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案 弘扬民族精神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政治教案 弘扬民族精神

资源简介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 教学设计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7.2 弘扬民族精神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理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2、能力目标: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感受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好继承者和弘扬者,从而更好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增强对党和社会主义的热爱之情;结合当今国际形势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理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大意义,在实际行动中自觉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原因、措施
【教学难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措施
三、教学设计
【知识体系】
【知识要点】
一、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
(1)新民主主义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突出表现: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突出表现: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等。
二、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1、重要性(意义):P72
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2、必要性:
①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三、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P80,P81综合探究)
(1)要发挥“主心骨”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主心骨”,有了“主心骨”,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2)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包括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3)要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注意借鉴、吸收各国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和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
(4)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既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又要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既不移根基又丰富发展。
(5)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从每一个人做起,从具体事情做起。
【补充】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就是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四、本课使用的资源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
1924年,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工农运动得到大发展,北伐战争节节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锻炼了中国共产党和工人阶级,扩大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为即将到来的土地革命准备了条件。但是,1927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叛变革命的国民党按照蒋介石“宁可枉杀一千,不可使一人漏网”的旨意,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进行了疯狂地屠戮。革命志士的血没有白流,中国共产党从中深刻懂得了一定要掌握枪杆子,有一支自己独立领导的革命军队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1927年9月9日,毛泽东以中共中央特派员的身份,率领以工农革命军为骨干的五千人发动了秋收起义。由于敌强我弱,起义受挫。是继续强攻大城市长沙、以卵击石,还是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地区,暂时保存自己,另谋远图,成了当时问题的焦点。毛泽东力排众议,从敌大我小的实际出发,说服部队向敌人力量弱小的边僻的农村转移,井冈山地处湘赣两省的边陲之地,边界数县高山丘陵起伏连绵,远离中心城市,是敌人统治力量鞭长末及的地区,而便于革命力量得以保存和发展;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经过大小十余次战,在这一带安营扎寨,完成了事关革命大局的战略转移,开始了为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而艰苦卓绝的斗争。从此,在毛泽东、朱德的领导下,井冈山根据地大力发展党组织,深入开展土地革命斗争,巩固扩大红军力量,建立湘赣边界工农政权,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第一个立足点。它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进程中第一座历史丰碑。与此相应,通过艰苦奋斗,开创中国式民主革命道路的革命精神就是井冈山精神。
井冈山精神的内涵就是:坚定革命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长征精神的主要内容: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不畏艰险的奋斗精神、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勇于牺牲的奉献精神。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抗震救灾精神: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万众一心、同舟共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抗洪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敢于胜利
抗震救灾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难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载人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3、材料分析
材料一:美国以强化“美国精神”为公民教育的重点。俄罗斯近年先后制定了对全民特别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大纲和法案,力求重振民族精神。韩国的爱国主义教育以政府为主导,推崇“身土不二”,培育“韩国精神”。
思考:思世界上许多国家为什么都十分重视培育国民精神?
分析:一个民族的发展不仅取决于经济、科技发展水平,而且取决于民族的综合素质。民族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和民族精神等。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高昂奋进的民族精神能产生巨大的力量,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材料二: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腾空而起,我国成为独立自主地完整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载人航天技术是当今世界高新技术发展水平的集中展示。“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对推动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具有重要意义。在长期的奋斗中我国航天工作者不仅创造了非凡的业绩,而且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思考:民族精神与我国在载人航天高科技领域的突破有何关系?
分析:没有航天工作者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就不可能在当今世界高新技术领域有所突破。民族精神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功能。?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虽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但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材料三:美国作为当今世界惟一超级大国,不仅掌握了经济霸权、军事霸权,而且正在建立和扩大文化霸权。有材料显示,美国目前控制了世界75%的电视节目和60%以上的广播节目的生产和制作。美国好莱坞生产的电影产品,在世界电影市场的总体占有率达80%。它们不仅为美国带来丰厚的商业利益,而且到处推销着美国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消解着别国的民族文化和文化精神。这种情况不仅引起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警惕,甚至连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也感到忧心忡忡。许多国家纷纷在维护世界多样性和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旗帜下,加速发展本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强各国文化交流和合作,并与美国流行文化顽强抗争。
思考:1、广大发展中国家为什么要与美国流行文化顽强抗争?
2、这对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来说,在文化建设上应该怎样应对?
分析:1、美国在世界范围内到处推销着美国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消解着别国的民族文化和文化精神。
2、弘扬和培育自己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五、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