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婺外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检测九年级社会﹒道法试题卷考生须知:全卷共4页,分为卷Ⅰ(选择题)和卷Ⅱ(非选择题)两部分,共25小题,满分80分,考试时间80分钟。本次考试采用闭卷形式,请认真审题,细心答题。卷Ⅰ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下列有关孙中山的事迹叙述正确的是 A.建立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同盟会????B.提出民主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C.创建中华民国,确立共和政体???? ?D.领导辛亥革命,结束专制统治2.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忠诚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以下史实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有 ①领导五四运动,明确反对帝国主义 ②协助创办黄埔军校,培养国民革命骨干 ③推动北伐战争,取得国民革命胜利 ④建立新中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3.不仅助长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还号召推倒陈腐、雕琢的旧文学,建设平易、新鲜、通俗的新文学的是 A.胡适 B.鲁迅 C.陈独秀 D.蔡元培4.民国二十二年,在南京下关与浦口之间的长江上建成火车轮渡,开通了从上海直达北平的快车。但自平沪线开通以来,由于世事变幻,中断了12年运行。这12年最有可能的是 A. 1932—1944年 B. 1933—1945年 C.1935—1947年 D. 1937—1949年 5.右表摘录了一部人物传记的部分目录。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表中空白处应该是 目 录二十回 指导敌后抗战三十回 四十回 筹建新中国A. 中共一大 B.红军长征 C. 进军井冈 D.重庆谈判6.北伐战争是国民革命中的最强音。下列宣传标语中最能体现这一时代“最强音”的是 A.外争国权 内惩国贼 B.国共合作 一致抗日C.打倒列强 消灭军阀D.众志成城 共赴国难7.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出一期“红色旅游”的宣传小报。针对浙沪红色旅游区,同学们提出的主题恰当的是 A.开天辟地 B.战略反攻 C.星星之火 D.力挽狂澜8.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主要反映了 A.中国革命任务的变化?? B.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C.中国革命领导阶级的变化??????? ?D.中国主要矛盾的变化9.美国作家李尔兹伯里曾充满敬佩的说“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旦夕的战斗”。这次行军对中国革命最重要的意义是 A.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B.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党和军队的领导地位C.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中国革命保存了“火种”D.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10. 我国推行废物资源化,采用各种工程技术方法和管理措施,从废弃物中回收有用的物质和能源。如:城市垃圾中的有机物经过处理,可作为煤的辅助燃料等。这体现的基本国策是 A.可持续发展战略 B.科教兴国战略C.绿色发展理念 D.节约资源11.某班要出一期以“周恩来外交成就”为主题的黑板报,以下关于周恩来的活动与评价中,最适合这一主题的是 A.深明大义—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B.顾全大局—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高瞻远瞩—见证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D.求同存异—万隆会议展现中国智慧12.二战中某国际文件指出“在北非举行会议,业已完毕,兹发表概括之声明如下:三国军事方面人员关于今年对日作战计划,已获得一致意见。”该国际文件是 A.《大西洋宪章》 B.《联合国家宣言》 C.《开罗宣言》 D.《波茨坦公告》13.右图是一幅题为《日本的泥脚》的漫画。导致画中情形的重要因素有 ①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 ②组织赴缅远征军,重创日军③国民党正面战场的顽强抗战 ④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有力牵制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4.“20世纪五十年代末的中国,免费医疗,大食堂。小生产被消灭,家庭不能拥有锅碗瓢盆的后果,要到来年才显现出来”。这则材料描述的事件是 A.土地改革 B.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 C.大跃进运动 D.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15.时代特点会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留下烙印,人们所取的名字也能折射出不同时期的历史情况。下列名字反映了新中国的历史进程,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最合理的是 ①陈卫星 ②李援朝 ③马跃进 ④刘开放 A. ②①③④ B.②③①④ C.②④①③ D. ②①④③16.中央人民政府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消灭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②巩固了新生政权 ③实现了孙中山提出的“平均地权” ④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③④17.八十二年前,当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处于生死攸关的历史时刻,在中国的大西北先后发生了两件堪称扭转时局的政治事件。下列诗句暗含这两件事的应该是 ①铁流两万五千里,各路劲旅大会师 ②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③宜家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④谁人不知张少帅,千里功臣一代骄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18.1948年10月,一个被俘的国民党军官感叹:“这一招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来的。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了。”由此可见,他感叹的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19.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会议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九大20.为中国发展富强、人民生活富裕奠定坚实基础的是 A.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中国 B.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C.进行改革开放的伟大革命 D.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卷Ⅱ二.非选择题(共5题,每题10分,共50分)21.(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大抵现在共党之政策,专在蛊惑下层贫民,故所到之处废一切国地税,并倡言分配土地…… ——1931年12月摘自大公报《共党问题之严重》(1) 材料中的“共党之政策”指的是什么?这一政策为何能使“共党问题变得严重”?(3分)材料二: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或制度的蓝本,而是共产主义。他没有照搬俄国模式,施以技巧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中国这个病人复生。——《毛泽东传》罗斯·特里尔(2)材料中毛泽东“施以技巧和灵活性”为中国革命开出的“药剂”指的是什么?举两例史实说明在此探索过程中他作出的重要贡献。(4分)材料三:“中国共产党过去对于共产国际的决议及共产国际派来的代表的意见,往往言听计从……这次会议上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 ——《中国红军长征记》(3)“这次会议”指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哪一阶段召开的什么会议?联系这则材料,谈谈你对共产党成长的认识。(3分)22.(10分)以下是某校九年级(1)班刊出的以“ ▲ 历史上的一天”为主题。的黑板报。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将其补充完整。(1)请将板报中①②两处补充完整。并为板报中“胜利的一天”的照片配上文字说明。(4分)(2)板报中的“一天”影响着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请结合【新生的一天】说明理由。(2分)并选择“屈辱的一天”或“胜利的一天”为主题,你还可以用什么史实印证?请举一例。