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综合探究一 从地图上获取信息【学习目标】1. 学会阅读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2. 能从不同类型的地图上获取所需要的信息以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习重点】学会阅读等高线地形图【学习难点】学会从地图上获取所需信息,解决具体的问题学 习 内 容 【课前导学】1. 是一种最基本、最常用的获取区域信息的工具。2.地形图可分为 地形图和 地形图,可以帮助我们对该区域的 有一个大致了解。 3. 是以海平面为起点,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是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4. 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的。它能够直观地告诉我们地势的起伏状况。5. 可以帮助我们对某一地区沿剖面线地带的地势起伏状况有准确的了解。 6.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褐色越深的地方,海拔 ;绿色越浅的地方,海拔 。【课堂探究】1. 读下面的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1)A点、B点、C点的海拔各是多少米?A、B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度是多少米?A、C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度是多少米?A处的地形是什么?(2)比较BA线和CA线两条路线,选择哪条路线登顶比较容易,为什么?(3)请判断图中小河的大致流向。(4)F、H、M三处中哪一处可能发育河流?为什么? (5)假如你沿着图中ELD地带进行一次越野活动,请你根据自己的兴趣设计一条越野路线,并说明设计理由和注意事项。 2.结合课本P19-21,回答下列问题。(1)陈天宇要想了解厦门的具体位置,他应该选择图1-35还是图1-36呢?为什么? (2)陈天宇和父母乘火车到了厦门火车站,他们想乘公交车去厦门大学里的宾馆,他们可以借助什么地图? (3)他们买来了一张厦门旅游图,图上景点众多,请你学做小导游帮助陈天宇,设计一个二日游或者三日游的旅游线路。【课堂检测】一、选择题1.下列各图中, 表示山脊的是( ) A B C D2.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的地方一般坡度( ) A.平缓 B.陡峭 C.均一 D.上缓下陡 3. 对右图的等高线地形图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从东门处上山地势陡峭,路程较近B.从东门处上山地势较缓,路程较远 C.从西门处上山地势陡峭,路程较远 D.从西门处上山地势较缓,路程较近4.右图中最高的山峰的海拔是( ) A.300米以上400米以下 B.400米以上500米以下 C.500米以上 D.正好是400米5.一般地图上表示河流、湖泊的颜色是 ( ) A.黑色 B.蓝色 C.白色 D.红色6.如下图,ABCD四幅等高线图中等高距相同,水平比例尺不同,坡度最陡的是( ) 二、非选择题7.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题目。 (1)将图中的字母填入对应的地形名称中。 山谷 ( ) 山脊 ( ) 缓坡 ( ) 陡坡 ( ) 鞍部 ( ) 山顶 ( ) 悬崖 ( ) (2)海拔最低的等高线的海拔是( )米;海拔最高的等高线的海拔是( ) 米。【知识清单】1.地形图有哪些类型?人们使用地形图有何作用?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的疏密程度与坡度的陡缓有什么关系? 【参考答案】课前学习:1.地图2.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3.海拔、相对高度4. 分层设色地形图5.地形剖面图6.越高、越低 课堂探究:1.(1)1150、600、600、550、550、山顶(2)选BA线爬到山顶容易;因为BA线等高线稀疏,地势比较和缓,为缓坡,而CA线等高线密集,地势比较陡峭,为陡坡。(3)从西南流向东北(4)H处。因为H处是山谷,有汇聚流水、形成河流的可能。