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学案:第4讲 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9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学案:第4讲 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资源简介

第4讲 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最新考纲
考纲解读
考法指南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等特征。
2.分析昼夜更替产生的原因,掌握晨昏线的判读与应用。
3.分析地方时差产生的原因,掌握地方时、区时、日期变更的计算。
4.理解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解释相关的地理现象。
以区域图、光照图或热点事件为切入点,考查地方时、区时、日期的计算,晨昏线的判读及应用,是本讲内容的主要考查形式和方向,如2015全国卷ⅡT8。
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1.方向:自西向东(如图A)。
(1)从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如图B)。
(2)从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如图C)。
(3)东经度增大的方向,西经度减小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方向。
2.周期:1个恒星日(23时56分4秒)。
3.速度
(1)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等,约为15°/时。
(2)线速度:随纬度增大而减小。
(1)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运行的角速度与地面对应点的角速度相同,均为15°/h,卫星运行的线速度大于地面上对应点的线速度。
(2)航天发射基地应选择在自转线速度较大(纬度低、海拔高)的地区,并且向东发射。 
[自我检测]
读地球自转速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线速度变化规律: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上线速度最大; 纬线上线速度为赤道的一半, 线速度为0。
(2)角速度分布规律:除极点外,各地角速度都 ,均为 。
(3)由变式图b可知:
①纬度相同的两点,自转线速度 ,但是图中A、B两点线速度不同,最可能的影响因素是 。
②从等值线的排列可以判断,图示区域位于 半球;从等值线的数值大小可以判断,该区域位于 和30°N之间,位于 纬度地区。
③从等值线弯曲状况看,A处凸向数值小的方向,线速度 ,说明地势 ;而B处则相反。
答案:(1)赤道 60° 极点
(2)相等 15°/h
(3)①相同
海拔 ②北 60°N 中 ③大 高
考向 地球自转速度
1.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因素
因素
影响
关系
纬度
纬度相同,线速度相同;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
负相关
海拔
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正相关
2.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小的应用
(1)判断南、北半球
由北向南,线速度越来越大的为北半球;越来越小的为南半球。如上图位于北半球。
(2)判断纬度带
自转线速度
如上图位于中纬度。
(3)判断地势高低
地球自转等线速度线凸向低处说明线速度比同纬度其他地区大,即地势较高(如上图中A处可能为山地、高原等);地球自转等线速度线凸向高处,说明线速度比同纬度其他地区小,即地势较低(如上图中B处可能为谷地、盆地等)。
(2018·郑州模拟)根据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及海拔关系图,完成1~2题。
1.关于图中e点和其余四点线速度和所在纬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
A.e点线速度比a点大,说明e点纬度一定比a点低
B.e点线速度比b点大,说明e点纬度一定比b点低
C.e点线速度比c点小,说明e点纬度一定比c点低
D.e点线速度比d点小,说明e点纬度一定比d点低
2.下列关于地球陆地表面自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角速度也越大
B.同纬度,海拔变高,线速度变大,角速度不变
C.同海拔,纬度变低,角、线速度变大
D.同经度,角、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解析:第1题,e、a相比,e点线速度大、海拔高,其线速度大,有可能是海拔高导致的,故A错误。e、b相比,e点海拔低,线速度大,说明其纬度一定低于b点,故B正确。e、c相比,e点线速度、海拔均小于c,说明e点纬度有可能等于或高于c,故C错误。e、d相比,e点海拔高但线速度小,说明纬度一定高于d点,故D错误。第2题,地球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在海拔相同的情况下,纬度越高,自转的线速度就越小;在纬度相同的情况下,海拔越高,自转的线速度就越大;在地球上,除极点外角速度都相等,故B项正确。
