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导航】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中考一轮复习学案 考点: 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名师导航】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中考一轮复习学案 考点: 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资源简介




第一讲 《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达标检测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40分)
1.2018年8月3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会议经表决,通过了电子商务法、土壤污染防治法、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由此看出,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共识,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这意味着良法( )
①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  ②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程序正当,符合公平正义要求 ③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形式 ④最大程度地维护社会秩序、增进人民福祉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2.2018年3月5日,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人民政府的所有工作都要体现人民意愿,干得好不好要看实际效果、最终由人民来评判。”“政府工作人员要廉洁修身,勤勉尽责,干干净净为人民做事,决不辜负人民公仆的称号。”这是因为( )
①在我国,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②人民可以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③人民对国家和社会重大事务有决定权 ④党和政府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A.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D
3.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法治和人治问题是人类政治文明史上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各国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综观世界近现代史,凡是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没有一个不是较好解决了法治和人治问题的。”这告诉我们( )
A.依法治国是我们国家的强国之路
B.依法治国要求每个公民都成为执法者
C.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D.依法治国要求每一项立法都能体现公平正义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认识。其中题肢A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题肢B表述错误,每个公民应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题肢D是要求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故选C。
4.2018年4月18日印发的《陕西省2018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中指出,要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全面提高政府工作人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这表明( )
A.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B.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
C.有了社会监督,政府就能依法行政
D.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依法治国对政府部门的要求。其中A、D均描述的是依法治国,与题干不符,C描述过于绝对,错误。故选B。
5.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8月16日召开会议,听取关于吉林长春长生公司问题疫苗案件调查及有关问责情况的汇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本次疫苗案件,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立即查清事实真相,严肃问责,依法查处疫苗案件( )
①体现了我国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②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生命健康权
③能够杜绝疫苗安全事件再次发生 ④有利于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侧重考查国家重视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维护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中③表述过于绝对,排除所有含有③的选项。故选择C。
6.2018年2月9日现代快报:这几天,“纠正冤假错案”成了一个高频词。司法部副部长熊选国8 H在北京表示,按照有错必究的原则,包括过去发生的冤假错案,只要发现一起,司法机关就纠正一起。5日至6日,最高人民法院觉组书记、院长周强指出,要进一步健全冤假错案有效防范、及时纠正机制。“纠正冤假错案”说明推进依法治国应该( )
A.科学立法,要求所立之法发挥止义性、规律性和可行性
B.严格执法,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
C.公正司法,让人民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D.全民守法,做到依法维护自身权益,自觉履行法定义务
【答案】C
【解析】纠正冤假错案是在司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故应该选答案C。
7.我们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这是因为( )
①法律具有规范作用②道德具有教化作用 ③法律与道德背道而驰 ④法律与道德相得益彰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道德与法治的关系,③表述错误。
8.十八大以来这五年,共制定行政法规42部,地方性法规2926部、规章3162部,同时通过“一揽子”方式先后修订法律57部、行政法规130部,启动了民法典编纂,颁布了民法总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益完备;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建设获得显著成效。上述材料说明( )
A. 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B. 依法治理要求实行善治
C. 立法是实行法治的关键 D. 良法维护个人基本权利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分析,国家制定一系列法律是为了实现法治,则体现了法治的基本要求是实行良法之治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9.材料一:2018年8月2日下午,商洛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市公安局刑警支队通报了2018年上半年全市公安机关“大攻坚大提升”集中行动和打击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情况。
材料二:为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新要求,贯彻落实国务院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按照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赵克志关于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批示要求,2018年6月29日,交通部推出20项交通管理“放管服”改革新举措,进一步提升交通管理服务便利化,自2018年7月份开始陆续实施,9月1日起全面启动推行。
(1)材料一二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8分)
(2)如果你接到疑似网络诈骗的电话,该怎么办?(10分)
(3)为了使各项政策落到实处,请你为政府提合理化建议。(12分)
【答案】(1)材料一说明了有关部门对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重视,严厉打击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说明了我国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说明了党和政府积极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
材料二说明了党和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政府积极履行职能,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等。
(2)不轻易泄露的人信息,不贪图便宜;不轻易相信陌生人;及时拒绝并报警等。
(3)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加大力度向群众宣传政策知识、提高群众的素质教育;围绕群众关切,切实把问题病症查清楚;应积极通过走访座谈、征求意见等多种渠道,着力找准各部门自身存在的问题;提高办事效率,解决“办事难”等。