(5)线路一:从E点到F点,轻松徒步观光之旅;理由:从E点到F点,坡度平缓,可以较轻松前行,浏览沿途风景,还可以安排些野餐、游戏等活动;注意事项:安排好上下山的时间。线路二:从E点到D点,挑战翻山越岭;理由:从E点到D点,经过陡坡,翻越两座山峰,挑战自我能力;注意事项:准备好登山用具和药品,注意安全。2.(1)图1-36;因为图幅相同的两幅地图,比例尺越大,实地范围越小,图上内容越详细。 (2)厦门城市交通图或者网络上的电子地图。(3)方案一:二日游路线: 南普陀寺→万石植物园天界寺→鼓浪屿日光岩→菽庄花园→郑成功纪念馆 胡里山炮台→白石炮台→台湾民俗村→玩月波假日海岸方案二:三日游路线: 万石植物园天界寺→鼓浪屿日光岩→菽庄花园→郑成功纪念馆 胡里山炮台→白石炮台→台湾民俗村→玩月波假日海岸 南普陀寺→白鹭洲公园→海上明珠观光塔→仙岳公园课堂检测:1.C 2.B 3.A 4.B 5.B 6.B 7.(1)B、C、E、F、G、A、D(2)200、900EFHMDL第二课 乡村与城市乡村聚落【学习目标】1.感受乡村聚落的景观差别、居民生活的异同。2.初步理解影响乡村聚落特征的自热和人文因素。【学习重点】乡村聚落的景观特征、生活内容【学习难点】理解乡村聚落的特征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学 习 内 容 【课前导学】1. 叫乡村聚落,即村落。2.乡村聚落的 、 等反映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3.传统乡村聚落中的 ,往往体现出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 4.由于所处的自然条件的差异,乡村里的人们从事的 各不相同,人们的 也各具特色。【课堂探究】1.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完成下表 乡村聚落分布区域 自然环境特点 洪涝区 干旱地区 水资源短缺 我们的结论: 。 2.比较课文图1—17和18,分析平原和山谷村落的形态 自然环境特点乡村聚落形态 平原 山谷地势崎岖不平 带状分布、规模一般较小 我们的结论: 。3.传统乡村聚落中的房屋的比较 (1)以上的房屋建筑分别是我国的江南民居、傣族的高脚屋、黄土高原的窑洞、草原上的 蒙古包、西亚沙漠地区的村庄和因纽特人的冰屋。请将正确的名称填在图下的方框内。 (2)请任选其中两种你比较熟悉的房屋建筑,说说它的特点及自然环境对它的影响,填在下表内。 房屋建筑特点 自然环境或生产特点 云南傣族高脚屋 西亚沙漠地区的民居 江南民居 尖顶、多窗户 黄土高原的窑洞冬暖夏凉气候干燥,黄土深厚、直立 草原上的蒙古包 圆锥形大帐蓬、便于拆卸 因纽特人的冰屋 半地穴式、呈半球形 我们的结论: 。 4.(1)观察图1—21完成下表 自然条件差异生产方式 A农村 B渔村 C林场 D牧村 (2)我的家乡是一个 ,我的父母从事 (填生产方式)。 (3)我们的结论: 。 5.综合上述探究,你认为影响乡村聚落特征的因素: 。【课堂检测】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聚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有人居住的地方称为聚落 B.聚落可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 C.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D.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劳动和社会活动的场所2.我们一般把聚落分为两大类,它们分别是( ) A.乡村与牧村 B.乡村与渔村 C.乡村与林场 D.乡村与城市3.下列关于乡村聚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气污染和交通拥挤严重 B.居住空间狭小 C.对周围地区的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D.人口少,聚落规模小4.2010年3月12日,卡塔尔(西亚国家)多哈室内世锦赛开幕,参加本次世锦赛的运动员发现多哈的大多数居民墙厚、窗小、色淡,这是( ) A.受地形的影响 B.受宗教的习惯的影响 C.为了抵御冬季的寒冷 D.适应炎热干燥、多风沙的气候5.右图是一种典型的民居,可以看出该居民特别注意( ) ①防寒保暖性 ②通风散热性 ③防潮防湿性 ④防沙防风性 A.