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二单元复习提纲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二单元复习提纲

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中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
1.1.1 我与社会
  1、 社会生活给我们带来哪些变化?(意义)
(1)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
(2)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3)会更加关注社区管理并献计献策。
(4)会更加关注国家发展。
  2、为什么社会离不开个人?
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节点。

1.1.2 在社会中成长
  3、如何理解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1)途径:通过父母的抚育、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和社会的关爱等
(2)表现: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
(3)结果: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4、为什么个人离不开社会?
(1)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2)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3)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5、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什么?
  (1)社会离不开个人。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节点。
  (2)个人离不开社会。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6、亲社会行为主要包括哪些?
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等。
  7、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
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8、养成亲社会行为的意义?
  有利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①,塑造健康的人格②,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③,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和认可④。
 9、怎样养成亲社会行为?
(1)要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2)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
(3)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二课 网络生活新空间
1.2.1 网络改变世界
 10、网络的积极作用是什么?
(1)网络让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
(2)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
(3)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11、网络怎样推动社会进步?
(1)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加快文化传播的速度)
(2)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3)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12、网络的消极作用是什么?
(1)网络信息良莠不齐。
(2)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
(3)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
  13、沉迷网络的危害是什么?
  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1)大量冗余信息干扰人们的选择,耗费时间。(2)碎片化信息影响人们思考的深度。(3)虚拟交往疏离了现实的人际关系。
  14、为什么说网络是把双刃剑?(整合10和12)
  (1)积极作用(见10)
  (2)消极作用(见12)

1.2.2 合理利用网络
 15、怎样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1)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2)要学会“信息节食。”
(3)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4)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
 16、怎样传播网络正能量?(连接上一点)
(1)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2)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
  17、怎样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
  恪守道德、遵守法律,对自己的言论负责,不造谣和传谣,不泄露他人隐私,不恶意攻击他人,不宣泄负面情绪等。
  18、怎样在网上传播正能量?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共同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
  19、怎样合理利用网络?(整合15和16)
  (1)要理性参与网络生活。(见15)
(2)要传播网络正能量。(见16)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三课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2.1.1 维护秩序
  20、社会秩序的意义是什么?
(1)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2)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21、社会规则的作用是什么?
(1)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
(2)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2.1.2 遵守规则
 22、自由与规则的关系是什么?
(1)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
(2)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自由和规则密不可分!
 23、怎样自觉遵守规则?
(1)需要他律和自律。
(2)需要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
  
24、怎样维护和改进规则?
(1)要坚定维护规则。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则,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
(2)要积极改进规则。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原有的规则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需要废除,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用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调整和完善。
  
第四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
2.2.1 尊重他人
 25、为什么要尊重他人?
(1)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
(2)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
(3)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
 26、怎样尊重他人?
(1)积极关注、重视他人。(2)平等对待他人。
(3)学会换位思考。(4)学会欣赏他人。

2.2.2 以礼待人
  27、为什么要文明有礼?
(1)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2)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3)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
 28、怎样做文明有礼的人?(怎样文明有礼?)
(1)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
(2)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
(3)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2.2.3 诚实守信
 29、为什么要诚信?
(1)诚信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项民法原则。
(2)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3)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4)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
 30、怎样诚信?
(1)树立诚信意识。(2)运用诚信智慧。(3)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2.3.1 法不可违
  31、一般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犯罪)的区别是什么?
  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就是犯罪。无论是一般违法行为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32、怎样遵章守法?
  (1)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2)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3)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

2.3.2 预防犯罪
 33、刑法的作用是什么?
  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34、犯罪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35、怎样加强自我防范?
(1)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2)杜绝不良行为。(3)增强法制观念,依法自律。(4)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

2.3.3 善用法律
 36、怎样维护合法权益?
  (1)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2)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中的任何一个机关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37、诉讼的地位是什么?
  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38、为什么要同违法犯罪作斗争?(见义勇为和见义智为)
  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受到不法侵害时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
  39、为什么要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见义智为)
  我们未成年人体力不具优势,心智尚未成熟,极易受到伤害,也不利于制止违法犯罪。因此,要善于斗争,保全自己、减少伤害,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
  40、怎样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做到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