10.材料一 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无论是改革还是反腐,都要在法治的框架下进行。
材料二 2017年4月,生态环境部(原环保部)就北京市大兴区,天津市北辰区,河北省石家庄赵县、唐山开平区、邯郸永年区、衡水深州市,山西省运城河津市的环境污染问题对这几个地方的主要负责人进行了公开约谈。治理污染,政府责无旁贷。如果说政府的这种督促方式尚属“动口”,那么,要把问责制真正落到实处,就要“动手”,依照相关规定,该罚的罚,该免的免。
(1)材料一体现了我国坚持什么基本方略?(2分)

(2)材料二中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是什么?(2分)如何建设法治政府?(10分)

【答案】(1)依法治国
(2)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11.2018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经投票表决,通过了宪法修正案。作为国之根本,法之源泉,宪法修改关系全局,影响广泛而深远。宪法修改,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事关国家全局的重大立法活动,也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举措。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说:“宪法修改是国家政治生活的大事,事关国家全局”? (8分)
(2)请从依法治国基本要求的角度,谈谈我国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所发生的变化。(8分)
【答案】(1)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书;
②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③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④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严格。(答对其中三点得满分)
(2)①立法更加科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进一步得到完善;
②各级政府依法行政,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行使权力不再“任性”;
③司法更加公正,维护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④全社会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氛围日渐浓厚。

















6


第一讲 《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达标检测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40分)
1.2018年8月3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会议经表决,通过了电子商务法、土壤污染防治法、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由此看出,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共识,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这意味着良法( )
①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  ②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程序正当,符合公平正义要求 ③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形式 ④最大程度地维护社会秩序、增进人民福祉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018年3月5日,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人民政府的所有工作都要体现人民意愿,干得好不好要看实际效果、最终由人民来评判。”“政府工作人员要廉洁修身,勤勉尽责,干干净净为人民做事,决不辜负人民公仆的称号。”这是因为( )
①在我国,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②人民可以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③人民对国家和社会重大事务有决定权 ④党和政府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A.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3.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法治和人治问题是人类政治文明史上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各国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综观世界近现代史,凡是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没有一个不是较好解决了法治和人治问题的。”这告诉我们( )
A.依法治国是我们国家的强国之路
B.依法治国要求每个公民都成为执法者
C.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D.依法治国要求每一项立法都能体现公平正义
4.2018年4月18日印发的《陕西省2018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中指出,要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全面提高政府工作人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这表明( )
A.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B.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
C.有了社会监督,政府就能依法行政
D.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5.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8月16日召开会议,听取关于吉林长春长生公司问题疫苗案件调查及有关问责情况的汇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本次疫苗案件,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立即查清事实真相,严肃问责,依法查处疫苗案件( )
①体现了我国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②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生命健康权
③能够杜绝疫苗安全事件再次发生 ④有利于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6.2018年2月9日现代快报:这几天,“纠正冤假错案”成了一个高频词。司法部副部长熊选国8 H在北京表示,按照有错必究的原则,包括过去发生的冤假错案,只要发现一起,司法机关就纠正一起。5日至6日,最高人民法院觉组书记、院长周强指出,要进一步健全冤假错案有效防范、及时纠正机制。“纠正冤假错案”说明推进依法治国应该( )
A.科学立法,要求所立之法发挥止义性、规律性和可行性
B.严格执法,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
C.公正司法,让人民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D.全民守法,做到依法维护自身权益,自觉履行法定义务
7.我们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这是因为
①法律具有规范作用②道德具有教化作用 ③法律与道德背道而驰 ④法律与道德相得益彰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8.十八大以来这五年,共制定行政法规42部,地方性法规2926部、规章3162部,同时通过“一揽子”方式先后修订法律57部、行政法规130部,启动了民法典编纂,颁布了民法总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益完备;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建设获得显著成效。上述材料说明( )
A. 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B. 依法治理要求实行善治
C. 立法是实行法治的关键 D. 良法维护个人基本权利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9.材料一:2018年8月2日下午,商洛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市公安局刑警支队通报了2018年上半年全市公安机关“大攻坚大提升”集中行动和打击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情况。
材料二:为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新要求,贯彻落实国务院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按照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赵克志关于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批示要求,2018年6月29日,交通部推出20项交通管理“放管服”改革新举措,进一步提升交通管理服务便利化,自2018年7月份开始陆续实施,9月1日起全面启动推行。
材料一二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8分)