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有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①土壤肥沃、适合耕种 ②地形平坦 ③矿产资源丰富 ④水源充足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知识清单】1. 2. 3. 4. 【参考答案】课前学习:1.乡村地区人们的居住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2.分布、形态3.房屋建筑4.生产活动、生活课堂探究:课堂检测:1.A 2.D 3.D 4.D 5.B 6.C第二课 乡村与城市城市聚落【学习目标】1.感受城市聚落的景观差别、居民生活的异同。2.初步理解影响城市聚落特征的自热和人文因素。【学习重点】城市聚落的景观特征、生活内容【学习难点】理解城市聚落的特征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学 习 内 容 【课前导学】1.一般说来, 是在 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影响城市产生的重要因素是有些乡村聚落逐渐出现了 。2.城市特色与功能各异。有的城市作为一个国家的首都,以 为主:有的城市工商业 发达, ;有的城市 积淀厚重,在文化艺术方面富有特色。3.城市居民主要从事 、 、 等方面工作。在休闲时间里,生活方式有 、 、 、 等。【课堂探究】1.观察图1-22和图1-23和下面三幅图,你认为城市聚落的景观有哪些特点? 2.据图1—24,分析北京市拥有哪些功能区,分别给它们命名。(写在书本上)由此,我们的结论: 。 任何一座城市的功能都不是单一的,都是集多种功能于一体。3.比较乡村景观和城市景观的主要差异 ?????? ?乡村 ?????? ?城市 然景观以农田为主,房屋稀疏 建筑物(高度、密度等) 高,密集 自公共实施(类型、数量、便利程度等)类型少、数量少、不过便利 人口(人口数量、人口密度、职业等) 人口数量多、人口密度大、工人 4.你还能说说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的差异吗? 【课堂检测】一、选择题1.我们国四大牧区乡村聚落主要从事的工作是 ( ) A.纺织业 B.饮食服务业 C.畜牧业 D.耕作业2.城市聚落与乡村聚落的差异表现在( )A.乡村的道路较城市狭窄,错综复杂 B.人口的职业构成有较大的差异 C.功能差别,乡村功能较为复杂 D.人口密度不同,乡村人口较稠密3.下列关于聚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A.聚落就是人们休息的地方 B.城市聚落是由乡村聚落演变而来的 C.一般说来,先有城市聚落,后有乡村聚落 D.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是聚落4.按功能划分,被誉为“中国瓷都”的江西景德镇属于( )A.高科技园区 B.居住社区 C.商业社区 D.工业社区5.下列属于城市聚落居民从事的工作是 ( ) A.耕作业和畜牧业 B.工业和服务业 C.渔业和林业 D.副业和建筑业6.下列有关乡村和城市聚落景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城市自然景观改变小,建筑密而高 B.乡村道路纵横交错,网线密集C.城市人口密度大,商店、学校、医院多 D.乡村人们的工作节奏快,文化生活丰富【知识清单】1. 2. 3. 4. 【参考答案】课前学习:1.城市聚落、乡村聚落、商业 2.政治活动、偏重于经济活动、历史文化 3.工业、商业、服务业 4.购物、旅游、在外就餐、听音乐会课堂探究:课堂检测:1.C 2.B 3.B 4.D 5.B 6.D第二课 乡村与城市往来在区域之间【学习目标】1.感受乡村聚落的景观差别、居民生活的异同。2.初步理解影响乡村聚落特征的自热和人文因素。【学习重点】乡村聚落的景观特征、生活内容【学习难点】理解乡村聚落的特征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学 习 内 容 【课前导学】1.调查学校超市的生活用品,了解哪些是本地产的,哪些是外地产的,完成下表。 调查项目 调查内容 本地生产的商品 外地 生产 的商品 商品 名称 商品 产地 2.为什么商店里要出售外地产品?这些产品我们本地为什么不生产? 【课堂探究】1.学校超市调查情况的分析 (1)学生展示调查结果。 (2)我们把某个事件、某个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后,将调查中收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统整理,分析研究的方法叫做 。