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单元 科教兴国 引领未来 复习提纲科技领航 民族振兴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科学技术的作用: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极大地推动了世界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给人类的生活方式带来了根本的变化。科学技术已越来越成为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成为第一位的推动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竟争,核心和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谁掌握了高新技术的优势,谁就掌握了经济和政治竞争的主动权,占据了竞争的制高点。 (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科技领域的成果: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杂交水稻、陆相成油理论与应用、高性能计算机等为标志的一大批重大科技成就,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振奋了我们的民族精神。 (4)我国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的原因:从世界范围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学技术总体水平还有较大差距,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也比较薄弱。(5)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①含义:即以教育为本,把教育和科学技术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努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加速实现国家繁荣。 ②意义:科教兴国战略极大地提高了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中国制造”正在逐步向“中国智造”转变。 (6)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原因(拓展部分)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但我国科技事业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 ②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同时也是一个国家发展创新能力的基础,是开拓、带动、创新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动力。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基础性、全局性的作用。 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明显。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还比较低,高素质人才相对不足,人力资源处于劣势地位。 ④我国要迅速提高生产力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就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7)如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拓展部分) ①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以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和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把经济发展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②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关键是落实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科技创新是提高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处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只有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2.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1)教育的作用: ①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②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是提高民族素质,有先导性、基础性、全面性作用。 ③现代教育通过创造、发展、传播科学技术,培养具有现代科技知识和素养的劳动者,从而影响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④从世界不同类型国家的崛起之路来看,他们的共同之处都是依靠了教育和科技的发展而实现同家的崛起。 (2)当今世界范围内经济、科技和综合国力的竞争,同时也是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教育的竞争。谁能发展高水平的教育,拥有高素质的国民,培养出大批优秀的科技人才,谁就能在21世纪的竞争中居于主动地位。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教育成就:①创造了穷国办大教育的奇迹,已成为世界教育大国。②我国全面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本科生、硕士生、博土生培养人数都已经雄踞世界第一。 (4)我国的教育发展存在的局限性:①公共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平、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现象仍然突出,尤其在城乡、区域之间,义务教育发展的差距仍然很大;②高等教育的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还不能完全承担起科技发展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作用。 二、开启创新源泉1.坚持自主创新 (1)科学技术的发展,核心在于创新。 (2)创新和科技创新的含义: ①创新是指以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 ②科技创新是原创性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总称,是指创造和应用新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新服务的过程。 (3)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4)中国科教兴国战略的核心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5)所谓创新型国家,是指那些将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竞争优势的国家。 (6)建设创新型国家,我国的目标是:到2020年,使我国的自主的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基础科学和和前沿技术研究练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本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7)怎样建设创新型国家? ①需要营造激励创新的社会氛围;②改革科技管理体制;③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进发。 (8)创新有何重要意义?(拓展部分) ①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创新点燃激情,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活力。创新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让我们勇敢面对挑战,激发发潜能能,超越自我。 ②知识的创新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技术的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财富,制度的创新促进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 ③创新让生活更美好。随着时代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我们的生活将因创新变得更加便捷、舒适和丰富多彩。 2.建设人才强国 (1)我国为什么要建设人才强国? ①科技创新,人才为本。我国要在科技创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必须要有坚强有力的人才保证,要从人力资源大国走向人才强国。 ②从国际竞争趋势看,我国建设人才强国具有必要性。世界各国已经把人才资源看作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必须把人力资源作为第一资源优先开发,才能使潜在的人口资源优勢转化为现实的人才优势 ③从国内现实情况看,我国建设人才强国具有迫切性。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我们努力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活力旺盛,既能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又能参与国际竞争的人才队伍。 (2)怎样建设人才强国? ①需要通过深化教育改革,促进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②努力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局面。 ③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加大对教育资金的投入。④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经验,建立并完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⑤保护知识产权,依法保护优秀人才合法权益。3.做创新型人才(1)创新型人才的含义及特征。 ①含义:指富于开拓性,具有创造能力,能开创新局面,对社会发展作出创造性贡献的人才。 ②特征:通常表现出灵活、开放、好奇的个性,具有精力充沛、坚持不解、注意力集中、想象力丰富以及富于冒险精神等特征。 (2)中学生应如何做,才能成为创新型人才? ①我们要从小树立科学研究的意识,培养自己的创新性思维,挖掘自己的创新潜能。 ②要有意识地不断激发自己的好奇心,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对周围的各种事物有穷根究底的热情,对世界的奥秘有一探究竟的勇气。 ③有很强的自主学习与探索实践的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