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18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中检测卷历史与社会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小题,20分。将正确的答案填涂到答题卷的相应位置)24.大河流域是孕育人类文明的摇篮。下列选项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A.尼罗河流域——古印度——甲骨文B.两河流域——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C.印度河、恒河流域——古埃及——金字塔D.黄河、长江流域——中国——种姓制度25.文字的发明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下列选项中,( ▲ )发展成为当今世界流传最广和最通用的文字。A.象形文字 B.楔形文字 C.腓尼基字母文字 D.甲骨文26.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分裂时期,也是第一个大变革时期,更是一个大发展时期。这一时期,促进“大发展”的因素有( ▲ )①铁农具的使用 ②井田制的推行 ③牛耕技术出现 ④青铜农具的使用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7.有个欧洲人说他不出国,就能游览地中海沿岸各地风光。据此推断,他应该生活在( ▲ )A.罗马帝国时期 B.罗马共和国时期 C.亚历山大帝国时期 D.阿拉伯帝国时期28.某班历史学习小组开展“古希腊——西方文明之源”主题探究活动,下列与此主题无关的是( ▲ )①《荷马史诗》 ②《天方夜谭》 ③《掷铁饼者》 ④《十二铜表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9.古希腊雅典城邦的公民大会是其最高权力机关,决定内政、外交、和平与战争等重大事务。你认为参与公民大会的人应该是( ▲ )A.所有公民 B.成年女性 C.成年男性公民 D.外邦人30.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因反对教会、批判神学而被捕入狱,最后被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的火刑柱上。在中世纪,经常会有像布鲁诺这样的人被视为“异端”而受到教会的审判。这一现象说明( ▲ )A.中世纪时,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森严 B.西欧封建国家管理权力比较分散C.教会是中世纪欧洲最大的土地所有者 D.在精神文化领域,神权凌驾一切31.欧洲有一句名谚:“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克人的手。”其中对“阿拉伯人的口”理解正确的是( ▲ )A.阿拉伯人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B.创立了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伊斯兰教C.阿拉伯人在东西文化交流中起了桥梁作用D.8世纪阿拉伯地跨欧亚非三大洲32.亚历山大帝国和阿拉伯帝国都曾对世界造成重大影响。它们的共同点有( ▲ )①都是通过武力向外扩张 ②都发展成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③都诞生了世界性的宗教 ④都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3.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按其产生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基督教 ②佛教 ③伊斯兰教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②①③34.以下是某同学制作的我国古代王朝更替表的一部分,表中M、N分别应填( ▲ )夏 → 商 → M → N → 秦 → 汉A.西周、东周 B.西周、春秋 C.春秋、战国 D.东周、战国35.在我国古代,每个王朝建立后,统治者都会推行一系列制度来巩固其统治地位。下列朝代与其实行的制度,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夏朝——世袭制 B.西周——礼乐制度C.秦朝——分封制 D.西汉——刺史制度36.假如你穿越到西周,你能看到的景象有( ▲ )①诸侯在自己封地内管理事务 ②百姓可以自由买卖土地③私塾中夫子在教授《论语》 ④贵族在祭祀中使用编钟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7.下列成语典故按其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焚书坑儒 ②一箭之仇 ③立木取信 ④破釜沉舟A.②③④①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③④②①38.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有人把夏桀、商纣、秦二世这三个历史人物归为一类,你认为他们最突出的相似点在于( ▲ )A.雄才大略 B.重视农业 C.统治残暴 D.重用人才39.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作出准确判断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之一。下列对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判断,准确的一项是( ▲ )A.孟子——春秋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 B.陈胜吴广——成功推翻秦朝的统治C.隶书——秦朝颁行全国的标准文字 D.休养生息——汉初恢复经济的政策40.右图所示为“秦朝行政系统简表 (?http:?/??/?www.21cnjy.com?)”,它直观地展示了秦朝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机构之间的关系,形象地说明了秦朝政治体制的本质。这一政治体制是( ▲ ) A.皇帝制 B.官僚制 C.郡县制 D.中央集权制 41.历史学界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这一评论中“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指的是( ▲ )A.无为而治 B.以法治国 C.“仁政”思想 D.“兼爱”“非攻”42.