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稠州中学教育集团九年级社会·道法期中学力检测卷2018.11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请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如果以“追寻共和足迹”为主题出一期板报,请在下列内容中选取可用素材并按顺序排列①成立中国同盟会 ②公车上书 ③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④武昌起义 ⑤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⑥建立兴中会A.⑥①④②⑤③ B.⑥①④③⑤② C.⑥②①④③⑤ D.⑥②①④⑤③2.“在宣传十月革命的过程中,他自己的觉悟得到迅速提高,从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并且成为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这里的“他”是A.李大钊 B.陈独秀 C.董必武 D.鲁迅3.有学者指出,在中西文化经历了70多年的撞击和交汇之后,出现于20世纪第二个十年里的这一阵波潮,其波头已经越出了启蒙的本义。“这一阵波潮”是指A.袁世凯独裁 B.北伐战争爆发 C.新文化运动 D.黄埔军校创立4.下列诗句与中国共产党有关的是 ①日头一出红又红,朱德来会毛泽东 ②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③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 ④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5.1919年4月美国哲学家杜威应胡适、蔡元培等邀请在中国北京、上海、浙江等11个省市高校讲演,历时1年零3个月,杜威在华巡讲期间不可能看到的情景是A.报纸刊登了白话文作品 B.学生纷纷南下广州,参加北伐战争C.学生上街游行,声讨卖国贼 D.各地工人发动罢工,支持学生运动6.辛亥革命、国民大革命、解放战争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髙潮,满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相继被推翻。三者的共同点是A. 革命对象相同 B.领导阶级相同 C.革命任务相同 D.指导思想相同7.1922年,孙中山说:“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为改变这种现状,他其后的努力有 ①实现国共合作 ②领导辛亥革命 ③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④颁布《临时约法》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8. 下列内容中,发生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期间的有①确定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方针 ②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③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④决定采用公元纪年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9.1945年,一位美国记者分别在中国、日本、美国进行采访,他看到的景象依次有A.国共双方签订《双十协定》,日本战败投降,《联合国宪章》的签署B.国共双方签订《双十协定》,原子弹爆炸后的惨景,《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C.新中国的诞生,原子弹爆炸后的惨景,《联合国宪章》的签署D.新中国的诞生,日本战败投降,《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10.“打倒列强,除军阀”“打土豪,分田地”“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上述口号所反映的历史发展主题是A.国民大革命 ?B.“工农武装割据” C.推翻国民政府统治 D.新民主主义革命11.1948年底,著名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先生写信给中共中央,提出尽可能保护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故官、颐和园等.这与当时正在进行的哪一战役有直接关系A. 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12.毛泽东指出:“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是人民解放军A.由战略防御转入反攻 B.取得三大战役胜利C.取得渡江战役的胜利D.攻占南京全国解放13.解决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重大问题的会议是 A.中共七大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中共七届三中全会14.毛泽东在1938年5月写成的《论持久战》中指出:“在他们(日本侵略者)面前表示中国军队和中国人民不可屈服的精神和英勇顽强的战斗力,这就是给以歼灭战的打击。在作战上讲,十个月的经验证明歼灭是可能的。”“十个月的经验证明歼灭是可能的”史实依据是①平型关大捷 ②西安事变 ③百团大战 ④台儿庄战役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15.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按此理解,下列属于“组织的反应”的是 ①《新青年》的创办 ②京师大学堂的建立 ③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④国民党的改组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16.强国富民成为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①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②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③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④建成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A.①③④ B. ①②③ C.①②④ D. ②③④ 17.创新让生活更美好,我们的生活因创新而变得更加便捷、舒适和丰富多彩。下列能够体现创造改变生活的是 ①小秦:广深港高铁的开通使我们的出行更加便捷 ②小燕:首届进口博览会上展出了一款化妆协作机器人 ③张医生:我可以通过操纵机器人给千里之外的病人做外科手术 ④黎老师:新一代运裁火箭长征七号首飞圆满成功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③④18.中国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宣布,从2017年9月1日起,全面取消手机国内长途漫游费,在中国存在了20多年的手机国内长途漫游费已成为历史。取消手机国内长途漫游费A. 有利于全体人民同时富裕 B.说明民生是我国的工作中心C. 有利于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D.不利于市场经济健康发展19. 40岁之内的大学生“零门槛”落户、提供月租低廉但质高适用的人才公寓、百万校友资智回汉……武汉实施“百万大学生创业就业工程”吸引人才是因为 A.建设创新型城市必须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B.人才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C.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D.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20.今年“两会”期间,医疗、教育、养老、食品药品安全、收入分配、城市管理、雾霾天气等民生问题备受关注。这些民生问题反映了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教育发展与教育公平之间的矛盾 C.经济发展、人口发展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之间的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5大题,共50分)21.(10分)在中国革命发展过程中,总有一些历史节点令人难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武昌起义爆发后,北京的王公大臣“狼狈恐惧之状达到了极点,犹如风声鹤唳使其胆寒。……”《英国画报》评论说,孙中山很有可能成为共和国的第一位总统。《美洲亚洲协会杂志》将辛亥革命看做“中国复兴过程中一个必然事件。”(1)说说材料一中武昌起义与辛亥革命的关系(1分)从材料一中可提取到哪些历史信息?(2分)材料二:“我曾宣言志在辅导青年之思想,之修养,不议时政……这些话说错了……我现在所谈的政治,乃是关系国家民族根本存亡的根本问题。……”——摘自1919年3月陈独秀《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陈独秀的革命主张发生了变化。请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2分) 材料三:(3)如何理解“一船红天下”?(1分)再举一例中国共产党在近代实行的与右图内容相关的史实。(1分)材料四:“国民改为人民,中间用意深深。民众站立起来,堂堂地做个人……——黄炎培《天安门歌》(4)材料四诗歌的创作背景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归纳中国人民实现材料四目标的原因。(3分)22.(10分)民主革命时期,中国革命的中心随革命形势发展不断转移。读下列中国革命形势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中国革命的区域中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1分)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转移的重要革命成果。(2分)(2)图二反映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1分)江西被称为红色的土地。根据图二的信息,运用史实说明江西被称为“红色土地”的理由。(3分)(3)图三反映中国革命的区域中心从南方转移到西北。这次转移中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1分)在胜利实现转移的同一年,西北地区发生一件几乎堪称扭转时局的历史事件。说说这一历史事件为什么“堪称扭转时局”?(2分)23.