征的辩证思维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对宏观调控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增加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自豪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难点:宏观调控的手段,特别是经济手段中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教具准备】学案、多媒体教具【教学过程】一、导入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 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 师: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的结合在一起,形成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结合在一起,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大家觉得我们国家的经济形式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呢? 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师:非常好,那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就是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请大家翻到书82页。二、进行新课(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既有市场经济的共性,又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建立在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之上的。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来源:Zxxk.Com](2)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带动大家实现共同富裕。引用华西村发展的事例,感悟新农村发展的成就及先富与共富的关系。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促进了经济发展,东部地区率先富裕起来,国家的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国家有能力支持西部开发。这些工程的开工,带动了西部地区发展,为更多的地区和人民摆脱贫困,走向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同时它也说明,社会主义国家更有能力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这是我国市场经济的又一个特征。(3)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国家为什么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其他国家的市场经济有没有宏观调控?现代市场经济中虽然都有宏观调控,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做的更好、更有效。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能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优势同市场经济的优势结合起来,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的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使国家的宏观调控做的更有效,这是私有制条件下无法办到的。(二)加强宏观调控1.含义:宏观调控是指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调控就是指调节和控制。到底是用什么手段,我们后面会学习到。我们先来看看为什么要加强宏观调控?2.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①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②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3. 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4.宏观调控的手段(1)经济手段:指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而影响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措施。找出关键词:经济政策和计划。国家可以采用哪些经济政策调节经济活动?经济计划、价格政策、财政、税收政策、信贷、利率政策等。其中最常用的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2)法律手段:法律手段是指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法律和法规:劳动法、价格法、税法、合同法、广告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表现:A.通过经济立法,规范经济活动参加者的行为。 B.通过经济司法,保证各种经济合同以及经济政策的执行,打击各种经济违法犯罪行为。例子:身边农村建房子属于违规建筑——质监局会勒令停建并开罚单。那你还能不能建呢?不能,带有强制性。(3)行政手段:指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行政命令、指示、指标、规定等行政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行政手段具有直接、迅速的特点。但是,不能片面强调和过多地运用行政手段,因为过多运用行政手段容易导致宏观经济运行出现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恶性循环。宏观调控的各种手段各有所长、各具特色,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宏观调控手段的体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三、课堂小结知识回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三个基本特征,国家宏观调控的三个主要手段。 设计意图:有利于学生对本框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掌握,把握内在的逻辑联系,而不是只有零散的知识。再者,教给学生学会用系统的方法分析问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 9.1市场配置资源 教案Word版.doc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 9.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教案Word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