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十校联考2018学年(上)八年级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中试卷及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台州市十校联考2018学年(上)八年级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中试卷及答案

资源简介

2018学年(上)十校期中考试八年级
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ACBBB 6-10 BDDBC 11-15 BCBBD 16-20 CCBCC 21-25 CBCCB
二、非选择题
26.(14分)
(1)①春秋时期(2分)。②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齐桓公最先称霸,确立了霸主地位(2分)
(2)①商鞅变法(2分)。②影响(关系):使秦国从此强盛起来,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2分)。
(3)土地收归国有,国家定期按人口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2分)
(4)坚持改革,与时俱进;政策的制定要保护农民(人民)的利益,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4分)
27.(16分)
(1)①秦王嬴政(2分);公元前221年,灭六国,统一中国,结束了诸侯国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2分)
(2)①“焚书坑儒”(2分)。 ②“焚书坑儒”一方面有利于秦始皇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治(1分),另一方面焚书坑儒对我国古代文化造成巨大损失。(1分)
(3)A: ① ③(2分)
B:统一文字,统一的文字成为维系中华文明的重要纽带;统一货币和度量衡,有利于地区间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也有深远的影响;建立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有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任选其中两点,措施和影响各1分,共4分)
(4)我们评价一位历史人物,应该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一分为二全面评价;应该史论结合,看他对于当时的人民有无贡献,对社会进步有无贡献。(言之有理即可,2分)
28.(10分) (1) 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互联网大大促进了人才、资金、技术、物资的流动,已经成为社会生产的新工具、经济贸易的新途径。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推动了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创造了新业态,提升了经济发展水平。(2分)
(2) ①网络信息良莠不齐。有的人通过设置陷阱进行网络诈骗,侵害他人利益。②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在开放的网络世界里,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让人防不胜防。(4分)
(3)遵守网络道德和法律规则;学会“信息节食”;传播网络正能量;学会自我保护。 (任意两点即可,每点2分,共4分)
29、(10分)(1)材料一中李丰的行为属于刑事违法行为(1分),应当承担刑事处罚(刑罚或刑事处分)。(1分)
(2)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2分);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2分)。
(3)①小宇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要了解一些能够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如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在遇到法律问题时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②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小宇可以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中的任何一个机关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每点2分,共4分,合理即可给分)
2018学年(上)十校期中考试八年级
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卷
考试时间:80分钟 总分:100分
温馨提示:亲爱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学习,一定收获不少吧!相信你会有出色的表现,沉着动笔吧,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卷上,祝你成功!
卷一
一、选择题(本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请选出各题中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2018年9月17日 在上海开幕。这次会议的召开将有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智能化水平,促使各国增强公共服务和城市管理能力。( )
A.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B.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C.中国环博会 D.中国上海国际纳米技术展览会
2、2018年9月7日11时15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该星将进一步提升我国海洋遥感技术水平,对我国研究海气相互作用、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开展全球气候变化研究、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
A.海洋一号A星 B.海洋二号A星 C.海洋一号C星 D.海洋二号C星
3、大河流域是孕育人类文明的摇篮。下列选项搭配正确的是( )
A.印度河、恒河流域——古埃及——金字塔 B.两河流域——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
C.尼罗河流域——古印度——甲骨文 D.黄河、长江流域——中国——楔形文字