答案:1.B 2.B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学生用书P21]
1.产生昼夜交替
(1)图中甲为夜半球,乙为昼半球,为晨线。
(2)成因: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也就不断地交替。
(3)周期:1个太阳日,即24小时。
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
(1)昼夜现象是一个静止的概念,它不涉及地球的运动,而是由于地球“不透明、不发光,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这一特性决定的。
(2)昼夜交替是一个动态概念,它主要是由地球自转导致昼夜不断交替而产生的。 
2.产生时差
(1)地方时
①定义:因不同经度而出现不同的时刻,东早西晚。
②特点:同一条经线上的各地,地方时相同;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2)时区和区时
①时区:全球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
②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从7.5°W到7.5°E划分为一个时区,叫中时区。
③在中时区以东,每隔15°划分为一个时区,依次为东一区至东十一区;在中时区以西,每隔15°划分为一个时区,依次为西一区至西十一区。
④东西十二区各跨7.5°,合为一个时区。
(3)区时: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该时区的区时。相邻的两个时区区时相差1小时。
(4)日界线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
(1)偏转原因:地球自转产生地转偏向力。
(2)偏转规律: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转。(如上图所示)
(3)产生影响:地转偏向力在气流和水流的水平运动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自我检测]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南北半球:图乙为 半球,图丙为 半球。
(2)判断晨昏线:为 线,为 线,为 线,为 线,为 线。
(3)判断地方时:图甲中O点地方时为 时;图乙中A点地方时为 时,B点地方时为 时;图丙中A点地方时为 时,B点地方时为 时。试写出判断依据: 。
(4)计算地方时:图甲中A点地方时为 时,B点地方时为 ;图乙中P点地方时为 时;图丙中Q点地方时为 。
(5)计算区时:三图中的北京时间分别是图甲 时,图乙 时,图丙 时。
(6)判断日期界线:三图中的日期分界线除180°经线外,还有图甲 经线,图乙 经线,图丙 经线。
(7)判断水平运动物体偏向:图甲中有一从A到C水平运动的物体,其偏转规律是向 偏(左或右)。
答案:(1)北 南
(2)晨 昏 晨 晨 昏
(3)6 18 6 6 18 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
(4)12 0时或24时 12 0时或24时
(5)8 2 20
(6)0° 90°E 180°
(7)右
考向一 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
1.地方时的计算
地方时的计算依据:地球自转,东早西晚,1度4分,东加西减。求地方时的步骤与规则如下图所示:
2.区时的计算
在进行地方时、区时的计算时,尽量要按照东(经度或时区)早西(经度或时区)晚的原则,尽可能不跨越日界线;在跨越日界线时,一定要注意日期的变更。 
3.与行程(运动)有关的时间计算
例如:若有一架飞机某日某时从A地起飞,经过m小时到达B地,求飞机降落到B地的时间。
可以用两种公式计算:
(1)降落到B地的时间=起飞时A地的时间±时差+行程时间(m)。
(2)降落到B地的时间=起飞时A地的时间+行程时间(m)±时差。
注意:“±”选取原则为东加西减。
运用数轴法进行时间的计算
(1)画轴
①东经度在东,西经度在西,自西向东,西经度越来越小,东经度越来越大。
②中时区在中间,东时区在东,西时区在西,自西向东,西时区数由12递减到1,东时区数由1增大到12。
(2)定点:将已知点和所求点标在轴的相应位置
例如:当东八区为6月9日20时时,求35°W的地方时。
解题:因东八区的区时使用的是120°E的地方时,即已知点为120°E,求的点为35°W,图解如下:
(3)定差
①确定两地的经度差,如上图中A、B两地的经度差为35°+120°=155°。
②确定时间差,即155°×4分钟/1°=620分钟,转化成为10小时20分钟。
(4)定值
①定向:求的点位于已知点的西边,取“-”。
②如上图中所求的35°W的地方时=6月9日20时-10小时20分钟=6月9日9时40分。
注意:若进行区时的计算,可将定点改为定时区,其他参照地方时的解题方法。 
考向二 日期的变更和计算
1.明确日界线的类型
日界线
自然日界线
人为日界线
经线
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
180°经线
日期
分割
特点
0时所在经线时刻在变,该线在地球表面自东向西移动
180°经线在地球表面的位置不变
2.明确日期的变更特点
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过0时经线日期要加一天,过国际日界线日期则要减一天。如下图所示:
