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四校联考八年级《历史与社会》试题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小丽要随爸爸去埃及旅游,她可以看到的景观是( )A.金字塔 B.《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C.摩亨佐·达罗城市遗址 D.万里长城2.某班以话剧的形式再现古印度“种姓制度”时,有一句台词是不正确的,它是( )A.“我很苦恼,我爱上了一个上一等级的姑娘,但我们不能步入婚姻殿堂” B.“我是一个拥有万贯家财的大商人,却屈居第三等级” C.“别看我只是一个武士,但我和国王同属刹帝利” D.“本国王把持军政大权,国家唯我独尊”3.我国早期国家产生的标志是( )A.禹建立夏朝 B.启实行世袭制 C.周朝实行分封制 D.秦统一全国 4.小明梦见自己来到了几千年前的商朝,那么,他可能看到的有( )①到作坊看青铜冶炼的过程 ②到寺庙上香 ③阅读孔子编辑的《诗经》 ④将占卜的结果刻在龟甲和兽骨上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25.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与右侧图片所示文物有关的历史信息是( )A.体现古代的世袭制度? B.体现夏朝的青铜文明C.能够规范贵族的身份地位 D.反映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6.西周末年,昏庸的幽王上演了一场“烽火戏诸侯”的闹剧。诸侯率兵前往护卫周王,遵守的制度是( )A.封建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D.分封制7.浙江历史文化悠久。在春秋时期,浙江应该属于春秋五霸中哪个诸侯国的势力范围( ) A.越国 B.秦国 C.燕国 D.齐国 2-8.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晋国有位大力士姓牛,字子耕,这反映了什么现象( ) A.孔子周游列国广收学生 B.百家争鸣的文学盛况 C.春秋战国时期牛耕技术的推行 D.农业是国家的根本9.商鞅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A.秦国统治者的支持 B.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C.商鞅的顽强毅力 D.奴隶主贵族的支持10.党的十九大吹响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号角,进一步昭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志和决心。春秋战国时期的孟子也曾提出类似主张,即( )A.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B.以“德”教化百姓,以“礼”治理国家C.反对战争,爱一切人 D.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11.四大文明古国的共同特征有( )①都处在大河流域 ②小国寡民是各国的突出特征 ③建立了统一的民主制国家 ④土壤肥沃,以农业经济为主 A.①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12.这里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也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摇篮。“这里”指的( )A.古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希腊 D.古罗马13.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雅典正在召开公民大会,人们纷纷涌向会场,有些人却被拒之门外,被拒之门外主要因为参加公民大会的条件是( )A.奴隶 B.妇女 C.外邦人 D.成年男性公民14.右图反映的是( )A.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B.西周分封制度C.雅典民主制度 D.西欧封建等级制度15.下列关于中世纪西欧庄园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有( )A.庄园的经济是自给自足的,所有物品都可以在庄园内取得B.庄园内大家笃信基督教,但必须在庄园外的教堂参加固定聚会C.在庄园内耕作的农奴,需要向领主缴纳租税,但不用为其服劳役D.农奴缺乏人身自由,结婚也要获得主人的允许16.下列关于伊斯兰建筑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建筑多为宏伟的圆顶,环绕拱形回廊,高高耸立的尖塔②清真寺是伊斯兰建筑艺术的代表③公元6世纪阿拉伯到处可见伊斯兰建筑 ④殿堂内部图案多为植物纹样和经文美术字A.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17.穆罕默德曾经说过:“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这说明了( )A.阿拉伯人只想向中国学习知识 B.阿拉伯人不管路途多远都不惧怕C.阿拉伯人善于学习、重视文化 D.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文化最发达的国家18.某历史活动课上场景:同学们激烈讨论,畅所欲言,内容涉及遣唐使、孝德天皇、改革等,他们正在探究的主题是( )A.大化改新 B.明治维新 C.伯利克里改革 D.克里斯提尼改革19.下列关于日本武士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日本正规的国家军队 ②是日本庄园主蓄养的私人武装 ③大化改新前就有武士阶层了 ④在日本历史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下列关于马镫传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从中国传到东北亚地区 B.由突厥人从萨珊波斯人处引入C.由阿拉伯人传给波斯人 D.从西欧、北欧传到东欧21.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可以印证秦朝( )A.实行了分封制 B.