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17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质量检测参考答(11.15)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有24小题,共48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DAAADBBACD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ADCCCDABAD题号21222324答案BCC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6小题,按序为7分、9分、12分、10分、14分,共52分)25.(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 (1)中国共产党成立;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延安革命根据地建立;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抗日战争胜利;重庆谈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少写出三个)(3分)(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2分)(3)国共之间进行了十年的内战基本结束,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2分)26.(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转变:从不抵抗到坚决抵抗。(2分)(2)西安事变和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2分)(3)南京大屠杀;组建731细菌部队;发动细菌战、毒气战;潘家峪惨案;轰炸后方城市,大扫荡和“三光政策”。(至少写出两例)(2分)(4)不认同。(1分)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的抗战。(2分)2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①三角形代表三国同盟(或同盟国)(1分);外圆代表三国协约(或协约国)(1分)②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2分)(2)1942年初,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建立,彻底改变了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1942年开始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并最终胜利,不仅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阿拉曼战役,是北非战场的转折点;中途岛海战,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写出两例史实名称并阐述影响,每例2分,共4分。)(3)作用: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或作为东方主战场的中国战场,始终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或中国坚持对日作战,大大缓解了美、英、苏在太平洋战场和欧洲战场上的压力。)(2分)(4)两次世界大战都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战争浩劫,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和破坏程度远远超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人类文明进程遭遇重大挫折)(2分)。28.(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926年,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后进行北伐战争,沉重打击了反动军阀和外国列强;(2分)1937年,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实现全民族抗战。(2分)(2)辛亥革命。(1分)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和制政府,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2分) (3)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2分)新中国的诞生(1分)29.(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答:(1)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各1分,共3分)(2)①陈独秀创办《新青年》,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发起了新文化运动,从而唤醒了国家及人民。(回答时要有人物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贡献史实,才能得分,共2分)②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特别中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了极大解放,从而更加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整个社会,让军阀混战中的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2分)(3)①南昌起义(1分)②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2分)③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国民党政权的跨台,其残余势力退守台湾。(2分)(4)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全国人民携手团结,共同奋斗;(2分,学生的感悟从材料中得出,言之有理即可)2017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历史与社会质量检测卷(11.15)考生须知: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必须在答题卷的对应答题位置上答题,写在其他地方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题,每小题2分,共48分。请选择各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学生们喜欢用这样的语言来形容某个国家:“这是一个奇妙的国家,它要么拷问世界,要么拷打世界。当它用思想来拷问世界时,它是伟大的;当它用战争来拷打世界时,便有了上个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这个国家是( )A.俄国 B.日本 C.美国 D.德国2.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截图属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示意图的是( )A B C D3.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革新道路上的“量变”,辛亥革命是个“飞跃”。这里的“飞跃”指的是辛亥革命( ) A.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C. 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4.下图年代尺所示历史时期中,国共两党处于合作关系的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与以往资本主义统治政策相比,罗斯福新政主要“新”在( )A.调整和维护资本主义政策 B.促进市场经济自由发展C.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 D.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6.胡适曾说:“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从报》,一是《新青年报》。”其中《新青年》所创造的“新时代”是指( )A.君主立宪时代 B.民主科学时代 C.尊孔复古时代 D.民主共和时代7.有一首歌中唱到:“……陕甘军民传喜讯,?征师胜利到吴起。?南北兄弟手携手,?扩大前进根据地。”这一歌词内容反映的史实是( )A.北伐战争,击溃军阀 B.会师陕甘,长征胜利 C.国共合作,合力抗日 D.渡江战役,南京解放8.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全面启动,五四运动是第一场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这里“补课”、“起点””的含义分别是( )A.明确反对帝国主义,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B.明确反封建,实现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斗争C.彻底反帝反封建,无产阶级政党开始领导革命D.继续宣扬民主科学,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9.下列历史事件及影响搭配正确的是( )①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②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③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④中共一大——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10. 右图是20世纪某时期的一幅标语。该标语反映的历史背景是( )A.甲午战争结束后,半殖民地化加深B.巴黎外交失败后,五四运动爆发C.国共合作破裂后,南京国民政府建立D.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三省沦陷11. 澳大利亚驻华记者居住北京时间为1897-1920年,下列最有可能是他居住北京期间看到的是( ) ①国民革命军胜利北伐的新闻报道 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标语照片 ③宣传“民主”“科学”思想的报刊 ④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的文件 A.②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12.标志着二战规模不断扩大的事件是( )①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②德国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③德国占领法国,空袭英国; ④美国对日本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3.学习历史需要有清晰的时序感。小王同学绘制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年代尺”,请帮他在其中的①处填上相应的内容( )A.《三国同盟条约》签订 B.日本偷袭珍珠港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D.雅尔塔会议召开14.会议确定了“盟军相互配合完全击败德军的军事计划,……战后建立联合国。”依据材料判读,这次会议是( )A.开罗会议 B.德黑兰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波茨坦会议15.