(1)经线展开图示
(2)极地投影图示
3.确定日期范围
(1)新的一天范围,从0时所在经线向东到180°经线。
(2)旧的一天范围,从0时所在经线向西到180°经线。
4.计算日期比值
(1)新的一天占全球的比值=新的一天所跨经度数/360°。
(2)旧的一天占全球的比值=旧的一天所跨经度数/360°。
(3)新旧两天的比值=新的一天所跨经度数/旧的一天所跨经度数。
(2015·高考全国卷Ⅱ)1996年我国与M国签订海洋渔业发展合作规划,至2010年我国有20多家沿海渔业企业(总部设在国内)在M国从事渔业捕捞和渔业产品加工,产品除满足M国需求外,还远销其他国家。下图示意M国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题。
1.如果都以当地时间8:00-12:00和14:00-18:00作为工作时间,在M国的中资企业若在双方工作时间内向其总部汇报业务,应选在当地时间的(  )
A.8:00-9:00      B.11:00-12:00
C.14:00-15:00 D.17:00-18:00
解析:选A。M国国土大部分位于0°经线和10°W经线之间,主要属于中时区,与北京时间相差8个小时。当地时间是8:00-9:00时,北京时间为16:00-17:00,都处在工作时间,故选A。
(2018·承德模拟)2017年3月26日当地时间20:30-21:30,全球有超过160个国家和地区的7 000多座城市、数亿公民陆续熄灯1小时,参加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倡导的“地球一小时”活动。读图,完成2~3题。
2.当悉尼(151°E)开始活动时,世界时为(  )
A.26日20:30 B.26日10:30
C.27日20:30 D.27日10:30
3.当图中“今天”为3月26日时(  )
A.没有城市参加“地球一小时”活动
B.大多数城市参加了“地球一小时”活动
C.仅少数城市参加了“地球一小时”活动
D.所有城市参加了“地球一小时”活动
解析:第2题,据材料可知,26日当地时间20:30-21:30,悉尼(151°E)开始活动时,世界时是中时区的区时,两地相差10个小时,且悉尼早于世界时10个小时,故当悉尼(151°E)开始活动时,世界时为26日10:30。第3题,当图中“今天”为3月26日时,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逆时针,“今天”的时间范围为0时到6时,没有城市参加“地球一小时”活动。
答案:2.B 3.A
(2018·河北重点高中联考)我国某中学天文观测地理兴趣活动小组经常观察天空中的恒星运动,该小组某学生于北京时间2017年9月23日21时看到织女星正好位于天顶,此时该地刚刚日落。如图为此时北极星和织女星的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4.该地可能位于(  )
A.北京 B.黑龙江
C.新疆 D.西藏
5.该学生于2017年9月25日在同样的位置再次观测到织女星位于天顶,此时北京时间为(  )
A.21时整 B.21时3分56秒
C.20时56分4秒 D.20时52分8秒
解析:第4题,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北京时间21时时,该地刚刚日落,其地方时为18时,则其位于75°E,结合该地位于北纬40°,可知应在新疆。第5题,地球自转一周(恒星日)的时间为23小时56分4秒,因而在25日再次观测到织女星位于天顶的时间为20时52分8秒。
答案:4.C 5.D
核心素养提升
常考图表(三) 晨昏线图的判读
[学生用书P24]
晨昏线是太阳照射地球表面所形成的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它由晨线和昏线组成,故又称为晨昏圈。晨昏线是太阳光照图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隐含的诸多地理信息是我们判读太阳光照图的重要突破口。在不同的光照图中晨昏线的形态不一样,有的图只显示晨线或昏线,有的图显示晨线和昏线的一部分,有的图显示整个晨昏线。
■判读方法
获取信息
解读信息
读关键信息,辨南、北半球
根据图中N和S、自转方向、东西经度变化、海陆分布等信息,确定南、北半球,如图2为南半球俯视图
据自转方向,辨晨线和昏线

观晨昏线与赤道交点,判断地方时
据晨昏线与经线关系,判断二分二至日
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为二分日; 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为二至日
■典题示例—————————————————
(高考海南卷)下图中的斜线示意晨昏线。甲地经度为15°E。假定西五区区时为6日0时20分。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甲地时间为(  )
A.5日5时20分
B.6日6时20分
C.6日5时20分
D.5日6时20分
(2)当日下列城市白昼最长的是(  )
A.悉尼         B.上海
C.雅加达 D.莫斯科
[审答流程]
[标准答案] (1)B (2)D
■学以致用—————————————————
(2018·东营模拟)下图中纵横相交线分别为经线和纬线,两斜交线为晨昏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各点随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的分别是 、 。
(2)若A点为黑夜,则该图反映的是 (节气)的日照状况,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 ,北京时间是 (不需填日期),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的范围是 。