出现了造纸业 C.保证了信件的安全 D.实行了郡县制22.中国银行行徽(左图)的外观设计灵感源自于我国古代的一种钱币(右图)。这种形状的钱币最早在全国统一使用是在( ) A.秦朝 B.汉朝 C.宋朝 D.清朝 23.在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中,成为维系中华文明重要纽带的是( )A.大修驰道 B.统一文字 C.“焚书坑儒” D.建立中央集权制度24.图示法能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历史信息。下面图示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A.秦朝统一了文字 B.秦朝统一了度量衡 C.秦朝巩固了国家统一 D.秦朝加强了思想控制25.古代有一新疆人由于他的家乡开始正式接受中央政权管辖,他可以自由进入中原地区了。你认为他最早应生活于( )A.战国初期 B.秦朝时期 C.西汉时期 D.东汉时期26.寻访古迹、实地考察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古城西安是中国历史的一名特殊“见证者”,它见证了( )①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②齐桓公最先称霸 ③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④卫青出兵抗击匈奴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27.欧洲人最早穿上中国丝绸制成的衣服是在(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28.下面是萧萧同学制作的学习线索示意图。你对示意图的解读是( )(自东向西)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西亚→欧洲A.张骞出使西域的路线 B.丝绸之路的路线C.班超出使西域的路线 D.唐僧西天取经的路线29.在丝绸古镇中,成为历代中央王朝统治西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的是( )A.龟兹 B.酒泉 C.敦煌 D.张掖30.下列诗句中所包含的地名,与古代陆上丝绸之路没有关系的是( )A.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B.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C.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D.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31.(10分)民主与法制是人类几千年积淀的精华,希腊民主政治与罗马法律制度,集中代表了古代西方政治文明的杰出成就。材料一:洛克是个雅典郊区的农民,今年(公元前477年)三十岁,他是家庭中的男主人。今天是个艳阳高照的日子,他要去雅典参加公民大会,这个公民大会虽然每十天就开一次,严重影响到洛克干农活,但他依然很愿意去参加。洛克的妻子艾伦和仆人也想跟在后面去公民大会瞧瞧热闹,却被洛克臭骂了一顿,妻子只好作罢。(1)洛克为何乐于参加公民大会?(2分)而他的妻子只好作罢?(2分)(2)你如何评价雅典城邦民主政治?(2分)材料二:德国法学家说过: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是以法律。(3)材料中所说的“第三次征服世界”的是什么法律?(2分)它的地位和影响是什么?(2分)32.(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基督教认为上帝创造万物,扼杀不同观点的进步思想和学说。意大利科学家阿斯科里因其地球是球形的科学观点,而被基督教认为是异端邪说,被宗教裁判所用火活活烧死。(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2分)材料二:相比于欧洲黑暗的中世纪,差不多同时期的阿拉伯文明显得格外璀璨。阿拉伯人重视知识的价值,在巴格达成立的“智慧宫”使得穆斯林世界成为科学、哲学、医学及教育的知识中心。阿拉伯帝国疆域空前辽阔,阿拉伯商人,或走陆路经过中亚,或从水路同印度、锡兰、东南亚国家和中国经商。(2)材料二反映了阿拉伯民族的什么特点?(2分)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说明阿拉伯民族对世界文化作出的重大贡献。(2分)(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阿拉伯文化高度繁荣的原因。(4分)33.(10分)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实行不同的经济政策,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未来发展方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青年毛泽东曾评价过商鞅变法:“……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1)材料一中商鞅变法在经济上的内容是什么?(2分)这次变法对秦国的发展有什么重大影响?(2分)材料二:及至秦,国之币为三等:……铜铁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而珠玉龟银锡之属为器饰,不为币。---《史记》 “于是天子(汉武帝)与公卿议,更钱造币以赡用,而摧浮淫并兼之徒。”---《史记》(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时期在币制上分别有什么革新?(2分)材料三:公元七世纪中期,日本参照中国的隋唐制度,实施一系列改革,为日本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3)日本的这次改革史称为什么?(2分)请你写出这次改革中经济上的主要内容。(2分)34.(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丝绸之路图 材料二:公元前138年,他应召出使西域,穿越戈壁荒漠,风餐露宿,途中一行被匈奴人拘留了十多年,寻找机会逃脱西行。在归途中再次被匈奴拘捕,后乘乱逃出,返回汉朝。材料三:在汉代的城市街头,就能看到古罗马魔术艺人的表演。