“如果对中国命运应负重大责任的国民党确有结束一党专政与在野党团结合作的诚意,毛泽东此行(前往重庆)……将可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件。”毛泽东此行是为了( )A.参加中共一大 B.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C.争取和平民主 D.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16.西安事变和重庆谈判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两者的相似点有( )①张学良将军都直接其中 ②中国共产党都作出了积极的努力③国共都初步达成了反对内战的意向 ④都预示着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A.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17.下列符合右侧材料中“基本任务”的军事行动是( )A.挺进大别山 B.发动辽沈战役 C.解放北平 D.解放南京18.在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期间,毛泽东经常彻夜不眠地工作。对此,周恩来感慨道:“毛泽东在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里,指挥了规模最大的革命战争。”这里的规模最大的革命战争“是指( )A.渡江战役 B.三大战役 C.百团大战 D.平型关大捷19.下列会议内容或影响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革命道路的历程,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确定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②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③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④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A. ②①④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①③④ D. ②④①③20.我国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了历史。”站在南京城墙的废墟上,我们可以“读到”的历史包括( )①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③中共二大召开 ④蒋家王朝的灭亡A.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21.“乡村包围城市的时期已经完结,从现在起,必须实现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这是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一次重要会议上的讲话。这次会议是( )A.中共七大 B. 七届二中全会 C. 中共八大 D. 八七会议22.2017年有许多周年纪念事件定格在时间轴上,留下了永恒的记忆。下面时间轴空缺处应该是( )A.黄埔军校建立B.中共一大召开C.南昌起义D.会宁会师23. 教育部提出要在教材中要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这样的改变能( )①增加中华民族抵抗日本侵略的时间 ②突显东北军民对抗日战争的巨大付出 ③更全面诠释中华民族的抗战历程 ④强调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24.为了纪念在中华民族百年奋斗过程中牺牲的无数先烈而兴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下层四周嵌有八块巨大的汉白玉浮雕:①虎门销烟;②金田起义;③武昌起义;④五四运动;⑤五卅运动;⑥南昌起义;⑦抗日游击战;⑧胜利渡长江。这些浮雕所反映的事件,属于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有( ) A.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③④⑤⑥⑦⑧ C.④⑤⑥⑦⑧ D.⑤⑥⑦⑧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6小题,按序为7分、9分、12分、10分、14分,共52分)25. (7分)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立96周年,周军编写了一首诗歌: 上海的小楼到南湖起航,引领着革命的正确方向;南昌的枪声到巍巍井岗,壮大这人民的武装力量。宝塔山的晨曦洗掉风尘,中国大地迸发星火闪亮;西安谈和共赴抗日前线,取得百年首次的大胜仗。深入虎穴求和平蒋丧约,五星红旗迎来崭新世界。(1)请你说说诗中所提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几个重大事件。(至少3则)(3分)(2)“从上海的小楼到南湖起航”给中国革命带来什么影响?(2分)(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什么重要意义?(2分)26.(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36年10月21日,蒋介石对张、杨(指张学良和杨虎城)进行训话,一再强调,要分清敌人的远近,事情的缓紧。不“安内”,而轻言抗日,便是是非不明。 ——《中华民族抗日全史》“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1)结合材料一,分析说明国民政府的对日政策发生了怎样的转变?(2分)材料二:九(1)班黄鹏制作的中国抗日战争重大事件年代尺 (2)请你把图中的①、②对应的重大事件填写完整。(2分)材料三: ……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书不胜书。现在这个万恶的敌人,已经被中苏美英的联合力量所打倒了……-----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的胜利》(3)列举二个史实说明材料三中日本帝国主义是个“万恶的敌人”。 (2分)(4)你认同社论中对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根本原因的分析吗?请说明理由。(3分)27.(12分)20世纪上半期短短50年内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了深重的灾难。痛定思痛,我们必须牢记战争教训,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1) 图中的三角形和外圆分别代表的军事集团名称是什么?(2分)说出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2分)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法西斯侵略与反法西斯侵略的战争,是正义战胜邪恶的战争。(2)1942年是“正义战胜邪恶”的关键一年,请用两例史实加以说明。(4分)材料三:中国作为亚洲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抗击了70%的日本侵略军,最终以3500多万儿女捐躯为代价,战胜了日本法西斯。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2分)材料四: 项目战争 参战国家和地区卷入人口伤亡人数经济损失第一次世界大战30多个15亿左右3000多万3000多亿美元第二次世界大战80多个20亿左右9000多万4万亿美元(4)上表有关数据,说说你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2分)28.(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一中的两张图片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4分)材料二:沿着复兴路,共筑“中国梦”。六集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浓缩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历程。【千年巨变】 中国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巨变”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为什么这是“历史性巨变”?(3分)材料三:【中国新生】 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3)请你说说让中国人民“站起来”的道路和标志事件分别是什么?(3分)29.(14分)近现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1教育网材料一:在唤醒中华民族萌发出中国梦的过程中……他们曾经学习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他们曾经寄希望于封建君主的“维新新政”……他们曾经渴望通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以创建像西方那样的民主共和国……。 ——《百年追梦与民族自强》(1)从材料一中,可看出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进行了哪些探索活动?(3分)材料二: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军阀割据……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2)试以当时某位新知识分子为例,用史实说明他们是如何“唤醒国家及人民”的?(2分)为什么会有人把这场社会变革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2分)材料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图一 图二 图三1949年4月23日(3)图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1分)结合图二材料,试列举正面战场、敌后战场发生的著名战役各一例(2分)图三所示的时间,有什么标志性意义?(2分)(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所获得的历史认识和感悟有哪些?(2分) 2017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质量检测答题卷(2017.11.15)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有24小题,共48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题号21222324答案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6小题,按序为7分、9分、12分、10分、14分,共52分)25.(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3分)(2分)(2分)26.(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2分)(2分)(4)(3分)2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① ② (4分)(2分)(2分)28.(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4分)(3分)(3)(3分)29.(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4分)(5分)(4) (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参考答案.doc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戴村片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与社会.docx 答题卷.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