(3)若B点为黑夜,则图中各点中地方时为6点的是 ,请用阴影表示出夜半球范围。
(4)某日A、C、E三点同时看到日出,则该日图中各点中发现太阳从其正东方升起的有 。
(5)某飞机从C地飞往D地,途中飞机上的乘客发现太阳始终处在地平线上不升也不落,则整个飞机历时 小时,共飞行约 km。
解析:(1)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各地相等;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同一纬度海拔相同的情况下线速度相同。(2)若A点为黑夜,则该图北半球各地夜长昼短,北极圈及其以北是极夜,是北半球的冬至;此时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图示180°经线是夜半球的平分线,即午夜0:00,则0°经线是正午时刻,故太阳直射点位于(0°,23°26′S);北京时间是120°E的地方时,此时是20:00,因180°经线是0:00,全球与北京都在同一天。(3)若B点为黑夜,图示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夜,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D点位于晨线,又在赤道上,其地方时为6:00;阴影表示夜半球,如下图所示:
(4)若某日A、C、E三点同时看到日出,则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均日出正东方。(5)C、D都在赤道上,C、D间经度相差90°,时差是6小时;若某飞机从C地飞往D地,途中飞机上的乘客发现太阳始终处在地平线上不升也不落,说明飞机飞行速度与地球自转速度一致,即从C到D用的时间也就是6小时;赤道上经度1°相距约111 km,飞机飞行距离约为90×111 km=9 990 km。
答案:(1)C与D A与B
(2)冬至日 (0°,23°26′S) 20:00 全球
(3)D 画图略
(4)A、B、C、D、E
(5)6 9 990或10 000

选择题
读下面的日照图,完成1~2题。
1.关于图中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下一刻D点将进入白昼
B.C在昼半球
C.D、E两点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D.AB是昏线
2.此时,地方时为0:00的经线是(  )
A.120°E          B.100°W
C.20°W D.60°E
解析:第1题,由图中信息可知,C在夜半球,D、E两点的自转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不同,AB是晨线。第2题,由图可知180°经线的地方时为8:00,故地方时为0:00的经线为60°E。
答案:1.A 2.D
(2018·佛山一中模拟)读某日晨线图,a、c两点为晨线的顶点,b点为晨线的中点,晨线在地球上为西北—东南走向,b点的经度为50°E。据此回答3~4题。
3.根据图中信息,判断此时有关各地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国际标准时间是2时40分
B.a点地方时是12时
C.b点地方时是14时
D.c点地方时是0时
4.假设一自然运动的物体从a点过b点到c点,其运动过程中的方向偏转表现是(  )
A.东—西—东 B.西—东—西
C.右—不偏转—左 D.左—不偏转—右
解析:第3题,ac为晨线,b点为晨线的中点,因此b点应位于赤道上,b点的地方时应为6时;b点所在经线的经度为50°E,根据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计算出国际标准时为2时40分。a、c两点为晨线的顶点,则a点地方时为0时,c点地方时为12时。第4题,ab段位于北半球,bc段位于南半球,b点在赤道上,在北半球运动的物体向运动方向的右侧偏转,在南半球运动的物体向运动方向的左侧偏转,赤道上不偏转。
答案:3.A 4.C
(2018·湖南师大附中月考)我国有一艘科学考察船进行国土资源调查时,停泊在某海域。当地凌晨2时44分(北京时间3时)从船上测得北极星的地平高度为10°。据此回答5~6题。
5.该船所在的地理位置是(  )
A.(10°N,112°E) B.(10°N,116°E)
C.(10°S,116°E) D.(10°N,124°E)
6.此时属于东半球且与该船所在地点属于同一日期的范围,约占全球的(  )
A.大于1/2 B.大于1/3
C.小于1/4 D.小于1/5
解析:第5题,根据从船上测得北极星的地平高度为10°判断当地纬度为10°N。当地时间为2时44分,北京时间为3时,两地相差16分钟,说明当地比北京的经度小4°,为116°E。第6题,根据上题解析可知,该船位于新的一天和东半球。此时北京时间为3时,则可求得0时经线为75°E。即75°E向东到160°E为新的一天且属于东半球,其所跨经度范围为85°,小于全球范围的1/4。
答案:5.B 6.C
晨昏线即晨昏圈,指地球上昼半球和夜半球之间的分界线,是地球上的大圆。二分日,全球昼夜等长;二至日,它同经线交角最大,全球昼夜长短差值最大;由于大气散射作用和太阳视半径的存在,它实际上比大圆略小。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半球图的一部分,箭头表示洋流的流向。读图完成7~9题。
7.此时,北京时间最有可能是(  )
A.2时 B.12时
C.14时 D.20时
8.图示晨昏线(  )
A.呈西北—东南走向
B.属于晨线