如果你接到疑似网络诈骗的电话,该怎么办?(10分)

(3)为了使各项政策落到实处,请你为政府提合理化建议。(12分)


10.材料一 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无论是改革还是反腐,都要在法治的框架下进行。
材料二 2017年4月,生态环境部(原环保部)就北京市大兴区,天津市北辰区,河北省石家庄赵县、唐山开平区、邯郸永年区、衡水深州市,山西省运城河津市的环境污染问题对这几个地方的主要负责人进行了公开约谈。治理污染,政府责无旁贷。如果说政府的这种督促方式尚属“动口”,那么,要把问责制真正落到实处,就要“动手”,依照相关规定,该罚的罚,该免的免。
(1)材料一体现了我国坚持什么基本方略?(2分)


(2)材料二中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是什么?(2分)如何建设法治政府?(10分)




11.2018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经投票表决,通过了宪法修正案。作为国之根本,法之源泉,宪法修改关系全局,影响广泛而深远。宪法修改,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事关国家全局的重大立法活动,也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举措。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为什么说:“宪法修改是国家政治生活的大事,事关国家全局”? (8分)


(2)请从依法治国基本要求的角度,谈谈我国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所发生的变化。(8分)






6



第一讲 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一、考点1知道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
◆考点分解
1.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
2.体会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有赖于每个公民的参与,是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知道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树立法制观念。
3.理解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能够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
考点2 知道法治的要求是良法与善治。
考点3 知道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考点4 知道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考点5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厉行法治。
◆考点分解
了解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增强公民意识,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一、法治的要求是良法与善治。
1.法治的要求:实行良法之治,实行善治。。
2.选择法治道路的重要性:
(1)法治是现代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2)走法治道路时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二、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的地位:
(1)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全面依法治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
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四、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1.政府权力来源及宗旨:
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2.党的十八大把“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确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
3.法治政府的要求:
(1)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2)政府依法行政,全民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3)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依法行政,范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五、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厉行法治。
1.厉行法治的要求:
(1)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2)现代社会的公民,要学会在法治状态下生活,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培育法治精神,培养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规则意识。
(3)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其他公民,共同守法。
(4)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遵纪守法光荣、违法乱纪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实现社会的有序、公平、正义。
2.怎样正确认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1)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2)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3)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知识比较、联系、拓展等)
1.法律特征。
(1)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2)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3)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2.对宪法的认识: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2)从内容上看,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
(3)从制定和修改程序上看,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4)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3.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1)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公民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力的实现;
(2)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公民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
(3)公民的某些权利也是义务。(劳动和受教育)