西汉贾谊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大臣陆贾也认为“秦失之者,乃举措暴众,而用刑极度也”。秦朝“仁义不施”、“用刑极度”表现在( ▲ )①焚书坑儒 ②诛杀功臣 ③强征民力 ④严刑酷法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43.对比学习法是学习历史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有同学在对比秦始皇和汉武帝的相同点时总结了以下四点,你认为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 )A.秦始皇和汉武帝都结束分裂状态实现了全国统一B.秦始皇和汉武帝都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中央集权C.秦始皇和汉武帝的重大举措都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D.秦始皇和汉武帝的某些举措也产生了消极影响四、非选择题(共3小题,30分,所有答案须答在答题卷上,否则概不评分)44.在动画片《飞屋环游记》中,卡尔爷爷和小男孩拉塞尔乘坐飞屋,沿着北纬30°附近,开始了神奇的亚非古国之行……阅读他们此次游记的部分内容,回答问题。(9分)内容一:我们看到一条长河自南向北纵贯国土,这条河流正洪水泛滥。可奇怪的是,这里的人们不仅没有惊慌失措、四散奔逃,反而兴高采烈、载歌载舞……内容二:我们看到两条并行奔腾的河流,河岸建有许多农业灌溉系统;这个国家最大的城市中,有神庙、宫殿,还有一座美丽的“空中花园”……内容三:这个国家的人们修筑拦河堤坝,引水灌溉农田,种植棉花;城市中有许多寺庙,人们用十个数字符号记账……内容四:我们来到了仰慕已久的国度,这里的人们勤劳智慧,创造了很多令人惊叹的东西;他们将文字刻划在龟甲和兽骨上……(1)内容一描述的是哪个文明古国的景象?为什么洪水泛滥,这个这里的人们反而兴高采烈、载歌载舞?(2分)(2)说出内容二中的这两条河流的名称,并列举一项该地区沿用至今的文明成就。(3分)(3)内容三中的寺庙是哪一宗教的建筑?其中的数字符号被哪一民族改造并传播?(2分)(4)内容四描述的是哪一文明古国?请列举一项该国创造的“令人惊叹的东西”。(2分)45.变革与改新,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1分)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论语》材料二:毛泽东曾评价过一次变法:“ (?http:?/??/?www.21cnjy.com?)……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民何惮而不信?乃必徙木以立信者,吾于是知执政者之具费苦心也。”材料三:公元七世纪中期,日本仿效中国制 (?http:?/??/?www.21cnjy.com?)度,实施一系列改革,为日本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把日本历史推入一个新时代。(1)材料一“管仲相桓公”发生在我国哪一历史时期?该事件有何影响?(3分)(2)材料二中毛泽东评价的是什么变法?这次变法在当时有什么重大影响?(3分)(3)材料三中日本的这次改革史称为什么?这次改革对日本的发展有何影响?(3分)(4)这三次变革对我国当前的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2分)46.学习历史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对中国当时和后世的社会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材料二: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英、法、德、美、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炽日烈……就全世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日)岛南戈吉郎《诸子百家》材料三:李大钊认为,孔子的儒家思想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由此,李大钊等人提出“打倒孔家店”口号。(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出儒家学派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各一例。(2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孔子之道”所产生的影响?(2分)(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请指出儒家思想成为“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始于哪位皇帝的哪项措施?其直接目的是什么?(4分)(4)结合上述材料,说说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2分)天台实验中学2018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中检测卷答案历史与社会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小题,20分)1-5 BCAAD 6-10 CDCBD 11-15 ACBBC 16-20 DDCBA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30分)21.(1)古埃及(1分)尼罗河水泛滥为古埃及带来天然沃土,有利于农业生产。(1分)(2)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2分)星期制度(1分)(3)佛教(1分)阿拉伯人(1分)(4)中国(1分)司母戊鼎(1分)22.(1)春秋时期(1分)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齐桓公最先确立霸主地位。(2分)(2)商鞅变法(1分)使秦国国力大增,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2分)(3)大化改新(1分)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2分)(4)例:坚持改革,与时俱进;改革是发展的强大动力。(言之有理即可,任答一点2分)23.(1)政治理想: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要求统治者能够体贴民情、爱惜民力,反对残暴统治和任意刑杀;“仁政”(2分)道德准则: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2)“孔子之道”不仅影响我国周边国家,而且影响到欧洲和美洲,成为影响世界的学说思想。