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1《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教案项目内容课题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修改与创新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的含义。2、理解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的优缺点,珍惜选举权的重要性。3、运用生活实际说明制约选举方式选择的因素。(二)能力目标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提高政治参与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政治参与意识和责任感。教学重、难点选举方式的选择,选举权的重要性。选举方式的选择[来源:学科网]教学准备本框题的问题涉及学生具体的民主活动实践,建议多引入、创设具体的政治活动情景等辅助学习、理解,增强学生的实际参与意识教学过程[来源:Zxxk.Com](一)引入新课同学们知道,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政治权利,如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正确行使好自己的选举权?这是本节内容要学习的。(二)进行新课 民主选举面面观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第15页材料,同时思考所提出的问题。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教师点评:1、镜头一反映的是直接选举,镜头二反映的是间接选举,它们都是差额选举的方式。2、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应该珍惜并行使好自己的选举权;要不断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质和能力,增强当家作主的主人翁责任感。二、选举方式的选择1、我国当前的选举方式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说明我国当前有哪些选举方式?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讨论后作出进行点评。(1) 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直接选举:由公民直接投票选举被选举人的方式。优缺点:每个选民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信赖的人。但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情况下无法使用。间接选举:先由选民选举自己的代表,再由代表选举产生上一级代表机关的代表或政府领导成员。优缺点:每个选民不能直接选择自己信赖的人。但可以弥补直接选举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情况下无法使用。(2)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正式候选人名额与应选名额相等,为等额选举。[来源:学科网]优缺点:能比较充分的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但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选民的自由选择,影响积极性。正式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名额,为差额选举。优缺点:能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选择的余地,在被选举人之间形成相应的竞争。但如果对竞选活动不加以有效规范,容易造成虚假宣传。金钱交易等。可见。各种选举方式都各有自己的优点和局限性。采取什么选举方式,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来确定。2、选择选举方式的主要制约因素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6-18页内容,结合我国并不同时期选举方式的变化,了解制约选举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学生活动:阅读课本,回答问题。教师总结:(1)选择选举方式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文化水平来确定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文化落后,交通不方便,人民群众的民主素养不高,我国只在乡镇人大代表选举中实行了直接选举。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民主意识增强,政治参与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我国将直接选举的范围扩大到县级人大代表选举,并实行了差额选举。(2)选举方式的选择要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要采取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选举方式。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面对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发展不平衡的实际状况,我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三、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教师活动:同学们看教材第18页,说明为什么要重视自己的选举权利?如何重视并使用好自己的选举权利? 学生活动:阅读思考讨论教师活动:总结讲评。行使选举权的重要性(1)行使好选举权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的体现,是公民政治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2)选民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是影响选举结果的重要因素。行使好选举权,才能更好的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3)是否积极参与选举,认真行使选举权,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标志。教师活动:那种“选举与我无关”,“选谁都可以”的想法,是公民意识不强、主人翁意识不强的表现。那么,怎样才能行使好自己的选举权呢?请同学们根据上面的学习,谈谈自己的想法。学生活动:思考讨论教师点评:如何行使好自己的选举权(1)要不断提高自己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端正参加选举的态度,提高选举能力,选出切实能代表人民利益的人。(2)要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和公民参与意识,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自己的选举权。(3)要不断提高政治参与能力,在理性判断基础上,郑重投出自己的一票。