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 教学设计第五课 文化创新 5.2 文化创新的途径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①理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明确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理解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③在文化创新过程中要把握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能力目标〗 ①增强学生文化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②初步具备认识和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①使学生感悟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于实践; ②激发学生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③激发学生学习世界优秀文化发展本民族文化的热情,投身于社会实践,积极进行文化创新。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难点】①怎样看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流、借鉴界和融合。②如何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倾向。三、教学设计【知识体系】【知识要点】一、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二、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1、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具体内容: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得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得过程。(古今、纵向)分析: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如果漠视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其民族文化的创新就会失去根基。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社会发生了变化,我们的文化也要跟着发展。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具体内容: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中外、横向)分析:(1)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和文化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由此可见,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2)在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这就需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只有平等交流、相互借鉴,才能共享世界文化创新的成果。?(3)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基本原则。因为永葆生命力和提升文化竞争力,都需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三、文化创新的方向: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1、把握两对关系——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反对两种错误倾向——“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错误倾向特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能离开传统文化历史虚无主义否古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注入时代精神守旧主义否今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不同民族文化之间进行交流、借鉴与融合封闭主义否外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民族虚无主义否中四、本课使用的资源1、视频:中国唱诗班《元日》——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基本途径 《元日》只有五六分钟,这部短片以点燃爆竹开始,背景音乐是童声合唱“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取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诗句《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取景比较典型,都是中国春节中的传统习俗,很多还延续至今仍在遵守着。其中,燃放爆竹是大部分节日里必须做的,也是孩子们既感到新奇有趣,又会有点害怕的活动。记得小时候,我也经常和哥哥姐姐们一起拿着小爆竹去点,有点小期待又怕炸到自己的心情难以言喻。当然,肯定会有调皮的孩子将小爆竹放到池塘里炸鱼,或者将两三个小型鞭炮放到一个易拉罐里,将易拉罐倒立放置,这样一炸声音会加倍被放大,最后易拉罐也会被炸飞。更甚的孩子看见有汽车经过会把小爆竹扔在路中央,然后自己抛开躲着......一到春节前夕,人们会首先打扫屋里屋外,全部清扫一遍,挂上红色的大灯笼,以求来年日子红红火火。妇人们会准备美食祭拜灶王爷,希望灶王爷上天能够美言几句,以求辟邪除灾,迎接福气临门;吃花生瓜子即“长生果”,以盼多子多福,身体健康,幸福满满;挂红灯笼,贴福字,意寓“福到了”。走亲访友,荣归故里,探望恩师益友,风雅乐事。古时风雅人士或为人师者都崇尚“种菘(sōng)剪韭,灌园鬻(yù)蔬,怡然自得”的生活,他们有一个自己的小院子,自食其力地种些水果蔬菜,梅花盛开,也能称之为不一样的美景。灶上正月供菜,菱角、地梨(荸荠、马蹄)、圆团(小圆子、麻团、汤圆)、晚崧(秋末冬初的大白菜),此系“贺年羹”: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过年期间,街上购买年货,鲜艳引人嘴馋的糖葫芦是孩子们的最爱,现在也依旧是我的挚爱。古时的街上还会有糖人,甜甜的,样子有趣,孩子们同样喜爱。正月里每人手提一只灯笼,外面也挂上了各色灯笼,人们在舞长龙,赏灯看景,许愿祈求家庭和睦、福气常来,都不失为一桩美事!2、视频《真假美猴王》——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继承传统:戏曲孙悟空面向世界:街舞结合美猴王形象;现代化的灯光舞台3、名人主张改革汉字:鸦片战争之后,教育救国呼声高涨,教育改革矛头直指汉字。梁启超等人指出,汉字的繁难是教育不能普及的原因。谭嗣同带头呼吁废除汉字,改用拼音文字。钱玄同强烈否定汉字,说“汉字的罪恶,如难识、难写、妨碍教育的普及、知识的传播,这是有新思想的人们都知道的”。【探究】案例1:如废汉字,改用拼音文字,请朗读史蒂夫·乔布斯经典语录:Lingxiuhegenfengzhedequbiejiushichuangxin。Chengjiuyifanweiyedeweiyitujingjiushireaizijideshiye。(领袖和跟风者的区别就在于创新。成就一番伟业的唯一途径就是热爱自己的事业。)案例2:读拼音、写汉字:Fu qi(福气?夫妻?服气?扶起?浮起?负气?付讫?)问:你是否赞成把方块汉字全换成字母文字?五、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