(2分)(3)“历史在此沉思”。请为板报续写下你从中获得的启迪。(2分)23.(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国学者伊罗生撰写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中,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下列六个阶段:① 18世纪 尊敬阶段② 1840-一l905年 轻视阶段③ 1905-一l937年 乐善好施阶段④ 1937-一l944年 赞赏阶段⑤ 1944一l949年 清醒阶段⑥ 1949一1972年 敌对阶段(1)运用所学知识,列举两例“赞赏阶段”美中两国合作的史实。并谈谈“赞赏”的主要原因。(4分)(2)结合两国的外交政策,说说第⑥阶段对中国总体看法的主要政治背景。(2分)材料二:3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指令有关部门对中国输美产品采取限制措施,一意孤行采取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3月25日,中国商务部部长钟山约见美国前财长鲍尔森时说:“中国两国经济有很大互补性,贸易战没有赢家,合作是中美两国唯一正确的选择。”(2)从当今世界基本特征和发展区域经济的原则角度,分析“合作是中美两国唯一正确的选择”的理由。(4分)24.(10分)“改革开放四十年,时代唱响中国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40年前,风起云涌,拉开了“恢弘巨幕”。我们以“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杀出一条血路”,抓住了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赶上了现代化的最新浪潮。——摘自2018年1月15日《人民日报》(1)文章中拉开“恢弘巨幕”的标志是什么?“杀出一条血路”指的又是什么?(2分)材料二: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并取得巨大成就的历史。 ——习近平(2)请运用两例史实说明“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并取得巨大成就的历史”。(4分)材料三:我国1978年以来经济发展情况项目 1978年 2001年 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3645 95933 827122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元) 187 4213 25974(3)阅读表格数据及资料卡,从不同角度谈谈你对“中国改革开放永不停步”的理解?(4分)25.(10分)“做好垃圾分类,争创文明城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垃圾分类有对策】金东区制定《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范》,明确要完善垃圾分类处置体系建设,建立垃圾分类市场化机制;对阳光堆肥房进行 “技术改造”,研发生物菌剂辅助技术,配备通风系统、温湿度控制系统;在各个村口公示栏张贴“红黑榜”“后进榜”,全民教育落实分类标准,垃圾分类做不好的家庭要上墙“亮丑”等。(1)结合材料,说说金东区的做法对推进全市垃圾分类处理的借鉴意义。(6分)【垃圾分类有成效】金东区通过垃圾分类,有一半以上的生活垃圾留在村里堆肥,每年能节省下垃圾清运、填埋等费用500多万元,10年可以收回投入成本。垃圾分类让生活更美好,正在重塑着乡村的美景。(2)垃圾分类体现当前要把什么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并依据材料指出垃圾分类有哪些好处?(4分)参考答案2018.11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D C D D C A C C D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D B D D B A C A B B二.非选择题21.(1)土地革命;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没收地主的土地给农民,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得到农民的支持等。(3分)(2)在农村建立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八七会议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领导秋收起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4分)(3)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国共十年内战)、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由幼年走向成熟(3分)22.(1)南京、鸦片战争;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占领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其残余势力退守台湾。(4分)(2)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等。(2分)选择“屈辱的一天”: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失陷,日军进行了6个星期的南京大屠杀;或选择“胜利的一天”:1945年9月9日,中国战区受降仪式在南京举行等。(2分)(3)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是硬道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探索史、抗争史;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等(2分)23.(1)中美等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反法西斯同盟;中国组织赴缅远征军;召开开罗会议;开通驼峰航线等。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重要贡献。(4分)(2)中: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美:霸权主义或实施孤立、遏制新中国的政策。(2分)(3)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之一,中美合作有利于推动两国贸易的发展,改善两国人民的生活等。优势互补是发展区域经济的原则之一,中美合作有利于互通有无、共同发展、互利共赢等。(4分)24. (1)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分)(2)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社会(2分)。实施一五计划、从此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其它答案言之有理也可)(2分)(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等。(2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等。(任意两点即可)(2分)25.(1)制定垃圾分类规范和相关制度—政府要加强监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把对资源环境的保护纳入法制的轨道等。(2分)进行技术改造和研发—利用科技,推进清洁生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污染防治力等。(2分)开展全民教育及评比工作—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的节约意识、环保意识,树立自觉做到垃圾分类的观念等。(2分)(未结合材料要扣分)(2)生态文明(1分)。有利于减少成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等。(3分)婺外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检测九年级社会﹒道法答题卷2018.11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二.非选择题(五大题,共50分)(请在相应的题号方框内作答,超出方框的答案无效) ① 历史上的一天【屈辱的一天】这一天,因在 ② 中战败,清廷代表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来到停泊在江面的英国军舰“康华丽号”上,在第一份对中国极不平等的文件上无奈地签下名字。【胜利的一天】摄于1949年4月23日 (摄于1949年4月23日)【新生的一天】这一天,是时间意义上一个新年的开始,更是历史意义上一个时代的开始。这一天,中华民国新生了。【历史在此沉思】这“一天”,见证了一个城市的成长,更见证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历程。它告诉我们:? 腐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应该退出历史舞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等。? 资料卡11月24日,习近平在参加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后,坚定的向世界宣示:“中国改革开放永不停步!下一个40年的中国,定当有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成就”。21.(10分)(1)(3分)(2)(4分)(3)(3分)22.(10分)(1)(4分)(2)(4分)(3)(2分)PAGE 第 6 页 共 7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