(三)课堂总结、点评本节内容讲述了我国的选举方式以及如何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的有关知识,懂得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应该增强主人翁责任感,自觉珍惜并运用好选举权,以促进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课余作业作业:比较几种不同的选举方式选举方式含义优点局限性直接选举[来源:学科网ZXXK]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来源:学,科,网]教学反思本节学习的有关知识,与学生实际参与问题联系比较密切,教学中注意双相互动,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中,自主探索、领会有关民主参与的方式和意义,提高参与能力,切忌机械记忆。2.2《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对比,分析两种不同决策方式的利弊,理解并归纳民主决策的重要性。结合生活见闻,通过阅读教学资料和教材内容,分析列举出我国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重要方式及其异同点,在分析对比中明确我国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重要意义。2.能力目标:在不同决策方式的对比分析中,培养概括归纳和抽象思维能力,通过创设用网络提建议、模拟听证会等教学情境,增强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并参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和参与民主决策的政治生活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对比分析问题、教学现场参与决策及模拟参与民主决策的学习情境中感悟民主决策的重要性、感悟我国现代社会的民主精神和民主制度的力量,树立公民责任意识,环保意识,体会公民既能间接参与又能直接参与的民主决策方式在解决社会问题,寻求多元利益共生,达成共识方面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和难点】[来源:学+科+网]教学重点: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和意义;教学难点:如何正确区分和认识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具体方式。【教学方式及媒体】教学方式:以生活中具体现象和问题为情景开展情景探究法、体验式教学法。媒体运用:多媒体播放设备,投影片(PPT)。【教材知识结构】?【教学过程】教学[来源:学科网ZXXK]环[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ZXXK]节教学活动?[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学,科,网Z,X,X,K]设计意图[来源:Z.xx.k.Com][来源:学科网]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情景导入?选择民主决策呈现北京良好空气和雾霾天气的对比照片,介绍关于雾霾的基本知识,播放雾霾可能造成危害的视频资料。问题:如何治理空气中的霾,北京市政府需要进行决策,有两种决策方式可选:一种是政府组织少数精英参与决策,禁止公民参与;另一种是让公民参与政府决策,你会选择哪种决策方式,为什么?简单分析比较两种不同决策方式的优缺点,体会民主决策的重要性,导入《民主决策:最佳选择》内容的学习。归纳: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一、原因:牵涉各方利益,符合我国民主发展的现状。观看图片、文字资料和视频,思考不同决策方式的优缺点,在对不分析中明确选择民主决策是最佳的选择。立足于学生现实生活经验,激发学习兴趣,导入《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内容的学习。环节二?情景分析?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探究一1.北京市公民能参与政府治理雾霾天气措施的决策吗?请运用第一课知识分析。2.结合个人生活经历,你认为公民可以通过哪些便利方式参与到北京市政府制定治理雾霾措施的决策过程中?公民为什么要参与这样的决策?请列举具体的决策方式,并简要说明其内容。?归纳:二、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方式1.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依据:信息是基础,民意是信息资源方式:电话、信函、电子邮件等意义:拓宽渠道,科学决策,政府了解民意过程,公民参与过程。?探究二: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公民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告知政府,政府的想法怎么让公民知道呢?呈现《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征求民意材料。思考:根据材料,归纳政府治理雾霾方案是通过什么方式让公民知道的?这属于什么决策方式?政府为什么要这么做?2.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依据:公民有知情权方式:政府公报、政府网站公示、新闻发布会等意义:增强决策的透明度和公民参与度?探究三:思考:上述内容告诉我们民意和政府想法之间也要有一定的沟通渠道,政府要尊重民意,但是民意一定都科学吗?北京市政府制定治理雾霾措施的决策还需要让专家参与吗?政府如何发挥作用?为什么?呈现来自于新华网的专家意见材料。分析材料回答上述问题。3.专家咨询制度依据:专家具有专业知识方式:论证会、座谈会等意义:提高决策科学性?探究四:学生活动:参与模拟听证会,体验公民通过社会听证制度参与民主决策的过程及意义。思考:如何正确认识社会听证制度在民主决策中应有的作用?4.社会听证制度方式:听证会意义:决策利民从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通过思考问题,归纳总结具体知识。????????????????阅读材料,思考并归纳材料中呈现的信息知识。感受现代民主精神和民主制度的力量。??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总结具体知识。?????阅读材料,思考并归纳材料中呈现的重要信息。感受尊重知识、按规律科学办事的思想。明确政府责任。?总结具体知识。???参与模拟听证会,体验、总结公民通过社会听证制度进行民主决策的意义,树立公民意识、责任意识。学会从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归纳总结知识,培养抽象概括归纳能力、表达能力。形成完整知识信息。?????????????学会收集材料中有效信息,根据收集到的有效的、重要的信息,辩证的深入认识事物,正确归纳知识。?????????学会提取材料中有效信息,体会尊重专业知识、按规律办事的思想,并归纳整理具体知识。??????培养表达能力、合作能力;体会公民参与决策的民主在寻求多元利益共生和达成共识的意义。环节三情景回归?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学生活动:比较公民参与民主决策多种方式的各自特点,归纳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分别从主体行为、具体方式和意义方面区分。三、意义:从决策机关和公民两个角度总结归纳。??观看专家访谈视频(治理雾霾),感受民主决策的力量和意义。归纳填写表格,通过比较明确不同制度的具体关键内容,并总结意义。???观看视频,体会民主决策的意义,树立公民意识。培养抽象概括归纳能力。???????情感升华,树立公民意识、责任意识。环节四总结练习总结本框题具体知识要点,有重点的练习。?完成练习,巩固并运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教学评价师生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等。