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案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政治教案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资源简介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 教学设计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古老的中华文化走过的辉煌历程和近代衰微的过程,识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是文字和史书典籍;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2、能力目标:
提炼、解读信息的能力。本课信息量比较大,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提炼有效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
综合分析的能力。教学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整合不同学科之间知识的综合能力。对文化的理解离不开历史和地理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以“文化”为主线,整合不同学科知识,帮助学生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增强对中华文化和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之情;
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
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定能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历程和见证
【教学难点】怎样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三、教学设计
【知识体系】
【知识要点】
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1、古代辉煌:
殷周(早期)──春秋战国(初步形成)──秦朝(促进)──汉朝(进一步发展)──隋唐(全盛)──宋元明(延续)──清(面临冲击)
2、近代衰微:
随着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衰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大冲,中华文化也经历衰微的过程。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用洋枪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与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从此掀开了中华民族最为屈辱的一段历史。
3、当代复兴: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指引下,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二、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1、见证之一:汉字
(1)作用: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汉字为书写中华文明,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意义: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2、见证之二:史书典籍
(1)意义:是中华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2)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补充】P66对待中华文化的态度: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取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常考及易错辨析】汉字与文字:
1、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注意:不是“汉字”)
2、汉字: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不是“文字”)
四、本课使用的资源
1、繁体字
如“亲”的繁体是左边一个“亲”,右边一个“见”,组成了“親”,“愛”是在“爱”中加了一个“心”,这两字的含义是亲要相见,爱要有心。结果简化以后变成了“亲不见、爱无心”。
2、史书:
《史记》、《春秋》、《论语》、《汉书》、《资治通鉴》、《左传》、《战国策》、《续汉书》、《竹书纪年》、《后汉书》
《史记》,记事始于传说中的黄帝,下限到汉武帝时期,跨越了三千多年。全书共一百三十篇,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相传我国夏商时期就设置了史官,以后的历朝历代都设置了史官。古代史官大都终身世袭,这使他们能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料积累下来。
3、近代衰微:火烧圆明园
圆明园在哭泣,中华文化在哭泣;我们的青铜器、瓷器、玉器、书画等2万多件躺在大英博物馆里;3万多件古董在法国的枫丹白露宫;我们3000人参与纂修,前后历时三年的《永乐大典》问世以后,正本去向不明;美国的博物馆收藏着艺术品中最珍贵的《乾隆皇帝和11位妃子肖像》;今天,敦煌研究院的专家们只得一次次屈辱地从外国博物馆买取敦煌文献的微缩胶卷,叹息一声,走到放大机前。
五、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