(2分)(3)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直接目的:实现思想“大一统”,保证皇帝的权威和朝廷政令的推行。(2分)(4)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和发展。(言之有理即可,2分)2018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中检测卷道德与法治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将正确的答案填涂到答题卷的相应位置)1.在印度发现的“狼孩”虽然经过孤儿院十年的抚养,但他17岁时的智力仅相当于正常环境中成长的三四岁孩子的智力水平。“狼孩”为什么不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呢?其根本原因是( )A.个人生活离不开社会 B.“狼孩”智力低下C.社会离不开个人 D.“狼孩”是在狼群中长大的井然有序的社会生活离不开社会规则的维系,社会规则划定自由的边界,保障众的自由。据此回答2、3两题。2.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社会规则有很多。每一位社会成员都应遵守的社会规则有( )①道德 ②纪律 ③法律 ④宗教信仰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在上述的社会规则中,“最刚性的社会规则”是( )A.① B.② C.③ D.④4.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根据社会关系建立的基础,社会关系可分为( )①血缘关系 ②地缘关系 ③边缘关系 ④业缘关系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小华在家里是孝敬父母的孩子,在学校里是品学兼优的学生,在社区是以礼待人的好邻居,在路上是遵守交规的行人。这则材料告诉我们( )①每个人都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 ②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③人在同一时期面对不同的社会关系 ④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的身份不同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副对联启示我们要( )①热心帮助他人 ②主动关心社会 ③积极融入社会 ④倾力奉献社会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7.“车间重地,安全第一”“社会管理社会治,综合治理综合抓”。这两幅宣传标语告诉我们,在生活中需要遵守( )①生产秩序 ②交通秩序 ③社会管理秩序 ④公共场所秩序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③④8.2016年1月,我国对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进行了调整,全面实行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说明( )A.要坚定的维护新规则 B.要为制定新规则献策C.规则因社会的需要而改进 D.规则因社会的发展而废除9.规则保障我们的自由。面对规则,我们应持有的正确态度有( )①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 ②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远离规则 ③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 ④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④10.英国哲学家曾说“人生来就是平等的,自然在身体和精神两个方面平等地创造了人。”这里的“平等”主要是指( )A.人格平等 B.法律平等 C.经济平等 D.政治平等11.“我不同意你所说的话,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句名启示我们( )A.恃才自傲,特立独行 B.尊重人格,平等待人C.谦虚好学,欣赏他人 D.坚持己见,决不妥协12.《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规定:“使用礼貌用语,讲话注意场合,态度友善,要讲普通话。接受或递送物品时要起立并用双手。”这就是说,我们对人有礼,主要表现在( )①关注他人 ②语言文明 ③仪表端庄 ④举止文明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13.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是( )A.触犯刑法性 B.应受刑罚处罚性 C.严重社会危害性 D.刑事违法性14.《论语》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下列选项与这一观点的要求一致的有( )①以诚待人,以信交友 ②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③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5.2016年7月起,浙江省湖州市将水费的缴纳纳入银行征信系统,如果用户无正当理由欠费两期以上,皆可能纳入征信系统,并会影响其贷款申请、信用卡申请等经济活动。该项举措告诉我们要( )①加重对失信者的执法力度 ②十分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 ③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 ④不断完善诚信体系的建设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6.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下图显示的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是( )A.道德 B.纪律 C.法律 D.班规17.人们行为的底线是( )A.不说谎 B.不违纪 C.不违法 D.不犯罪18.下列各种处罚中,属于刑罚的是( )①行政拘留 ②拘役 ③罚金 ④罚款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某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不顾国家相关法律规定,擅自设立“摊位费”,向全区个体屠宰户收取每个摊位50元费用。