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 教学设计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3.2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文化传播的含义、途径,大众传媒的作用2、理解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二)能力目标:让学生懂得文化交流、传播的必要性,自觉做文化传播的使者(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自觉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共同构筑新世纪的多元文化。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文化交流的途径【教学难点】文化传播的必要性三、教学设计【知识体系】【知识要点】1、文化传播的含义: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2、文化传播的途径:(1)重要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2)其他途径:……3、传媒的含义: 传播媒介 4、传媒的发展阶段:语言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网络传播5、大众传媒:(1)大众传媒出现的标志——印刷媒体的推广(2)大众传媒的形式——报刊、广播、电视、网络(3)大众传媒的作用——依托现代信息技术,面向大众、能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局限、汇集各地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4)大众传媒的地位——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6、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①中华文化曾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和传播,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②外域文化也不断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7、推动中外文化交流的做法:①我们既要更加热情的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②又要更加主动的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作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常考与易错辨析】1、辨析:大众传媒以其显著的优点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它必将取代其它传媒手段。 注意: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2、思考: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有何不同?注意:文化传播的途径指的是文化传播的方式、方法(强调文化怎样传播)。传媒侧重于文化传播的手段、工具(强调文化靠什么传播)。四、本课使用的资源1、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BRF)于2017年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2017年5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旨演讲,强调坚持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携手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之路,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主持开幕式。2、商业贸易: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一条具有历史意义的国际通道。通过这条古道,把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连接起来,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丝绸之路是古往今来东西文化荟萃交流的地方,也是许多著名历史人物(如张骞、玄奘、马可波罗等)活动过的地方,留下了无数历史遗迹和稀世文物。3、人口迁徙:民工潮“民工潮”是传播先进文化和现代城市文明的重要渠道。终年风尘仆仆的“打工仔”、“打工妹”回到农村时,不仅带回了打工的收入,更带回了先进的文化和城市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引导农民更加关注信息社会的动态,更加注重科技文化知识学习、子女教育培养、少生优育等,推动了中国农村社会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政治文明的跃迁。4、教育:孔子学院孔子的学说传到西方,是从400多年前意大利传教士把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一书译成拉丁文带到欧洲开始的。而今,孔子学说已走向了五大洲,各国80多所孔子学院的建立,正是孔子“四海之内皆兄弟”、“和而不同”以及“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思想的现实实践。 孔子学院是在借鉴国外有关机构推广本民族语言经验的基础上,在海外设立的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公益机构。它秉承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以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宗旨。5、郑和下西洋:1405至1433年近30年的时间里,郑和前后七次航行到印度洋、亚非两大洲沿海的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开辟了海上交通和文化传播的桥梁。郑和使团把明代中国的历法、技术、习俗和书籍传播了所经各国,对这些国家文化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也从海外引进了珍异动植物和名贵药材、香料等,了解了沿途各国的风土人情和文化艺术。思考:明朝郑和下西洋是文化传播的典范,价值何在?五、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