4、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这标志着下列哪一制度的出现(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礼乐制度
5、小明梦见自己来到了几千年前的商朝,他可能看到的有( )
①到作坊看青铜冶炼的过程 ②许多信佛者到寺庙上香
③阅读孔子编辑的《诗经》 ④将占卜的结果刻在龟甲和兽骨上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6、古埃及人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就,如( )
①太阴历 ②象形文字 ③太阳历 ④种姓制度
A.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学了“百家争鸣”知识后,同学们在一起讨论本班任课老师的管理风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语文赵老师善于因材施教,以德治班,熟谙儒家真谛
②数学钱老师深入了解学生,知己知彼,颇有道家风范
③科学孙老师讲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典型墨家做法
④社会陈老师严格执行班规,照章办事,深受法家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某校准备邀请一名学者作报告,下列适合出现在右边海报
主题中的是( )
A.东方的种姓制度 B.中国的礼乐文明制度
C.古代西亚的汉谟拉比法典 D.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
9、843年,繁盛一时的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这三个国家分别是( )
①法兰西 ②德意志 ③意大利 ④英吉利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0、欧洲中世纪的一句谚语说:“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对此话理解正确的是( )
①说明当时存在封建等级制度
②当时封臣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领主为封主
③这种关系在封建主之间造成一团乱麻般的权利义务关系
④这种关系使封建主及农奴之间关系井然,社会稳定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11、他们给中国带来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他们在埃及发现了希腊文化,还接触了印度的数学和哲学。他们的脚步所到之处,都出现了学习的热潮。上述材料中的“他们”是指( )
A.古印度人 B.阿拉伯人 C.古巴比伦人 D.古希腊人
12、下列国家中,属于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的是( )
① 亚历山大帝国 ②罗马帝国 ③阿拉伯帝国 ④查理曼帝国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3、结合右边图片和下列信息判断,这是哪部法律( )
??信息一:在公元前5世纪颁布;信息二:是该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
信息三:刻在十二块铜板上; 信息四:是该国法律的渊源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秦律 D.罗马法
14、日本大化改新的社会根源是 ( )
A. 日本民族危机深重,闭关自守 B. 日本社会矛盾尖锐,皇权旁落
C.大唐王朝高度繁荣,吸引日本 D.遣唐使欲学习中国,富国强兵
15、下列关于宗教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世界三大宗教分别是基督教、佛教、道教
②公元1世纪在巴勒斯坦一带的民众把希望寄托于“救世主”耶稣,渴望拯救自己脱离苦海
③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宣扬“众生平等”
④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于622年被迫出走麦地那
A.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6、下列成语典故中属于不秦末农民起义时的有 ( )
A. 揭竿而起 B. 约法三章 C . 三过家门而不入 D. 破釜沉舟
17、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人也只有在社会中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下列关于人的身份与社会的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①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②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③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的身份是相同的 ④人的身份是通过在社会中的贡献确定的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18、2018年11月2日,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原因公布:乘客刘某乘车过程中与公交车司机发生激烈争执互殴致车辆失控,其他乘客也没有及时调解或制止,最后车内15个鲜活的生命瞬间消逝。该事件给我们沉痛的教训,我们每个人应该(?? ?? )
①遵守公共秩序,遵守公共规则??? ? ②遵守法律与道德,做一个守法和有道德的公民?
③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④善于控制情绪,做一个情绪稳定的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9、以下不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 )
A.积极参加义务植树活动 B.主动帮助社区里的孤寡老人
C.在旅游景区文物上刻字留名 D.主动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20、深圳市拟出台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共享单车)管理办法。为保障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将于2017年11月20日召开听证会,邀请8名市民代表参与听证,充分听取市民意见。对此,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
A.我们应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
B.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
C.规则的制定是政府的事,与个人无关