互相评价等采用多元评价方式。?2.3《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教案项目内容课题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村委会、居委会及其作用2、正确理解基层民主管理中公民民主参与的形式3、联系实际分析公民在基层管理组织中的作用(二)能力目标提高公民参与民主管理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体验参与民主管理的意义和价值[来源:学科网]教学重、难点村委会、居委会及其作用,公民在基层管理组织中的参与的形式和作用公民在基层管理组织中的参与的形式和作用教学准备本框题涉及的实际生活内容较多,多采用具体材料、数据等辅助学习、理解。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民主选举、民主决策都是民主管理的要求,保证人民群众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自己管理自己的事情,是基层民主中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形式,本节将进一步学习民主管理方面的内容。 (二)进行新课一、最广泛的民主实践[来源:Zxxk.Com]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第23页材料,同时思考所提出的问题。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教师点评:这些材料展示了我国基层民主自治的发展进程。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作为我国基层民主的自治机构,是人民群众参与民主管理,自主管理自己的事务重要实践形式,得到了国家法律和制度上的保证,对于保障、扩大基层民主有重要意义。1、农村的村民委员会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3-24页内容,说明农村的基层民主形式是什么,有哪些主要内容? (1)含义: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机构。[来源:Z§xx§k.Com]在村民委员会的带领下,广大农民实行村民自治,在实践中学习、掌握管理村务的本领,切实行使民主管理的权利。(2)村民自治的内容:村民直接投票选举自己满意的人担任村委会干部。这是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村民通过村民会议等形式,发表意见,参与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与管理。凡是涉及全村村民利益的事,都由村民会议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讨论决定。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这是村民规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为,运用民主的办法管理村里日常事务的有效途径。运用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等形式,监督村干部和村委会的工作,使村民自治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24页图表,思考所提的问题。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积极思考。教师点评:主要方式有,理财小组检查监督,村务公开,民主质询会等。(3)注意几个问题村委会是村民自治组织,不是国家机关;其设立目的是让村民自我管理本村日常事务,其最高代表是村委会主任;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民在民主管理上的伟大创造,《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它提供了法律和制度保障。 2、城市的居民委员会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5页内容,说明城市的基层民主形式是什么,有哪些主要内容和作用? [来源:学科网ZXXK](1)含义:居民委员会是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民主管理机构,是城市居民的自治组织。(2)作用: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办理本居住地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居民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等。(3)城市居民自治的内容:[来源:学#科#网]居委会干部由居民民主选举产生;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事务,要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居委会实行办事公开制度,定期向居民会议回报工作,接受居民的监督和质询。这一制度调动了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提高了居民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25页图表,思考所提的问题。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积极思考。教师点评:居民委员会是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自治组织,维护居民的合法利益,居民通过居委会反映自己的意见、要求和建议。二、共建祥和的文明社区1、实行基层民主自治的意义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有助于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这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26页图表,思考所提的问题。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积极思考。教师点评:公民应在本地事务中增强主人翁责任感,积极参与民主管理。在参与民主管理的过程中,学习民主管理的知识和技能,体验民主管理的意义和价值,逐步增强和提高自己政治参与的责任意识和实际本领。2、青年学生应积极参与民主管理青年学生应着眼于未来发展,积极参与民主管理。在基层民主自治这种最广泛的民主实践中,获得更多民主管理机会,以不同方式尝试参与参与民主管理活动。在参与民主管理的过程中,学习民主管理的知识和技能,体验民主管理的意义和价值,逐步增强和提高自己政治参与的责任意识和实际本领。(三)课堂总结、点评本节内容讲述了我国的基层民主管理形式和主要内容,明确了积极参与基层民主管理的重要意义,这对我们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增强参与政治生活的责任感和能力等,有重大作用。★课余作业请你调查了解一下所在村或社区的基层民主自治状况,并设计一份《村民(居民)自治章程》。教学反思本节学习的有关知识,涉及的实际生活内容较多,教学内容以学生自读、思考、讨论为主,引导学生思考、理解。教学中注意双相互动,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中,自主探索、领会有关生活现象中明白有关道理。2.4《民主监督:守望共同家园》教案《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主要落实了课程标准中的以下内容:???知识目标1、识记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利、作用2、理解公民的民主监督的重要性。