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九年级上道德与法治5-9课知识点归纳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道德与法治5-9课知识点归纳

资源简介

第5课知识点归纳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人民代表大会
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 立法权、监督权、人事任免权、 重大事项决定权。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协商民主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社会各阶层民主参与的重要渠道。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人民政协的主题是团结和民主。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坚持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义:(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它有利于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促进科学民主决策。有利于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谐。有利于凝聚人心,反对分裂,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除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外,还有基层群众制度(基层民主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我们要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 依法治国统一起来。
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
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3)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
我们应当如何当好国家的主人?
积极参与公共生活、培养理性宽容的精神、有序参与民主生活
11、我国公民行使政治权利的正确途径:走访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反映自己的看法、可以直接向人大机关反映、可以向政府有关部门举报、向电台、电视台、报纸反映、我们还可以参与政府部门举办的各种活动。
12.公民行使批评建议权(监督权)应注意些什么?【公民应怎样正确行使批评建议权?】
①我们应依法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政治权利
②应以事实为依据,不能简单地根据自己的好恶作出判断,要如实反映情况;
③投诉和举报时,不得捏造、歪曲事实,不得诬告陷害、借机报复,不能侮辱他人人格,更不能采用大字报、聚众闹事的方式;
④要注意维护国家安全,保守国家机密。
13.公民行使批评建议权(监督权)有什么意义?
有利于公民增强责任感有利于督促政府及工作人员依法行政,以人为本。有利于政府取信于民,国家长治久安有利于弘扬社会公平正义


第6课知识点归纳
1. 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
2.初步奠定新中国法制建设基础的标志: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和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及随后制定的有关法律,确立了国家法治的基本原则,初步奠定了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基础。
3.中国的法治建设进入全新发展阶段的标示是: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基本方针的指引下,现行宪法以及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行政诉讼法等一批法律相继出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入了全新发展阶段。
4.1997年党的十五大将“依法治国”确立为治国基本方略,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并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法律体系的重大任务。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法,中国的法治建设进入快车道。
5.怎样落实依法治国?
(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的新方针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其中科学立法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前提,严格执法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关键,公正司法是法治中国建设的保障,全民守法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基础。
(2)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都必须依法行使职权,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人人都要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学法尊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第7课知识点归纳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
2.我国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状况。
3.我国的民族关系:我国各民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各民族人民共同努力,促进了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各民族之间相互影响,彼此团结,互相帮助,为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
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4.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5.民族平等是维护民族团结最基本的要求
6.民族团结:维护民族团结是各民族的共同愿望。各民族的大团结,是我国统一、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增进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和各民族的共同愿望。
7.各民族共同繁荣:各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为促进民族繁荣和谐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也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稳定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
8.少数民族地区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
(1) 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取得了巨大成就,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建立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3)发展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4)国家的扶持和帮助,如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等
(5)少数民族地区人民发扬了艰苦奋斗的精神。
9.怎样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依法打击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违法犯罪行为。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因地制宜,优势互补”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共同富裕。不断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
尊重、珍惜、保护各民族文化
少数民族人民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维护民族团结既是国家的事,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公民要按照“三个尊重”的要求去做,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生活习惯和语言文字。要自觉履行维护各民族团结的义务,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坚决同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言行作斗争。积极宣传、拥护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为加强和维护民族团结做出应有的贡献。在学校生活中,各民族学生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9.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政府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0.为什么要维护国家统一?
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光荣传统。
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国家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国家分裂祸国殃民,它不仅破坏国家的统一,而且给国家案例带来极大的隐患,给整个社会制造不稳定因素。
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捍卫祖国的领土完整,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最高利益,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11.怎样维护国家统一?
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活动,
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
青少年要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积极同一切破坏祖国统一的行为作斗争。积极宣传党和政府对台湾的有关方针和政策;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8课知识点归纳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
(1)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
(2)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
(3)和而不同、文以载道、形神兼备、中和泰和等人文精神。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博大精深:内容丰富
源远流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五千年薪火相传、绵延不绝,成为世界上少有的没有中断的文明,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中华文化的影响:
⑴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
⑵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当今世界处于多元文化相互激荡的时代
1.世界文化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文化多元化)
2.多元文化相互激荡的原因: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和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
深入,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大量国外的文化产品涌入国门,带来了大量的文化信息。
多元文化的影响:
①积极影响:文化的多元化,满足了人们日益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充实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②消极影响:削弱对民族文化的兴趣,逐渐失去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五、怎样对待外来文化?
(1)面对外来的文化应有海纳百川的胸襟,采取客观、平等的态度,汲取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用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来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2)学习外来文化不能照搬照抄,而要坚持 “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吸收和利用
(3)尊重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六、怎样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1)必须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不能割断与传统文化的血脉联系,不能丧失我们的文化之根,不能动摇我们的文化之基。
(2)要正确认识民族文化的价值,树立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3)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发展先进文化,并加以创新)


第九课知识点归纳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作用:
①核心价值观是民族精神的灵魂,决定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价值追求、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
②核心价值观可以凝魂聚气、强基固本。核心价值观是维系社会团结和谐的“稳定器”。
③核心价值观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精神动力。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1)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
(2)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弘扬社会正气。
(3)有利于增强人们的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引导人们(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有利于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5)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6)有利于实现社会和谐稳定与国家长治久安。
四、青少年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①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贵在知行合一。要从小做起,从身边入手,在生活中积极践行。
②做道德高尚的中学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
③博学笃行,实现人生价值。要不断地充实自我,提高自我,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奉献社会的过程中涵养个人道德、社会责任和国家意识,实现无悔的精彩人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