无奈之下,该区90户个体屠宰户联合起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据此回答19、20题。19.这些个体屠宰户应该向( )提起起诉。A.人民法院 B.人民检察院 C.公安机关 D.人民政府20.他们提出的诉讼属于( )A.法律援助 B.刑事诉讼 C.民事诉讼 D.行政诉讼二、非选择题(共3题30分,所有答案须答在答题卷上,否则概不评分)21.(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16年12月6日,“崇高天台 感动人物”评选活动经天台县文明办层层筛选,最终评选出15位“首届天台县道德模范”,其中原县实验小学校长陈彩炉、雷峰乡潘岙杨村党支部书记杨善福、天台县实验小学数学骨干教师许晓阳等3位因诚实守信入选。(1)诚信对个人而言,有哪些重要性?(4分)(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如做一个有诚信的人?(6分)22.(10分)阅读漫画,回答问题。小明“网”事(1)结合两幅漫画,分别说明网络有哪些影响。(4分)(2)漫画一和漫画二共同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3)综合上述信息,结合课本所学知识,我们应如何正确利用网络?(4分)23.(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社会青年王可在2018年10月19日(周五)下午放学后,来到某中学大门外,对八年级学生张庆同学进行敲诈勒索,从张庆同学身上搜刮到68元钱,张庆的好友周益趁机报警。警察及时赶到,将王可抓获。警方对王可进行法制教育后,鉴于其对社会的危害性相对轻微,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对王可作出罚款500元、并处行政拘留7天的处罚。(1)请从两个不同角度,结合材料分析王可的行为属于什么违法行为。(4分)(2)八年级的张庆同学还可以如何同不法分子作斗争?(请从理论和具体做法两个角度作答)(4分)(3)生活在法治社会中,王可的行为对我们的健康成长有什么警示?(2分)漫画二漫画一(第22题图)PAGE 5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中检测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将正确的答案填入下面的表格中)1 2 3 4 5 6 7 8 9 10A A C B A D A C C A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B C C A D C C C A D二、非选择题(共3题30分)21.(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诚信对个人而言,有哪些重要性?(4分)①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分)②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2分)(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如做一个有诚信的人?(6分)①树立诚信意识,真诚待人,信守承诺(2分)②运用诚信智慧,权衡利弊,既恪守诚实的要求,又尊重他人隐私(2分)③珍惜个人诚信记录(2分)22.(10分)阅读漫画,回答问题。(1)结合两幅漫画,分别说明网络有哪些影响。(4分)①漫画一说明网络有积极作用,网络丰富日常生活,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查阅资料,学习新知(2分);②漫画二说明网络有消极作用,沉迷网络,影响学习和生活(2分)。(2)漫画一和漫画二共同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或网络交往对我们既有利也有弊。(2分)(3)综合上述信息,结合课本所学知识,我们应如何正确利用网络?(4分)①理性参与网络生活,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有关的信息,不沉溺网络,学会“信息节食”(2分)②要恪守道德,遵守法律,做负责任的网络参与者③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网络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④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⑤要传播网络正能量(②③④⑤任1点2分)23.(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请从两个不同角度,结合材料分析王可的行为属于什么违法行为。(4分)①从危害程度的角度看,王可的敲诈勒索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相对轻微,(1分)属于一般违法行为(1分)②从违反法律的角度看,王可的行为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受到罚款500元,并处行政拘留7天的处罚(1分),属于行政违法行为(1分)(2)八年级的张庆同学应如何同不法分子作斗争?(请从理论和具体做法两个角度作答)(4分)①理论上: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不法分子作斗争。(2分)②具体做法上:虚张声势,巧妙周旋;记住体貌特征;了解去向;保护好现场(及时拨打110除外,任2点得2分)(3)生活在法治社会中,王可的行为对我们的健康成长有哪些启示?(2分)①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1分)②要增强法治观念,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行规(1分)PAGE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18学年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期中检测卷.doc 2018学年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期中检测卷答案.doc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中检测试卷.doc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中检测试卷答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