唐代朝廷上下,非常流行的马球游戏,就是从波斯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1)观察上图,古代印度和古代罗马分别是图中的哪个地方?(2分)西汉时期,人们把什么地方称为西域?(2分)(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他应哪位皇帝之召出使西域?他这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3分)(3)列举西汉时从西域传入内地的物品一种,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丝绸之路在巩固国家统一和东西方交流史上的作用。(3分)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四校联考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答卷 得分: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答案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31.(10分)(1)洛克为何乐于参加公民大会?(2分)而他的妻子只好作罢?(2分)(2)你如何评价雅典城邦民主政治?(2分)(3)材料中所说的“第三次征服世界”的是什么法律?(2分)它的地位和影响是什么?(2分)32.(10分)(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2分)(2)材料二反映了阿拉伯民族的什么特点?(2分)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说明阿拉伯民族对世界文化作出的重大贡献。(2分)(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阿拉伯文化高度繁荣的原因。(4分)33.(10分)(1)材料一中商鞅变法在经济上的内容是什么?(2分)这次变法对秦国的发展有什么重大影响?(2分)(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时期在币制上分别有什么革新?(2分)(3)日本的这次改革史称为什么?(2分)请你写出这次改革中经济上的主要内容。(2分)34.(10分)(1)观察上图,古代印度和古代罗马分别是图中的哪个地方?(2分)西汉时期,人们把什么地方称为西域?(2分)(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他应哪位皇帝之召出使西域?他这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3分)(3)列举西汉时从西域传入内地的物品一种,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丝绸之路在巩固国家统一和东西方交流史上的作用。(3分)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四校联考八年级《历史与社会》试题卷答案一、选择题(本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5:ADABC 6—10:DACBD 11—15:BCDDD 16—20:BCADA 21—25:DABCC 26—30:DBBA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31.(1)雅典城邦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和津贴。(2分)雅典妇女和奴隶没有任何政治权利,不能参加公民大会。(2分)(2)积极性:使公民获得更多的权利,能积极主动地参政议政。(1分)消极性:它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占人口大多数的奴隶、妇女和外邦人没有任何政治权利,真正能够享受这种民主的人只占少数。(1分)(3)罗马法(或《十二铜表法》)。(2分)地位和影响:罗马法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成为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2分)32. (1)基督教是中世纪西欧占统治地位的神学思想,谁反对基督教神学,谁就要受到教会的打击迫害。(2分)(2)善于学习,重视文化;(2分)①阿拉伯学者将许多古希腊、罗马和印度的著作翻译成阿拉伯文,为日后文化传播奠定了基础;②阿拉伯人改造了印度人发明的计数法并传播到了欧洲,由此产生“阿拉伯数字”,发明代数学;③阿拉伯医学著作《医学著作》和《医典》长期被西方人视为医学指南;④文学名著《一千零一夜》享誉世界。⑤清真寺是阿拉伯建筑艺术的代表。(任写2点,2分)(3 )①阿拉伯帝国疆域空前辽阔,境内有许多文化发达地区;②地理位置优越,处于五海三洲之地;③阿拉伯人善于经商,贸易发达,经济繁荣为文化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④阿拉伯人重视文化传承,善于学习并借鉴其他文明成果。(4分)33. (1)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2分)商鞅变法使得秦国国力大增,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2分)(3)秦: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的秦国铜钱(1分)。汉:统一铸造货币五铢钱。(1分)(4)大化改新(2分)。经济上,土地收归国有,国家定期按人口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2分)34. (1)身毒,大秦(2分);西汉时期,人们把今天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地区和更西的地方,称为西域。(2分)(2)张骞,汉武帝,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3分)(3)葡萄、核桃、良马、地毯等(任选一个,1分),丝绸之路不但使西域和中原地区牢固地联为一体,(1分)而且中西方文化交流和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1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