(社会调查)(3)进行社会调查有很多方法,如 、 、 、 等。同学们刚才取得调查结果的方法是 。 (4)为什么学校超市里要出售外地产品? (5)你知道家里有哪些商品不是我们本地生产的吗? 2.关于区域往来的内容的探究 (1)阅读图1—29、图1-30和图1-31,你发现区域往来的内容有 、 、 等。(2)观察下面两幅图,你发现区域往来的内容还有 、 等。 3.你知道古代中国或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区域合作、交流的事例吗?请你列举,并说明这样做有什么意义? 【课堂检测】1. 山区需要从平原、盆地地区掉进粮食、棉花等农产品;平原地区需要从山区和丘陵地区调进大批林木产品。这表明区域之间需要( ) A.在自然条件上保持一致 B.在经济发展上优势互补C.在文化、信息上保持联系 D.在物产上保持一致 2. 下列不同地域之间的联系中,属于经济交流的是( ) A.浙江余姚的杨梅销往上海 B.浙江温州的居民到四川投资建厂C.北京某大学生在网上查询有关人才市场的信息D.内地青少年代表到香港参加文艺演出3.下列不同地域之间的联系中,属于文化交流的是( ) A.浙江西湖藕粉销往海外 B.江苏某医院专家与美国同行进行网上会诊C.山东省派干部支援西部大开发 D.内地青少年代表到香港参加文艺演出4.“农村需要从城市购进家用电器等商品:城市需要从农村调入大量粮食、蔬菜等农副产品。”这种区域间的联系是( )???A.经济联系? B.文化联系?? C.信息联系??? D.技术联系5.今年浙江省的一些老师到四川省的一个贫困县支教,这说明 ( )A.人们在社区中生活 B.不同类型的社区具有共同点 C.不同的社区规模不同 D.人们往来于区域之间6.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下面四个人的话分别反映了区域之间哪些方面的联系。(1) “下个月我们歌舞团要去澳门演出。” (2) “喂!陈老板吗?我们这里需要一吨山东苹果,请问什么时候到货?” (3)“明年上半年,我要去新疆支教。” (4) “我经常通过教学网站下载教学资源。和其他老师交流教学心得。” 【知识清单】1. 2. 3. 4. 【参考答案】课前学习:课堂探究:课堂检测:1.B 2.B 3.D 4.A 5.D 6.文化、物产、人才、信息。PAGE 3第一课 我的家在哪里从社区看我家【学习目标】1.观察平面图,初步掌握地图三要素。2.运用地图三要素解决实际问题。3. 从自己介绍家乡的活动中,了解家乡环境,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学习重点】掌握地图的三要素【学习难点】运用地图的三要素学 习 内 容 【课前导学】1.比例尺表示 比 缩小的程度。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有: 、 、 。 2.图例是对地图上各种 和 的说明。注记指 的文字说明。3.在地图上人们可以用 定向法、 定向法、 定向法来确定方向。 4.地图的基本要素有 、 、 。 【课堂探究】1. 读右图,回答问题。(1)图中确定方向的方法是____ 。 (2)图中的河流的大致流向是___ ,穿越张家村的公路段的大致走向是 。(3)林地在张家村的____ ___方向,耕地在林地的_____ ___方向。 (4)图中“张家村”“1:12000”分别属于地图语言中的_____ 、 。(5)李家村到张家村先走小路(图中虚线所示)再上公路,量得两地的图上距离为4厘米,则实际距离为________千米。2.仔细比较下列两幅地图,回答问题。(1)两图的比例尺哪一个大?显示的实际范围哪一幅大?两图的显示的内容哪一幅更为 详细? (2)通过对两幅地图的上题比较,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课堂检测】一、选择题1. 指向标定向法中,标出的方向是指向 ( ) A.东 B.南 C.西 D.北2.下列关于比例尺的叙述,正确的有 ( ) ①根据比例尺,在地图上可以算出两点的实地距离 ②比例尺通常可以用线段式、文字式和数字式表示 ③比例尺是表示实地距离比图上距离缩小的程度 ④篇幅大小相同的两幅地图,若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内容越详细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②③3.如果你要绘制一幅你所在的小区地图,用哪种比例尺可使地图上的内容最为详细 ( )A. 0 5千米 B. 三万分之一 C.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40千米 D. 1:350004.