3、学会分析如何行使监督权能力目标通过学习逐步形成民主监督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主人翁责任感。<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利、作用、重要性。教学难点:民主监督的重要性。<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境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境等活动方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讨论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由于本框题的内容和社会现实生活联系比较密切,还将采取案例分析法、榜样示范法、课前调查法等,让学生对本框题的认识更清晰,更深刻。[来源:学*科*网Z*X*X*K]<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堂导入(名言导入)温家宝:[来源:学*科*网Z*X*X*K]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来源:学科网ZXXK]多媒体展示:人民批评政府,政府不敢懈怠:只有民主监督,才不会政息人亡。思考、感悟、讨论,教师引导,导入新课。情境体验(体验讨论一个情境) 情境:某乡农民刘某拉了车西瓜准备到县城卖,途中碰到一伙歹徒拦路抢劫,一车西瓜被劫走了。无奈中,刘某和他的儿子跑到派出所报案。听了案情,值班民警说:“现在已经下班了。再说,一车西瓜也不值多少钱,这事我们不管了!”然后扬长而去。教师提问:面对派出所值班民警的行为,刘某该怎么办?假如你是刘某或刘某的亲戚、家人、朋友,事情被你知道后,你会如何做?思考、讨论、总结发言。[来源:学_科_网Z_X_X_K]新知探究探究一:对于上述情境,下述方法中,你认为哪些是可行又合法的?分别属于民主监督的什么方式?[来源:Zxxk.Com]多媒体展示:1.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忍了算了……2.打电话举报……3.等着别人检举……4.请人大代表出面……5.找他的所长,不解决就打他一顿,出出气……6.借助舆论的力量……教师总结:(略)多媒体展示:一.谁监督 监督谁什么是监督权?包括哪些内容?(P.9) 1.公民的监督权及其具体内容(1)公民监督权的含义[来源:Zxxk.Com][来源:学科网]公民有权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2)具体内容 2.民主监督的渠道(方式)探究二:上述方法中,同学们不赞同哪些说法?请分析理由并归纳出公民应该如何行使监督权利?多媒体展示:二.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利1.公民如何行使监督权利 公民在行使监督权时要做到: (1)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自己的监督权。 [来源:学|科|网Z|X|X|K] (2)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归纳:实行民主监督需要我们增强权利意识、法制意识,不能息事宁人,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要实事求是,如实反映情况,不能用非法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如:制造事端,干扰国家机关正常工作,围堵国家机关等。这些做法最终得不偿失。 探究三:看漫画,结合所学知识讨论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 2.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1)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对被监督者) (2)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对监督者)思考、讨论并回答教师所提问题。心灵感悟画面:何永庆接听热线 多媒体展示:她说:“人大代表不只是荣誉,还要成为联系群众的桥梁。”“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认真跟踪调查并争取把百姓呼声带到两会上,不要嫌问题‘烫手’”。 欣赏“何永庆接听热线”,谈对她所言的感悟。行为提升多媒体展示:从我们周围的生活中寻找目标,设计一个可行的监督方案并实施。(参见流程图)设计并实施监督方案。<五>课堂小结<六>当堂达标1、单选题:某市民发现,当地有关行政部门的个别工作人员没有切实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于是打电话给该部门反映问题并提出建议。该市民行使监督权的方式是( ) A.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B.舆论监督制度 C.社会听证制度 D.信访举报制度2、材料题:《光明日报》载文指出,要将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交给群众,拓展民主监督渠道,形成全社会立体型监督网络,让监督的目光无处不在,无处不有。(1)公民可以通过哪些合法渠道行使监督权?(2)拓展民主监督渠道有何重要意义?(3)公民应怎样正确地行使监督权?<七>教学评价成功之处本节学习的有关知识,涉及的实际生活内容较多,教学内容以情境探究为线,引导学生思考、理解。教学中注意了双向互动,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中,自主探索、理解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以及公民应该如何正确行使监督权,从而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存在的问题1、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太少,整堂课上下来内容过于紧凑。2、课堂总结方面,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总结。参考答案:1、D 2、(1)公民可以通过以下合法渠道行使监督权: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2)拓展民主监督渠道,实行民主监督,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3)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自己的监督权;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来源:学+科+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 2.1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 教案Word版.doc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 2.2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 教案Word版.doc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 2.3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 教案Word版.doc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 2.4民主监督:守望共同家园 教案Word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