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生态文明 社会和谐 知识点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单元 生态文明 社会和谐 知识点

资源简介

3.1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1.★我国资源现状: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资源利用率低,开发难度大。
主要资源问题: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浪费严重。
2.★我国环境现状: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主要环境问题: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工业污染严重、农业污染突出(农产品残留物超标)、水土流失、荒漠化。
3.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含2个基本国策) “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4.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必要性:人类面临一系列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2)内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3)要求: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社会走上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
5.★★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现状】①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
【地位】②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
【意义】③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④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⑤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美丽中国。
6.★★怎样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1)政府/国家:
①【大政方针】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②【教育宣传】加大环保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环保和法律意识;
③【立法执法】严格执行《环保法》,加大执法和监管力度,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
企业
① 增强社会责任感,落实节能减排政策,依法规范企业的行为;
② 加快科技创新,转变发展方式,使用环保设施和节能设备;
③ 加强员工环保教育,增强员工环保意识。
(3)中学生
【思想】(增强/树立…意识/观念)①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倡导绿色消费。
【行动】(要举例,做法要具体):②自觉履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义务,如:随手关灯、垃圾分类、双面用纸
③积极参加环保公益活动,积极同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作斗争
【学习】(学习…知识): ④学习环保知识,阅读环保书籍,提高自身素质。
7.★我国人口现状: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之一)
8.我国的人口政策: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全面开放二孩”政策出台,表明计划生育政策在不断完善)
9.计划生育的内容: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有计划控制人口。
10.计划生育的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11.我国人口发展面临的新问题: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人口结构和分布不合理、性别失衡等。
12.人口素质的含义: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总体的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综合表现。
13.提高人口素质的意义
①有利于缓解未来劳动力短缺的压力
②有利于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以及人民的生活质量
③有利于把我国从人口大国变为人力资源强国
14.怎样解决人口问题?
① 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启动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② 全面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3.2 民生优先 造福人民
1.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2.我们经济发展的目的:让人民过上更美好的生活,使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3.改善民生的重要目标【七个方面】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这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根本体现)
4.★为什么要重视民生问题?
【现状】①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少民生问题需要解决。
【地位】③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改善民生体现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
【意义】④有利于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⑤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⑥有利于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
5.★如何解决民生问题?(国家/政府)
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根本途径】
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对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投入,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生活困难问题。
③深入开展脱贫攻坚,增进民生福祉,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④坚持依法治国,严厉打击侵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违法行为。
6.社会和谐的主要内容(学会区分)
(1)民主法治:人民当家做主,国家保障公民的监督权和建议权;依法治国(依法行政)
(2)公平正义:维护弱势群体(老弱病残、妇女和儿童)的利益,制定公平公正的制度
(3)诚信友爱:人际关系良好,人们互帮互助
(4)充满活力:社会充满创造的活力,如创新、科技、人才得到尊重、支持和肯定
(5)安定有序:维护社会良好的秩序
(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环境,资源的关系
扩展:
①社会和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②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③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④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7.▲为什么要加强社会建设?
【现状】①社会上存在很多不和谐的社会现象,不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地位】②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五位一体)
【意义】③有利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④有利于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⑤有利于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
8★如何加强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
(1)政府: 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鼓励社会主体合作共治)
①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
②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③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作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中学生:和谐社会的建设者
①增强民主法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主动了解社会问题及政府的相应政策。
②积极关心和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改进,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出一份力量。
③增强社会责任感,积极行使监督权,依法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