D.规则应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21、乐乐勤奋好学,但个性很强,爱耍小性子,与同学相处斤斤计较,总是不“吃亏”,说话做事也不顾及别人的感受,所以没有几个同学愿意与他交往,更没知心朋友,为此,乐乐内心很苦恼。为了帮助乐乐走出苦恼,你给他的建议是(?? )
①宽以待人,心中有他人? ②我行我素,一切顺其自然?
③平等待人,尊重他人? ④学会换位思考,体谅对方的感受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2、在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中,谦虚恭敬的言行举止是相互尊重、有效沟通、增进友谊、提高自身吸引力的必要条件;而傲慢粗鲁的言行则会导致敌意、妨碍沟通、恶化关系、降低自身的吸引力。这说明( )
A.礼主要体现在语言文明等方面 B.文明有礼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
C.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 D.生活离不开交往
23、近几年,在经济社会生活中,恶意拖欠、以次充好、价格欺诈、强买强卖、借贷不还等现象屡见不鲜,对社会风气造成极大伤害。这提醒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该做到(   )
A.尊重他人 B.以礼待人 C.诚实守信 D.包容他人
24、“自尊自爱做防护,法律武器保平安,遇到侵害莫惊慌,灵活机智巧周旋……”这段材料主要启示未成年人在面对违法犯罪时应学会 ( )
A.不屈不挠 B.选择坦途 C.善于斗争 D.控制情绪
25、2018年1月5日,G1747次列车在合肥站准备开车时,旅客罗某(女)以等丈夫为由用身体强行扒阻车门关闭,不听劝阻,造成该次列车延迟发车,公安机关责令罗某认错改正,并根据《铁路安全管理条例》对罗某处以2000元罚款,罗某的行为( )
A. 不道德,但不违法 B. 属于行政违法行为
C. 属于刑事违法行为 D. 属于民事违法行为
卷二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50分)
26、(14分)历史上的变革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论语》
(1)材料一发生在我国什么时期?“管仲相桓公”这件事对当时争霸格局有什么影响?(4分)
材料二:青年毛泽东曾评价过一次变法:“……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民何惮而不信?乃必徙木以立信者,吾于是知执政者之具费苦心也。”
(2)材料二中青年毛泽东评价的“变法”是什么变法?这次变法对该国当时及未来的发展有什么重大影响?(4分)
材料三:公元七世纪中期,日本参照中国隋唐的制度,实施一系列改革,为日本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3)请你写出这次改革中经济上的主要内容。(2分)
(4)根据上述材料,说说上述三次变革对我国国家建设有何借鉴之处?(4分)
27、(16分)历史史料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有意或无意地以各种方式遗留下来的有关他们的行动和思想的痕迹。对我们学习历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收集史料】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古风。秦王扫六合》
(1)材料一中的李白所盛赞的“秦王”是谁?诗歌歌颂了他的哪一伟大历史功绩?(4分)
材料二:“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干藏有《诗》《书》败家语者,皆诣守慰杂烧之……”公元前212年,因为有儒生方士说秦始皇“天性刚愎自用,贪于权势等”460各儒生方士在咸阳被坑杀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请你谈谈对这一历史事件的看法?(4分)
【整理史料】
自古以来人们对秦始皇评说不一。为了学会正确评价秦始皇,八(1)班同学们从不同途径收集了有关史料。整理如下:
①建阿房宫和骊山陵墓 ②实行陶片放逐法 ③制定车裂等十多种死刑
④中央设置公民大会和元老院 ⑤建立了秦朝行政体系……
【论从史出】
(3)A组同学观点:秦始皇是暴君。你认为上述哪些材料能够支持这一观点? (2分)
B组同学观点:秦始皇是“千古一帝”。
请结合所学知识,补充相关史实来论证这一观点。(至少两个方面)(4分)
(4)结合上述,请你谈谈应该如何正确评价一个历史人物?(2分)
28、(10分)学习了“网络生活新空间”一课后,某校八年级(1)班准备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相关任务。
【网络之利】 近年来,互联网行业蓬勃发展。2018年诸多品牌企业通过践行新零售模式实现转型升级,互联网营销逐渐成为主流的营销渠道。大品牌互联网化成风口,谁能快速洞悉互联网的巨大营销变现能力并作出反应,谁就能抢先获取互联网时代红利。
(1)根据上述材料说说网络对推动社会进步所具有的作用。(2分)
【网络之弊】 徐某某被骗猝死案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公众之所以对“徐某某案”热切关注,不仅出于对这个花季少女不幸遭遇的痛惜、对网络诈骗之猖獗的愤慨,更出于一种期许。徐某某这位准大学生为何轻易被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看到诈骗分子十分熟悉和了解她的个人信息,从而放松了警惕。
(2)“徐某某案”的发生表明网络上存在哪些陷阱?(4分)
【网络之行】 “四有好网民”即有高度的安全意识,有文明的网络素养,有守法的行为习惯,有必备的防护技能。网络空间文明秩序的建立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要争做“四有好网民”,这既是网络新文明的基石,也是网络空间新秩序的基石,更是网络强国的基石。
(3)“争做中国好网民”,我们应该采取哪些行动?(4分)
29、(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法不可违】 材料一:2018年11月3日,辽宁省籍驾驶人李丰驾驶重型半挂载重牵引车,行驶至距兰州南收费站50米处与多车相撞,造成14人死亡、34人受伤31辆车不同程度受损的重大道路交通事故。肇事司机自述刹车失灵,现已被公安机关控制,接受调查。
(1)材料一中李丰的行为属于哪种违法行为?他应该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2分)
【预防犯罪】 材料二:中学生洪某受“读书无用论”思想的影响,在校不按时完成作业,经常逃学上网,家长和老师多次对其进行批评教育,他却置之不理。为了上网,他多次偷家长和同学的钱,后来因拦路抢劫被判处有期徒刑。
(2)材料二中的洪某从不按时完成作业、逃学上网发展到拦路抢劫,给我们什么警示?(4 分)
【善用法律】材料三:中学生小宇的父亲因工伤住院治疗,老扳却拒绝支付医疗费用。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小宇家无法支付诉讼费用。
(3)根据小宇家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如果你是小宇的同学,请你帮他想想办法?(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