【例1】2018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民法总则如此开宗明义,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中国建设的鲜明写照。这说明(  )
①法律和道德互相促进,互相补充
②道德比法律更具约束力
③我国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④凡是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道德所谴责的行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考点】道德与法治的关系
【解析】由题干信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定法律”可知,我国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故③符合题意;法律和道德都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行为规范,都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二者互相促进,互相补充,故①符合题意;法律和道德调整的范围不同,凡是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道德所谴责的行为,故④符合题意;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因此法律比道德更具约束力,故②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道德与法治关系的认识。
【例2】湖南省益阳市2018年中考2016年3月16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标志着我国慈善事业进入法治化时代,这
①使我国的慈善事业有法可依 ②有利于促进我国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③说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具有立法权 ④说明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C
【考点】本题考查依法治国、法律特征、全国人大职权。
【解析】依据教材知识可知,全国人大具有最高立法权,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这是立法工作,表明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使慈善事业实现有法可依,有利于促进我国慈善事业健康发展,①②③④符合题意。
【点评】正确解答此题要抓住题文材料关键信息分析判断,多角度思考。
【例3】(湖北省襄阳市初2018年中考思想品德试题)(法治有序我向往)
国无法不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民无法不立,法律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庄严宪法,字字千钧。九鼎重器,百炼乃成。2018年3月11日,宪法修正案表决通过。这次宪法修改,严格依法按程序进行,汇聚全党全国智慧,反映党和人民共同意志。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出自真诚的信仰。
(1)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如何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之间的关系?
(3)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对“庄严宪法,字字千钧”的理解。
(4)你怎样做到“内心拥护宪法,真诚信仰宪法”?
【答案】答:(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2)①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统一性);②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③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④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⑤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如劳动和受教育;等。
(3)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②宪法规定了国家性质、根本制度等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③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④宪法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⑤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⑥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更为严格;等。
(4)①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心中有宪法;②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宪法的习惯,树立宪法意识;③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同各种违反宪法的 行为作斗争;④宣传宪法,增强自己和全社会的宪法意识;⑤认同宪法,增强对宪法的信仰和尊崇;⑥正确行使宪法规定的各项权利,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各项义务;等。
【考点】(1)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权利义务的关系。
对宪法的认识。
青少年如何树立宪法意识。
【解析】 (1)根据所学,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做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角度回答即可。
根据所学,从权利义务的一致性,我们既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也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义务,权利义务相互促进等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结合材料和所学,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是根本活动准则,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等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4)此问属于开放性试题,只要从学习宪去、遵守宪法、 宣传宪法,认同宪法,维护完去的积成和尊严等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点评】本题综合性较强,既考查了学生的识记能力,又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7


第一讲 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一、考点1知道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
◆考点分解
1.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
2.体会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有赖于每个公民的参与,是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知道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树立法制观念。
3.理解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能够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
考点2 知道法治的要求是良法与善治。
考点3 知道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考点4 知道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考点5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厉行法治。
◆考点分解
了解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增强公民意识,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一、法治的要求是良法与善治。
1.法治的要求: 。
2.选择法治道路的重要性:
(1)法治是现代文明的 ,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 ,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 。
(2)走法治道路时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二、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的地位:
(1)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 ;
(2)全面依法治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
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 ,建设 。
2.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
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 ,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 ,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 ,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 。
四、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1.政府权力来源及宗旨:
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2.党的十八大把“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确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
3.法治政府的要求:
(1)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2)政府依法行政,全民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3)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依法行政,范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五、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厉行法治。
1.厉行法治的要求:
(1)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 和 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2)现代社会的公民,要学会在法治状态下生活,增强 意识,培育 精神,培养正确的 观念、 意识。
(3)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 的榜样,带动其他公民,共同守法。
(4)要加强法治 ,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 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 光荣、违法乱纪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实现社会的 、公平、 。
2.怎样正确认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1)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 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 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 作用。
(2)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 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 作用。
(3)法律与道德 ,法治与德治 。

(知识比较、联系、拓展等)
1.法律特征。
(1)由国家 ;
(2)靠国家 ;
(3)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 。
2.对宪法的认识:
(1)宪法是国家的 ,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 ;
(2)从内容上看,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 ;
(3)从制定和修改程序上看,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 ;
(4)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 。
3.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1)权利和义务是 ,公民权利与义务 ;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力的实现;
(2)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 ,又是法定义务的 。公民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
(3)公民的某些权利也是义务。(劳动和受教育)


【例1】2018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民法总则如此开宗明义,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中国建设的鲜明写照。这说明(  )
①法律和道德互相促进,互相补充
②道德比法律更具约束力
③我国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④凡是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道德所谴责的行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例2】湖南省益阳市2018年中考2016年3月16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标志着我国慈善事业进入法治化时代,这
①使我国的慈善事业有法可依 ②有利于促进我国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③说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具有立法权 ④说明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例3】(湖北省襄阳市初2018年中考思想品德试题)(法治有序我向往)
国无法不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民无法不立,法律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庄严宪法,字字千钧。九鼎重器,百炼乃成。2018年3月11日,宪法修正案表决通过。这次宪法修改,严格依法按程序进行,汇聚全党全国智慧,反映党和人民共同意志。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出自真诚的信仰。
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如何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之间的关系?


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对“庄严宪法,字字千钧”的理解。



(4)你怎样做到“内心拥护宪法,真诚信仰宪法”?


7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