(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面是小王同学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抗日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学习笔记: 笔记一 笔记二(1)“笔记一”中有一处记错,请找出并改正。(2分)“笔记二”的顺序记乱了,请你按事件的时间先后顺序帮他重新排列(写序号)。(1分)其中哪一事件是“二战”欧洲战场的转折点?(1分)材料二:从1937年到1941年,中国独力抗战,抗击了在中国本土的50万到75万敌军——大约是日军总军力的一半……在1945年战争结束时,230万日本的海外派遣军中有120万被钉在了中国。 ———摘编自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41年后材料二中“中国独力抗战”局面改变的原因。(2分)材料三:1840年以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一直是个穷国、弱国的形象,但1943年的开罗会议是中国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巨头会议”,大国地位由此得到确认。中、美、苏三国发表的《开罗宣言》声明“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土地,如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会后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中外舆情莫不称颂为中国外交史上空前之胜利。”(3)根据材料三,分析中国在开罗会议上取得的外交成就(2分)。并结合材料二分析成就取得的主要原因。(2分)24.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某班同学开展以“40年改革开放”为主题的探究活动,搜集到以下材料,请你一起参与。【感悟发展成就】40年来,按照可比价格计算,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约9.5%;中国人民生活从短缺走向充裕、从贫困走向小康;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作出重大贡献,促进了人类和平与发展。(1)40年来中国发展取得的成就蕴含着哪些道理?(2分)【彰显改革优势】 图表一 图表二(2)图表一反映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怎样的阶段?(2分)试分析两幅图表之间的关系。(2分)【践行人民中心】要在发展基础上多办利民实事、多解民生难事,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增加子女教育、大病医疗等专项费用扣除,合理减负,鼓励人民群众通过劳动增加收入、迈向富裕。——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3)结合材料,从“共享发展成果”角度说说国家关注和解决民生问题的必要性。(4分)25.材料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创断活力迸发,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国从2012年的第34位跃升为2017年的第22位。但在一些领域我国仍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不能很好的满足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化化升级的需要。 材料二: “创新是从根本上打开增长之锁的钥匙。”——习近平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人力资源,这是创新发展的最大“富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能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使科技更好造福人民。——摘自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材料三: 创新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禀赋,我国不断完善创新制度保障;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在全社会深入人心;企业在创新中不可或缺,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自主掌握大国重器的重要性。形成创新合力,“中国号”巨轮才能顺利驶向富强的彼岸。(1)阅读材料一,概括我国在自主创新方面的现状。(2分)(2)结合材料二简述创新的作用。(2分)(3)结合材料三,分析应如何进步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6分)稠州中学教育集团九年级社会?道法期中学力检测卷答题卷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非选择题(五大题,共50分) 21.(1)(3分) (2)(2分) (3)(2分) (4)(3分) 22.(1)(3分) (2)(4分) (3)(3分) 23.(1)(4分) (2)(2分)(3)(4分)24.(1)(2分)(2)(4分)(3)(4分)25.(1)(2分)(2)(4分)(3)(4分)稠州中学教育集团九年级社会?道法期中学力检测卷参考答案1-5 CACCB 6-10 CADAD 11-15 BCBDD 16-20 BACAD21.(1)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标志。(1分)武昌起义打击了清王朝统治;辛亥革命建立了民主共和国;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复兴潮流的闸门;辛亥革命在世界上产生了一定影响等(符合题意的任写2点共2分)(2)国难当头:巴黎和会拒绝中国的正当要求,要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个日本。(2分)(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1分)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1分)(4)新中国成立(1分)因为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有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等。(根据材料任写两点2分)22.(1)转移:由珠江流域到长江流域,武汉成为全国革命中心。(1分)成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2分)(2)转移:由城市转入农村.(1分)理由:①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②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提出了“工农武装期据”思想。③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瑞金成立。(3分)(3)遵义会议(1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2分)23. (1)七七事变:“是中国抗战的起点”改为“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2分)顺序:3→5→2→1→4(1分)。诺曼底登陆(1分)(2)1942年1月,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促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各国合作抵抗法西斯的侵略。(或: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发展成为真正的世界战争)(2分)(3)成就: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1分)确认战后收复被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1分)原因:中国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或: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2分)24.(1)国内: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或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关键抉择;世界:改革开放不仅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2分)(2)图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2分)图表一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所以要开启图二中的全面深化改革,将改革进行到底。图二全面深化改革,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了图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2分)(3)①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③在我国,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任选两点2分)国家关注和解决民生问题有利于增进民生福祉,从而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有利于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等(任意两点得2分) 25.(1)我国自主创新取得巨大成就,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自主创新方面存在不足,缺少核心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低。(2分) (2)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科技改变生活,创新造福百姓。(2分)(3)国家: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制环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社会:弘扬改革创新精神,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氛围。企业:发挥在创新中的主体作用,自强奋斗、敢于突破。只有协同各方面力量,中国自主创新能力才能不断提高。(6分)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