C.实际位置要偏向东南
D.在地面上不断移动,其周期为1个恒星日
9.图示时期(  )
A.乙地的白昼比甲地长
B.甲海域沿岸地区森林火险等级高
C.巴西高原正值雨季
D.长江口附近海水盐度处于高值期
解析:第7题,读图可知,图示区域为北半球,晨昏线与极圈的切点位于90°E,印度洋中的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表明北半球正值夏季,北极圈内为极昼,则90°E为0时,故北京时间为2时。第8题,图中晨昏线呈东北—西南走向,结合上题可判定其为昏线;由于大气散射作用和太阳视半径的存在,地球上昼半球略大于夜半球,晨昏线实际上要向夜半球一侧偏移,即图示晨昏线实际位置要向东南偏移;晨昏线是太阳照射地球形成的,其移动周期为一个太阳日。第9题,此时北半球为夏季,甲海域沿岸地区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因而森林火险等级高。
答案:7.A 8.C 9.B
(2018·嘉峪关一模)下图阴影部分表示7月7日,非阴影部分表示7月8日,每条经线之间的间隔相等,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据此完成10~12题。
10.此时,A点的区时是(  )
A.7月8日12时 B.7月7日24时
C.7月8日6时 D.7月8日16时
11.此时,北京时间是(  )
A.7月8日15时 B.7月8日14时
C.7月8日20时 D.7月8日18时
12.有关A、B、C三点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点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三点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相同
C.三点角速度相同,线速度B点大于C点
D.三点线速度相同,角速度A点大于B点
解析:第10题,国际日界线和自然日界线分别为180°经线和0时经线;顺地球自转方向,过180°经线日期减一天,反之,加一天;顺地球自转方向,过0时经线,日期加一天,反之,减一天,据此和题意,判断(如图):
0时经线为90°W,A点(0°)为6时(东加西减:经度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第11题,由上题得出:0时经线为90°W,则北京时间(120°E经线的地方时)为14时。第12题,全球除极点外自转角速度均为15°/时,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角速度和线速度均为0。A、B、C三点角速度相等,纬度由低到高为A、B、C,故线速度为A>B>C。
答案:10.C 11.B 12.C
(2018·黑龙江双鸭山一模)下面图1为地球球面局部图,图中APB弧上太阳高度为0°,AQB弧上各地“坐地日行八万里”,P、Q均位于所在弧的中点,PQ弧度数为100°。读图,完成13~14题。
13.若此刻全球同庆“五一”国际劳动节,且PQ弧位于夜半球,则图示区域在(  )
A.东半球 B.西半球
C.北半球 D.南半球
14.若图2显示图1中某条弧线各点随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变化,那么这条弧线是(  )
A.APB弧 B.PQ弧
C.BQ弧 D.AQB弧
解析:第13题,图中APB弧上太阳高度为0°,说明APB弧为晨昏线的一部分,AQB弧上各地“坐地日行八万里”,说明AQB弧为赤道的一部分。因P、Q均位于所在弧的中点,且PQ弧度数为100°,则极点位于PQ弧上。“五一”国际劳动节,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若PQ弧位于夜半球,则图示区域位于南半球,图示区域跨东西半球。第14题,图2显示该弧线上其中一点线速度为0,则该点为极点,故只有B项正确。
答案:13.D 14.B
(2018·山师附中一模)下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部分地区投影图,图中阴影部分为m日,空白部分为(m+1)日。读图,完成15~16题。
15.P点的经度和地方时分别为(  )
A.90°E,6时 B.90°W,6时
C.90°E,18时 D.90°W,18时
16.此时北京时间为(  )
A.m日22时 B.m日16时
C.(m+1)日14时 D.(m+1)日8时
解析:第15题,日界线有自然日界线(0时经线)和人为日界线(180°经线)两条。自东十二区(180°经线西侧)向东进入西十二区(180°经线东侧)减1天,图中阴影部分比空白部分晚一天,则判断图示地球呈顺时针自转,P点位于90°E,位于0时经线以东90个经度,时间早6个小时。第16题,由上题知90°E为(m+1)日6时,则北京时间(120°E地方时)=(m+1)日6时+(120°-90°)÷15°/时=(m+1)日8时。
答案:15.A 16.D
(2018·盐城期中)左下图为某游客坐在江西三清山海拔1 800多米的山头,通过延时技术拍摄的“巨蟒出山”美境图,右下图为放大后的星迹图。据图完成17~18题。
17.图中L1和L2分别为甲、乙两颗星星的延时视运动轨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星迹方向呈逆时针旋转
B.甲星距地球近,乙星距地球远
C.甲星是恒星,乙星是行星
D.甲星和乙星围绕北极星公转
18.若摄影者用同样的技术,同时到北冰洋沿岸拍摄,得到的星迹图与上图相比(  )
A.看到的星空相同
B.星迹视运动的角速度变大
C.看到的星迹更多
D.星迹旋转中心位置更高
答案:17.A 18.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