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中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 1.1.1 我与社会 1、 社会生活给我们带来哪些变化?(意义)(1)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2)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3)会更加关注社区管理并献计献策。(4)会更加关注国家发展。 2、为什么社会离不开个人?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节点。1.1.2 在社会中成长 3、如何理解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1)途径:通过父母的抚育、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和社会的关爱等(2)表现: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3)结果: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4、为什么个人离不开社会?(1)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2)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3)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5、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什么? (1)社会离不开个人。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节点。 (2)个人离不开社会。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6、亲社会行为主要包括哪些? 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等。 7、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8、养成亲社会行为的意义? 有利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①,塑造健康的人格②,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③,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和认可④。 9、怎样养成亲社会行为?(1)要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2)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3)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第二课 网络生活新空间 1.2.1 网络改变世界 10、网络的积极作用是什么?(1)网络让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2)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3)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11、网络怎样推动社会进步?(1)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加快文化传播的速度)(2)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3)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12、网络的消极作用是什么?(1)网络信息良莠不齐。(2)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3)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 13、沉迷网络的危害是什么? 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1)大量冗余信息干扰人们的选择,耗费时间。(2)碎片化信息影响人们思考的深度。(3)虚拟交往疏离了现实的人际关系。 14、为什么说网络是把双刃剑?(整合10和12) (1)积极作用(见10) (2)消极作用(见12)1.2.2 合理利用网络 15、怎样理性参与网络生活?(1)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2)要学会“信息节食。”(3)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4)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 16、怎样传播网络正能量?(连接上一点)(1)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2)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 17、怎样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 恪守道德、遵守法律,对自己的言论负责,不造谣和传谣,不泄露他人隐私,不恶意攻击他人,不宣泄负面情绪等。 18、怎样在网上传播正能量?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共同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 19、怎样合理利用网络?(整合15和16) (1)要理性参与网络生活。(见15)(2)要传播网络正能量。(见16)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第三课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2.1.1 维护秩序 20、社会秩序的意义是什么?(1)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2)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21、社会规则的作用是什么?(1)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2)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2.1.2 遵守规则 22、自由与规则的关系是什么?(1)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2)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自由和规则密不可分! 23、怎样自觉遵守规则?(1)需要他律和自律。(2)需要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 24、怎样维护和改进规则?(1)要坚定维护规则。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则,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2)要积极改进规则。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原有的规则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需要废除,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用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调整和完善。 第四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 2.2.1 尊重他人 25、为什么要尊重他人?(1)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2)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3)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 26、怎样尊重他人?(1)积极关注、重视他人。(2)平等对待他人。(3)学会换位思考。(4)学会欣赏他人。2.2.2 以礼待人 27、为什么要文明有礼?(1)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2)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3)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 28、怎样做文明有礼的人?(怎样文明有礼?)(1)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2)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3)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2.2.3 诚实守信 29、为什么要诚信?(1)诚信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项民法原则。(2)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3)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4)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 30、怎样诚信?(1)树立诚信意识。(2)运用诚信智慧。(3)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2.3.1 法不可违 31、一般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犯罪)的区别是什么? 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就是犯罪。无论是一般违法行为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32、怎样遵章守法? (1)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2)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3)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2.3.2 预防犯罪 33、刑法的作用是什么? 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34、犯罪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35、怎样加强自我防范?(1)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2)杜绝不良行为。(3)增强法制观念,依法自律。(4)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2.3.3 善用法律 36、怎样维护合法权益? (1)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2)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中的任何一个机关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37、诉讼的地位是什么? 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38、为什么要同违法犯罪作斗争?(见义勇为和见义智为) 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受到不法侵害时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 39、为什么要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见义智为) 我们未成年人体力不具优势,心智尚未成熟,极易受到伤害,也不利于制止违法犯罪。因此,要善于斗争,保全自己、减少伤害,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 40、怎样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做到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