杭州位于北京的东南方,则北京位于杭州的 ( ) A. 东南方 B. 西南方 C. 东北方 D. 西北方5.小明所在的学校操场的百米跑道在地图上仅有0.5厘米,请你选出该地图的比例尺 ( ) A.1:100 B.图上一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00米C.1:200000 D.1:2000 【知识清单】 1.地图有哪些基本要素? 2.在地图上确定方向的方法有哪些?【参考答案】1-1-1课前学习: 1.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2.符号、注记、地图上3.一般、指向标、经纬网4.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课堂探究:1.(1)指向标定向法(2)自南向北、东北—西南(3)东南、西(4)注记、比例尺 (5)0.48 2.(1)北京市地图、中国地图、北京市地图 (2)在同样大小的图幅中,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反之,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课堂检测:1.D 2.A 3.B 4.D 5.B 6.略第一课 我的家在哪里在社区中生活【学习目标】1. 知道社区的各个功能,感受社区的生活2.关注自己所在社区周围的生活环境,逐步形成热爱家乡、关心家乡的主人翁意识。【学习重点】社区的功能【学习难点】增强自己对所在社区的认同感学 习 内 容 【课前导学】1.社区具有 、 、 、 等方面的服务功能。2.生活在社区中,人们能感受到社区具有的各种功能,还能享受丰富多彩的 。【课堂探究】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晚饭后,居住在某市大洋社区的小明同学下楼散步。他先在健身场所活动活动筋骨,然后去服务中心的超市买了一瓶水,途中遇见几个保安在巡逻,小明开心地笑了。(1)从材料中,你感受到小明所在的社区具有哪些功能?请举例说明。 (2)你觉得小明为什么开心地笑了? (3)小明在开心之余应该为自己的社区做些什么? 2.为了让我们的社区更加和谐美好,请那你做一个调查,回答下列问题。 (1)你生活的社区有哪些公共设施?这些设施有何作用? (2)这些设施是否得到了很好的利用和保护?你还希望增加哪些设施? (3)我们生活的社区在发展,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请你找出社区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合理化建议。 【课堂检测】一、选择题1.某小区车位的划分、车辆停放都有明确的规定,这反映了社区的(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管理功能 2. 元宵节,农村中搭起戏台唱社戏,这说明社区具有( ) A.政治功能 B.管理功能 C.文化功能 D.经济功能3.我们村子的居民参加市人大代表选举,这体现了社区( ) A.政治功能 B.管理功能 C.文化功能 D.经济功能4.如果你发现你所在的社区居民在社区内乱倒垃圾,污染了环境,你应该( )A.装作没看见 B.不闻不问,照常生活 C.搬到别的小区去 D.给社区居民发倡议书,号召大家文明生活,努力改善环境5.下列关于社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居民多,高楼林立是城市社区区别于农村社区的一个特点 B.同一社区中的居民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 C.同一社区内的居民交往相对密切 D.自然环境会影响社区生活,而人文环境不会影响社区生活【知识清单】1.社区有哪些功能?1-1-2课前导学:1.政治、经济、文化、管理 2.社区生活。课堂探究:1.(1)“在健身场所活动活动筋骨”体现文化功能;“去服务中心的超市买了一瓶水”体现经济功能;“几个保安在巡逻”体现管理功能(2)自己居住的小区设施齐全、生活方便、安全有保障(3)言之有理即可。 2.略。 课堂检测:1. D 2. C 3. A 4. D 5. DPAGE 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乡村聚落.doc 城市聚落.doc 往来在区域之间.doc 第一课 我的家在哪里(学案).doc 综合探究一.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